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帝廟禮文化在康區(qū)的傳承與開發(fā)

      2012-02-10 02:48:39高琳
      關鍵詞:康區(qū)關帝關帝廟

      高琳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610046)

      康區(qū)①關帝信仰是近年來研究藏區(qū)民間信仰的熱點之一。有學者[1]認為,在漢人遷入以及統(tǒng)治階層提倡的大背景下,存在于藏區(qū)民間底層的關帝信仰具有兼容性、實用性,這種信仰則是漢藏文化交流的一種標識。而對關帝信仰研究的切入點之一就是普遍存在于藏區(qū)的關帝廟,有學者從關帝廟與商人的關系角度指出康區(qū)有些地方的關帝廟(如康定河西的關帝廟)具有會館的功能。[2]如果從清代關帝祭祀傳入的角度來分析的話,那么關帝廟在康區(qū)又承載著什么樣的時代文化內涵呢?這個研究不僅有助于全面理解存在于康區(qū)的關帝文化及其現(xiàn)象,而且也提供了另一種解讀康區(qū)關帝廟的方式。

      一、清代關帝祭祀制度在康區(qū)的確立

      據(jù)文獻記載,關帝廟最早進入康區(qū)是在明代[3],其大規(guī)模的興建則發(fā)端于清代。但是相對于西陲邊疆而言,內地的關帝信仰及其廟宇建制卻并非源于清代。一般認為[4-5]關帝信仰的形成不晚于隋唐。從清代學者的一段話中,我們可以一窺其發(fā)展概貌“獨關壯謬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壯繆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英濟王祭于荊門當陽縣之廟元文宗天歷元年加封顯靈威勇武安濟王明洪武中復侯原封萬歷二十二年因道士張通元之請進爵為帝廟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6]不難發(fā)現(xiàn),北宋至明三代王朝統(tǒng)治者對關羽由公、王、帝、直至道教神坻的分封逐漸使關羽由一介凡人最終成為一位神。

      宋代是中央政府給關羽分封的開始,但明代時它才被正式納入國家祭典的范疇中,據(jù)史記:“后復增四:關公廟……以四孟歲暮,應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保?]清代則將關公祭祀推向了極至,順治時“歲以五月十三日致祭”[8],到雍正時則“增春、秋二祭。”[8]2541,咸豐二年“躋列中祀”[8]2541,“如帝王廟儀”[8]2541。“乾隆三十三年,復位關帝廟樂五章……咸豐三年,關帝廟樂七章 中和韶樂”[9]在經歷明清兩代后,祭祀日期、祭祀規(guī)格以及祭樂的確立標志著關帝祭祀的制度已經逐漸在內地完備起來。完備的制度也成為祭祀與其平級神坻廟宇的范例,如清代文昌祭祀于嘉慶六年才被歸入國家祭典范疇,而其祭祀規(guī)格“著交禮部、太常寺、將每歲春秋致祭之典、及一切儀文。仿照關帝廟定制?!保?0]不難發(fā)現(xiàn),關帝祭祀制度在內地確立的過程是一場由明、清統(tǒng)治者所主導的具有國家性質的造神運動:一方面,讓關羽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成為國家正統(tǒng)祀典中一位神;另一方面,是讓供奉關羽的關帝廟成為國家正規(guī)祭祀廟宇的一個代表。而隨著清代關帝廟在康區(qū)的大規(guī)模興建,也表明國家認同的祭祀廟宇已經進駐到邊疆地區(qū)。

      但是,與關帝廟②相比,關帝祭祀制度傳入康區(qū)的時間要晚得多,它的具體確定要追溯到乾隆年間。乾隆二年六月降諭:“建四川新設打箭壚廳關帝三代廟宇。春秋致祭。”[11]乾隆五十六年再次頒旨:“四川西藏地方關帝廟。每年春秋二祭。于本省鹽茶存公銀內動支銀十六兩?!保?2]與前者相比,后者統(tǒng)一了四川與西藏的關帝廟祭祀時間,并且也進一步明確了資金來源和數(shù)量。但統(tǒng)治者并沒有對祭祀規(guī)格和祭樂做明確的規(guī)定,只是將內地與邊地的祭祀時間進行了統(tǒng)一,采取了化繁就簡的靈活策略。即便如此,它也成為康區(qū)各重要城鎮(zhèn)進行關帝祭祀的官方依據(jù),如成書于同治年間的《章谷屯志略》載:“屯署左建有文昌閣關帝廟觀音廟龍王閣城隍廟每歲春秋均由屯務捐費致祭”[13],而這種依據(jù)的形成則表明關帝祭祀制度已經正式在康區(qū)確立了。

