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娃,鳳 英,劉曉松
(內蒙古農牧業(yè)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新疆某羊場的多賽特羊和薩??搜虬l(fā)生嚴重的脫毛病癥,羊互相啃毛,嚴重脫毛。脫毛病癥主要發(fā)生在進口羊(多賽特羊,薩??搜颍?,發(fā)病也最嚴重,而同群的本地羊未見有脫毛癥狀。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一般為1~3個月。發(fā)病率較高,為40%~60%,死亡率較低。發(fā)病羊只表現為體溫正?;蚱?,脈搏正常;毛粗糙無光澤、色灰暗;羊體營養(yǎng)狀況較差,有異嗜癖,表現為相互啃食被毛。進入枯草期后,羊毛逐漸失去光澤,皮膚表面有大量塵土,變?yōu)橥咙S色,皮膚粗糙,彈性稍差。
脫毛癥在枯草期(10月~翌年4月)開始發(fā)生,至翌年3月~5月達到高峰,在青草期(8月~9月)后一般可自愈,但是到枯草季節(jié)又引起發(fā)病。羊場全部羊只已按免疫程序要求,于春季注射了羊四聯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口蹄疫疫苗和羊痘疫苗,并在春、秋兩季進行了驅蟲。
1.1 檢測樣品 采集健康羊和病羊血清共63份,羊毛12份,飼料和草料各1份。對病羊進行寄生蟲病原體檢查,結果未見寄生蟲蟲體及蟲卵;對病羊進行皮膚真菌檢查,結果也未見有無分枝的菌絲以及各種孢子。
1.2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1.2.1 飼料、牧草的采集與處理 采集該羊場羊日常食用的飼料1份,牧草1份。采集后揀凈其中雜物,用自來水和去離子水各沖洗3次,置于烘箱70℃干燥,粉碎備用。
1.2.2 毛樣的采集與處理 毛樣的采集按個體采樣,用剪毛剪子采集羊頸部毛樣10 g左右,揀去毛中雜物,裝入自封袋中,在實驗室用50℃~60℃的1%立白洗潔精浸泡10 min,傾出洗滌液后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再用蒸餾水和去離子水各沖洗3次,將潔凈的毛樣置濾紙筒中,60℃~65℃下烘干備用。
1.2.3 血樣的采集與處理 早晨空腹經頸靜脈采血,使用一次性血樣采集針,末端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全血10 m L,經3 500~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分裝于經高壓滅菌的離心管中,-20℃保存?zhèn)溆?。備測其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
1.3 牧草硫、飼料硫、被毛硫的測定 牧草硫、飼料硫、被毛硫的測定按照《動物中毒與營養(yǎng)代謝病學》(黃有德等,2001)中的方法進行[1]。
1.4 樣品中鎂、銅、鋅、錳含量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1 樣品前處理 采用HNO3-HCl O4體系濕法消化法:用移液器準確取血清1.00 m L;準確稱取處理后的飼料、牧草、被毛各0.200 g,分別置于100 m L的三角瓶中,放玻璃珠3粒,加入混酸(HNO3∶HCl O4為3∶1)15~20 m L過夜后,將三角瓶置電熱板上消化,若變棕黑色,再加混合酸,直至冒白煙,消化液呈無色透明或略帶黃色,放冷用滴管將樣品消化液洗入或過濾入(視消化后樣品的鹽分而定)25 m L容量瓶中,期間用無離子水少量多次洗滌三角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勻備用,同時以同樣方法處理2個空白對照管。
1.4.2 標準溶液及標準系列應用液的制備 各礦物質元素標準溶液的制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602-2002中單元素標準溶液的制備方法。將配好的各元素標準溶液用去離子水配成標準系列應用液:鎂為0.00,0.50,1.00,2.00,3.00,4.00,5.00μg/m L;銅為0.00,0.01,0.05,0.25,0.50,1.00,2.50,5.00μg/m L;鋅為0.00,0.01,0.02,0.04,0.08,0.16,0.32,0.64,1.28μg/m L;錳為0.00,0.01;0.02;0.04,0.08,0.32,0.64μg/m L。1.4.3 儀器工作條件 儀器工作條件具體見表1。
表1 儀器工作條件
1.4.4 樣品測定 設置好分析條件后,將標準應用液系列、空白液、樣品液分別導入原子吸收火焰,在Mg、Cu、Zn、Mn空心陰極燈下測定各自濃度。
1.4.5 計算方法
式中,Cx為樣品中各元素的含量;C1為儀器所測樣品濃度值;C0為儀器所測空白濃度值;m為樣品體積或質量。
1.5 樣品中硒的測定-熒光分光光度法 樣品中硒含量的測定按照張捷(2009)中的具體方法進行[2]。
試驗數據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時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數據結果用±SD表示。
3.1 飼、草料和被毛中硫元素含量 飼草料、被毛中硫元素的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飼、草料和被毛中硫元素含量(DM基礎)
