李貴賢
歸脾湯的臨床應用
李貴賢
歸脾湯;臨床應用
歸脾湯以補脾益氣為主,配合養(yǎng)心補血而治療血虛,為補脾養(yǎng)心并進之方,亦即為益氣與養(yǎng)血并調之劑。雖然本方為健脾養(yǎng)心、氣血雙補之劑,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療血虛。
1.1 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各種皮下出血(過敏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脾能生血,則血不循經(jīng)而妄行于脈外。因此,臨床上一些紫癜、吐血、便血則多從脾經(jīng)入手。如李某,男性,10歲,因發(fā)熱、周身紫癜、柏油樣大便而住我院。經(jīng)診斷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初診時給予西藥止血劑、中藥涼血之劑(方不詳),效不顯,繼續(xù)出血,住院至17 d時血小板降至42×109/L,出現(xiàn)鼻衄、尿血,皮下紫斑擴大。其家長邀余會診,癥見除出血外,兼見食少體倦,身熱有汗,喜熱飲,舌質淡,脈緩。診為脾不統(tǒng)血。投歸脾湯,重用黃芪30 g,加蒲黃炭15 g,阿膠10 g(烊)。服7劑后出血皆止,納食轉佳,精神轉旺。又間服歸脾湯加減治療月余,復查血小板計數(shù)167×109/L,隨后再未用藥,至今未復發(fā)。
1.2 氣血虧虛所致的神經(jīng)官能癥或神經(jīng)衰弱 患者多因勞倦,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耗氣傷血所致。歸脾湯能健脾補心,益氣養(yǎng)血。因此,用本方治療效果滿意。如江某,女性,38歲,因家務繁重,體質較弱,素有失眠多夢,倦怠乏力。近1月來出現(xiàn)頭暈心悸,活動后氣促、自汗,視物昏花。診其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脈細弱、二寸尤甚。診為神經(jīng)官能癥(氣血虧虛型)。首投歸脾湯重用黃芪30 g,酸棗仁15 g,茯神30 g,加桂枝10 g,阿膠10 g(烊)。5 d后復診,自述失眠、多夢、心悸消失,頭暈自汗減輕,體力大增。又續(xù)服本方6劑,自訴諸癥均除。囑服歸脾丸1月以善其后。
1.3 痿證(重癥肌無力) 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而四肢不用”。本病病在肌肉,癥在無力,與脾所主生理、病理相吻合,投歸脾湯效果較佳。如劉某,女性,17歲,學生,因突發(fā)下肢活動無力,雙手不能伸握1日余,經(jīng)西醫(yī)、針灸治療無效而前來就診。癥見神識清楚,面色無華,神疲體倦,納少,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量少質淡,時畏寒自汗,舌淡,脈沉細無力。予歸脾湯加雞血藤30 g,鹽杜仲15 g,懷牛膝15 g,桂枝10 g。5劑后雙手指能握伸,雙下肢活動明顯有力。效不更方,又服5劑后手指及下肢活動已恢復正常。繼予歸脾丸、烏雞白鳳丸以鞏固療效。
1.4 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 患者多因素虛弱,中氣不足,氣虛不能攝取血,沖任不固,崩漏不止。歸脾湯能補氣攝取血,用此方治療效果較佳。如孫某,女性,43歲,因月經(jīng)過多,淋漓不斷1月余前來就診。癥見面色無華,唇舌爪甲淡白,乏力,心悸,少腹隱痛,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細弱。投歸脾湯加味治療。患者曰“前醫(yī)已用歸脾湯(黃芪20 g,當歸20 g)治療半月,出血如故”。余辨仍為脾不統(tǒng)血所致,仍予歸脾湯(方中黃芪30 g,當歸9 g)加入鹿角膠10 g(烊),蒲黃炭法:從患者一側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沿著上壁外側至手背后經(jīng)胸、腋下沿上臂內側至甲掌。同法擦另一側。擦一側下肢時,從髂骨開始沿大腿外側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至足心。然后以腰、腘窩擦至足根部。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溝、腘窩部位停留的時間要長一些,直至皮膚表面潮紅時為止,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散熱目的。
高熱是重癥腦出血主要合并癥之一,尤其是腦出血后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體溫高達39℃ ~42℃。而高熱期間正是腦水腫高峰期,高熱既可使原發(fā)病加重,又可導致呼吸循環(huán)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對患者十分危險,要度過這一危險期,做好高熱護理極為重要。及時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可降低重癥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1]夏寒菊,曾小慶.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電子冰帽的觀察與護理.現(xiàn)代護理,2009,6(16):145-146.
[2]楊少華.亞低溫治療儀在腦出血患者高熱中的療效觀察.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17):115-116.
[3]羅細玲,許慶敏,馮順堅,等.中樞性高熱臨床護理的研究進展.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03-104.
[4]劉金鳳.熱酒精擦浴降溫效果更佳.山西護理雜志,1990,4(4):30.
402274 重慶市江津區(qū)李市中心衛(wèi)生院
2.1.3.2 酒精擦浴 通過對酒精擦浴的溫度進行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41℃ ~43℃酒精擦浴降溫優(yōu)于傳統(tǒng)酒精擦浴法,原理是熱酒精揮發(fā)快,從肌體帶走熱量多,同時,熱酒精可刺激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集體散熱增加,產(chǎn)熱減少,酒精溫度高于皮膚2℃ ~3℃,有利于血管擴展,血流增快,皮膚表面溫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擴大,出汗時帶走體內大量的熱,因而降溫效果更加明顯,而且由于酒精的溫度與患者皮膚的溫度接近,擦浴時不會因刺激引起不適[2]。腋窩、肘窩、手心、腹股溝、腘窩處等血管豐富處稍用力并延長擦拭時間,促進散熱。禁忌擦拭心前區(qū)(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腹部(可引起腹瀉)、后頸部、足心部位(可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全身擦浴時間不宜超過20 min。
2.1.4 灌腸法 無低血壓、意識清楚地患者可用冰鹽水100 ml灌腸。
2.2 靜脈降溫法 中樞性高熱體溫升高快,如物理降溫效果差,可開展中樞性高熱靜脈降溫法。其方法是將患者需常規(guī)輸入的液體置于冰箱,待液體溫度降為0℃ ~10℃時取出,用棉套保溫,按靜脈輸入法將液體輸入患者體內,其降溫效果顯著,降溫有效率高達100%[3]。
2.3 藥物降溫 此法一般用在高熱達40℃以上患者無低血壓、意識較清楚的患者。具體方法:阿司匹林1.0克加入100 ml冰水中灌腸。冬眠藥物:可用冬眠1號之半量用于躁動不安的高熱患者以抑制活動減少熱量的產(chǎn)生,應注意低血壓[4]。中藥可采用牛黃安宮丸2次/d,1丸/次,口服。
2.4 注意事項 注意個體耐受性,應采取以一項為主,多項結合的措施。降溫措施宜早,降溫速度不宜過快,冷敷部位要定時更換,降溫物品要逐漸撤掉,一般降溫至37℃持續(xù)1周以上;給予鎮(zhèn)靜劑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