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旖
201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前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在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設立捐款為50000美元的永久性紀念獎學金“王肖珠紀念獎學金”,在獎學金捐贈協(xié)議上明確表明以此“表達對王肖珠女士之于嶺南大學的長期竭誠服務,以及對她所選擇的圖書館員職業(yè)的敬意?!?/p>
歷史上的廣州嶺南大學是一所在海內(nèi)外享有佳譽的教會大學,1945年紐約基督教大學聯(lián)合董事會制定中國戰(zhàn)后復興基督教計劃,將當時中國的教會大學分為兩等辦理,嶺南大學與燕京大學兩所學校被列入第一等[1],可見嶺南大學的學術水平和教育質(zhì)量之高。而嶺南大學圖書館僅就藏書總量而論,在抗戰(zhàn)爆發(fā)前占全國大學圖書館第五位,據(jù)《調(diào)查中國之圖書館事業(yè)》(《圖書館學季刊》1936年12月出版第14卷第680-684頁)載,前四名分別為:私立燕京大學圖書館、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和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以理科西文期刊、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叢書、“中國問題研究”西文出版物著稱,在藏書組織和利用方面也頗為完善。王肖珠曾在這所著稱于一時的圖書館工作過15年,是其歷史上第二位被正式任命的華人館長,她帶領著圖書館走過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最艱難的一段歲月。然而她本人在圖書館事業(yè)和圖書館學術上的成就因為種種客觀原因,連同她所執(zhí)掌過的圖書館一起被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論文將從嶺南大學檔案入手,探究王肖珠在嶺南大學圖書館工作時期的史實,及其為圖書館做出的貢獻。
王肖珠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家中三個孩子里年紀最小的孩子。關于其出生年份,據(jù)其在美國工作時期的相關文件資料記載為1910年4月29日。但是根據(jù)目前筆者所掌握的檔案資料信息,并結合邏輯推論觀之,她應該出生于1905年左右,其出生的準確年份還有待日后發(fā)現(xiàn)更多的文獻資料方可考證。
1923年,王肖珠考入福州華南女子大學教育系。華南女子大學系今福建師范大學的前身之一,由美以美會于1908年在福州創(chuàng)辦,初建校時名為華英女子學堂(華南女子大學預科),課程為高中程度,1914年開始招收2年制本科生,1916年更名為華南女子大學(The Woman's College of South China)。1917年,華南女子大學開始創(chuàng)辦四年制本科專業(yè),首先創(chuàng)辦的即為教育系。1922年9月28日,華南女子大學在紐約州立大學注冊,獲得臨時承認學士學位的授予權(1934年9月21日正式承認)[2]。
王肖珠入讀華南女子大學時,經(jīng)歷了該校創(chuàng)辦人、女傳教士程呂底亞(Lydia A.Trimble)與盧愛德博士(Dr.Ida B.Lewis)交接時期,即該校教育理念轉(zhuǎn)變時期。程呂底亞女士執(zhí)掌華南女大時期被稱為是布道家辦學時期,她強調(diào)高等教育是為人服務的宗旨,學校的教學關注宗教的實踐方面。而盧愛德博士執(zhí)掌該校時期被稱為是教育家辦學時期,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提倡自由理性的態(tài)度,堅持以服務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強調(diào)“女子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同人民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3]。兩位校長共同為華南女子大學奠定了為教會、社會和國家服務的精神,并確立了“受當施”(Saved to Serve)的校訓[4]。