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慶,項玉蘭(寧夏大學 .政法學院;.圖書館,銀川 750021)
作為藏書之所的圖書館在我國古已有之,周代的王室和各諸侯國都有收藏文獻的庫室,西漢時的石渠閣和天祿閣,元朝的宏文院、藝林庫,明朝的文淵閣,清朝北京的文淵閣、承德的文津閣、鎮(zhèn)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等大體都屬此列。但這些都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藏書樓,都是以收藏和保存圖書為主要內涵,與現(xiàn)代意義上圖書館的功能和性質相去甚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而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即近代圖書館的建立,是從清朝末年開始的。清末近代圖書館的建立,始終伴隨著西學東漸學術思想的影響,伴隨著西方傳教士和清末先進思想家對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宣傳介紹。在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影響下,清末近代圖書館的建立,是一個從啟蒙介紹到行動嘗試的過程,是一個從政策制定到實體成型的過程,是一個從萌芽初發(fā)到形態(tài)完備的過程。本文擬以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影響為線索,闡釋我國近代圖書館建立的基本階段,以期對我國近代圖書館的建立過程做出清晰的梳理,并對西方圖書館思想在我國近代圖書館建立中的作用做出界定。
西方圖書館理念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明代,意大利人艾儒略是第一個向中國人傳入西方圖書館觀念的人,他在其所著的《職方外紀》一書中對西方的圖書館作了詳細的說明,其中介紹了歐洲各國“其都會大地”普遍設立圖書館的觀念,使當時盲目閉塞的中國人第一次意識到西方圖書館的理念與中國的藏書樓截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傳教士隨即到中國來,再次傳播了西方圖書館思想。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父子合著的《外國史略》,介紹了葡萄牙、荷蘭、法國等國家圖書館的概況,美國傳教士袆理哲著的《地球說略》介紹了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圖書館的概況,美國傳教士裨治文著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介紹了美國公共圖書館“官吏士子皆可就觀,惟不能攜歸而已?!盵1]的規(guī)定,英國傳教士慕維廉著的《地理全書》也介紹了歐美各國的圖書館概況。此外,花之安的《德國學校論略》、李提摩太的《七國興學備要》、林知樂的《文學興國策》等書也都有關于西方圖書館方面的介紹。傳教士的著書立說不但有助于西學東漸的傳入,而且進一步加深了中國人對西方圖書館的認識。
西方傳教士在傳播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同時,也最早在中國創(chuàng)辦了第一批基督教圖書館,為古老的中國帶來了近代圖書館模式。比較著名的基督教圖書館有:1847年建立的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1849年建立的工部局公眾圖書館,1871年建立的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1894年建立的圣約翰大學圖書館,1901年建立的格致書院藏書樓,1903年建立的文華公書林。第一批基督教圖書館建立后各具特色,其中圣約翰大學圖書館后來成為我國境內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之一,格致書院藏書以中國古籍和中文譯著為主,是專為華人讀者開設的圖書館,文華公書林已經(jīng)開始對公眾開放,更是具有了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的屬性。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辦的基督教圖書館是中國近代出現(xiàn)最早的新型圖書館,實現(xiàn)了中國近代圖書館從無到有的突破。中國人對西方圖書館的認識,首先是從這些基督教圖書館開始的。這些基督教圖書館有著豐富的藏書,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近代圖書館的收藏,如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除了收藏大量的中國方志外,還收藏有《上海新報》《申報》《教會新報》等早期報刊。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以收藏東方學文獻為主,被譽為“中國境內最好的東方學圖書館”,格致書院藏書樓的特色是中文東西學的譯著。其次,基督教圖書館給中國帶來了西方圖書館的先進理念,格致書院藏書樓第一次嘗試使用了新式科學分類法類分中文圖書,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采用了杜威法及克特著者號碼表,圣約翰大學圖書館更是最早使用杜威法類分中文圖書。
基督教圖書館的創(chuàng)辦,開啟了西方圖書館的思想和模式,使中國人知道了西方一種專門藏書并進行學問研究的機構——圖書館,這種新型圖書館不是中國土生土長,也不是從中國傳統(tǒng)的藏書樓轉化而來,它是近代西學東漸的產物,是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的結果?;浇虉D書館的建立,對尚處于閉關鎖國狀態(tài)下的中國人來說,無疑起到了啟蒙和范例的作用。成為中國人認識西方圖書館的最珍貴的材料,溝通了中西圖書館文化交流的橋梁,對于中國人了解近代西方圖書館的基本思想觀念具有相當?shù)膸椭?/p>
