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建
(徐州醫(y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微積分學是醫(yī)學留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對留學生微積分的教學,每位教師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文化語言的交流可能是許多非英語專業(yè)公共基礎課教師都會遇到的難題。作為身處留學生教學一線的教師也都會想方設法地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對留學生實施教學,根據對這一問題的長期關注和實踐,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科學合理地對其使用視頻教學。
自留學生微積分課程開設以來,筆者親自到課堂聆聽、學習其他公共基礎課教師講課,總體感覺課堂教學“生硬”,語言交流不順暢。教師口語水平較低,詞匯量偏少是公共基礎課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國內教學的固定程序對不同教育體制下的留學生并不適用。
本校留學生數量不是很多,主要來自于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像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還有一小部分來自于非洲。這些國家在歷史上都是英、法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雖然英語在其國內比較常用,但夾雜著濃重的地方口音。獨特的文化氛圍,語言使用和書寫習慣的差異等都對課堂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礙。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知識是個體構建的過程[1]。在學習過程中,人腦并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的信息,而是主動地搜集、接受、解釋和理解信息。并且,其認為合作交流可使每個人共享他人的信息,便于學習的廣泛遷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必須相互合作、相互交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面掌握知識。
身處異國他鄉(xiāng),飲食生活習慣的差異或多或少會對留學生的在校表現,包括生活上、學習上以及心理上的在校表現產生一些影響。而教師的口語水平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低質量的課堂教學可能會對留學生心理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使留學生產生一種非期望性心理,從而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信任,甚至這種影響還會傳播、蔓延。
隨著寬帶網絡和電視網絡應用的普及,公共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化。網絡公開課的視頻教學資源內容趨于多樣化、免費化,我們可以直接在網上觀看世界許多名校的微積分課堂教學錄像。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國外的一些同學、親戚或朋友搜集一些更權威的教學相關視頻。為了讓視頻資料更加貼近留學生的需要,還可以發(fā)動學生一起找資料,這不僅符合他們的需求,同時還從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尋找合適資料的途徑。教師可以從找到的資源中精揀、編輯、整理出適合留學生教學的資料來制作視頻課件。在整個視頻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將會被很大程度地減小,由課堂的主講人,變?yōu)橐曨l教學的輔助人員,盡可能地避免了由口語交流可能帶來的障礙。
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寬帶互聯網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同時,各種影像視頻的錄制和后期制作技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視頻教學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圖像質量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F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應用已相當成熟,視頻教學系統(tǒng)可以保證長時間高效率地穩(wěn)定運行;高清技術的發(fā)展、硬件設施的完備,也保證了視頻教學圖像的清晰、流暢,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知識經驗及技能對新的學習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視頻教學從留學生自身角度出發(fā),力圖貼合留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習慣,對留學生知識學習的建構性活動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視頻教學把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huán)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再讓學生主動進行建構,就可使其轉變?yōu)樽陨淼闹R。所以,視頻教學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
留學生可以利用視頻課件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可重復觀看鞏固所學知識,也可隨時與教師、同學交流。這種學習方法擺脫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被迫式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微積分視頻教學符合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
微積分視頻教學模式的應用將會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發(fā)展空間;對今后高等學校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參考方向;對教學的手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周友士.從建構主義看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J].教育探索,2003(1):68-70.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羅子江,王繼紅.關于貴州高校開展網絡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教研版,2010(4):117-118.
[4]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