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圖形-背景理論看有關人體的轉(zhuǎn)喻

      2012-04-02 04:03:59單欣欣
      當代外語研究 2012年2期
      關鍵詞:指代背景人體

      單欣欣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1. 引言

      圖形-背景理論(figure-ground theory)源于心理學,認知語言學家借用該理論來研究語言結構的意義。轉(zhuǎn)喻是“用一種表達方式指代另一與之相關的實體的修辭手法”(Lakoff & Johnson 1980),并且這種修辭是建立在“某種物質(zhì)、原因或者概念關系基礎之上的詞語間的代替”(Preminger & Brogan 1993)。本文擬從認知語言學的圖形-背景理論來分析此類現(xiàn)象,以洞察語言中蘊含的意義與語言形式的關系。

      2. 圖形-背景理論的基本思想

      圖形-背景理論認為認知視角的不同使得認知對象各部分的凸顯程度不同,進而產(chǎn)生了圖形和背景的分離。丹麥心理學家魯賓(Rubin)約在一個世紀前設計了著名的人面/花瓶圖(the face/vase illusion)(Ungerer & Schmid 2008:164),并以此來解釋圖形-背景理論。后來,完形心理學家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知覺組織的研究中,重點論述了視覺和聽覺輸入是如何根據(jù)凸顯原則來組織的。他們認為,在主體的知覺認知中往往包括圖形和背景兩部分信息,人們總是傾向于在背景中感知到圖形。Talmy首先將圖形-背景理論運用于認知語言學研究之中,并對這兩個術語做過如下描寫:“圖形是一個運動著的或概念上的可運動體,它的場所、路徑或方向可被視為一個變量,其特別的價值是凸顯。背景是一個參照體,它本身在參照框架中是固定的,相對于這個參照體,圖形的場所、路徑或方向得到特定描寫”(Talmy 1978:322)。Langacker也根據(jù)感知凸顯的程度對圖形和背景作了如下論述:“從印象上看,一個情景中的圖形是一個次結構,它在感知上比其余部分(背景)‘顯眼’些,并且作為一個中心實體具有特殊的凸顯,情景圍繞它組織起來,并為它提供一個環(huán)境”(Langacker 1987:120)。根據(jù)上述可知,一個物體在被認知的過程中可被分成優(yōu)勢和次優(yōu)勢,即圖形和背景。圖形是指某一認知概念或感知中凸顯的部分,在認知中占優(yōu)勢,是注意的焦點。而背景相對于圖形來說,在認知中不占優(yōu)勢,凸顯程度較低,可作為認知參照點。Langacker將射體-界標(trajectory-landmark)與圖形-背景大致對應,主張射體與主要圖形、界標與次要圖形對應,前者表示關系結構中凸顯的部分,后者表示關系結構中次凸顯的部分。

      Talmy(2000:315)在總結語言學中圖形和背景的特征時,區(qū)分了定義特征和聯(lián)想特征。圖形的定義特征是:沒有已知空間(或時間)特征可確定;而背景的定義特征是:作為參照點,具有描述圖形的未知方面的已知特征。除此之外,其他特征均屬聯(lián)想特征??锓紳?、文旭(2003)在此基礎上對定義特征進行了修改,同時將聯(lián)想特征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補充和描寫。雖然定義特征是支配人們選擇圖形和背景的決定因素,而聯(lián)想特征是參考因素,但是在確定圖形和背景時,聯(lián)想特征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這為下文要闡釋的以人體為背景的圖形凸顯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3. 以人體為背景的圖形凸顯

      人體詞語,指的是表示人體器官部位、或者是表示人體構造的詞語,如“臉”、“頭”、“眼睛”、“手”等。由于人體構造的復雜性,人們依據(jù)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以某個凸出部分或特征來代指整體或具有該特征的人?;陂L期的經(jīng)驗和認知,人們主動地“認識著”自己的存在,并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創(chuàng)建自己的文化世界。各具特色的表達蘊含著人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同時又顯示了人們對自己存在方式的不同領悟與呈現(xiàn)。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結構,具有整體和部分、中心和邊緣等特征,是身體各個部位的認知參照點。而身體各部分,則是包含于人體之中但又根據(jù)不同認知思維凸顯于人體的成分,是認知的焦點。因此,從圖形-背景理論來看,人體這一特定的認知域可以看成是背景,而人體的某一部分,無論是實體的還是概念上的,只要引起注意被凸顯就被視為圖形。

