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梅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濰坊261041)
放射性肺炎的臨床觀察及防護
劉淑梅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濰坊261041)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及放療后出現(xiàn)的危害性較大的常見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放療的效果,嚴重者可導致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預防和控制放射性肺炎并對此進行有效的護理尤為重要。本文就近幾年我科對放射性肺炎的觀察預防及護理經(jīng)驗作一綜述。
胸部腫瘤;放療;放射性肺炎;預防;護理
鑒于放射性肺炎的危害性,為了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這一并發(fā)癥,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現(xiàn)概括如下。
臨床上常將放射性肺炎分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炎,前者一般在放療中或放療結束1~3個月內發(fā)生,5~6個月左右達高峰。病理基礎早期是肺泡毛細血管充血、滲出、腫脹,纖維栓子形成,間質水腫,膠原纖維腫脹,繼之身不適等癥狀,體溫一般在38℃左右,化驗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輕度升高,胸片檢查見與照射野一致的片狀模糊陰影,后者多發(fā)生于放療后6個月左右,1年左右達最嚴重的地步。病理基礎是肺纖維化和肺硬化,伴支氣管壁瘢痕形成,支氣管擴張、變形和囊性變,臨床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發(fā)紺、肺底羅音,合并感染時,上述癥狀常反復發(fā)作。胸片或胸部CT檢查顯示與放射野區(qū)域一致的纖維索條或網(wǎng)狀陰影[1-3]。實質上,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泡纖維化只是一個病理過程的兩個階段,皆可引起嚴重的肺功能不全。急性期之后,炎癥逐漸吸收消散,形成不同程度的進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實質纖維化,即逐漸轉入慢性期[4]。在放射性肺炎中,慢性放射性肺炎所占的比例較大,多數(shù)患者可無癥狀或僅表現(xiàn)為輕度干咳,極易漏診,臨床醫(yī)生應提高認識,保持足夠的警惕。
2.1 與年齡及合并癥等因素有關 放射性肺炎易發(fā)生于年老體弱、全身情況差者、肺功能低下者,易發(fā)生于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免疫系統(tǒng)性疾病等合并癥患者,以及有吸煙史者。
2.2 與放療前及放療中進行化療有關 在放療前或放療期間進行化療的易發(fā)生。國內廖穎曦、聶青等[5,6]的研究也顯示同樣的結果,均認為放療過程中(特別是放療前)若加用化療,尤其當化療方案中含有博萊霉素、平陽霉素、環(huán)磷酰胺等藥物時,可明顯增加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認為若化療與放療同時進行,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會明顯增加;若二者不同時進行則對放射性肺炎無顯著影響。
2.3 與放療總劑量及放射范圍有關 放療總劑量及照射范圍對放射性肺炎有較大的影響,通過臨床觀察認為照射劑量越大放射范圍越大,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越高。研究資料顯示放療總劑量小于36Gy者無放射性肺炎發(fā)生,還認為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與受照射的肺容量成正比,面積大于120cm2照射40Gy和大于210cm2照射30Gy,容易發(fā)生放射性肺炎[3]。在相同的照射劑量下,放射野面積越大,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越高[7-9]。
2.4 與腫瘤位置有關 通過對60例肺癌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腫瘤位置對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有一定影響,尤其當肺下野位于照射區(qū)域內時,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
3.1 預防 放射性肺炎以防為主,放療前應詳問病史完善各項檢查并據(jù)患者的特點制定周密的放料計劃,一旦發(fā)生放射性肺炎立即停止放療。對年老體弱、兒童、全身情況差、有肺部疾患、糖尿病、冠心病、免疫性疾病等合并癥者應減少放射劑量縮小放射野。在放療過程中應加強必要的支持治療;對放療前及放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上感、發(fā)熱、肺部感染等合并癥,應及時給予抗炎治療;選擇合適的照射劑量及分割方式,合理射野,及時縮野,以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
放療前告訴病人及家屬放療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如: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飲食方面多吃營養(yǎng)高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飲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勤曬太陽、避免勞累增強抵抗力。
3.2 護理
3.2.1 心理護理 一旦發(fā)生放射性肺炎,病人出現(xiàn)咳嗽、發(fā)熱、氣喘、容易懷疑腫瘤復發(fā),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不利于機體的恢復,護士應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和病人一起分析戰(zhàn)勝疾病的各種有利因素,通過心理疏導幫助病人擺脫恐懼情緒,減輕心理負擔以配合治療。
3.2.2 生活護理 放療期間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病室溫濕度要適宜,保持病室內空氣新鮮,適當活動避免勞累,飲食要求進營養(yǎng)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每天飲水量在2000ml以上。
3.2.3 霧化吸入 放射性肺炎是因放射線損傷所致的肺間質性炎癥,用激素、化痰藥物、抗生素合并霧化吸入,使藥物以氣霧的形式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達到消炎、濕化痰液、減輕肺組織水腫等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癥狀之功效。
3.2.4 呼吸困難的護理 嚴重的放射性肺炎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紫紺、肺部聽診有干濕性羅音,應立即將患者取半坐位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患者放松心身并深呼吸,采用縮唇式呼吸(即用鼻吸氣,用口呼氣)給予持續(xù)吸氧2~4L/min,對合并肺部感染者據(jù)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激素等藥物消炎減輕反應。
[1] Bentzen SM, Skoczylas JZ, Bernier J. Quantitative clinical radiobiology of early and late lung reactions[J]. Int J Radiat Biol,2000,76(4):453-462.
[2] 牛道立,盛蓁,胡惠玲.放射性肺炎27例臨床診斷分析[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1998,18(5):304.
[3] 谷銑之,殷蔚伯,劉泰福.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518-519.
[4] 沈峰.放射性肺炎的臨床及X線表現(xiàn)(附30例分析)[J].中外醫(yī)用放射技術, 1997,(10):74.
[5] 廖穎曦,李高峰.胸部放療與放射性肺炎[J].中國腫瘤臨床,1997,24(2): 149-150.
[6] 聶青,方燕敏,孫土林.放射性肺炎25例分析[J].人民軍醫(yī),1995,(11):23-24.
[7] Yamada M, Kudoh S, Hirata K, et al. Risk factors of pneumonitis following chemo- 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J]. Eur J Cancer, 1998,34(1):71-75.
[8] Imanaka K, Hashimura T, Soejima T,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development factor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J]. Gan No Rinsho, 1990,36(13):2326-2330.
[9] Kono K, Murakami M, Kuroda Y, et al. Optimal thoracic irradiation for stage IV lung cancer[J]. Nippon Igaku Hoshasen Gakkai Zasshi, 1999,59(12):689-69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78
1672-2779(2012)-15-0119-02
蘇玲
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