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耀,劉海濤,莘 燕,韓文清(武警內(nèi)蒙古總隊醫(yī)院藥劑科,呼和浩特 010040)
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提高,導致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的需求量顯著增長。近年來,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藥制劑已成為我國醫(yī)藥市場上的主導品種,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其獨特的療效優(yōu)勢,臨床應用日益增加。本文對我院2009—2011年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旨在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收集我院藥品庫管理系統(tǒng)中2009—2011年中藥注射劑的臨床使用情況,對藥品名稱、規(guī)格、用藥數(shù)量、年銷售金額等進行統(tǒng)計。入選標準以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開頭的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
采用金額排序法和用藥頻度(DDDs)排序法,分別按不同劑型、類別、品種,統(tǒng)計各年度中藥注射劑的銷售金額、DDDs和限定日費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并評價其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同步性。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統(tǒng)計。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和《新編藥物學》(第17版)以及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成人常規(guī)治療日劑量,并結(jié)合臨床實際用藥情況而確定。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該藥的DDD值,其含義為以DDD為單位的某藥品的消耗量,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DDDs越大,說明此種藥物的使用頻度越高,反映臨床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大。對銷售總金額和DDDs進行排序,計算藥物利用指數(shù)(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DUI=DDDs/實際用藥天數(shù),DUI反映銷售金額與DDDs是否同步,其值接近1.0時,表明該藥品銷售與使用同步性良好,其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一致;反之則較差。DDC=該藥年銷售總金額/該藥的DDDs值,DDC代表藥品的總體價格水平,表示患者使用該藥品的日均費用,用于衡量該藥品在經(jīng)濟上被接受的程度。
2009—2011年我院中藥注射劑的品種為27~30種,中藥注射劑整體銷售金額和DDDs均逐年增長。其中,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的品種數(shù)量、銷售金額和DDDs均占決對優(yōu)勢,并且逐年穩(wěn)定增長,與文獻一致[1,2]。相對而言,其他類中藥注射劑的銷售金額和DDDs變化幅度較小,表明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已成為我院中藥注射劑的主體類別,應用最多,其應用情況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我院中藥注射劑的整體應用情況。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占中藥注射劑總金額平均為 70.28%,且逐年增長,年增長率分別為 14.35%和13.05%。從DDDs值的增長情況來看,其銷售金額的增長排除了單純的價格上漲因素,顯示其用藥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中藥注射劑的品種、銷售金額和DDDs見表1。
表1 2009—2011年我院心腦血管類及其他類中藥注射劑品種數(shù)、銷售金額(萬元)及DDDsTab 1 Number of varieties,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and DD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during 2009-2011 period
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以小容量注射液為主,銷售金額和DDDs穩(wěn)居第1位;注射用滅菌粉末的品規(guī)數(shù)及銷售金額和DDDs逐年增長,而大容量注射液品規(guī)數(shù)及銷售金額和DDDs逐年下降,大容量復方丹參注射液和參附注射液2011年在我院停用,這可能與大容量注射液體積較大、運輸貯存不便有關(guān)。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各劑型品規(guī)數(shù)、銷售金額和DDDs見表2。
表2 2009—2011年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各劑型品規(guī)數(shù)、銷售金額(萬元)及DDDsTab 2 Number of dosage forms and specifications,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and DD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2009-2011 period
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各品種銷售金額比重變化較大,各品種排序位次每年均不相同。單品種銷售金額排序居前3位的藥品為注射用血栓通、舒血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這3種藥品銷售金額已占我院心腦血管類注射劑總銷售金額的1/3以上。這表明三七皂苷類制劑(血栓通)、銀杏葉提取物(舒血寧)和丹參類制劑已成為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品種;尤其是三七的研究開發(fā)工作近年來取得重大進展,注射用血栓通(凍干粉)替代了原來的血栓通注射液之后,更受臨床歡迎,用量明顯增加。各品種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構(gòu)成比及排序見表3。
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各品種的DDC相差很大,DDC較高的有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醒腦靜注射液和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等,這些品種價格相對昂貴,用藥人次較少;DDC較低的有黃芪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和脈絡寧注射液等。我院中藥注射劑DDDs的排序位次每年多不相同,但3年中DDDs排序居前列的為復方丹參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脈絡寧注射液、注射用燈盞花素、舒血寧注射液等,這些均是DDC值為50元以下的價格相對較低的藥物,其品種構(gòu)成我院中藥注射劑的主體。同時,DDDs增加明顯的品種多伴有DDC下降,呈反向變化的一致性規(guī)律。我院DUI值為1.0的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品種數(shù)逐年增加,整體顯示出良好的同步性,說明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日趨合理,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一致性良好。各品種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的DDDs、DDC及DUI見表4。