      在空間大小方面,Langacker揭示了圖形與背景區(qū)別的一種自然體現(xiàn):“與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的一個相對密集的區(qū)域,具有被選作圖形的強烈傾向”(Langacker 1987:120)。這番論述揭示了一個實質(zhì)性的問題,即“內(nèi)包”。內(nèi)包指圖形必須恰當?shù)匕诒尘爸?它的面積或體積應比背景小。同時,在動態(tài)性、可及性、復雜性、依賴性等方面,身體各部分與人體之間的圖形-背景聯(lián)系更為清晰。因此,我們可以用圖形-背景理論來對人體轉(zhuǎn)喻進行分析。

      3.1 關聯(lián)凸顯

      在圖形-背景中,圖形更具關聯(lián)性,而背景則關聯(lián)性不強。例如:

      (1a) The farm is short of hands.

      (1b) The farm is short of people.

      (2a) There are a lot of clever heads in the university.

      (2b) There are a lot of clever people in the university.

      (3a) 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3b) Distance makes the two persons grow fonder.

      (4a) We need some new faces around here.

      (4b) We need some strong bodies for our team.

      在前三組例句中,a、b兩個句子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然而,在日常語言中,人們往往選擇用a句來進行表達。針對這種情況,匡芳濤、文旭(2003:26)提出用圖形-背景聯(lián)想特征中的“關聯(lián)性”來加以解釋。在(1a)中,hands來指代people,因為手是從事工作的最重要的人體部位,與勞作的關聯(lián)性最大,因此,其在人體這一背景中具有特殊的關聯(lián)凸顯,于是產(chǎn)生了hands和“人手”這一相對應的詞語。如果直接用people來表達農(nóng)場缺人的概念,如(1b),則所映射的范圍過大,因而不能較成功地表達最具關聯(lián)性而凸顯為圖形的部分。因此,“手”經(jīng)常被喻指做某事的人或是擅長某種技能的人。(2)中的head本指人的“頭”及相關部位。因其內(nèi)部的精密構造,人們經(jīng)常將“頭腦”與“腦筋、思維能力”等緊密相連。在表達有關智力方面的句子中,head在人體背景中凸顯出來成為圖形,即人們關注的焦點?!邦^”在人體器官中的地位最重要,起著控制全身的作用,也是各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常被喻指為“頭”。很多有關head的傳統(tǒng)表達已經(jīng)固化,成為詞義的一部分被列入詞典中。如:headhunt(物色人才的活動、獵頭行動),head of the household(家長)等。在例(3)中,心臟在人體機能方面起著基礎作用,是人體內(nèi)臟中最重要的器官。基于抽象的認知心理,凡是與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等有關的活動,人們都習慣于把它和“心”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在不同的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親疏、遠近的距離關系不是以客觀的空間距離來測量的,而是用主觀的心理距離來評判的。因此,heart很自然地從人體中凸顯出來,表達“兩人的關系越來越近了”的含義。

      例(4)中a、b兩句都是用人體部位詞匯來指代整體,相似的句式中由于不同的部位詞而使人體的不同側(cè)面得到凸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莫過于“臉”;根據(jù)人面部向前的特點,“臉”一直是人類重要的認知對象和范疇。人們在認識或是記住一個陌生人時,首先辨別的是這個人的臉部特征。因此,例(4a)中的new faces表示新面孔,用來指代較為陌生的人。而在例(4b)中,由“strong”、“team”可知,隊伍中需要的是健壯的隊員,body(身體,軀體)作為人體的主要部分,其“支撐力、對抗性”被凸顯出來,成為圖形。因此,在不同情況下凸顯不同的相關聯(lián)的人體部位,既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又滿足了句子認知表達的需要。

      在各種不同的語言中,表示人體部位的詞語在意義生成和發(fā)展上有著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在漢語中,人體部位因關聯(lián)性而從背景中凸顯而成為圖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除了與英語相同的以單音節(jié)人體詞代替人體的用法之外,因關聯(lián)性而以雙音節(jié)“人體+人體”詞語表示人體是漢語人體詞匯的一大特色。例如:

      (5) 小王和小張情同手足。

      (6) 這是他那剛出生三個月的心肝。

      (7a) 兄弟相戚,骨肉相親。(《管子·輕重丁》)

      (7b) 骨肉歸復于土,命也。(《禮記·檀弓下》)