華南女子大學的這種教育理念和大學精神熏陶著少女時代王肖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對其一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7年,王肖珠從華南女子大學畢業(yè),獲教育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她從福州來到廣州,先是受聘于由華人教會兩廣浸信會創(chuàng)辦的女子高小——培正女校擔任學監(jiān),此后又受聘于美華中學(今廣州市五十九中學)擔任女生指導兼教員[5]。美華中學校址位于原廣州西村美華崗(今西增路西側),由美國俄亥俄州公理宗傳教士伍賴信與香港公理堂牧師翁挺生、先施公司總經(jīng)理鄭干生共同籌劃辦理的一間較為平民化的學校,強調(diào)職業(yè)辦學,志在培養(yǎng)印刷、木工、紡織、園藝等中級職業(yè)人才,適應中國社會需要;同時學校堅持培養(yǎng)學生平民化生活方式,容納教會貧寒子弟入學,反對仿效當時教會學校流行的貴族化生活方式[6]。
王肖珠結束了在美華中學的教職后,為求深造而入燕京大學教育系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于1934學年受聘于以“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為訓的嶺南大學,進入圖書館工作[7]。當時嶺南大學圖書館正值學校1927年收歸國人自辦以后的黃金歲月。
在藏書數(shù)量方面,學校收歸國人自辦的第一年,即1927-1928學年度,圖書館新增中西圖書共7500余冊,其中中文圖書新增6376冊,西文圖書新增1176冊;館藏中文圖書達到55480冊,西文圖書達到21600冊,合計擁有圖書77080冊;另外擁有中西文期刊614種[8]。1931年10月底,圖書館藏書總量突破10萬冊,其中中文書籍6萬余冊,英文書籍3萬余冊[9]。自學校收歸國人自辦后,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到1936-1937學年度,嶺南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總量比1927-1928學年度增長了一倍多,在這十年中,藏書是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長的。在全面抗日爆發(fā)前,嶺南大學圖書館館藏共計180091冊,其中圖書162314冊,內(nèi)含中日文圖書113631冊,西文圖書48683冊;期刊3736種,17777冊,內(nèi)含中日文期刊2255種,5725冊,西文期刊1481種,12052冊[10]。
在藏書體系方面臻于完善,館藏語種涵蓋中、日、西文;隨著學校文、理、商、農(nóng)、工、醫(yī)學科的設立和擴建,館藏的學科結構也日漸完備;藏書類型包括圖書、連續(xù)出版物、學位論文、政府出版物、檔案資料、地圖、圖片和照片等。在其館藏中,最值得稱道的重要及珍貴圖籍大體可分為四類:
(1)系統(tǒng)、完整的期刊收藏:嶺南大學圖書館素以系統(tǒng)、完整的館藏學術期刊聞名于圖書館界,尤其是在西文自然科學期刊方面,種數(shù)占全國圖書館之首,館藏有西文科學期刊共672種,幾乎囊括所有世界頂級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其中整套無缺者82種。另外館藏2255種中文期刊中,整套無缺者達1143種,搜羅之富及卷帙之完全,為華南名圖書館之冠[11]。
(2)藏有1911年至1937年的日報全份,其中1911至1935年間的全份日報為老革命家梁少文先生惠贈,《中華圖書館學會會報》稱此批完整的報紙為“重要史料,極不易得,國內(nèi)圖書館之藏有全份者絕少”[12]。
(3)于善本古籍方面,有清代廣東著名藏書家曾釗之舊藏抄本,多種善本堪稱海內(nèi)外孤本。
(4)“中國問題研究”西文出版物,此類館藏的數(shù)量截止到1938年4月已達2049冊,另外還有關于中國的西文期刊311種?!爸袊鴨栴}研究”西文專著基本上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期間出版,也有一些17世紀中葉和18世紀初西方傳教士描寫中國的出版物,版本精良;亦有專門研究嶺南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的西文出版物,另外還有關于嶺南地區(qū)自然、氣候、植被、動物等研究的出版物。
王肖珠受聘于嶺南大學圖書館以后,最初擔任編目股主任。至1936年,嶺南大學圖書館調(diào)整組織架構,圖書館部門分為總務部、中文部、西文部和參考部,撤銷原有的登記股、編目股、出納股和雜志股,將這4個部門的業(yè)務根據(jù)文獻語種情況劃入相應的中文部或西文部[13]。據(jù)上述資料推測,王肖珠擔任嶺南大學圖書館總務部主任一職應是從1936年開始。
