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慶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北京100089)
2012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將走過90年的歷程。如何看待共青團90年的歷史?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分析視角。從政治學的視角看,共青團90年發(fā)展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政黨青年組織90年的跟隨史(跟隨共產黨)。從政治的利益本質來說,共青團90年的發(fā)展歷史也是中國共產黨追求的人民利益和政黨青年組織所追求的青年利益的互動發(fā)展史。
我們將眼光跳出共青團歷史中眾多的事件而關注政黨青年組織在利益的互動中所選擇的組織策略,以此來對共青團90年歷史作一新的解讀。研究采用文獻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青年團從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團一大,后面團代會同)到團十六大大會主要文件特別是工作主報告,關注其中涉及到的有關“利益”的描述,從而分析共青團這個政黨青年組織在不同時期的行動策略。之所以命名為策略,是因為筆者研究的每次團代會的政治綱領只是政黨青年組織的思想方向,雖然基本和政黨青年組織所采取的行動方向相吻合,但并不能簡單對等于中國共青團組織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從團一大到團五大,共青團作為一個革命黨、一個想要奪取執(zhí)政地位政黨的助手,具有很強的革命動員色彩,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不斷強調青年利益從而獲得青年對政黨的支持。
中國共青團是1922年成立的(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一大通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對青年團的宗旨和任務作了具體的說明,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青年無產階級的組織,即為完全解放無產階級而奮斗的組織,換句話說,就是要建設一切生產工具收歸公有和禁止不勞而食的初期共產主義社會?!敝袊鐣髁x青年團,“一方面為改良青年工人、農人的生活狀況而奮斗,并為青年婦女、青年學生的利益而奮斗;另一方面養(yǎng)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他們向為解放一般無產階級而奮斗的路上走?!睆膱F一大通過的《青年工人農人生活狀況改良的議決案》、《關于教育運動的議決案》等文件可以看到,利用對青年實在利益的爭取,從而贏得青年的擁護成為團的主要策略。這也為后來共青團工作奠定了基本的利益基調。
1923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青年工人運動決議案》提出:“我們對于青年工人運動在最近的將來,須用下列口號:力爭全國工人的集會結社權!恢復全國被封工會!全國青年工人加入工會!擁護青年工人利益。”大會通過的《學生運動決議案》指出:“學生運動所組織的特別團體應注意為學生的目前利益奮斗(如排斥壞教員,學生自治和改良學校不良制度等)?!贝髸ㄟ^的《青年婦女運動決議案》提出:“務使女權運動普及于勞動青年婦女,提出關于無產青年女子的特別利益之要求;同時吸收其中有革命精神及活動能力的分子,做我們的同志?!贝髸ㄟ^的《教育及宣傳決議案》更是明確指出,教育青年應以向他們宣傳改良目前利益為起點(如青年工人、學徒之工作苦況;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他們所受的古典、機械和非政治的教育,等等),以此引導他們改造社會的思想,以致國民革命和共產主義的理論。在這一階段團組織通過引導團員和青年開展為青年特殊利益而斗爭的方式,體現青年的特點,從而把更多的青年團結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在推進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同時,壯大了青年團的組織。
1925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青年群眾要從經濟斗爭走向政治斗爭。在《一般被壓迫青年運動的決議案》中指出:“中國C.Y的工作,并不僅限于領導產業(yè)青年工人的經濟奮斗及做共產主義的宣傳,應在一般的被壓迫的青年中,有宣傳和組織的活動?!薄吨袊伯a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中指出:“我們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中國無產階級青年,以及一切被壓迫青年的利益,決定要努力扶植擴大無產階級的勢力,以從事中國的革命運動。”這一口號的提出極大地吸引了當時青年的注意力,為黨吸收了大批的支持力量。
1927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宣言中指出:“大會審查目前青年生活情狀,深知勞苦青年的本身利益,必須獲得普遍的擁護與多量的改進!生活的痛苦促起勞苦青年投身于革命,生活的改進更能加強其參加革命的勇氣與決心!”大會告誡全體團員:“今后應努力喚起全社會對于青年利益的重視,同時積極參加工會農會工作,在所有的機會中經過工會農會,領導勞苦青年群眾,為其自身的經濟與政治的利益而奮斗。摧毀一切戕害青年生理與心理的舊制度習慣,撲滅一切直接間接危害革命的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思想!被壓迫的青年團結起來為本身的利益而奮斗、而革命!”
