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勇
(荊門石化保衛(wèi)處,湖北荊門 448039)
妥善處理纏訪問題對策初探
田維勇
(荊門石化保衛(wèi)處,湖北荊門 448039)
正確認識和準確分析纏訪問題的主要特征、影響及形成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解決纏訪問題,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纏訪問題;特征;影響;成因;對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信訪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各級黨組織和行政部門開展了大量工作,絕大部分信訪事項通過正常途徑最終得以圓滿解決,及時化解了矛盾糾紛,推動了社會和諧發(fā)展。但仍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信訪問題,由于種種原因長期無法化解,逐漸演變成為纏訪問題。正確認識和準確分析纏訪問題的主要特征、影響及成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解決纏訪問題,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纏訪主要是指信訪人反映的問題雖經(jīng)多次處理,但其仍然不服,采取偏激行為,甚至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不法行為,以反復糾纏的手段表達申訴的非正常上訪行為。①參見《信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31號,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一是久纏不息。信訪人上訪時間長,次數(shù)多。二是行為異常。信訪人對立情緒激烈,言行偏激。三是反復無常。信訪人所反映的信訪事項雖經(jīng)多次處理,但往往是平息一段時間后又重新上訪。四是信訪人為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常以“下跪、哭訴、靜坐、打橫幅、穿狀衣、攔截領導車輛”,甚至自殺、自殘等違法行為相威脅。五是借勢施壓。他們往往選擇在重大政治活動、重要節(jié)日、重要公共場所以及特殊敏感時期進行纏訪,目的就是通過造大聲勢,擴大影響,引起上級領導關注。六是弱勢人員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生活條件較差的人員占多數(shù),他們的辨知能力較低,只想得到自己期望的結(jié)果,從不顧及上訪的形式和解決的渠道。
纏訪問題上訪時間長,易反復,解決難度大,工作成本高,息訴罷訪困難,已嚴重影響了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成為信訪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信訪人自身原因。多數(shù)信訪人缺乏法律知識,不懂得運用法律手段或通過法律程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quán)益。少數(shù)信訪人一味迷信上一級機關、高一級官員,認為只要找到上一級領導,就會引起重視,就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結(jié)果。個別信訪人在信訪訴求處理過程中嘗到了甜頭,為了達到更多的目的,常常懷有僥幸心理,進行無理上訪。極少數(shù)信訪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串聯(lián)集體上訪的形式,抱著“法不責眾”的想法,給基層主管部門施加壓力,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基層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工作不當。有些基層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信訪工作不夠重視,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采取敷衍應付態(tài)度,一味推諉、搪塞,為信訪問題的處理埋下了隱患。在接待初信初訪時,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答復過于簡單或生硬,使當事人對處理意見的正確性產(chǎn)生懷疑,從而出現(xiàn)對立情緒。少數(shù)部門對轉(zhuǎn)送的信訪事項久拖不辦,或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導致問題加重、范圍擴大、矛盾升級,使簡單問題復雜化。少數(shù)部門和工作人員在處理群眾信訪問題時,為達到盡快息事寧人或暫緩上訪的效果,往往不惜代價,其結(jié)果是治標不治本。
信訪工作長效機制不健全。各級各部門的信息沒有實現(xiàn)共享,溝通不暢,造成同一個信訪事項重復批示、重復交辦。有些單位在處理信訪問題時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少數(shù)單位在處理信訪問題時,未能主動引導信訪人通過正確的途徑解決問題,客觀上使信訪人習慣于通過不斷的上訪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改革帶來的利益調(diào)整和政策因素。目前,國家、行業(yè)和企業(yè)內(nèi)部出臺的政策較多,有些政策變化太快,使原本解決了的問題因政策因素的變化又浮現(xiàn)出來。同一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地域、行業(yè)差異,執(zhí)行不一致,導致信訪人難以在心理上達到平衡,造成信訪事項在處理過程中此消彼長,無法息訴。一些與個人利益休戚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遲遲不出臺,以前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一些看似合理的訴求一時難以找到解決的政策依據(jù)。
(一)把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從源頭上防止纏訪問題
要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視群眾的問題為自己的問題,認真對待每一位來訪群眾,認真處理好每一個初訪事項。要努力為來訪群眾排憂解難。來訪群眾大多是弱勢群體,特別是有些來訪群眾,生活本來就十分困難,而長期的上訪使他們陷入了愈訪愈窮、愈窮愈訪的怪圈。因此,要以人為本,關注來訪群眾的利益訴求,切實滿足來訪群眾的合理要求。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信訪環(huán)境,在實際信訪工作中,要用心靈溝通,用真情感動,營造親切、溫馨的信訪環(huán)境,讓他們見得到管事的人,聽得到暖心的話,找得到解決問題的部門,從源頭上減少信訪事項成為纏訪問題的可能。要改變傳統(tǒng)的“你訪我接,你鬧我堵”的思維定式,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既要把開門接待的問題處理好,又要從問題的源頭入手,提前介入,超前化解,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二)依據(jù)法律政策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防止一般信訪事項在處理過程中升級為纏訪問題
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及時修正已滯后的政策和制度,使政策和制度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促進信訪問題及時解決。相關部門在制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時,要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統(tǒng)籌兼顧,顧全大局,避免同一政策因地域、行業(yè)差異而導致纏訪問題。要克服為了息事寧人就突破政策的思想,違背政策規(guī)定解決問題,會產(chǎn)生嚴重的副作用,往往帶來“穩(wěn)定一個,擾動一片”的負面效應,助長“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思想。
(三)要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使纏訪問題得到及時化解和根本解決
建立纏訪問題處理信息共享、信息互通機制,對化解之后再上訪的纏訪事項,無論再鬧到哪里,都不能改變正確的處理意見。進一步完善信訪督查督辦機制,切實改進工作方法,抓住問題的關鍵,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促使纏訪事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jié)果。嚴格按規(guī)定辦事,減少工作的隨意性。要嚴格按照信訪工作程序,提高信訪工作效率,加大信訪事項處置的綜合協(xié)調(diào)力度,及時協(xié)調(diào)、督促,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
(四)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對有違法行為的纏訪人依法處置
加大正面輿論引導和法制宣傳力度,引導來訪群眾依法信訪,正確運用法律武器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要糾正纏訪人員借纏訪獲利的投機思想,引導他們理順情緒,擺正心態(tài),接受正確的處理意見,徹底息訴罷訪。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必須依法嚴肅處理。對少數(shù)不聽勸阻、不接受正確意見,在信訪人中間煽動、串聯(lián)、組織非正常上訪的纏訪人員,要通過多部門的綜合聯(lián)辦,依法進行嚴厲打擊。
[1]李慕潔.應用信訪學[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2.
[2]李明波.關于解決纏訪問題的調(diào)查與思考[J].人民信訪,2007(9).
責任編輯 葉利榮E-mail:yelirong@126.com
D632.8
A
1673-1395(2012)05-0045-02
2012-02-20
田維勇(1964—),女,重慶人,政工師,主要從事信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