根據(jù)1927年《私立嶺南大學圖書館組織章程》的規(guī)定可知,王肖珠在圖書館總務部任職期間,其職掌業(yè)務包括:(1)編制每年預算;(2)購置整理書籍、雜志、用具等事項;(3)編制報告、統(tǒng)計及圖表等事項;(4)繕發(fā)及保管圖書館所有文件;(5)接洽校內(nèi)外關于圖書館的各項事務;(6)司理關于圖書館會計及庶務事項;(7)典守印信[14]。從上述工作內(nèi)容中可見其工作崗位之重要、職責之重大。
王肖珠在嶺南大學圖書館工作了3年以后,即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廣州當時遠離華北戰(zhàn)場,暫未淪陷,嶺南大學能夠得以繼續(xù)在康樂校址辦學。然而戰(zhàn)事持續(xù)推進,局勢動蕩不安,自1937年8月31日廣州遭到日本戰(zhàn)機第一次空襲后,空襲頻頻發(fā)生,然全校師生抱著“以鎮(zhèn)靜之態(tài)度,沉毅之精神,認真尋求學問,俾遲日對國家有更大之貢獻”[15]的信念,努力正常地開展教學、科研以及各項日常工作,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也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并根據(jù)戰(zhàn)時的需要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王肖珠所在的總務部仍舊一如既往地堅持開展文獻的采訪、捐贈和交換工作,一方面繼續(xù)向國外訂購西文文獻,另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搶救北方因戰(zhàn)爭散佚出的藏書。據(jù)《私立嶺南大學校報》第10卷第7期刊登的《圖書館一月份統(tǒng)計表》顯示,僅1938年1月份,圖書館收到圖書共計293冊,其中273冊來自訂購,20冊來自捐贈;收到期刊共計1468冊,其中來自訂購545冊,捐贈297冊,交換626冊[16]。當時西文期刊的建設工作并未受到國內(nèi)戰(zhàn)事太大的影響,各項數(shù)據(jù)與戰(zhàn)前比較基本持平,而中文期刊的建設工作受戰(zhàn)事影響嚴重,各項數(shù)據(jù)較戰(zhàn)前都大幅下降。按單位月計算,戰(zhàn)爭初期按時到館的中文期刊數(shù)量下降到戰(zhàn)前數(shù)量的13.4%,其中圖書館通過訂購所能收到的期刊的數(shù)量僅是戰(zhàn)前數(shù)量的28.1%,通過捐贈所能收到的期刊的數(shù)量僅是戰(zhàn)前數(shù)量的5.2%,通過交換所能收到的期刊的數(shù)量僅是戰(zhàn)前數(shù)量的12.6%[17]。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大亞灣登陸,華南戰(zhàn)事遂告發(fā)生,嶺南大學于當天即暫行停課,疏散員生,向香港撤退。撤退期間,王肖珠與圖書館同仁們共同護送圖書運港,首批圖書約1250種,多系各科主要參考書[18]。待在港大落腳穩(wěn)定后,嶺南大學圖書館又著手將原有館藏中2萬余冊善本圖書分裝12箱遷至香港,其余15萬余冊藏書交該校美國基金會保管,仍存于廣州校址的馬丁堂內(nèi)。
自1938年10月底至1941年12月底約三年的香港歲月里,嶺南大學圖書館在戰(zhàn)禍橫生、經(jīng)費短絀的情況下頑強開展藏書建設活動。然而就在包括圖書館藏書建設在內(nèi)的學校各項工作日漸步入軌道并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香港局勢開始惡化。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香港淪陷,嶺南大學師生不得不再次停課,陸續(xù)撤離香港,學校遷回內(nèi)地,籌備復校計劃。因時間倉促,加之日軍占領香港后有計劃地對在港文化名人、文化機構加以控制,嶺南大學存于香港大學馮平山中文圖書館、中國文化研究室以及香港嶺南分校的書籍無法搬運,只能就地保存。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正是抗戰(zhàn)歲月中局勢最為嚴峻、戰(zhàn)勢最為慘烈的階段,這期間的嶺南大學基本上始終處于顛沛輾轉(zhuǎn)、流離失所的狀態(tài)。香港淪陷后,嶺南大學在廣東省政府、國民黨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部的幫助下,擇定韶關曲江縣仙人廟鎮(zhèn)大村作為復校校址[19],王肖珠遂隨學校遷往該地,并與同仁們憑借著從香港緊急撤退時所搶運的教學參考書,迅速在當?shù)亟⑵鹋R時圖書館。
