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光中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共有9條規(guī)定中有“司法機關”一詞,其含義均包括了公安機關,這種把公安機關定性為司法機關的規(guī)定,不僅與國際通例相左,也不符合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中國特色政治體制與司法機關的內(nèi)涵。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后,在法治理念的指導下,國家機構中建立了獨立的司法機關,同時也創(chuàng)建了從屬于行政系統(tǒng)的警察力量。警察盡管承擔主要的偵查任務,但不是司法機關本體。在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下,公安機關總體而言屬于行政機關,其在刑事訴訟中所進行的偵查活動屬于司法活動,在這個意義上說,警察是一種重要的刑事司法力量,但不能因此把負責偵查任務的警察機關升格為司法機關。我國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應當使法院和檢察院這兩個司法機關越來越能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而不是讓公安機關與司法機關漸行漸近,乃至于三者混為一體都成為司法機關。為此,筆者建議,對《修正案(草案)》中新增加的7個條文按照憲法的規(guī)定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同樣把96年刑事訴訟法中增加的2條有“司法機關”的規(guī)定也作回歸性修改。譬如,草案第62條規(guī)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及誤土損失,應當給予補助。對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yè)務經(jīng)費,由同級政府財政子以保障?!逼渲械摹八痉C關”可以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當然,其中有的條文把司法機關改為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可能在文字上不太確切、妥貼,那可以另作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