      清代關帝廟在康區(qū)的建立僅是國家祀典廟宇在邊疆的體現(xiàn),而祭祀制度的注入讓廟宇真正地發(fā)揮其祭祀的職能,而這種職能的發(fā)揮也讓康區(qū)的關帝廟成為國家祭祀向邊疆擴展的一個載體。在康區(qū),凡是能夠推行關帝祭祀制度的地方都是國家能實際掌控的地方,就以章谷屯為例,它的確立與官方勢力對大小金川及其周邊的控制有一定的關系,《志》載:“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始章谷者五屯之一……屯兵防御安其耕耘?!保?3]71由此可見,只有在“屯兵”駐守的情況下,即在國家實際控制下,才有春秋致祭關帝廟活動的發(fā)生。因此,關帝祭祀制度的輸入不僅是國家性祭祀制度進入康區(qū)的一種標示,而且也是體現(xiàn)出清政府對康區(qū)的實際控制。

      二、關帝廟禮文化的詮釋

      從目前的地方志和調查資料來看,康區(qū)關帝廟主要分布于川藏線的南北要道及其支線的重要城鎮(zhèn)及其周邊。按照修建關帝廟的資金來源則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官方或具有官方性質籌款修建,如乾隆二年六月降諭:“建四川新設打箭壚廳關帝三代廟宇。春秋致祭?!保?1]779二是民間籌款修建,如巴塘關帝廟“在堡東,乾隆十三年漢民公建?!保?4]而官方或具有官方性質籌款創(chuàng)建的關帝廟是關帝祭祀實行的重要場所,那么祭祀的施行又使關帝廟具有什么樣的時代內涵呢?

      (一)關帝廟禮文化在康區(qū)傳承的特征

      禮在《說文解字》中是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15]”單從禮的字面意義來講是通過敬神而得福。而儒家對禮的闡釋卻為其注入了新的內涵,在《禮記》中就記載了孔子這樣一段話:“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達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保?6]在儒家士人的眼中,禮其源于天而達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它不僅是治人之本,而且也是正國之方。那么,禮就成為儒士所推崇的治國良策之一,但凡圣王、君主樹禮則可以治天下。清代世祖皇帝入關之后“詔禮臣參酌往制,勒成禮書,為民軌則?!保?]2483,高宗乾隆時則“御定三禮義疏,網羅議禮家言,折衷至當,雅號鉅制?!保?]2483其目的在于“縱其間淳澆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隨時以樹之范。故群甿蒸蒸,必以得此而后足于憑依,洵品匯之璣衡也?!保?]2483這說明由北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清也推崇儒家士人以禮來治理國家的思想。

      在儒家看來,祭祀是禮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清代段玉裁對于禮的注解是:“禮有五經,莫重于祭。”[15]2段氏的注釋來自于《禮記·祭統(tǒng)》,對此鄭玄認為:“禮有五經,謂吉、兇、賓、軍、嘉也。莫重于祭,以吉禮為首也。”[16]1236這不僅說明了祭祀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吉禮是五經之首。自關羽祭祀制度確立的明清兩代起,官方就將祭祀關帝歸于吉禮一類。這種將存在于民間的關帝信仰轉化為國家層面的信仰的本身,就表明執(zhí)政者希望通過不斷完善禮制來最終達到有效調節(jié)社會的作用??祬^(qū)作為在執(zhí)政者眼中的“夷地”來說,禮的盡早確立至關重要,正如平定瞻對后張繼所說:“且前次無應祀廟宇無惑乎。民之趨于異端也。若知天地間自有應祀之神。久之知所辨別。自可去邪從正。然則設壇立廟。為政所先而夷地尤當急急者哉?!保?7]它反映出清政府在擴大對康區(qū)實際控制權的同時,也極為重視將調控邊疆社會的隱形之手“禮”的引入。正如錢穆所說:“士人文化統(tǒng)一了帝國的各族人民,并在他們各自的社區(qū)身上加上了一種思想意思——禮?!保?8]因此,關帝廟在中央向邊區(qū)推行禮制的主導思想下成為承載該制度的媒介。