1928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了團的工作青年化的方針?!墩稳蝿諞Q議案》指出:“本團目前的任務,在現時加緊團的青年工作,使團的工作青年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年團必須在擁護勞苦青年特殊利益(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的斗爭中,成為他們真正的政治領導者。青年團為勞苦青年群眾的特殊利益斗爭,就是幫助黨吸收廣大的勞苦群眾參加階級斗爭。”大會提出:“青工利益的經濟斗爭與工會工作是青年團目前的基本任務。團的日常斗爭,不論是青工部分的或一般利益的斗爭,現時都含有特別重大的意義。每個工廠支部在青工的經濟斗爭與青工罷工運動中都必須起領導的作用。團如能進行自己的日常斗爭,提出青年工人的經濟要求,進行青年工人部分利益的斗爭,并使之與黨及團的宣傳和一般經濟與政治要求發(fā)生聯(lián)系,則團可以增強自己在廣大群眾間的影響,而成為青年工人的真正政治領導者。”明確地分析了服務青年特殊利益和成為青年領導者之間的內在邏輯。
總之,這個歷史時期團的顯著策略是不斷強化青年利益,通過對青年利益最務實的爭取去獲得青年的認同,進而贏得青年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這是作為一個爭取執(zhí)政地位政黨的青年組織的不二選擇。
從團六大到團十大,共青團作為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緊跟中國共產黨參與了新中國的鞏固和社會主義建設,青年利益的滿足成為服務于廣大人民利益的手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共青團組織的發(fā)展有了新的制度背景。1949年召開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六大)通過的團的工作綱領和團章規(guī)定:“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決地為民主主義徹底實現而斗爭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大會明確了:“青年團的基本任務是團結和教育整個青年一代?!倍诹笳匍_之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1949年1月1日頒發(fā))指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基本任務,在于有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從革命實踐中不斷地教育自己的團員和青年群眾,同時應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神組織廣大青年群眾積極地參加我黨和人民民主政府所號召的各種運動?!标P于人民利益和青年利益,該決議作出了明確的界定:“青年團應在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礎上,經常地注意和努力為青年群眾的特殊利益與切身需要而服務,并在這種努力中逐步地引導廣大青年群眾去參加人民民主國家的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各種建設工作,和國際青年的反帝國主義的民主和平運動?!边@個時期,照顧青年特點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思想引導的需要。
1953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七大)聽取、討論和通過了胡耀邦做的題為《團結全國青年在建設祖國偉大行列中奮勇前進》的報告。胡耀邦在團代會主報告總結過去的成績時指出:“我們能夠獲得上述的工作成績,是由于我們動員全團并團結了廣大青年為實現黨和人民政府在各個時期提出的中心任務而奮斗。黨和人民政府在各個時期對全體人民所提出的任務,代表著當時全體人民最大的利益,青年團必須為實現黨和人民政府的中心任務奮斗,才能有力地團結和教育廣大青年,發(fā)揮自己在各種工作中突擊隊的作用。當然,這不是說,青年團除參加中心工作外,就不需要在青年群眾中進行青年所特殊需要的工作了。正是為了團結和教育青年更好地參加黨和人民政府的工作,青年團應該充分注意青年的特殊要求,組織青年的學習和文化、娛樂、體育等各種活動,以及經常關心青年的生活和休息。”“我們應該很好地進行團的教育工作,不斷地以共產主義的精神、黨的政策、人民政府的法令和作一個青年團員的全部條件去教育廣大團員,提高廣大團員的覺悟水平。以增強青年團的戰(zhàn)斗力,使團員不但具有專門的業(yè)務技能和科學知識,而且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善于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善于把他們在不同工作崗位上所從事的日常工作與完成國家建設的偉大任務聯(lián)系起來,并善于經過自己的日常工作去實現國家建設的偉大任務?!睆倪@時起,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成為利益觀念的主流。
1957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團的八大)在總結過去四年來團的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共青團工作今后的方針任務,即團結和教育全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完成黨的八大所提出的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歷史任務而奮斗。胡耀邦同志做了《團結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的報告,特別詳細地論述了青年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他認為,青年團要善于代表和維護廣大青年的利益。大家知道,青年是人民的一部分,人民的整體利益就是青年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離開了人民的整體利益,就談不上什么青年的特殊利益。但是,青年又是整個人民當中的一個特殊的部分,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特殊要求。合理地照顧青年的特殊利益,適當地滿足青年的特殊要求,使青年更積極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這也完全符合于人民的整體利益。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的國家里,青年利益和國家利益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當然這不是說,青年的特殊利益和人民的整體利益之間不會發(fā)生某些矛盾。這是由于:一方面人們容易只看到了局部情況和自己切身的利益,有時就不免提出一些過高的、不符合整體情況和長遠利益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也還存在著忽視青年正當利益和切身要求的錯誤現象。團八大同時指出,青年團要名副其實地當好黨的助手,要真正成為團結青年群眾的核心,既要教育青年服從人民的整體利益,又要在服從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代表青年的合理要求和正當利益。