然而戰(zhàn)爭很快波及到粵北地區(qū),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惡化,嶺南大學不得不宣布臨時解散,只有部分自愿留下的師生護送著學校財產(chǎn)在粵北地區(qū)躲避戰(zhàn)火。所以在1942-1945年間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王肖珠護送著圖書館的圖書,與留下來的師生們輾轉(zhuǎn)于韶關境內(nèi),從大村到坪石,再回大村,繼而疏散到黃坑、仁化、連縣和五嶺等地,最后到梅縣。此種奔波遷徙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抗戰(zhàn)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8月16日,嶺南大學即著手展開回遷廣州康樂園校址的工作,9月5日正式收回康樂校園[20]。此時的嶺南大學及其圖書館面臨著董理叢殘、收拾遺佚的艱巨工作,而圖書館館長一職卻一再更替。關于嶺南大學圖書館館長一職,自從第一任華人館長譚卓垣博士于1937年8月特聘于北平協(xié)和醫(yī)學院圖書館以后[21],一直未有正式任命的接任館長。最初是因為譚卓垣與協(xié)和的聘約僅一年,計劃結束后立即回嶺南大學,故學校決定暫由何多源代理館長一職[22]。然因抗戰(zhàn)局勢發(fā)展等一系列原因使譚卓垣未能如愿回歸嶺大,故何多源代理館長一職直到1945年??箲?zhàn)勝利后,何多源受聘于北平圖書館而離粵[23]。在其去職后的幾個月內(nèi),圖書館館長一職三度更迭,初由路考活(Howard G.Rhoads)博士擔任,旋路氏辭職,又改聘訓導長周鐘岐兼代。然周氏不久即離校,學校電促譚卓垣回校主持館務,但因其已接夏威夷大學五年聘約,短期內(nèi)不能回國,遂任命圖書館總務主任王肖珠擔任圖書館館長[24]。關于王肖珠具體上任時間暫未找到史料佐證,但據(jù)1945年12月6日嶺南大學文書組致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函可知,此時王肖珠已擔任嶺南大學圖書館主任[25]。
王肖珠擔任館長以后,立即開展圖書清點和追回工作。正如前文所述,嶺南大學圖書館在抗戰(zhàn)前藏書頗豐,數(shù)量在全國大學圖書館中占第五位??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因日軍承認嶺南大學的校產(chǎn)為美國所有,故在廣州托美基會保管的藏書未有損失,加之遷校香港的三年間,圖書館克服一切困難,堅持開展藏書建設,至1941年底香港淪陷前,圖書館在廣州和香港兩地已合計擁有藏書約20萬冊,其中中文藏書約142000冊,外文藏書約58000冊[26]。然隨著日本對美國宣戰(zhàn),嶺南大學圖書館在廣州和香港兩地的藏書亦淪于戰(zhàn)火。
廣州光復后,圖書館攜帶在粵北仙人廟上課期間所藏的圖書約1萬冊隨校遷回。1946年3月間,王肖珠又組織人員由香港運回圖書雜志18320冊,其中中文書4843冊,西文書3531冊;中文雜志已裝訂者225冊,未釘者4066冊;西文雜志已訂者108冊,未釘者5188冊;已釘日報359冊[27]。
在廣州,王肖珠親自接收了在戰(zhàn)爭期間被偽省立廣東大學占據(jù)的圖書館的全部藏書,并奔赴原偽省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抗戰(zhàn)勝利后被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接收)、偽南武中學、偽鳴松中學等學校,以及日軍東亞研究所、日軍陸軍醫(yī)院等日軍機構,追討抗戰(zhàn)期間被偽省立廣東大學調(diào)撥的原嶺南大學藏書。據(jù)廣東省檔案館所存的零星關于接收書刊的公文,可略知王肖珠親自召回書刊的幾次情況:(1)偽省立廣東大學:1946年1月,通過教育輔導委員會接收中西文圖書共2850冊,期刊小冊子共3745冊,合計6595冊[28]。(2)南武中學:1946年1月,收回有嶺南大學圖書館或教職員私人印記的中文圖書114冊,英文圖書21冊,并有南大書店英文圖書89冊[29];3、4月間,收回圖書期刊一批300冊[30];1946年6月,通過廣東省教育所收回英文書籍一批約200余冊[31]。(3)偽省立廣東大學附屬中學:1946年1月,收回中西文圖書期刊4800冊[32]。
據(jù)接收清冊記載,抗戰(zhàn)勝利后在王肖珠的主持下,嶺南大學圖書館從偽省立廣東大學以及上述各中學共接收藏書的數(shù)量為179143冊,其中包括屬于偽省立廣東大學的藏書1萬多冊。但在接收回的近18萬冊藏書中,有3萬多冊為未編目及復本書,多系私人藏書和中山大學出版的雜志,故不能計入嶺南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綜上,嶺南大學圖書館實際接收的藏書數(shù)量中英文合計僅約14萬冊[33]。
隨后,圖書館又從其他四處收回圖書、雜志約10402冊,分別為:(1)敵東亞研究所收回中文圖書及雜志共8367冊;(2)中大植物研究所收回植物學雜志21冊;(3)敵陸軍醫(yī)院收回西文科學圖書及已裝訂的雜志共1984冊;(4)在嶺南大學牧場(前敵人住宅)搜回西文圖書30多冊[34]。