      “手”和“足”是人體四肢中最凸出的部位,對協(xié)調(diào)人體行動起著重要作用,若是四肢中有任何一個殘缺,就會造成行動不便或不協(xié)調(diào)。正是因為“手”、“足”功能上的密切性,人們常用“手足”來表示兄弟等關系非常親近的人,如例(5)。同樣的,例(6)中“心”和“肝”作為人體兩個重要器官,起著共同保障生命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指稱最心愛最親近的人(多為子女或情人)時,常常用到這對器官詞。然而,這樣的指代關系有時并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同樣的身體器官詞可從不同的角度與不同的事物或事件產(chǎn)生關聯(lián)。“骨肉”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如從骨與肉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上著眼,它可用來指代父母、子女等有著至親關系的人,如例(7a);若從其本義的角度來說,“骨肉”本指骨頭和肌肉,在組成人體身軀的眾多組織中最為重要,所以用其來代指人的整個軀體,如例(7b)。

      由此可見,由于人體各器官或部位在地位、功能上存在的聯(lián)系,如手和腳在協(xié)調(diào)人體行為方面的重要性,首和腦與腦筋、思維能力的相關性等,即人體部位本身具有的客觀上的生理聯(lián)系,再加上人們主觀的認知聯(lián)系和語用原則,使得兩個人體語素并列使用,從而固化成詞并指代整個人體。在人們無數(shù)次反復地使用和聯(lián)想之后,這些用法就以語言符號的形式固定下來了。

      3.2 功能凸顯

      人類感官構成了人們認知事物的生理和心理基礎,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各司其職。同時,人類共同的感知經(jīng)驗和心理反應決定著他們共同的思維定勢,并反映在語言的創(chuàng)造與運用中。例如:

      (8) There is a German tongue.

      (9) She is a big mouth.

      從生理基礎上看,舌是人類的味覺器官,同時也是發(fā)聲的重要部位,可用來表示言語。例(8)中的German tongue指的是一位德國人,它凸顯了舌頭在人體中的特殊功能,指代操某種口音的人。例(9)中的big mouth指代多嘴的人,其原因就是mouth作為人體器官,是人體內(nèi)部和外界溝通交流的主要通道,在整個人體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因此通過其在人體中的功能凸顯,代替人體(背景)出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中。漢語中的“活口”之所以可以指提供情況的俘虜或罪犯,也是同樣的道理。再如,嘴、舌、唇、牙、齒、喉等都是發(fā)音器官,因此“喉舌”則指代為發(fā)表言論的人,“名嘴”指代有名的節(jié)目主持人等。類似的語言表達形式無處不在。例如:

      (10) 在我踏上講臺的第一步,學生們齊刷刷的站立了起來,無數(shù)只眼睛打量著他們這位新來的老師。

      (11) 無數(shù)雙耳朵正聽著屋里的動靜。

      (12) 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教唆著邢夫人生事。(《紅樓夢》第四十七回)

      例(10)用“無數(shù)只眼睛”來替代“學生們”,是因為眼睛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感知器官。眼睛這一有著獨特的視覺功能的部位在人體中得到凸顯,無可異議地成為圖形。此外,對于人來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雙慧眼意味著很強的洞察力以及做出英明決策的能力,再加上眼睛位于人身之頂端,其特點與智慧、權利、地位等特性吻合,因此有“榜眼”(喻指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頭目”(喻指某些集團中為首的人)、“眼線”(喻指暗中偵察情況、必要時擔任向?qū)У娜?之說。同樣,在聽覺輸出上,耳朵是人類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因而,(11)句中用耳朵來替代人體,不僅體現(xiàn)了耳朵的這一特殊功能,而且展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生動性。

      同樣地,“耳”和“目”作為人體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在人體部位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岸俊蓖ㄖ敢暵?常用來指稱監(jiān)視別人、替人刺探消息的人,如例(12)。之所以“耳”在“目”之前,是因為在人類感官的發(fā)展順序中,聽覺成熟的時間要早于視覺。這些形式反映出人類通過語言對自身器官部位的認知,同時,也是簡化語言的一種手段。

      3.3 特征凸顯

      Lakoff和Johnson(1980:36)認為,轉(zhuǎn)喻能加強理解。Lakoff(1987:77)還進一步闡釋說“轉(zhuǎn)喻是認知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們常用易于理解或容易感知的事物的一個方面指代整個事物或事物的另一個方面”。從圖形-背景理論的角度看,以上這些例子不是簡單的詞語替代關系,而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式。一個物體或事情有很多屬性,而人們往往注意到更多的是其最凸出的、最容易記憶和理解的屬性,即凸顯屬性。對事物凸顯屬性的認識來源于人的心理上識別事物的凸顯原則。因此,人體器官部位除了關聯(lián)凸顯和功能凸顯而被選擇為圖形之外,它們的特征也可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而代稱不同特征的人或人群。