      (二)關帝廟是國家鎮(zhèn)攝邊地的標志

      關羽除了飽受世人推崇的“忠義”外,其勇猛是歷代文人墨客所敬重的又一品格。自唐代起,其就是武成王廟中陪祭的64名將帥中的1位。[19]至明清時,由于他被納入到國家祭祀的行列中,從而促使關羽的地位發(fā)生質的變化。特別是在清朝,關羽的勇猛是當權者所一直崇敬的,《清稗類鈔》上就載:“國初出師,恒載關羽像以從,所向克捷?!保?0]關羽在清末最終被賜予“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8]2541的封號也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希望在神勇關圣大帝的輔佐下來護國、保民、綏靖。而關羽顯靈衛(wèi)國事件的出現(xiàn)也使統(tǒng)治者更為確信武神關羽能夠保家護國,如嘉慶十八年林清擾京時,逆眾“望見關帝神像。該逆眾立時畏懾奔竄。悉就殲擒”[21]。由此不難看出,祭祀關帝廟一方面是國家正統(tǒng)性祭祀的標志,另一方面也是對其勇猛的推崇。而后者也導致了關帝成為與文圣孔子并稱的武圣,同時,他也成為“統(tǒng)領中國大地的大戰(zhàn)神?!保?2]正如德國學者海希西通過研究《北京蒙古語木刻木板喇嘛教經文》后指出的:“從18世紀末一直到19世紀末,尤其是在嘉慶(1769—1820年)和道光(1821—1850)等大清皇帝執(zhí)政年間,清朝政府安定了中華帝國的邊界省份及其本族的故鄉(xiāng)滿洲,他們在這些領土上遍修關帝廟,關帝作為一種國家的守護神和戰(zhàn)神而受到清朝兵卒和官吏們的崇拜?!保?3]

      那么,作為“中華帝國”邊疆康區(qū)的關帝廟也是如此么?前面也提及康區(qū)關帝廟主要分布于南北兩路的重要城鎮(zhèn)及其周邊。值得注意的是,在康區(qū)的一些重要城鎮(zhèn)關帝廟的興建尤為多,如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后的章谷屯-今丹巴,據(jù)民國學者調查丹巴僅關帝廟就有9座,其中該地不僅有關帝廟而且還單獨有財神廟。[24]可見,在這些要隘關帝廟不僅僅是財神廟,筆者認為在這些地方的關帝廟還具有武廟的性質,如《宣統(tǒng)鹽井鄉(xiāng)土志》載:“鹽井向無祀典廟宇光緒三十二年冬河西臘翁寺番僧肇亂大憲遣兵剿辦事平文武醵金創(chuàng)修武廟……僉謂我朝崇奉關圣自國初以至今日所在戡定邊陲屢昭靈異亞洲肸蠁誠恒古而無儔”[25]不難發(fā)現(xiàn),在清代志書編篡者眼中,關帝廟就是武廟,而修建和祭祀武廟就是認為“關帝廟扶植綱常正,浩氣昭日星。絕倫獨立,英爽若生。俎豆常馨,夏彝胥敬;仰神德莫疇,并助邦家永太平?!保?]2832

      三、傳承與開發(fā)關帝廟禮文化的啟示

      祭祀關帝制度的禮文化要得以傳承與開發(fā),要使該歷史文脈和社會效益都得以延續(xù)和拓展,戰(zhàn)略上必須轉向以人為本。從人類延續(xù)與發(fā)展的角度看,人類的習俗與文化行為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康區(qū),民眾習俗和禮文化的影響特別突出。因此,傳承和開發(fā)禮文化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它可以營造出廣大民眾積極向上的生活空間,同時也可以提升人們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力認同度。

      (1)對清代治邊政策的重新審視。有學者認為,清末康區(qū)的改土歸流是通過制度改革完成了國家政治權力向民族地方的擴張[26]。而改土歸流對保衛(wèi)邊疆穩(wěn)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從清代中央向邊疆輸入禮制來看,在外來勢力促使康區(qū)社會發(fā)生根本性改革之前,還存在一個希望借由傳統(tǒng)力量來維護多元文化國家穩(wěn)定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清政府在邊疆治理上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各地區(qū)推崇的各類廟壇祭祀,以及將康區(qū)民間的神山祭祀歸入到官方推崇的祭厲范圍之內等[17]103。在改土歸流的同時,執(zhí)政者依舊延續(xù)了向邊地推行禮制的措施。[25]226這些措施無疑有助于對清代的治邊政策和思想的重新認識和定位。同時也為關帝廟祭祀禮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提供了一種啟示。

      (2)建立健全民眾參與運行機制。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需要廣大民眾的認同和接受,只有這樣,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帝廟祭祀禮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同樣需要廣大民眾的參與。關帝廟祭祀禮文化以一種特定形式被廣大民眾所推崇,這本身就是一種民意,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一種文化??v觀古今中外,卓越的統(tǒng)治者都會充分利用民意來凝聚廣大民眾的向心力來達到和諧的目的。因此,地方政府在營造文化氛圍的同時,應當建立健全一種傳承和開發(fā)關帝廟祭祀禮文化的民間組織,該組織可以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建,也可以由民間自發(fā)組建。不管采用哪一種組織形式,政府部門都應給予大力支持。

