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憲
壯鄉(xiāng),豈只三春花繁,綠城,總是四季蔥蘢!
南寧人,無論壯、漢、苗、瑤、侗,好以歌會友,喜以舞迎客。民間歌舞、民俗民風……鄉(xiāng)韻優(yōu)美悅耳,土風炫目奪魄!
《鄉(xiāng)韻土風——南寧民間表演藝術尋蹤》一書,(以下簡稱《鄉(xiāng)韻土風》),用時代的、科學的目光,對南寧的民間藝術和民間藝術中的南寧,即南寧文化的歷史積淀和今日南寧的文化建設,作了一次多視角全方位的梳理、審視和詮釋,豐富了南寧城市文化,彰顯了南寧城市魅力,提升了城市文化軟實力,為首府南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邁上更高臺階注入深厚文化底蘊。
《鄉(xiāng)韻土風》一書,以南寧地域為坐標,以人文為內(nèi)核,以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為獨特視角,以細膩、輕松的筆調(diào),圖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深層次地展示南寧文化遺產(chǎn)——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具有知識性、文學性和可持續(xù)性三大鮮明特點?!多l(xiāng)韻土風》一書,基本囊括了南寧民間表演藝術的重要藝術形式種類,從不同側面記敘南寧豐富多姿的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人物、事件及風貌,融故事性、知識性、可讀性為一體。散文的形式,清新明快的筆調(diào),生動活潑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好讀、耐讀。閱讀本書,對提高市民對本土優(yōu)秀文化的自覺和自信,為世人認識南寧、了解南寧、關心南寧提供了一個嶄新廣闊的視窗與平臺。
《鄉(xiāng)韻土風》一書,記敘了源于儺祭古俗的師公戲;命途多舛、枯木逢春的邕?。簧衿?、驚險,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古老民間藝術——賓陽彩架;萬炮齊鳴,百龍狂舞的賓陽炮龍節(jié);鼓聲千年不絕的馬山壯族會鼓;中國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橫縣六景壯族采茶戲;已成為邕寧區(qū)文化名片的壯族八音;源遠流長、千年古調(diào)的嘹啰山歌;享譽世界的壯族三聲部民歌等。
林林總總,正可謂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
流行于南寧市6縣6城區(qū)的民間表演藝術活動,包括民族歌舞、地方劇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些豐富多彩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從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南寧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南寧人民包容、交融,吸收、借鑒了華夏眾多民族和風格迥異的不同民間文化,建立起一個“多元一體”格局的南寧民間表演藝術文化,南寧市本土的民間表演文化,包括民間表演文化的形成、發(fā)展的歷史軌跡,那些被列入國家、自治區(qū)、市目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些豐富多彩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從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南寧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傳承性。事實上,我們并不缺乏講述南寧故事的各種題材。起始于11000年前邕江兩岸的稻作文化,華夏5000千年文明的薪火相傳,鑄就了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tǒng),留下了飽蘊思想精髓和價值追求的燦爛遺產(chǎn)。社會主義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激流勇進,造就了世界發(fā)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書寫了人類文明的嶄新篇章。這為我們的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今天的我們怎樣才能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將這些寶貴的財富轉化為文化較量中的主動位勢,轉化為軟實力競爭中的現(xiàn)實優(yōu)勢?
堅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豐厚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文化底蘊,展示城市無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努力爭取文化交流的話語權,搶占制高點,用我們自己的文化產(chǎn)品贏得世界的尊重和認可,已成為了我們面臨的日益激烈的競爭的組成部分之一。
增強文化自覺,重樹文化自信,實現(xiàn)文化自強。南寧市擁有將近1700年的人文歷史,積淀了許多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深入挖掘南寧歷史文化的根,塑造城市發(fā)展的魂,支撐城市品味提升,這就是本書所屬的《南寧歷史文化叢書》編輯出版者和作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