      3.3.1 顯性特征

      顯性特征,顧名思義,指的是從外形上容易辨認出的特征。如黑種人由于皮膚的特征,牙齒跟膚色形成很重要的視覺顏色反差,雪白的牙齒在身體這一背景中最為突出。對于孕婦來說,隆起的肚子也是一種特征的凸顯。這些特征都可以作為圖形被凸顯在表達式中,而人體則作為圖形的認知參照點(背景)被省略。例如:

      (13) Gre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

      (14) Over there is the Big Nose!

      在(13)中,grey hairs(白發(fā))表示old people(老人)?!鞍装l(fā)”一般是老年人的特有屬性,交際者選擇人們易感知的部分作為圖形來代替整體,使之成為焦點。漢語也用“皓首”、“白首”來代指老年人。同樣用人體器官部位特征來代稱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用法還有很多,如“娥眉”是用細長而彎的眉毛來代替美麗的女子;“須眉”是用男子長胡子和粗眉毛的特征來借指男子;“壯齒、茂齒”則是用壯年時牙齒硬朗的特征來代指年輕人。

      例(14)中的the Big Nose(大鼻子)應該是某人面部的顯著特征。以這一特點代替整個人,既表明了人們參照事物或事件的凸顯部分進行認知,又體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漢語中類似的表達還有“兔唇”、“羅圈腿”、“歪脖子”、“駝背”等。魯迅用“圓規(guī)”指代豆腐西施楊二嫂,夸張地描摹了楊二嫂的身材形狀,這種特點的凸顯生動地刻畫一個尖酸、刻薄、自私的沒落小市民的形象。

      3.3.2 隱性特征

      所謂隱性特征,就是所凸顯的屬性表現(xiàn)在內(nèi)在性質(zhì)或形狀上,而不是人體外形上。這一理論對于某些漢語表述具有相當程度的解釋力。例如:

      (15a) 小孫是一個熱心腸。

      (15b) 小孫是一個直腸子。

      “心”、“腸”為人體重要的內(nèi)部臟器,這一特征可以抽象派生為表示人的性情或說明內(nèi)在本質(zhì),偏向于道德評價,如例(15a)?!澳c”的形狀特征本是彎曲、窄小,但當“腸”的內(nèi)在特征被凸顯為直的、不拐彎的時,就能表示一個人的性格耿直,如例(15b)。

      再如,“紅臉”(指代正面人物)、“白臉”(指代反面人物)等某些“顏色詞+器官詞”的固定搭配也是隱性特征的表現(xiàn)。因為顏色詞在這種用法下并不是真的指“臉”的外在顏色,而是通過不同的顏色賦予了這些搭配特有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英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如blue-beard(藍胡子:喻指兇殘的丈夫),red-neck(紅脖子:指稱頑固的鄉(xiāng)下人,尤指對美國南部農(nóng)民的貶稱),green-eye(綠眼睛:指嫉妒的人,跟漢語中的“紅眼”有異曲同工之妙)等。

      4. 背景缺省(Background Default)

      在言語交際中,傳遞信息有一種默認的約定俗成的方式,即缺省,就是在交際雙方共同默認某一命題成立的前提下,交際過程中省略某些共同默認的語義成分或語義背景(馮凌宇2008:175)??梢?缺省是發(fā)生在有共享背景知識雙方的交際過程中,以省略的形式出現(xiàn)。省略的本質(zhì)是新信息的凸顯,是話語雙方認識的對接,與視角密切相關。人體詞匯主要有兩方面的缺省:一是人體器官詞的省略,二是人體作為大背景被省略。

      4.1 人體器官詞的省略

      (16a) Mrs. Green stares at the thief in horror.

      (16b) Mrs. Green’s eyes stare at the thief in horror.

      (17a) 大家都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

      (17b) 大家的鼻子都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

      (18a) Children are hungry.

      (18b) Children’s bellies are hungry.

