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霞
(中國社會科學院 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 100009)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要承擔起人民和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就必須認真研究自身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領導改革發(fā)展中不斷認識自己、加強自己、提高自己?!敝吸h,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陳云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作為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始終和黨的事業(yè)緊密聯系在一起。改革開放新時期,陳云以他崇高的政治威望和豐富的領導經驗,當之無愧地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晚年陳云高屋建瓴、總觀全局,他更多地在思考具有治國意義的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治黨”就是他著重思考、十分重視的戰(zhàn)略問題之一。今天,回顧和研究陳云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對治黨問題的思考,對于我們深入和拓寬陳云研究,特別是陳云黨建思想的研究;對于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解和實踐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改革之初,黨和國家面臨著包括黨自身的建設和治理在內的十分復雜的形勢。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是我們黨在和平建設時期探索治國理政道路的一次嚴重失誤,民主政治、經濟建設、思想文化都受到了嚴重破壞。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丟掉了,民主集中制沒有了,黨的組織和黨風黨紀遭到嚴重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經濟發(fā)展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主題,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的政治。然而進入新時期,黨的建設和治理又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比如商品化浪潮的沖擊,西方化、非意識形態(tài)化思潮的挑戰(zhàn);領導干部老齡化、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如何在改革開放條件下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問題等等。綜觀全局,只有使黨經受住考驗,社會主義中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先治好黨,才能治好國;如果黨本身出現問題,就不能治好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云為新時期黨的治理傾注了大量心血。按時間順序,新時期陳云思考治黨問題并積極實踐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此時陳云還沒有恢復重要領導職務,但是他以老革命家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關注著黨的各項工作;第二階段,1978年12月到1987年10月,陳云擔任中紀委書記期間,這九年時間是新時期陳云思考治黨問題較為集中和全面的時期;第三階段,1987年10月到1992年10月,陳云擔任中顧委主任期間。這三個階段加起來有近20年的時間,這近20年里陳云秉承了他在延安時期就已成熟的黨建思想,不斷思考著新時期的治黨問題,概括來說,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黨的思想建設處于整個黨的建設的首位,是黨的各項建設的基礎;黨的思想治理也處于黨的各項治理的首位,治好黨的思想,才能治好黨的組織、作風以及黨的執(zhí)政能力等其他方面。黨的思想治理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二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文革”中,在階級斗爭嚴重擴大化的氛圍下,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成風,形式主義盛行,嚴重背離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粉碎“四人幫”以后,客觀上也并不存在立即對“文革”錯誤有清醒認識的條件。相當多的干部和群眾,包括最高領導人在主觀上都沒有認識到“文革”的“左”傾錯誤。華國鋒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僅沒有勇氣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還提出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這時候是否能夠及早地認識“文革”的錯誤,恢復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陳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較早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1977年9月,為紀念毛澤東逝世一周年,陳云特別撰寫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的長文。在文章的開頭他就提出,“實事求是,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作風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問題?!雹陉愒普J為,治黨首先必須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離開實事求是,我們就會從根本上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會陷入唯意志論和形而上學的錯誤,治黨就無從談起。實踐也證明,什么時候堅持實事求是,我們黨的事業(yè)就興旺發(fā)達,什么時候背離實事求是,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正如鄧小平所說:“這條思想路線,有一段時間被拋開了,給黨的事業(yè)帶來很大的危害,使國家遭到很大的災難,使黨和國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損害”。③1981年3月,陳云在同鄧力群幾次談對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意見時說,“建國以后,我們一些工作發(fā)生失誤,原因還是離開了實事求是的原則”④。因此,陳云對于新時期黨的思想治理,十分重視恢復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積極推動對“文革”期間的重大冤假錯案實事求是地給予平反。⑤陳云直接提議復查和平反的黨的重要領導人和文化界著名人士有:劉少奇瞿秋白、張聞天、蕭勁光、馬寅初、潘漢年、徐懋庸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陳云從黨的利益出發(fā),要求對反黨集團的處理也必須實事求是。