王肖珠為了清點和追回戰(zhàn)爭期間散佚的藏書可謂四處奔波、殫精竭慮。正是在她的努力下,嶺南大學圖書館從仙人廟校址和香港兩地運回的圖書,接收藏于被偽省立廣東大學占據(jù)的圖書館內(nèi)的藏書,以及從敵東亞研究所、中大植物研究所、敵陸軍醫(yī)院和嶺南大學牧場四地接收回的圖書雜志,即經(jīng)過八年抗日戰(zhàn)爭后,嶺南大學圖書館實際保存下來的藏書約有18萬冊,比香港淪陷前的藏書數(shù)量減少了約2萬冊。
王肖珠為嶺南大學圖書館抗戰(zhàn)后的重建工作做出了杰出貢獻。她在戰(zhàn)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和對學校的忠誠,正如華南女子大學首任華人校長王世靜所評價道的一樣:“華南女子畢業(yè)以后,所派工作,多是到民間去,到鄉(xiāng)村去,不論環(huán)境怎樣困苦,風氣怎樣閉塞,華南畢業(yè)生的使命,就是向困苦中求掙扎,于閉塞中謀開通……[35]”
1948年,為嘉獎王肖珠在戰(zhàn)后重建所做的卓越貢獻,嶺南大學校長推薦其獲得中國基督教大學聯(lián)合董事會的資助,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圖書館學碩士學位。1948年8月7日,王肖珠由香港啟程赴美留學。1950年,她獲得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此時的王肖珠已經(jīng)收到母校華南女子大學的聘任,打算回國擔任該校圖書館館長一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從此開始了她在美國圖書館界長達30年的服務[36]。
從1950年至1980年,王肖珠曾先后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西方學院圖書館、匹茲堡大學醫(yī)學院圖書館、國家醫(yī)學圖書館、賓夕法尼亞大學農(nóng)業(yè)圖書館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圖書館等9所圖書館工作。1980年6月王肖珠從賓夕法尼亞州立圖書館高級圖書館主任的職位上退休[37]。
1995年5月18日,王肖珠逝世于美國匹茲堡。王肖珠終身未婚,將畢生的精力傾注于圖書館事業(yè),為中美兩國的圖書館事業(yè)竭誠服務。特別是她當年親手采訪、交換和接受捐贈的書籍,以及在戰(zhàn)后不辭辛苦追回的藏書,其主體至今仍保存于中山大學圖書館,為一代代研究者、教師和學生所使用,嶺南大學“保守知識和理想、解釋知識和理想、探求真理、訓練人才”的精神在一頁頁泛黃的書頁上依舊可以被清楚地感知。而王肖珠女士服務社會,鐘情于圖書館事業(yè)的精神不僅伴隨其一生,更影響了她的外甥李華偉教授,引領其走上圖書館職業(yè)的道路并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第一位華人主任[38]。
1 私立嶺南大學卅四年度第二次校務會議記錄(1945年12月5日).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1-14
2 朱峰.基督教與近代中國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與華南女大比較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71-76
3 Lewis I B.Higher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Educational Review.Shanghai:China Christi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1917.10:272-278.轉(zhuǎn)引自:朱峰.基督教與近代中國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與華南女大比較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81
4 同2
5 王肖珠簡歷.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4-182(250)
6 周振光.廣州美華中學史料.見:廣州市政協(xié)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十).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2011-09-29]http://www.gzzxws.gov.cn/gzws/cg/cgml/cg10/200808/t20080825_3676.htm