1964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此次大會深受極“左”思想的影響。胡耀邦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為我國青年革命化而斗爭》中指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爭奪青年的斗爭,是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無產階級要求青年革命化,要求青年不但要接生產斗爭之班,而且要接階級斗爭之班,粉碎資本主義復辟的一切可能性?!边@一階段,已不再提青年的利益問題。因為:“青年要確立無產階級的堅定立場,就是要確立永遠依靠工人階級和貧農、下中農的思想,永遠同他們結合在一起。青年只有堅決依靠工人階級和貧農、下中農,堅決站在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幾的人民這一邊,赤膽忠心地代表他們的利益,才能成為堅決的革命派。如果站在只占人口百分之幾的少數人那一邊,代表他們的利益,就會走上不革命和反對革命的道路。青年正確地解決了站在哪一邊、依靠誰的問題,也就是解決了革命化的根本問題?!痹谶@次團代會上,雷鋒成為了處理利益問題的最高典范。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個人服從于集體,一切服從于革命的需要成為最高價值觀。
1978年10月16日,韓英在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為偉大的新長征貢獻青春》的工作報告。從團的十大報告中可以看到,當時共青團的職能主要體現在團結、教育、引導和組織青年上。報告中也談到了關于“照顧青年特點,全面關心青年成長”的問題,指出,黨中央在建團時就提出,青年團應在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礎上,經常地注意和努力為青年群眾的特殊利益與切身需要而服務。團的干部要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梢钥吹綄η嗄晷枰臐M足和利益的服務是要建立在全國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礎之上,是有其前提條件的。這種對利益的關照有極強的集體本位,應該說這和1978年的國家環(huán)境有關。此次團代會召開后,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此次會議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新紀元。
總之,在這一歷史時期團的顯著策略是不斷強化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對青年利益的爭取也從屬與該利益的要求,是手段層面而非目的層面的,具有典型的動員型政治的特點。
從團十一大到團十六大,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跟隨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中發(fā)展,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的多元化,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不得不面對多元利益群體的發(fā)展并完善其利益關照體系,青年利益也逐漸凸顯,對青年利益的關照重新被提起。
1982年12月20日,王兆國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團結全國各族青年,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輝前程進軍!》的工作報告。共青團的總體目標主要定位于團結和教育青年上。對青年關照的集體本位依然是需要強調的。會議認為,廣大團干部在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同時,盡力為青年辦好事、辦實事,在青年的勞動就業(yè)、自學成才、業(yè)余活動、婚姻戀愛、婚事新辦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團結青年就要愛護青年,要在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經常地注意和努力為青年的特殊利益服務。團干部應該走到青年中去,關心青年的就業(yè)、自學、婚姻、娛樂、休息等實際問題,按照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盡力地為青年多辦好事,多辦實事。同時要看到青年單純、幼稚,缺乏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誤入歧途。共青團有責任對青年加強生活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各種現實的、具體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團十一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共青團要關注青年的權益”的問題?!皥F的組織還要按照憲法的規(guī)定,保障青年的合法權益。對于壓制青年的正當權利、損害青年的身心健康、扼殺青年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對青年進行打擊報復等現象,團組織要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對于干涉青年的婚姻自由,歧視、虐待和摧殘女青年等行為,團組織要敢于伸張正義,進行斗爭。要反對封建主義余毒對青年的束縛。同時,也要教育青年正確使用憲法規(guī)定的民主權利,采用正當手段反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雹賲⒁奾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80_1989/200704/t20070420_21266.htm