3.2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鎂、銅、鋅、錳、硒元素含量 土壤、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鎂、銅、鋅、錳、硒元素含量結果見表3。
4.1 動物營養(yǎng)代謝病與羊脫毛癥 營養(yǎng)代謝病種類繁多,發(fā)病機理復雜,一般缺乏特征性的臨床癥狀,但是在其發(fā)生、發(fā)展和臨床經過等方面具有群發(fā)性、無傳染性、地方流行性、病程較長與發(fā)病緩慢、缺乏特征性的臨床癥狀、發(fā)病動物體溫正常范圍內或偏低等特征。此次,病羊發(fā)病流行特點和臨床表現均符合營養(yǎng)代謝病的特征。
表3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鎂、銅、鋅、錳、硒元素含量(DM基礎)
4.2 飼、草料和被毛中硫元素含量 ARC(農業(yè)研究委員會)(1980)和NRC(全國科學研究委員會)(1985)分別指出飼料中硫含量為0.15%~0.20%可維持正常瘤胃功能,NRC推薦成年羊硫的需要量為0.14%~0.18%[3-4]。發(fā)病羊場的牧草、飼料中硫含量分別為0.37%和0.29%,均在正常范圍。
健康羊和病羊羊毛中的硫含量,經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但明顯低于正常羊毛中硫含量(3.06%~3.48%)。
4.3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鎂、銅、鋅、錳、硒元素含量
4.3.1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鎂元素含量 NRC(1985)和SCA(農業(yè)常務委員會)(1990)規(guī)定:綿羊對鎂的需要量分別為1.2~1.8 g/kg DM和1.2 g/kg DM[3,5]。一般認為血鎂濃度是診斷低血鎂癥的重要指標。據相關文獻報道,羊血清鎂含量的正常范圍為28.56±1.2 mg/L,只有低于9.84 mg/L才被視為低血鎂[6]。從表3可知,本羊場飼、草料中鎂含量顯著低于正常值,血清和被毛中的鎂含量在正常范圍內。
4.3.2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銅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銅作為人和動物所必須的礦物質元素,在體內發(fā)揮著多種生物學效應。銅與動物的生長性能、免疫功能都有密切的關系。銅的缺乏對動物的造血功能、神經系統(tǒng)、骨骼、皮膚和被毛的生長發(fā)育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對于皮膚和被毛的影響更為嚴重。
李光輝[7](1995)報道,飼、草料干物質中含銅適宜量為2~6 mg/kg,其中低于3~5 mg/kg視為缺乏。劉宗平(2003)也指出,飼、草料中銅低于3 mg/kg可引起發(fā)病,而10 mg/kg以上可滿足動物的需要[8]。劉宗平(2003)指出,血清銅含量的降低是動物低銅血癥的直接指示性指標之一,并指出健康動物血銅水平為0.5~1.5 mg/L,大部分為0.8~1.2 mg/L[8]。李亞奎(2005)指出,綿羊血銅正常范圍為0.7~1.3 mg/L,低于0.3 mg/L或0.5 mg/L被認為是銅缺乏或低銅狀態(tài)[9]。由于被毛容易采集,其被毛銅含量也可作為診斷動物銅缺乏的輔助指標,但因個體差異、洗滌方法及外源性污染限制了其含量的測定,劉宗平(2003)報道,健康羊被毛銅含量為3.68±0.74 mg/kg[8]。按照上述標準,由表3可知,該羊場的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銅元素含量都處于正常范圍。
4.3.3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鋅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鋅是動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參與動物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參與維持上皮細胞和皮毛的正常形態(tài)、生長和健康 。鋅對免疫的影響最明顯,鋅的缺乏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損,對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可產生食欲、采食量和生產性能下降以及皮膚和被毛損害。動物缺鋅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膚和被毛系統(tǒng) 。動物缺鋅可發(fā)生脫毛及皮膚角化不全,發(fā)病動物的被毛纖維變直、變細,被毛松散,易脫落,嚴重者造成成片脫落。脫落部位的皮膚為粉紅色、增厚和起皺,其中嚴重者可發(fā)生皮炎。
飼、草料中鋅含量不足是動物鋅缺乏的主要原因。劉宗平(2003)報道指出,我國大部分省份屬貧鋅地區(qū),如新疆、內蒙古、山西、甘肅等。NRC推薦的綿 羊 鋅 需 要 量 為 20~33 mg/kg[3]。劉 宗 平(2003)指出,飼、草料含鋅量低于20 mg/kg可引起發(fā)病。血清鋅水平能反映動物鋅營養(yǎng)狀況。綿羊正常血清鋅含量為0.8~1.2 mg/L,羊血清鋅含量低于0.392 mg/L為鋅缺乏的標志[10]。被毛鋅含量與日糧鋅水平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作為鋅缺乏敏感的指標,劉宗平[8](2003)指出,健康綿羊被毛鋅含量為84~142 mg/kg,李亞奎(2005)也報道,健康綿羊的毛鋅含量為115±80 mg/kg[9]。由表3可知,該羊場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鋅元素含量均在正常水平。