他指出:“對于這場政治斗爭,不能從局部角度、暫時的觀點來處理,必須從全局觀點、以黨的最高利益、長遠利益為出發(fā)點來處理?!雹迣γ珴蓶|的評價,陳云也主張必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正確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不僅關系到對毛澤東個人,更關系到黨的整個歷史以及黨的未來發(fā)展。陳云認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共產黨”,“但實事求是地說,有些問題毛主席也有責任”。⑦對歷史決議中如何寫毛澤東的錯誤,他的意見是:一毛主席的主要錯誤是違背了民主集中制;二黨中央作為一個集體也要把責任承擔起來;三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陳云對晚年毛澤東錯誤的這種分析,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⑧他還積極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配合鄧小平突破“兩個凡是”束縛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帶給我們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更多挑戰(zhàn)。正如陳云在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所說,“現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共產黨員,忘記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丟掉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們?yōu)榱怂嚼?,‘一切向錢看’,不顧國家和群眾的利益,甚至違法亂紀。如報上多次公布的,那些投機詐騙,貪污受賄,非法致富,以及在同外國人交往中,不顧國格人格的現象等等?!雹彡愒普J為,這些問題的出現,從根本上說,“同我們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的作用和權威有關。應引為教訓?!闭驗榇?,陳云提出,“我們黨是執(zhí)政黨,目前又處在新的發(fā)展時期,如何有效地進行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事關重大?!雹馑麖娬{,“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更加要有為共產主義事業(yè)獻身的精神?!笔聦嵶C明,陳云當時的這些觀點都是完全正確的。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黨的組織治理,也是新時期治黨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組織治理也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堅持堅持民主集中制,二是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堅持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歷來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但是客觀地講,從50年代末開始,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集中制不斷受到削弱以致被嚴重破壞。這既是“文化大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又是這一特殊時期的重要特征。1982年陳云在審閱十二大報告稿時,對報告稿中民主制度、民主生活很不夠是“文化大革命”得以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個問題實際上應該說,黨內民主集中制沒有了,集體領導沒有了,這是‘文化大革命’發(fā)生的一個根本原因?!币虼?,粉碎“四人幫”之后,恢復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是陳云思考治黨首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他多次提出要恢復毛主席提倡的“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上,他講話認為,這次大會真正實現了毛澤東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他在中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全會決定,一定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而且永遠這樣做”。他認為這是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對于今后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對于黨內安定團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經驗證明,實行民主集中制,做起來很不容易”。陳云認為,首先要充分恢復和發(fā)揚黨內民主。第一,黨內要允許講話,允許講不同意見;領導干部要善于傾聽不同意見,特別是反面意見。他提出,只要按照組織程序和組織原則嚴肅地提出來,“提第一次,我們歡迎;提第二次,我們也歡迎;提第三次,我們還是歡迎?!彼J為,這樣我們這個黨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就會興旺發(fā)達,大有希望。在陳云的提議下,十一大通過的黨章中,加入了“允許黨員保留意見的權利”一條。第二,重視發(fā)揚黨內民主的制度建設。在陳云的主持下,中紀委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草案)》?!恫莅浮啡墓彩l,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包括了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專斷,發(fā)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不受侵犯等內容。在經過多次反復討論修改后,十一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使處理黨內關系的原則得到了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除了民主的一面,陳云也強調集中的一面,在倡導擴大黨內民主的同時,還強調必須樹立黨的領導核心,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落實好,維護和加強黨中央的權威。陳云認為,維護中央的權威,關系重大?!叭绻麤]有中央的權威,就辦不成大事,社會也就無法穩(wěn)定?!?/p>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文化大革命”給黨的組織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文革”期間每年約有150多萬人入黨,但其中許多不合格的,甚至有一批“三種人”混入黨內;而且原來的“黨內的骨干差不多都被打倒了”,這就造成了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的嚴重情況。陳云認為,解決干部隊伍新老交班的問題,是新時期黨的組織治理的重要問題。