1988年5月4日,宋德福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繼往開來艱苦奮斗》的工作報告。共青團十二大有著極強的問題意識和改革的決心,同時也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改革思路,而其核心與代表青年利益、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時至1988年,傳統(tǒng)的共青團工作的問題已顯得非常突出。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被更加突出地提了出來。報告指出:“必須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是共青團的重要社會職能之一。只有表達青年的意愿,才能緊密聯(lián)系青年群眾;只有真正代表青年的利益,才能贏得青年的信任。因此,我們的工作必須適應青年的特點,滿足青年的合理需求,維護青年的正當權益,動員和協(xié)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青年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這樣,才能使青年真正把共青團當成自己的組織,自覺地團結在團組織周圍?!雹趨⒁奾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80_1989/200704/t20070420_20818.htm和前幾屆團代會相比,會議報告都是提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但在維護青年利益的提法上,無論從文字的篇幅上還是語氣的上,都被進一步強調。可以看到“真正贏得青年信任”已成為共青團組織發(fā)展首要的問題,這一改革思路說明青年對共青團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共青團本身也出現了動員危機。傳統(tǒng)的動員式參與已受到挑戰(zhàn)。
1993年5月3日,李克強在共青團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報告。在團十三大上,服務青年的問題得到了強化。報告指出:“要堅持正確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要在堅決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正確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密切聯(lián)系青年群眾,切實為青年服務?!雹蹍⒁奾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826.htm在這個理念下,共青團的職能涵蓋了三大部分內容,即教育、帶領和服務青年。
服務青年有什么樣內涵呢?報告指出:“為青年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服務,是共青團幫助青年擔負歷史責任的迫切需要,也是團的改革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必將引起青年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使青年產生新的需求。青年利益的發(fā)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共青團要切實為青年服務,努力增強團組織在團員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調動和保護廣大青年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雹賲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826.htm
1998年6月19日,周強在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實現黨的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斗》的報告。團十四大提出了共青團組織主要在四個方面發(fā)揮作用。共青團帶領青年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服務青年具體需要已成為共青團的核心工作。相比較而言,共青團十四大在在服務青年上有所強化。如在對過去共青團工作的總結中,報告明確寫道:“必須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務。為青年服務,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團的工作中的重要體現,也是由團的性質決定的。服務青年要抓住根本,把培養(yǎng)“四有”新人作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要關心青年的思想,了解青年的愿望,貼近青年的實際,千方百計地為青年成長成才解決實際問題,在服務青年中使團組織真正成為青年的貼心人?!雹趨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778.htm
在加強共青團的建設上,報告強調了在服務青年中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指出:“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增強對青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是加強團的建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只有竭誠為青年服務,團組織才能更廣泛地聯(lián)系吸引青年,團結影響青年,團組織的建設與發(fā)展才能獲得穩(wěn)固的群眾基礎。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青年利益需求的日趨豐富和多樣,尤其需要加大服務青年的工作力度,把為青年服務作為加強團的建設的突破口,以服務促建設,以服務求活躍,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團組織為青年服務,必須根據青年學習、就業(yè)、工作、生活、維權等多方面具體需求,盡心竭力為青年辦實事?!雹蹍⒁?http://www.ccyl.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778.htm
