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兵
昆明濟健生物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五味子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五味子亞科(1)五味子 (北五味子、遼五味子、血藤)Schisandra chinensis(Turca.)Baill.(2)華中五味子 (南五味子、山五味子、西五味子、大血藤、五香血藤)S.sphenanthera Rehd.et Wills.為《中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種。(3)兩色五味子 (二色內(nèi)風消、香蘇子)S.bicolor Cheng、 (4)小花五味子 (過山龍、大伸筋、小紅藤、滿山香)S.micrantha A.C.Smith。(5)中間近緣五味子 (五香藤、五香血藤、鐵箍散、小血藤)S.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 Oliv。(6)翼梗五味子 (峨嵋五味子、血藤、黃皮血藤、紫金血藤)S.henryi C.B.Clarke。(7)披針葉五味子 (香石藤、小血藤、滿山香、小鉆地風)S.lancifolia(Rehd.et Wils)A.C.Smith為代用品或混用品。均以干燥成熟果實入藥,藥材稱為五味子。根皮和莖皮民間作藥用。北五味子為傳統(tǒng)使用的正品。
2.1 五味子果實含揮發(fā)油0.89%,皮含2.6%~3.21%,莖含0.2%~0.7%。油中主成分為枸櫞醛 (citrl)、α—依蘭烯 (α—K—ylangene)、α—花柏烯 (α—chamigrene)、β—花柏烯 (β—chamigrene)和花柏醛 (chamigrenal)等。還含酚類化合物和維生素、有機酸、脂肪酸和糖類等。維生素、鞣質(zhì)、糖類、及樹脂。果汁中的總酸量達9.11%,其中有酒石酸、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和微量草酸等。果皮和成熟種皮含木脂素 (lignan)約5%,莖皮含5.6~9.9%,根皮含4.88~12.4%。木脂素系五味子素 (schizandrin約0.12%)為本品的有效成分,其中主要有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 (γ—schizandrin)五味子丙素 (wuweizisuC)、五味子醇B(wuweizichunB)、五味子酯A(wuweiziesterA)、五味子酯B(wuweiziesterB)等20余種成分。
2.2 華中五味子的種子含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 (schisantherinA、B、C、D、E)等成分和總木脂體10.2%。藤莖含總木脂體8.6%。
2.3 其它幾種:如小花五味子莖枝含少量木脂體。中間近緣五味子的種子含木脂體7.1%,莖含2.44%。翼梗五味子的種子含翼梗五味子酯 (schisanhenrin)、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B、五味子酚 (schisandranol)、恩施脂素 (6’—2"—二硝基—4"—2氧基)、以及翼梗五味子酸(schisanhenricacid)。披針葉五味子的莖含木脂體1.7%,果實的種子含木脂素13.2%。
酸、甘、溫、歸肺、心、腎經(jīng)。
斂肺止汗、滋腎澀精、益氣生津、養(yǎng)心安神。
5.1 腎氣不固之遺精、遺尿,能固澀腎氣。(桑螵蛸、龍骨、人參、五味子)。
5.2 用于肺氣虛,肺陰盛,自汗,盜汗等。(黨參、麥冬、五味子、白術)。
5.3 用于久瀉,久痢。(五味子、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
5.4 用于氣陰兩傷,口渴,心煩。 (人參、麥冬、五味子)。
5.5 用于失眠健忘。 (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當歸、丹參)。
6.1 五味子煎劑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6.2 乙醚提取物無論口服或腹腔注射,對氨水引咳的小鼠均有止咳祛痰的效果;健康成人口服乙醚提取物2~3g,對心率、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偶有惡心、腹瀉、頭暈等癥狀。
6.3 浸膏、種子混懸劑或漿果種子混懸劑,按0.2g/kg肌肉注射對家兔在體子宮,均有加強節(jié)律收縮作用,其中以種子混懸劑較強,但對血壓影響不明顯;浸膏5g/kg小鼠灌胃未見死亡或中毒現(xiàn)象。
6.4 100%煎劑0.1~0.5ml/kg靜脈注射,對正常及麻醉家兔的呼吸均有明顯興奮作用,其作用認為是直接興奮呼吸中樞的結果。
6.5 30%的水浸膏5ml/kg,灌胃可使大鼠負重游泳時間延長45%,并能對抗苯巴比妥的鎮(zhèn)靜作用。
6.6 浸膏或酊劑,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強壯作用,能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及感受器的感受性能以及消除疲勞,調(diào)節(jié)胃液和膽汁分泌等作用。
6.7 五味子素能延長小鼠條件反射的形成。
6.8 近年報告,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五味子甲、乙、丙、丁和異梗五味子酯,及五味子酯等對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乙炔雌二醇環(huán)戊醚等化學物質(zhì)引起的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現(xiàn)象有降低作用。商品名“五仁醇”,已用于臨床,治療肝炎疾患。因為五味子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都有明顯的作用。
五味子入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后在《名醫(yī)別錄》和《圖經(jīng)本草》均有記載和考證。所指南五味子為南五味子屬 (Kdsura)植物并非五味子屬的南五味子 (華中五味子),雖沿用已久,但實為誤釋。而《植物名實圖考》所載: “黃龍?zhí)佟眲t與中間近緣五味子相似,以五香藤收載《云南藥品標準》1974年版。五味子因果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名五味子,為常用收斂中藥。其性溫,味酸、咸;有斂肺止咳、滋腎澀精、止瀉、止汗等功效;用于肺虛喘咳、口渴、遺精、泄痢不止、自汗、盜汗等癥。五味子為野生資源,北五味子商品銷全國各地,并出口;南五味子多自產(chǎn)自銷。其它各種代用品或混用品,其性味功效和用途與五味子基本類似,但僅少部分地區(qū)作五味子入藥或民間藥用。用此資源已開發(fā)出治肺虛久咳的“五味子丸”;治五更泄瀉的四神丸;治痰中帶血和腎虛汗出的“五味子湯”等中藥方劑和制劑。近年研究,五味子對人體的多種組織和細胞均有保護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在林業(yè)上只要保護好野生資源,做到計劃采收即可。同屬植物大多數(shù)的種皮、莖和根含有較高的揮發(fā)油和木脂素,可利用作為開發(fā)五味子揮發(fā)油和木脂素的資源。五味子的果汁也是良好天然飲料的原料,葉子可制作茶葉和香料。從各方面開發(fā)可擴大五味子的用途。
[1]羅天誥.森林藥物資源學[M].海外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