表3 2009—2011年我院各品種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萬元)、構(gòu)成比及排序Tab 3 Ra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2009-2011 period by consumption sum(10 000 Yuan)and constituent ratio(%)
表4 2009—2011年我院各品種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DDDs、DDC及DUITab 4 DDDs,DDC and DUI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2009-2011 period
通過對我院近3年來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中藥注射劑在我院應用廣泛,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使用中占主導地位,其中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三七皂苷類制劑)、復方丹參注射液、丹紅注射液(丹參系列制劑)、舒血寧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及注射用燈盞花素、脈絡寧注射液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均居前列,已作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品種,深受臨床青睞,而且其銷售金額和DDDs排序基本同步,從DUI值逐漸趨于1.0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可以看出我院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日趨合理。
心腦血管疾病是指心臟和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而引起的心臟和腦缺血或出血的疾病。中醫(yī)藥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消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疏通血管和加速血液循環(huán)等多種效果。與西藥制劑相比,中藥制劑具有“多靶點、多效應”作用,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多通過改變血液流變學、擴張血管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而發(fā)揮作用,具有特殊的療效優(yōu)勢。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應以中醫(yī)藥理論為基礎辨證施治。各品種均有各自的適應證,如用于心血瘀阻證的有丹參注射液、注射用燈盞花素、冠心寧注射液等,用于氣陰兩虛證的有參麥注射液等。但目前中藥注射劑開發(fā)中對證型細分不足,說明書闡述不夠清楚,并且應用時也往往未按照辨證施治用藥[3],特別是非中醫(yī)專業(yè)的醫(yī)師,應用時往往沒有達到中醫(yī)辨證施治的要求,出現(xiàn)由醫(yī)源性因素導致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4]。
近年來,隨著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道的增加,人們對中藥注射劑的認識不斷加深,應用更加理性。有統(tǒng)計表明,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多的品種中,心腦血管類占絕大部分[5],這可能與該類藥臨床使用品種多、用量大有關(guān)。特別是對于復方丹參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品種,不僅不良反應報道多,并且其中嚴重不良反應比例高[6],更值得引起關(guān)注。由于中藥有效成分復雜且多不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的藥材標準也難以滿足中藥注射劑對藥材的質(zhì)量要求,中藥注射劑的質(zhì)量標準在制定上也存在缺陷,質(zhì)量可控性差,給其療效可靠性和用藥安全性帶來問題[7]。中藥注射劑的品種研發(fā)、生產(chǎn)工藝、質(zhì)量控制、臨床應用等過程均可對其質(zhì)量和安全性產(chǎn)生影響[8],應加強對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和投入,做好中藥注射劑上市后的再評價,進一步加強臨床合理使用,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總之,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療效可靠,在我院用量逐年增加,使用也逐步趨于合理,已成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藥物。雖然目前對中藥注射劑的爭議較多,但不可否認中藥注射劑具有獨特的療效以及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中藥注射劑有待于不斷提高生產(chǎn)工藝和質(zhì)量標準,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對臨床用藥的監(jiān)管和指導,辨證施治,真正做到合理用藥。
[1] 李 霖,于芝穎,李玉珍.2003—2005年我院中藥注射劑利用分析[J].中國藥房,2008,19(36):2860-2862.
[2] 儲秋萍,馮 琳,戴惠珍,等.2004—2006年南京地區(qū)22家醫(yī)院中草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08,19(36):2855-2857.
[3] 白曉菊.中藥注射劑治療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用藥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9,43(7):58-60.
[4] 黃華利,楊佳丹.中藥注射劑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醫(yī)源因素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23):2204-2206.
[5] 魯仲平.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統(tǒng)計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9,6(12):729-732.
[6] 王景紅,張彥麗.1998—2008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 (12):951-953.
[7] 劉桂林,張韻慧,王生田,等.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草藥,2009,40(11):附1-附3.
[8] 潘木善.正確認識及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J].中國藥房,2010,21(16):1524-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