      (19a) 老師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19b) 老師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以上各句表達相同的語義,但人們常常選擇(a)類句式,即省略人體詞的句式。從語義上講,英漢語中皆有一大批與人體特定的器官詞語相適配的動詞,如(耳)聽、(眼)看、(鼻子)聞、(嘴巴)吃等等,如例(16)與(17)。同時,與特定器官搭配的形容詞也有很多,像(耳)聾、(眼)瞎、(口)渴、(肚子)飽/餓等,如例(18)和(19)?;谌祟惞餐纳頇C制,這些名動、名形的搭配形式很少出現(xiàn),人們往往省略已知的人類器官名詞,使語言簡練。

      4.2 人體的省略

      上面所提到的人體器官詞的缺省可以說明人體名詞擔任主語時的認知機制,而另一方面的缺省就是人體這一大背景的缺省。

      用圖形-背景理論來分析有關人體轉(zhuǎn)喻句時,圖形是根據(jù)不同的關聯(lián)凸顯、功能凸顯或特征凸顯來確定的,背景則是已知的,即人體。人體是人類共同的生理基礎,人類在不同文化中有著這一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識或語用假設,因此,根據(jù)語言使用的省力和經(jīng)濟原則,句中會省去這個不言自明、屬于共知的背景,即背景缺省,從而以最小的認知努力來獲取最佳的語境效果。如grey hairs、German tongue以及“活口”、“心腹”等,除了在擬人的修辭手法中可用來修飾動物,一般情況下都是形容人類的特有詞語?!把劬Α?、“耳朵”、“鼻子”等是所有動物都具有的特征,但人類與動物在器官方面又各有自己獨特的生理機能、生存需要、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間。也就是說,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人與動物所對應的關聯(lián)、功能以及特征凸顯是不盡相同的。人體這一背景的省略不僅反映了語言的表達方式是基于人類共同的認知能力,同時在以其為背景的、因不同凸顯而成為圖形的表達式中體現(xiàn)了人類語言的生動性。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共享背景知識的“缺省”不同于“空缺”?!翱杖薄币辉~表示“空白”、“不存在”以及“缺損”之意??杖笔且环N語言現(xiàn)象,即在一種語言中不存在,但在另一種語言中存在的語言單位。本文所提的缺省則是從語言交際的角度來解釋的,缺省的目的在于提高交際的效率,從而更好地表達說話者想要達到的效果。

      5. 人體詞匯認知的哲學意蘊

      體驗哲學是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這是國內(nèi)外相關學者所普遍認同的;而圖形-背景理論以及轉(zhuǎn)喻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因此,體驗哲學也可以看成是它們的理論基礎。Lakoff和Johnson在其《體驗哲學——體驗的心智及其對西方思想的挑戰(zhàn)》(1999)一書中正式提出了“體驗哲學”的概念,并且指出語言具有體驗性,即人們通過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對世界上其他事物的感知來描述語言。因此,認知語言學是從人類的身體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來研究語言的,是“心寓于身”的認知觀。身體經(jīng)驗是人們最基本、最直接,同時也是最豐富的認知經(jīng)驗;而體驗的工具以及對象,就是人體。

      人類習慣以自身特點為基點,去感知、認識并且體驗周圍客觀環(huán)境中的各種事物。維科(1997:200)提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語種里大部分涉及無生命的事物的表達方式都是用人體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覺和情欲的隱喻來形成的”。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格拉也指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國古代也有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論述,反映了人類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將自己作為衡量周圍事物的標準,以體認或體驗的方式來直接認同于外部世界。然而,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則是對自身的認識。維科(1997:202)認為,“‘人’這個詞本身就是抽象的,因為作為一個哲學的類概念,‘人’包含人體及其各部分,人心及其一切功能,精神及其一切狀態(tài)”。因而,人類對自身的認知不僅僅是簡單的整體(人體)與部分(各器官)之間的“取”和“代”,而是包含了語言、思維、文化等多層面的因素,即在人們用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來指代其整體對象時,他們選擇表達方式的理由和依據(jù)是什么。

