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利 李元新 王必成 張鵬岳
(甘肅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平?jīng)?744000)
錳在肉雞體內(nèi)藥代動力學研究
劉來利 李元新 王必成 張鵬岳
(甘肅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平?jīng)?744000)
實驗研究了30日齡肉雞按55.38 mg/kg·bw劑量灌服10%硫酸錳溶液后不同時間采血,應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血藥濃度,經(jīng)微機處理得出血藥濃度及藥動學參數(shù),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符合一級吸收一室開放模型,最佳藥時方程:C=80.8013(e-0.0709t-e-0.4402t)。主要藥動學參數(shù):t1/2Ka為1.5747hrs,t1/2Ke為9.7698hrs,tp為5.6617hrs,Cmax為48.3581ug/L,AUC為967.9305(μg/L)·h。根據(jù)單劑量給藥參數(shù),計算出多劑量給藥參數(shù)。τ定為12h,(C∝)max為95.997μg/L,c為80.6609μg/L,(C∝)min為4.0668μg/L,D*為3.2794mg/kg·bw,D0為1.8789mg/kg·bw,R為1.7454。
硫酸錳 藥物動力學 肉用雞
錳是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13年Bertrand等首次指出,錳在動物組織和器官中含量是相對穩(wěn)定,并明顯地集中于生殖器官中。直到1931年Kemmerer Elvehjem和Hart 等先后發(fā)現(xiàn)錳是大白鼠和小白鼠維持正常生長和繁殖性能所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1]。1936年Wilgus 等證明了雛雞脫腱癥是由于飼料中錳缺乏所引起。同時,Lyons 等確定了雛雞的軟骨營養(yǎng)不良與它們母雞的日糧錳不足有關。隨后,人們對錳與動物營養(yǎng)及疾病的研究興趣增加,研究十分活躍,特別是對禽類的影響研究日益廣泛。研究證明,動物缺錳時出現(xiàn)生長受阻、骨骼變形、繁殖性能降低、運動失調(diào)及代謝紊亂。目前,研究證實錳的生物學功能主要是參與許多酶的活性及輔助因子和激活劑來參與體內(nèi)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已知動物體內(nèi)含錳的酶有精氨酸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堿性磷酸酶、脯氨酸肽酶、黃素激酶、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轉(zhuǎn)移酶等。本實驗的目的在于探討肉雞口服硫酸錳后在其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變化規(guī)律,為提出合理的給藥方案和制訂科學的用藥標準提供依據(jù)。
1日齡艾維茵肉雞,雌雄各半。
硫酸錳,成都化學試劑廠產(chǎn)品,分析純,含量大于99.0%,分子式為MnSO4·H2O
PU-9280型原子吸收分光度計(飛利浦),石墨爐,自動進樣器。3p87實用藥代動力學計算程序(由中國藥理學會數(shù)學藥理專業(yè)委員會提供),IBM微型計算機,電子自動分析天平等。
1.4.1 動物處理及血樣采集 選擇30日齡健康肉雞作實驗動物,應用全價飼料預飼3 d,稱重,隨機分為11組,每組6只,按55.38 mg/kg·bw劑量灌服10%硫酸錳溶液,投藥前禁食12 h,給藥后4 h進食,自由飲去離子水。分別于灌服前及灌服后0.5、1、1.75、2、3、4、5、7、10、24 h翅靜脈采血2.0 ml,加入含有2 000 IU的肝素抗凝的小瓶內(nèi),冷凍保存。
1.4.2 全血錳含量測定 應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
1.4.3 數(shù)據(jù)處理 血錳濃度-時間數(shù)據(jù)經(jīng)微機3p87藥物動力學軟件自動擬合,并求出藥動學參數(shù)。
整個經(jīng)時過程中,血錳濃度(均值,n=6)-時間數(shù)據(jù)經(jīng)計算機3p87程序自動擬合,符合一級吸收一室開放模型,最佳藥時方程為C = 80.801 3(e-0.0709t-e-0.4402t)。肉雞灌服硫酸錳溶液后不同時間血藥濃度見表1;肉雞灌服硫酸錳溶液后主要藥動學參數(shù)詳見表2。
表1 肉雞灌服硫酸錳溶液后不同時間血藥濃度(n=6)
表2 肉雞灌服硫酸錳溶液后血液藥動學參數(shù)
3.1 肉雞單劑量按55.38mg/kg·bw灌服10%硫酸錳溶液后,在體內(nèi)的吸收有一滯后期(lay time=0.718 4 h),但值較小,說明在體內(nèi)吸收快。吸收速度常數(shù)為0.440 2/hrs,給藥后5.661 7 hrs,血藥濃度達到峰值,血藥峰值濃度為48.358 1 ug/L,半衰期較短,為9.769 8hrs,表明在體內(nèi)吸收快,排出也較快。
3.2 微量元素錳的多劑量給藥的估算與給藥方案通過單劑量給藥獲得的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估算多次給藥的體內(nèi)血藥濃度變化規(guī)律,進而擬定多劑量給藥方案,是藥代動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jù)單劑量給藥參數(shù),用多劑量一級吸收一室給藥模型公式推算出多劑量給藥參數(shù),并制訂多劑量給藥方案[2]。為臨床用藥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jù)。τ(給藥間隔)定為12 h,(C∝)max(最高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95.997μg/L,(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80.660 9μg/L,(C∝)min(最低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4.066 8μg/L,D*(首次先導劑量)為65.044 9mg/kg·bw,D0(維持劑量)為37.266 5 mg/kg·bw,R(蓄積系數(shù))為1.745 4。同時,要注意多劑量給藥時,要視機體的機能狀態(tài)等因素酌情調(diào)整。
[1] 賀普霄.家畜營養(yǎng)代謝病[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4
[2] 郭濤.新編藥物動力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