2003年7月22日,周強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的報告。共青團十五大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將服務青年提到了決定全團發(fā)展的核心戰(zhàn)略地位。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時指出,過去五年,團組織著眼于青少年成長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服務?,F在,服務青年已成為全團高度認同的重要理念,成為推進團的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報告回顧近年來的工作實踐,進一步認識到,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下基本經驗。其中第五條明確指出:“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要把服務青年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切實維護好青年的具體利益,幫助青年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真正把廣大青年團結凝聚在黨和政府的周圍,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護好、引導好、發(fā)揮好?!雹軈⒁?http://q168.51.tet/shiyi2gongqt12.htm將服務青年上升到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是一個嶄新的提法(同年,團章也作了相應的修改)。
同時,團十五大報告中在第四部分以“竭誠為青年成長發(fā)展服務”為題將服務單寫了一部分,足以說明團十五大對服務青年問題已有極高的重視。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共青團組織要協(xié)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務的概念。指出增強服務能力的問題。要“強化服務工作與青年的互動,在服務內容上尊重青年的選擇,在服務過程中關注青年的感受,在服務效果上注重青年的評價,從整體上提高服務青年的能力?!雹輩⒁?http://q168.51.tet/shiyi2gongqt12.htm
2008年6月10日,陸昊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團十六大從分析新時期共青團的根本職責入手,強調要從吸引和凝聚青年的角度出發(fā),發(fā)揮組織、引導、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作用,豐富了共青團對原有職能的描述。團十六大在服務青年領域特別強調了要找準工作切入點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繼團十五大拿出單章篇幅表述服務青年的問題之后,團十六大又拿出單章篇幅表述“代表和維護好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的問題,并對該領域的工作作了詳細的描述?!肮睬鄨F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lián)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必須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好青少年的具體利益。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青少年權益意識明顯增強的形勢下,各級團組織要深入實施青少年維權工程,繼續(xù)堅持法制化、規(guī)范化,更好地代表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雹賲⒁奾ttp://www.lngqt.com/thml/2008/20089/2008923_2119_1.htm
總之,這一歷史時期團的工作的顯著策略是越來越關注青年利益的特殊性,并不斷地將其推向工作的重要位置。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已作為目標而不是手段被提出?!案锩浴钡哪繕艘阎饾u讓位于“切實利益服務”的目標。
從1922年到2012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緊跟中國共產黨的步伐在奪取政權,開展建設,走向改革開放中發(fā)揮了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從政黨的宏觀方位來看,共青團經歷了一個從奪取政權的革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轉向執(zhí)政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變化。從人民利益和青年利益互動來看,它經歷了強化青年利益——強化人民利益——再次凸顯青年利益的一種螺旋式走向。需要探討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已經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依然采取了革命黨的邏輯,并高揚了人民利益,如果那時候就開始對利益有全新的注解,也許中國的發(fā)展會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作為政黨的青年組織在很多方面并沒有選擇的自由,但通過90年螺旋式上升的變化歷程,政黨和政黨青年組織都能夠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它們之間應該建立的一種利益互動關系和應采取的利益策略。
不同階段共青團組織的職能在不斷地變化,實質上這種變化也在表明共青團工作一直在實踐中去完成不變的核心角色,即體現黨的利益和青年利益的雙重要求,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種利益的格局并不相同。在奪取政權的年代,政黨青年組織為青年利益的爭取就是黨的最大利益;在執(zhí)政初期,服務全國人民的利益就是青年的最大利益;而在執(zhí)政利益分化時代,服務青年的利益恰恰是黨在青年群眾基礎上的最大利益。按照這種觀點,我們就能夠理解當前共青團組織將組織、引導、服務和維權當作重要的職能的深刻內因。筆者認為,前兩者和過去的團結教育職能并沒有多大的變化,而后兩者所發(fā)生變化,卻代表了時代發(fā)展的方向。隨著社會利益的分化,滿足不同群體和個人的利益需求成為政治構建的新需要,在青年利益凸顯后,必須“以走進青年為根本”的方式開展共青團工作方能發(fā)揮其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利益和不同青年群體利益得到了強化。
當前,共青團組織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在于能否去關照這種利益的宏觀變化。形勢的發(fā)展要求共青團組織深入研究青年需要、青年利益與執(zhí)政黨意識形態(tài)的接受關系。青年利益是處于社會關系中的青年的需要。在今天,青年利益環(huán)境有了更為復雜的局面:從經濟上說,社會總體利益、其他社會群體的利益和青年利益之間有矛盾;從政治上說,“有權有勢”和“無權無勢”者(青年往往是該群體的主體)之間存在著利益矛盾;從文化上說,社會傳統(tǒng)文化和作為亞文化的青年文化之間有或多或少的矛盾沖突。這種沖突最終所形成的利益結構決定了青年利益滿足的狀況。因此政黨青年組織要學會分析利益格局,順勢而為,凝聚和吸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