      費爾巴哈(1985:187)曾強調(diào):“名稱是用來區(qū)別的符號,是某種十分明顯的標志,我把它當成表明對象的特征的代表,以便從對象的整體性來設想對象”。首倡語言符號任意性的索緒爾也承認部分語言符號的關聯(lián)性:“把某一要素加以分析……喚起一個或幾個別的要素,從而得出一種聯(lián)想關系”(索緒爾1980:183)。而烏西諾在《神袛名稱》一書中也提到:“……最活潑最可愛的印象自然要尋求言語的表達,它們就是說話的大眾試圖為事物命名的一塊基石”(引自卡西爾1988:106)。可以推斷,人們常常選取事物最引人關注的某個凸顯作為命名的依據(jù),使其名稱能夠充當“表明對象特征的代表”,從而實現(xiàn)其揭示和表明事物的功用;同時,因為該名稱表現(xiàn)了“最活潑最可愛的印象”,所以當人們說到或聽到它時,總能“喚起一個或幾個個別的要素,從而得出一種聯(lián)想關系”,進而“從對象的整體性來設想對象”。由此可見,人們從自身觀察和認識的成果上去體驗和認知其自身的某種凸顯特性,無論這種凸顯與所表達的事件或事物之間的關系是屬于關聯(lián)性的、還是功能或特征方面的,都能使某一民族對這一顯著特性加以運用并積累起來,進而固化,融入文化傳統(tǒng)。

      根據(jù)圖形-背景理論,人體轉(zhuǎn)喻是人類體驗的結果,因此具有動態(tài)性。比如,在漢語的“腳”在不同時代被賦予不同的社會及文化含義,說明人們對“腳”認知也在不斷變化。古代的交通運輸不發(fā)達,主要靠人力搬運,而人的運動靠腳,所以產(chǎn)生了“跟腳”(跟班)、“腳夫”等以“腳”為焦點而代替人體的表達。在現(xiàn)代社會,人力為主的運輸被機器所替代,這些詞語大多隨之消失。隨著足球運動在中國的興起,“腳”成為新的凸顯而構成了新詞,如用“國腳”來指代球隊里為主力的運動員。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體驗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從而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新認識。因此,認知語言學的“體驗”是人體轉(zhuǎn)喻的根本理論基礎,同時也促進轉(zhuǎn)喻不斷發(fā)展。

      6. 結語

      本文從圖形-背景理論的基本思想出發(fā),以全新的視角探討了以人體為背景的圖形凸顯,即在有關人體轉(zhuǎn)喻表達中,人們通過關聯(lián)凸顯、功能凸顯、特征凸顯而選擇及運用相應的器官詞來指代人體,并從哲學角度來揭示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從而說明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的方式?jīng)Q定語言的形成。認知語言學是從人的認知能力出發(fā)來解釋語言現(xiàn)象的,作為認知語言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圖形-背景理論有著較強的應用價值。本文所提出的觀點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少一定的深度,圖形-背景理論在其他類型的轉(zhuǎn)喻中也應有一定程度的適用性和解釋力,這還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討。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可能會對以圖形-背景理論對轉(zhuǎn)喻的研究做出一個更為全面的認知解釋。

      Lakoff, G. 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gacker, R. W. 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 1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minger A. & T. Brogan. 1993.TheNewPrincetonEncyclopediaofPoetryandPoetics[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lmy, L. 1978. 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 [A]. In J. H. Greenberg (ed.).UniversalsinHumanLanguageVol. 4 [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almy, L. 2000.TowardsaCognitiveSemanticsVol. 1 [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Ungerer. F. & H. J. Schmid. 2008.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費爾巴哈.1985.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判斷(涂紀亮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馮凌宇.2008.漢語人體詞匯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卡西爾.1988.語言與神話[M].北京:三聯(lián)書店.

      匡芳濤、文旭.2003.圖形-背景的現(xiàn)實化[J].外國語(4):24-31.

      索緒爾.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維科.1997.新科學(朱光潛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猜你喜歡
      指代背景人體
      Let’s Save Food To Fight Hunger
      奧卡姆和布列丹對指代劃分的比較
      科學咨詢(2022年19期)2022-11-24 04:23:25
      人體“修補匠”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fā)展趨勢
      人體冷知識(一)
      排便順暢,人體無毒一身輕
      《論持久戰(zhàn)》的寫作背景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奇妙的人體止咳點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背景
      “不一而足”話討論
      西峡县| 合川市| 体育| 阳曲县| 沿河| 文成县| 边坝县| 丰顺县| 盈江县| 阳曲县| 阜南县| 卢湾区| 永胜县| 开鲁县| 绥棱县| 赤城县| 新化县| 阳朔县| 宜昌市| 龙门县| 阿克| 西乌珠穆沁旗| 商洛市| 涟源市| 弥渡县| 萨迦县| 山东| 高州市| 韶关市| 宜都市| 高密市| 长春市| 长泰县| 乌拉特前旗| 福建省| 阳江市| 丹阳市| 五大连池市| 巫山县| 桑日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