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巍,周黎
吉蘭-巴雷綜合征又稱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病,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常累及腦神經。輕癥可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嚴重病例可使呼吸肌麻痹導致死亡。
患者,男性,19歲,學生。主因“四肢麻木、活動障礙21天”入院?;颊哂?個月前腹瀉后出現發(fā)熱,伴雙手麻木感,2 d后患者出現雙手屈曲,雙下肢小腿疼痛。外院頭顱CT及MRI檢查未見異常。腰椎穿刺:腦脊液壓200 mmH2O,細胞總數46×106/L,白細胞25×106/L,蛋白(-)。診斷:急性吉蘭-巴雷綜合征。予激素治療4 d,免疫球蛋白治療1 d(具體用量不詳)后,癥狀較前加重,出現呼吸困難,四肢均不能抬起,無尿便障礙。送上級醫(yī)院。腰椎穿刺:細胞總數2×106/L,白細胞1×106/L,蛋白576 mg/L。診斷:急性吉蘭-巴雷綜合征。予靜脈免疫球蛋白、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病情較前好轉,在兩人輔助下可行走,雙上肢可抬起,雙手屈曲。為求進一步康復訓練來本科治療。
初次康復評估:Barthel指數[1]40分;功能獨立性測量(FIM)行走能力[1]評分3分;徒手肌力檢查[1]:軀干主要肌群Ⅱ級,上肢主要肌群Ⅲ級,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Ⅱ級。
康復目標:是改善呼吸和排便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治療以康復訓練為主,配合針刺治療。康復訓練主要為肌力和耐力有氧訓練,上肢近端中頻脈沖電刺激和電子生物反饋治療,根據情況適當改變治療量。肌力和耐力訓練主要以腰、腹、上肢和下肢近端肌群主為。訓練方法為輔助運動和主動運動[2]。治療期間注意加強患者營養(yǎng),保證睡眠質量。
治療1周后,Barthel指數55分。FIM行走能力評分:4分,徒手肌力檢查:軀干主要肌群Ⅲ級,上肢主要肌群Ⅲ級,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Ⅲ級。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可以獨立完成床、椅轉移,單人少量輔助下步行。
訓練方法改為上肢徒手抗阻力主動運動[2],軀干和下肢主動運動。
治療2周后,Barthel指數65分;FIM行走能力評分6分;徒手肌力檢查:軀干主要肌群Ⅳ級,上肢主要肌群Ⅳ級,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Ⅳ級??梢元毩⒉叫?。
停止上肢近端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和電子生物反饋治療,改為上肢遠端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和電子生物反饋治療。訓練方法改為抗阻力主動運動。
治療3周后,Barthel指數70分;FIM行走能力評分6分;徒手肌力檢查法:軀干主要肌群Ⅳ級,上肢主要肌群Ⅳ級,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Ⅴ級。可以部分完成吃飯,能在監(jiān)護下完成上下臺階。
訓練仍為抗阻力主動運動。
治療4周后,Barthel指數80分;FIM行走能力評分7分;徒手肌力檢查:軀干主要肌群Ⅴ級,上肢主要肌群Ⅴ級,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Ⅴ級??梢元毩⑼瓿缮舷屡_階?;颊叱鲈海T診指導康復訓練。
2周后復診,Barthel指數90分。1個月后復診,狀況良好,無反復。
吉蘭-巴雷綜合征是免疫介導的急性或亞急性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以周圍神經及神經根和脊神經節(jié)的多發(fā)性、節(jié)段性脫髓鞘及神經根水腫為主要特征,以弛緩性癱瘓為要表現,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本例雖為輕癥,但臥床20余天,存在全身肌力與耐力差,生活不能自理。訓練項目選擇為有氧耐力運動、呼吸訓練、肌力訓練、步態(tài)訓練。肌力訓練的基本原則:①阻力原則;②超量負荷;③訓練次數宜多;④適度疲勞;⑤根據需要選擇收縮強度:當肌收縮強度相當于最大收縮強度40%時,運動單位主要募集Ⅰ型肌纖維,對增強耐力有效,收縮強度增高時募集率增高,Ⅱa、Ⅱb型肌纖維也依次參與收縮,對增強肌力有效。
訓練遵循由近及遠,先粗大后精細的順序,逐步開展。出院后,門診指導康復訓練,使患者能早日回歸到社會。
[1]惲曉平.康復療法評定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2]紀樹榮.運動療法技術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