4.3.4 飼、草料、血清和被毛中錳元素含量 魏時來(2000)、李亞奎(2005)報道,飼、草料中錳的適宜水平為20~60 mg/kg,其中低于20 mg/kg以下為錳缺乏[6,9]。由表3可知,發(fā)病地區(qū)飼、草料中錳的含量均處于正常范圍內,表明該羊場飼、草料能夠滿足羊只對錳的需要。
Hidiroglou(1979)報道,牛和羊血液錳含量低于0.02μg/m L是日糧錳缺乏的標志[11]。黃有德等(2001)、劉宗平等(2003)分別指出,被毛錳含量變化范圍較大,成年羊和羔羊被毛錳含量分別為11.1 μg/g和18.7μg/g,飼喂低錳日糧時可降低為3.5和6.1μg/g[1,8]。按照上述標準,本次所測的脫毛羊體內血清錳含量(低于0.01 mg/L)顯著低于報道值,被毛錳含量處于正常范圍內。
4.3.5 飼、草料和被毛中硒元素含量 飼、草料,血液,被毛和組織中硒含量分析是診斷硒缺乏或硒中毒的主要依據。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通過對國內1094個縣的主要飼料、牧草硒含量分析后指出,飼、草料干物質中硒的適宜水平為0.1~1.0 mg/kg,牧草含硒量在0.03~0.05 mg/kg為一般缺硒區(qū),小于0.02 mg/kg的地區(qū)為嚴重缺硒地區(qū)[11]。由表3可見,本羊場的飼、草料的含硒量均處于缺硒水平。
李亞奎(2005)指出,毛硒含量是預測缺硒狀態(tài)的有效指標,動物被毛中硒含量可反映出體內硒狀態(tài)。他還進一步指出,健康反芻動物毛硒含量應大于0.25 mg/kg,被毛中硒濃度低于0.06~0.23 mg/kg,則可能發(fā)生白肌病[9]。李光輝(1997)指出,正常地區(qū)羊毛含硒0.203 mg/kg,缺硒地區(qū)0.079 mg/kg,富硒地區(qū)2.200 mg/kg。本次所測的脫毛羊被毛硒含量處于臨界值。
通過檢測發(fā)病地區(qū)飼、草料和羊體內某些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時與這些指標的正常值進行差異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在羊脫毛癥發(fā)病季節(jié),發(fā)病地區(qū)飼草料處于鎂、硒缺乏的環(huán)境中。發(fā)病羊血清中錳顯著低于正常值。發(fā)病羊被毛中硒處于臨界值。根據發(fā)病流行特征,臨床表現和檢測結果綜合確診,飼、草料、羊機體中礦物質元素鎂、錳、硒缺乏是此次羊脫毛癥發(fā)生的原因。
[1]黃有德,劉宗平.動物中毒與營養(yǎng)代謝病學[M].蘭州:甘肅科學出版社,2001.
[2]張婕.外源Se對綿羊孕期相關微量元素、酶、MDA和NO影響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
[3]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trient Requirement of sheep[M].6th ed.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v of Science,1985.
[4]ARC(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The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ruminant livestock[M].Slough: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0:256-262.
[5]SCA(Standing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Feeding standards for Australian livestock: Ruminants[M]. Melbourne:CSIRO,1990.
[6]魏炳棟.不同季節(jié)對青海海南地區(qū)“土-草-畜”放牧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硫、鈣、磷豐缺影響的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05.
[7]李光輝,王鈺.微量元素在土壤、飼料與畜體中的含量(續(xù))[J].飼料研究,1995(2):12-13.
[8]劉宗平.現代動物營養(yǎng)代謝病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9]李亞奎.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qū)放牧綿羊礦物質營養(yǎng)限制因子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
[10]李光輝,王玨.微量元素在土壤、飼料與畜體中的含量[J].飼料研究,1995(1):13-14.
[11]王俊東,董希德.畜禽營養(yǎng)代謝與中毒?。跰].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