      (3)關帝廟祭祀禮文化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禮儀空間,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這種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的需求是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較高層次的需求,人們一旦滿足了生理需求之后,就會提出更高層面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創(chuàng)造有活力和有效率的文化環(huán)境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要在總體文化區(qū)域內實現(xiàn)各種亞文化活動的重疊和交織。關帝廟祭祀禮文化充實了人們生活和交往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往往相互交叉又重疊在一起,具有多樣性又有特殊性,它們往往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相互包容、相輔相成,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4)確立禮制是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調解社會穩(wěn)定一個有效方式,它將社會各階層及其活動都有效的納入到它的體系之中。目前,對于傳入康區(qū)的各類廟壇祭祀,基本視作漢族的民間信仰來研究,而實際上他們是國家祭祀向邊疆延伸的象征,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得話,他們是否也像其在內地社會一樣在康區(qū)發(fā)揮作用呢?這種作用對處于變革時期的康區(qū)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影響程度究竟有多大呢?同時,作為漢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藏文化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而這些問題的研究都將有助于對康區(qū)社會及其文化的深入認識。

      注 釋:

      ①本文所指的康區(qū),主要包括川、西藏區(qū)和西藏東部,即四川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地區(qū)。

      ②清代康區(qū)關帝廟最早建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參見劉廷恕.打箭爐廳志[G]//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66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986.

      [1] 王 川.試論近代昌都地區(qū)的民間信仰與民間宗教(1840-1949)[J].西藏研究,2005(3):22.

      [2] 王 川.西康地區(qū)近代社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5.

      [3] 佚 名.打箭爐志略[G]//張羽新.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地方志匯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8.

      [4] 蔡東洲,文廷海.關羽崇拜研究[M].成都:巴蜀出版社,2001.

      [5] 胡小偉.三教圓融與關羽崇拜[C]//盧曉衡.關羽、關公和關圣-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6] 趙 翼.陔余叢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765-766.

      [7] 張廷玉.明史: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1304.

      [8] 趙爾巽.清史稿:第10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6: 2541.

      [9] 趙爾巽.清史稿:第1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6: 2833.

      [10]中華書局.清實錄:第29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9-80.

      [11]中華書局.清實錄:第9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79.

      [12]清會典館.大清會典事例: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1156.

      [13]吳德煦.章谷屯志略[G]//張羽新.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地方志匯編:第3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77.

      [14]錢召棠.巴塘志略[G]//張羽新.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方志匯編:第3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506.

      [15]許 慎.說文解字[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

      [16]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585.

      [17]張 繼.定瞻廳志略[G]//張羽新.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地方志匯編:第39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103.

      [18]鄧爾麟.錢穆與七房橋世界.藍樺,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134.

      [19]歐陽修,宋祁,范鎮(zhèn),等.新唐書: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377.

      [20]徐 珂.清稗類鈔:第8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560.

      [21]中華書局編.清實錄:第3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794.

      [22]才 讓.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J].中國藏學,1996 (1):80.

      [23]圖 齊,海希西.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耿 升,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492.

      [24]康藏前鋒編輯部.西康丹巴縣概況[J].康藏前鋒,1935 (10-11):78-80.

      [25]段鵬瑞.宣統(tǒng)鹽井鄉(xiāng)土志[G]//張羽新.中國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區(qū)地方志匯編:第8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226.

      [26]盧 梅.國家權力擴張下的民族地方政治秩序建構—晚清康區(qū)改流中的制度性選擇[J].民族研究,2008(5): 95.

      猜你喜歡
      康區(qū)關帝關帝廟
      福建東山關帝廟
      成都武侯祠兩個不合歷史、禮制現(xiàn)象的文化釋讀
      文史雜志(2020年3期)2020-07-07 09:32:27
      康區(qū)察瓦龍歷史沿革及其地名稱謂考究
      ——基于對口述史料的文獻分析
      西藏研究(2020年1期)2020-04-22 00:24:00
      建構主義視角下關羽“關帝”角色的形成
      民國時期康區(qū)法律實踐探析:以瞻化藏族搶劫案件的司法處理為中心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34
      簡論康區(qū)明正土司制度及其“在地化”
      卷宗(2018年19期)2018-10-24 08:49:50
      民國前期康區(qū)田賦和牲稅征收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08
      淺析拉薩關帝廟修建的歷史背景
      關帝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運城解州關帝廟牌坊掠影
      文物季刊(2016年1期)2016-03-18 03:57:35
      洮南市| 沽源县| 清水河县| 张家口市| 礼泉县| 海阳市| 合川市| 宁乡县| 怀宁县| 灵武市| 梁山县| 霍林郭勒市| 新沂市| 城固县| 星子县| 大英县| 呼玛县| 刚察县| 海门市| 宣威市| 无锡市| 汝城县| 通道| 常熟市| 江永县| 商南县| 商都县| 扬中市| 广南县| 宣武区| 赤峰市| 盱眙县| 额尔古纳市| 昌乐县| 通河县| 辽源市| 新和县| 天峻县| 米脂县| 伊宁市|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