近代中國最早關注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先驅是林則徐,林則徐組織翻譯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國人翻譯介紹西方圖書館之嚆矢?!端闹拗尽穼W美各國圖書館的概況作了記述,使中國人知道了圖書館的設立在歐洲已經(jīng)是很普遍的事物,此外,還介紹了美國圖書館的“公共”性質,使中國人認識到外國圖書館與中國傳統(tǒng)的藏書樓最大的不同就是開放與封閉的區(qū)別。魏源在《海國圖志》中進一步豐富和加強了對西方圖書館的譯介,詳細介紹了法國圖書館的概況,“其藏書院內印本三十六萬冊,寫本七萬冊。準名人隨便往來勤讀?!盵1]除此之外,陳逢衡、姚瑩、徐繼畬等人在《英吉利紀略》《康輶紀行》《瀛環(huán)志略》等介紹西方的著作中都有關于英美各國圖書館情況的介紹。雖然這些著作僅僅局限于一般介紹,未有明確的思想認識,也沒有在中國興建新式圖書館的具體設想。但是卻促進了中國人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西方的圖書館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新式圖書館的構建。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的官僚士大夫開始走出國門到歐美去游歷,他們有幸親身考察西方的圖書館,并以文字的方式記載和介紹了西方圖書館發(fā)展的情況。王韜是中國考察西方圖書館的第一人,他在《漫游隨錄》中詳細地記述了他對大英博物院圖書的考察以及切身感受。他寫到“院中藏書最富,所有五大洲輿圖、古今歷代書籍,不下五十二萬部?!信^書者,日有百數(shù)十人,晨入暮歸,書任檢讀,惟不令攜去”。[2]郭嵩燾對西方圖書館也進行了考察,他在《倫敦與巴黎日記》中記述了他參觀和考察大英博物院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感受,第一次向國人介紹了卡片式目錄的形式和圖書分類法:“凡藏書二百二十余萬冊,分二十九類(如化學、醫(yī)學、律學、史學之類,其名目甚繁,容再詳考之)?!盵3]他把西方圖書的“分二十九類”與中國的“四庫分類法”加以比較,認識到中外分類法不同之處,開始意識到西方圖書與中國圖書在管理上不同的特點,表現(xiàn)出對西方圖書館較深刻的認識。鄭觀應在《盛世危言·藏書》中對西方圖書館的作用有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西方圖書館的作用是“培養(yǎng)人才之法”,英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都與圖書館的作用密不可分。他提出要仿效西方建立“廣置藏書”的圖書館,西方式圖書館的興建,不僅可以對內富國強兵,還可以對外自強稱雄,他明確提出建立公共圖書館的具體主張。王韜等官僚士大夫對西方圖書館的考察以及對西方圖書館逐步深入的介紹,無疑為中國創(chuàng)立早期圖書館提供了先進的資料和寶貴的經(jīng)驗。它標志著中國官僚士大夫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對西方先進圖書館思想的學習,也促進中西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在西方圖書館思想的影響下,建立中國新式的圖書館,成為當時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也成為一種社會發(fā)展的潮流。1862年洋務派首先開辦了具有新式圖書館性質的同文館書閣,同文館書閣所藏書籍不再是清一色的中國書籍,而是多以洋書為主,最初的洋書由各地教師所帶來的“各國書籍”構成,后來也以中外圖書交換的方式獲取國外的圖書文獻,據(jù)記載:1868年,美國大使勞文羅送來若干書籍,同文館也購書回贈,1872年,法國大使熱福里贈送同文館圖書1箱,共計188 冊,“以備同文館肄業(yè)泰西文字之用”。同文館也回贈了《康熙字典》《昭明文選》等中國書籍110 部,以“彼此互讀,亦彼此相認”。[4]同文館藏書數(shù)量雖不多,但絕大多數(shù)已是西方科學文化書籍。據(jù)1887年刊《同文館題名錄》記載,同文館書閣:有漢文經(jīng)籍300 本,洋文1700 本,各種功課之書、漢文算學等書1000 本。[5]同文館書閣與中國傳統(tǒng)的藏書樓已有很大的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舊式“儒學官書”的窠臼。
十九世紀末,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主張通過維新變法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涤袨?、梁啟超特別重視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思想,他們把興辦教育、建立學堂、開發(fā)民智作為社會改良的重要內容,而興辦新式教育又離不開建立西方式的圖書館。梁啟超在《時務報》上說道:“今日振興之策,首在育人才;育人才,則必新學術;新學術,則必改科舉、定學會、建藏書樓……。泰西之藏書樓,藏書至數(shù)十百萬卷,備各國文字之書。斯三者,皆興國之盛舉也”。擔任京師大學堂第一任管學大臣的孫家鼐認為:“泰西教育人才之道,計有三事:曰學校,曰新聞報館,曰書籍館”。[6]由此可見,興辦新式圖書館已成為當時一種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是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一個重大的轉折和突破,中國近代新型圖書館思想也由此開始形成。維新派把創(chuàng)辦近代圖書館作為傳播新思想、新知識和改變舊風氣的重要措施,直接推動著創(chuàng)辦新型圖書館的實踐活動。
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創(chuàng)辦了強學會書藏,揭開了中國近代公共圖書館運動的序幕。強學會書藏建立后,得到了英國、美國公使捐助的“西書及圖器”,強學會書藏仿照西方圖書館的先進理念對廣大民眾采取了開放的方式,表明維新派已深刻意識到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強學會書藏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的雛形,它促進了我國近代圖書館的發(fā)端,也傳播了西方圖書館的辦館理念。