陳云的干部隊伍建設思想,在延安時期已經成熟。改革開放以后,客觀條件有了很大變化,但是陳云的干部思想卻始終沒變。新時期如何解決干部交接班的問題?陳云主張:第一,要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為什么要強調成千上萬?陳云認為,“成千上萬,這是工作的需要”,只有成千上萬地提拔經過選擇的好的中青年干部,才能使我們的干部交接班穩(wěn)定地進行,只有成千上萬,才能使興風作浪的分子搞不起大亂子。第二,要嚴格掌握政治標準。陳云主張,鬧派性的骨干分子,打砸搶的分子,一個也不能提到領導崗位上來?!拔艺f一個也不能。”“選干部,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德好,才差一些不要緊,放到領導崗位上鍛煉幾年,才干是可以練出來的。”五湖四海,加德才兼?zhèn)洌@陳云主張的提拔干部的大方針。陳云還提出,要培養(yǎng)“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黨政領導干部。第三,“干部隊伍要保持梯隊結構”,要建設“第三梯隊”。陳云認為,第二梯隊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但是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年齡相差太近,因此要求全黨今后要努力把第三梯隊建設好。他提出,“趁我們還在的時候,把第三梯隊也建立起來”,這是“黨和國家的大計”。十二大為新老干部的交替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選舉產生的新的中央委員會中,一大批德才兼?zhèn)洹⒈容^年輕的同志參加進來,其中有時任甘肅省建委副主任的胡錦濤,時年39歲。
抓黨風,一直是治黨的重要內容。陳云講的黨風問題,是一個“大黨風”的概念,主要包括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黨風廉政建設三個方面,其中前兩個方面已經在前文中進行了論述。1982年以后,他談的“黨風”問題更多地側重指反腐倡廉問題,要堅決制止以權謀私、違法亂紀等消極腐敗現象的歪風邪氣。
1980年11月,陳云在中紀委召開的第三次貫徹《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座談會上,強調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提出“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把黨風問題提高到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提得最高的一次。這是陳云深刻總結黨在執(zhí)政以后的歷史經驗教訓,并正確判斷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zhí)政形勢之后提出的?!拔幕蟾锩币院?,思想和組織的混亂還沒有理清;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犯罪有開始增多,黨內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問題相當嚴重。陳云的這一判斷,使黨風治理這一重大的治黨任務突出地擺在全黨面前。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執(zhí)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世界上許多執(zhí)政多年的大黨老黨紛紛垮臺,甚至亡黨亡國,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還是脫離群眾,失去了民心。如果我們脫離群眾,以權謀私、貪污腐敗,那么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會最終喪失,黨也會走向自我滅亡。
正是基于對新形勢下黨風面臨嚴峻考驗的估計,黨中央決定重建和恢復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陳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紀委第一書記。在中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陳云就明確指出,中紀委的基本任務就是要“維護黨規(guī)黨法,整頓黨風”。1979年10月中紀委就提出糾正經濟領域中的不正之風,1981年又把這項工作列為端正黨風的重點工作。陳云提出,“對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我主張要嚴辦幾個,判刑幾個,以至殺幾個罪大惡極的,雷厲風行,抓住不放,并且登報,否則黨風無法整頓?!笔笞鞒隽擞杏媱澯胁襟E整黨的決定。陳云在部署全面整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發(fā)言,表示同意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再次提出“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陳云認為,“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對于治黨風,陳云主張從三個方面抓起:第一,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1984年,陳云在中紀委常委會提出的《加強紀律檢查工作,保證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報告上批示:紀檢工作應該研究新情況,適應新情況。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松綁”的問題?!凹o律檢查部門和全黨各級黨的組織,必須重視執(zhí)政黨條件下黨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黨性教育。”第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1985年9月在中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陳云指出,“在黨內,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黨風;在社會上,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會風氣。”第三,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陳云認為,整頓黨風這件事,不可掉以輕心。少數黨員、黨員干部,特別是個別老黨員、老干部,不能堅持黨性原則,遇到歪風,跟著干;有些嚴重違反黨紀、國法的事,如造假藥、假酒等,發(fā)生在整黨中。黨內外的廣大干部、群眾,對這些事是極端不滿意的,應引起全黨認真注意。他要求三點:一是各級黨組織要重視;二是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要重視,要真正身體力行,作出榜樣;三是老黨員、老干部要重視,包括退居二線或者離休、退休的在內。他認為,在以身作則、關心黨風黨紀、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上,沒有退居二線和離休、退休的問題。只要是黨員,活著就永遠處在第一線。他希望所有黨的高級領導人員,在教育好子女的問題上,給全黨帶好頭?!皼Q不允許他們依仗親屬關系,謀權謀利,成為特殊人物?!?/p>