7 同5
8 李應林.私立嶺南大學十六年至十七年度報告.私立嶺南大學校報,1928,10(6):92-100
9 圖書館藏書十萬冊.私立嶺南大學校報,1931,3(22):405
10 二十六年度省私立??埔陨蠈W校補助費案申請補助書(1936年).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1-64
11 同10
12 嶺大圖書館消息四則.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36,12(3):41
13 嶺南大學圖書館一覽.廣州:嶺南大學圖書館,1936:4
14 私立嶺南大學圖書館組織章程(第五次校董會會議記錄附件7),1927-12-27.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1-17
15 李代校長紀念周演講.私立嶺南大學校報周刊,1938,10(6):2
16 圖書館一月份統(tǒng)計表.私立嶺南大學校報周刊,1938,10(7):8
17 周旖.嶺南大學圖書館藏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廣州:中山大學,2010:62
18 本校概況報告(二)——民廿七年九月至廿八年二月.嶺南大學校報港刊,1939(14):73
19 陳國欽,袁征.瞬逝的輝煌——嶺南大學六十四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103-104
20 同19:111
21 會員消息.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37,12(6):22
22 圖書館消息.私立嶺南大學校報,1937,10(1-2):11-13
23 會員消息.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46,19(4-6):15
24 同17:26
25 嶺南大學文書組致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函,1945-12-06.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1-16
26 Questionnair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廣州:廣東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8-4-87(131)
27 何觀澤.廣州香港各圖書館近況.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46,20(4-6):3-7
28 證明移交圖書雜志小冊子共六五九五冊由,1946-01-11.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2-37
29 致南武中學之函請將日前偽廣東大學借出之圖書除雜志部分賜予貴校外其余書籍希交還領回由,1946-01-09.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2-37
30 派員赴南武中學領回圖書,1946-03-30.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2-37
31 致廣東省教育所之電請偽南武中學將淪陷時□向偽廣東大學借去書籍交送由,1946-06-10.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2-37
32 致廣東省立文理學院之函如派員認領圖書雜志請予協(xié)助由,1946-01-08.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2-37
33 圖書館近況報告.廣州: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38-4-87(108-110)
34 同33
35 王世靜.永遠刻在我的印象中.華南學院院刊——程前校長紀念專號,1941:7-8
36 據(jù)李華偉博士提供的王肖珠女士簡歷。
37 同36
38 李懷宇.李華偉:圖書館把知識變成智慧.南方都市報,2008-09-03(GB07).[2011-09-30].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08-09/03/content_561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