1896年孫家鼐創(chuàng)立官書局藏書院,官書局藏書院特別重視藏書質量,尤其是洋文圖書的質量,專門聘請“通曉中西學問”的洋人教習幫助選購圖書,并委派專職司事和譯官“收掌書籍”。同時官書局也大量收藏中國各類書籍,有“列朝圣訓、欽定諸書及各衙門現(xiàn)行則例,各省通志,河漕鹽厘各項政書”等藏書,官書局藏書院因為“古今經(jīng)史子集,有關政學術業(yè)者,一切購置院中,用備留心時事講求學問者,入院借觀,恢廣學識”。[7]所以官書局藏書院初步具備了近代圖書館的性質。
1898年清政府設立京師大學堂藏書樓。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是按照近代教育的需要和西方式大學圖書館的模式建立的新型大學圖書館,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在其《章程》中明確指出:“今設一大藏書樓,廣集中西要籍,經(jīng)供士林流覽而廣天下風氣?!盵5]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收藏的圖書中西結合,雖然其圖書大部分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舊籍,以及各省的地方文獻。但其中也有很多新學圖書,其第一批圖書就是專供學習外語和翻譯用的藏書。為了收集各種新學、西學圖書,京師大學堂藏書樓特請清朝駐各國的公使協(xié)助買書,派人出洋購書,請學堂中的洋教習和外國書商代買圖書等。京師大學堂藏書樓中西藏書非常豐富,無論是古籍善本,還是西學圖書,當時都處于全國的領先地位,其地位相當于國家圖書館。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是我國近代自行創(chuàng)辦的最早的新式圖書館,也是當時規(guī)模最齊備、影響最廣泛的圖書館。它基本上是以西方圖書館的模式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對我國近代圖書館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清末,由于基督教圖書館和中國人效仿西方創(chuàng)辦各種類型的新型圖書館,均采用了西方新式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和先進技術,在客觀上推動了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學習西方圖書館與創(chuàng)辦近代圖書館的思想意識更加廣泛的傳播。
1903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和《奏定大學堂章程》,明文規(guī)定:“大學堂當置附屬圖書館一所,廣羅中外古今各種圖書,以資考證?!盵8]清政府第一次明確了圖書館的地位、作用、影響,既有利于圖書館的管理,又有利于推動圖書館的發(fā)展,在近代圖書館建設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1905年我國第一所官辦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創(chuàng)立,這是我國圖書館史上第一個以圖書館正式命名的官辦公共圖書館。1908年學部設立圖書科,管理圖書館等事務。于是,各種類型的圖書館相繼成立,主要有天津直隸圖書館、奉天圖書館、江南圖書館、湖北圖書館和福建圖書館等。
1909年清政府正式創(chuàng)設了京師圖書館,京師圖書館的創(chuàng)設實際上是維新變法以來向西方學習,宣傳西方圖書館觀念的結果。京師圖書館于1912年正式開館,京師圖書館作為國家圖書館,它的創(chuàng)建在中國圖書館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中國由封建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重要轉化的完成。1910年清政府又頒布了《京師及各省市圖書館通行章程》,對全國圖書館的建設從立法上給以規(guī)定。規(guī)定了圖書館的任務,“圖書館之設,所以保存國粹,造就通才,以備碩學專家研究學藝,學生士人檢閱考證之用,以廣征博采,供人瀏覽為宗旨”。第二條規(guī)定:“京師及各直省省治,應先設圖書館一所。各府、廳、州、縣治應各依籌備年限以次設立”。[5]這就為各級圖書館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因此在全國形成了一場“公共圖書館運動”。這場公共圖書館運動,包括公共圖書館的創(chuàng)辦、圖書館管理體制的建立、公共圖書館觀念的廣泛傳播、西方圖書館學術的翻譯介紹等內容,奠定了我國近代圖書館發(fā)展的基礎。
[1](清)魏源.海國圖志[M].清咸豐二年(1852年)古微堂重刊本.
[2]王韜.漫游隨錄[M]//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岳麓書社,1985:102.
[3]郭嵩.倫敦與巴黎日記[M]//鐘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岳麓書社,1984:951.
[4]朱有瓛.中國近代學制史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155-156.
[5]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M].北京:中華書局,1982:85,106,129.
[6](清)孫家鼐.官書局開設緣由[M]// 吳晞.從藏書樓到圖書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128.
[7]中國史學會.戊戌變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423.
[8]張錦郎,黃淵泉.中國近六十年來圖書館事業(yè)大事記[M].臺北:商務印書館,19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