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也是治黨的重要內容之一。陳云在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中向來以頭腦冷靜、睿智務實著稱,他在長期的革命和執(zhí)政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正確有效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特別是擔任中顧委主任時期,隨著年事漸高,他有意識地把這些思想和方法介紹給年輕領導,希望他們能夠把領導改革開放的各項工作做好,提高黨的整體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這可以看作是陳云對黨的領導干部的政治囑托,對提高領導干部的工作水平和黨的執(zhí)政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方法問題。陳云認為,思想方法的核心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皩嵤虑笫恰?,陳云的解釋是:“實事,就是要弄清楚實際情況;求是,就是要求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拿出正確的政策”。這說明,實事求是不僅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具體工作中要堅持的思想方法。陳云認為,人之所以犯錯誤,都是由于不了解實際情況,更多地是了解得不全面,就匆忙地決定對策,使得主觀與客觀想脫離,也就是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既然犯錯誤的原因在于不同程度的背離了實事求是,那么減少錯誤的根本辦法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這就是“思想方法要對頭”。在實際工作中怎樣做到實事求是?陳云有明確回答,就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的“十五字訣”。
二是加強學習的問題,特別要學哲學,還要學歷史。1981年在對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幾點意見中,他談到,“在黨內,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學哲學,有根本的意義”?!扒嗄耆艘牢覀兊臍v史,特別是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彼麖娬{“這件事情現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睋沃蓄櫸魅我院?,陳云在同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負責人談話時,都曾多次強調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1987年7月,陳云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談話記錄被收入《陳云文選》,題為“身負重任和學習哲學”。他指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這就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在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全黨仍然面臨著學會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項最迫切的任務”1988年5月,陳云接見浙江省幾位主要領導,在談了糧食問題之后,對他們語重心長地說:“我想勸你們一件事:領導同志要學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他說,不要怕人家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了,沒有過時,永遠不會過時。無論工作如何忙,也要抽點時間學習?!皩W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設”。
三是領導方法的問題。首先陳云認為,領導干部要思考戰(zhàn)略問題。能夠“深謀遠慮”,是領導干部應該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和素養(yǎng),陳云十分看重這一點。1982年,他就提出“上層機構要有人專心考慮大問題”,又提到建國初他就提過的“瓜皮帽”、“水煙袋”的比喻?!啊掀っ保疅煷?,舊商人中有一種人專門考慮‘戰(zhàn)略性問題’。我們現在的經濟機關,不大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我們要有這樣的戰(zhàn)略家”。擔任中顧委主任以后,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他語重心長地多次提出,“要拿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zhàn)略性的問題”。再者陳云認為,工作要抓實??照務`國,實干興邦,抓落實是領導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黨員領導干部世界觀正確與否和黨性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志。陳云特別向中央負責同志提出過,“工作要抓實”。1990年,他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說,“自從江澤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來,制定了不少好的方針、政策。現在的關鍵是要抓落實?!标愒普J為,工作不能浮在面上,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辦法還不夠,要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才能最終取得成效。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陳云還舉了三年困難時期解決糧食和穩(wěn)定物價以及新時期寶鋼項目繼續(xù)上馬的例子。
在陳云看來,“治黨”是和“治國”相對應的一組概念,要把治黨放在治國的高度來看待,治國首先要治黨。1977年8月,陳云出席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小組發(fā)言中,他提出:“抓綱治國,首先要治黨”。這是至今在關于陳云公開出版的文獻中,能夠找到的唯一一次他直接提到“治黨”的論述?!白ゾV”是迫于形勢的壓力不得不提的,“治國”和“治黨”才是陳云真正要談的問題。實際上,陳云在這里提出了他自己對于治國方法的認識,也即“治黨”對“治國”,或者說“黨治”對“國治”的重要意義,從而異常有力地凸顯出治黨的重要性。正像鄧小平所說,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要出問題,也是出在黨內。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标愒圃谛聲r期思考治黨問題的經驗結論,在今天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當前我們黨的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個政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治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常抓不懈、狠抓不懈。
[注 釋]
②《陳云文集》第三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頁。
③《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頁。
④《陳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頁。
⑤《陳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頁。⑥《陳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頁。⑦《陳云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1頁。
⑧《陳云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2頁。
⑨《陳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頁。⑩《陳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