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蘭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276000)
小兒腹瀉,尤其是秋季腹瀉,發(fā)病率高、病情急,對小兒是一大威脅,且小兒用藥、打針治療多比較困難。近年來,筆者試用自制丁肉萸散加味敷臍與小兒推拿手法相結(jié)合治療小兒腹瀉,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臨床收治86例患兒,男47例,女39例;2~6個月者44例,7個月~1歲者24例,1~3歲者18例;病程1~2天者30例,3~7天者24例,8~10天者17例,11~15天者8例,20天以上者6例,2個月以上者1例。
藥物組成: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量,共研細末,瓶裝備用。另取蒼術(shù)、黃柏,量為5∶3,研末,裝瓶備用。木香研末適量瓶裝備用。
用法:每次取丁肉萸散約0.5g填臍窩至平,以膠布覆蓋固定,約1~2天更換1次。以腹瀉病愈而停止治療。
加減:視患兒肛門紅潤之圈大或紅甚欲破皮者,可于丁肉萸散內(nèi)加入等量的蒼術(shù)黃柏散,攪拌均勻,填滿肚臍,以上法固定;若小兒腹脹甚者,可加木香末等量于丁肉萸散中同法敷臍。
敷臍1~2次(2天),并給小兒推拿4次(每日推拿2次),腹瀉即止者62例;敷臍3次配以推拿6次病愈者23例;敷臍5次并推拿10次腹瀉方止者1例。病程越長者獲效越慢。
例1.患者,男,1歲,2010年9月26日初診?;純焊篂a3天,日瀉10余次水樣便,伴有不消化之奶瓣,嘔吐2次,曾在當?shù)蒯t(yī)院輸液治療2天(藥物不詳),效果不顯而來求治。視患兒精神欠佳,口唇稍干,但脫水不太明顯,腹脹如鼓,肛門稍紅。大便常規(guī)檢查:脂肪球(?),其余(-)。給丁肉萸散加木香末等量混合填入臍中以膠布覆蓋固定,并配合推拿療法。
9月27日復(fù)診,腹瀉已減至日行3~4次,大便基本正常,精神好轉(zhuǎn),上法再用一次獲愈。并囑之注意調(diào)護和喂養(yǎng)。
例2.患者,女,8個月,2011年10月11日初診。小兒腹瀉近10天,曾口服頭孢類抗生素3天,效果不佳,仍日瀉7~8次。大便黃稀帶有黏液,有腐臭,肛門紅甚欲破皮狀,并見小兒不斷將舌伸出口外,時而啼哭。此為脾胃積熱夾傷食之癥。推拿用清法,丁肉萸散內(nèi)加倍量蒼術(shù)黃柏末敷于神闕穴。共治療4次而收效,腹瀉止,肛門不紅,已不弄舌。
例3.患者,男,6個月,2011年10月20日初診。小兒腹瀉1天,日5~6次,水樣便,不排尿,不吃奶,哭鬧不休,而來診治。視肛門不紅,其余(-)。給丁肉萸散敷臍1次,推拿1次,2h后即小便1次,腹瀉止。
運用此法治療小兒腹瀉簡便經(jīng)濟,小兒無痛苦,父母樂于接受,效果亦佳,便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