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黑王子》中的愛欲、認知和藝術(shù)

      2012-04-02 04:03:59胡可清
      當(dāng)代外語研究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愛欲朱利安但丁

      胡可清

      (徐州師范大學(xué),徐州,221116)

      作為重要的道德哲學(xué)家,艾麗絲·默多克認為人們在認知他人的嘗試過程中,應(yīng)更深入地思考想象和內(nèi)在道德的重要性?!澳嗫说赖抡軐W(xué)的中心就是善的定義,以及如何用善的光芒來指導(dǎo)和提升生活”(Steiner 1997:2)。其道德觀不僅強調(diào)行為與責(zé)任,而且關(guān)注人應(yīng)如何使自己的內(nèi)在自我更加完善,摒除個人主義,更加清楚地認知他人。這一觀點影響了默多克一系列的著作——《善的主權(quán)》、《火與日》和《作為道德指南的形而上學(xué)》(以下簡稱《形而上學(xué)》)。默多克的哲學(xué)成就不僅表現(xiàn)在純粹的哲學(xué)著作中,也體現(xiàn)在她的小說中,但她反復(fù)強調(diào)不應(yīng)把她的小說看成是代表某種哲學(xué)理論著作,這樣會令讀者過度強調(diào)小說的抽象性,而回避其現(xiàn)實性,使小說成為遮蔽認知的空洞理論作品。

      在《形而上學(xué)》中,默多克表達了相反的觀點,提出小說本身也是一種道德倫理形式,目的在于揭示關(guān)于人生的真知灼見。因此默多克的小說可以被看成是對人類之愛與道德的沉思,“為了在道德上變得更好,無論是藝術(shù)家還是普通人都需一種艱辛的道德奮斗或者精神歷程,打破個人沉醉其中的迷惑,把充滿愛的關(guān)注目光投向身外廣闊的世界,最終才有可能達到善的真實,愛欲是尋找善的動力源”(何偉文2009:41)。除了關(guān)注默多克小說中體現(xiàn)出的道德觀(何偉文2009,2011)外,還有學(xué)者(安寧、袁廣濤2011)探析了默多克的女性意識,而本文將通過分析《黑王子》的復(fù)雜結(jié)構(gòu),揭示默多克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愛欲與認知以及藝術(shù)與認知之間的關(guān)系。

      《黑王子》的大部分篇幅都是由小說主人公布萊德利講述他的愛情經(jīng)歷和悲喜交織的結(jié)局,這在默多克的作品中并不多見,因為默多克很少對某個人物表現(xiàn)出如此的信任,通過單一視角呈現(xiàn)出如此復(fù)雜的小說世界。當(dāng)然布萊德利講述的故事可能與事實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在他的講述之后,有四個故事參與者(布萊德利的愛人朱利安·巴芬、朱利安的母親拉歇爾·巴芬、布萊德利的前妻克里斯丁和克里斯丁的兄弟、心理學(xué)家馬婁)進行評述。四個人都認為布萊德利不可信賴,他們將布萊德利的敘述貶抑為“幻想”或比“幻想”還糟糕的東西。朱利安甚至批評布萊德利的創(chuàng)作以自我為中心,全是虛情假意,因為對于他們之間的愛情,布萊德利只字未提。

      故事伊始,布萊德利·皮爾森,五十八歲的失意作家和朱利安·巴芬,芳齡十九的學(xué)生,在倫敦郵政大樓頂層的餐館用餐。多年之后回憶這個晚上,布萊德利寫道,

      在那一刻,我體驗到了令人目盲的快樂,星星仿佛在我面前爆炸了,于是我什么都看不見了,我呼吸急促,從外部覺察不到的顫栗悄然地控制了我整個軀體,我的腿開始跳動,雙膝無力,頭暈?zāi)垦5母杏X充滿了全身,這些感覺迫切需要文字描繪。心靈的狂喜與肉體融合、分離、再融合,像狂野而優(yōu)雅的舞蹈;如何用文字表達呢?宇宙中的每一條射線都證明了我正處在絕對恰當(dāng)?shù)?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情令智昏,在星星的爆炸中,眩目的景象吞沒了現(xiàn)實存在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茫茫眾生之中,她宛若飄飄仙子,凝視著她仿佛探得天機,我快要暈厥過去了。(Murdoch 1975:238)

      這段文字藝術(shù)地刻畫了記憶中愛欲那令人頭暈?zāi)垦5牧α?其中布萊德利數(shù)次提到了柏拉圖的《斐得羅篇》。在柏拉圖那里,激情被描述為令人目盲的光亮和乍現(xiàn)的洞見,具有凡夫俗子難以企及的美,善在戀人眼中突然顯現(xiàn)。上述引文中的描述和《斐得羅篇》中的愛欲體驗相吻合,似乎表明,通過愛欲,人可以洞見以其他形式無法獲得的真理。在整部小說中,布萊德利都在證明這一觀點。與此同時,小說里也存在相反的觀點,即布萊德利對愛的洞見實際上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幻覺,他并不能認知自我之外的世界真相。即使《黑王子》中愛的體驗和柏拉圖描繪的一致,也不一定使讀者確信能看清真正的巴芬及其美與善,因為戀愛中的人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將想象的幻覺投射到愛人身上。布萊德利最初感覺自己愛上的是拉歇爾,但隨后表示疑惑,“這是愛情嗎?或者什么也不是,只是上了年紀的很長時間沒有愛情經(jīng)歷的清教徒曇花一現(xiàn)的尷尬事”(同上:142)。布萊德利的興趣很快從母親轉(zhuǎn)移到女兒,讀者可能嘲笑布萊德利的朝秦暮楚。但小說提供的事實是:布萊德利在拉歇爾面前尷尬到了性無能的程度,只有和朱利安在一起時才感到興奮和激動??墒?在朱利安看來,盡管表面布萊德利很愛自己,但他并不渴望真正地了解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個自私自利的人,“聽起來在你心中除了你沒有別人……看起來你并不了解我,你確定你愛的是我嗎”(同上:264)?這些場景中描述的布萊德利專注于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對朱利安的痛苦和經(jīng)歷漠不關(guān)心,“令人目盲的快樂”——他對愛情的評價也表明了這一點。

      讀到這里,人們不禁要問:愛究竟是借助其他方式無法窺見的善與惡的源泉,還是層層遮蔽下的自我中心感和欺騙的根源呢?

      1. 愛的神性

      蘇格拉底認為現(xiàn)實生活缺乏真正的洞見,但充滿著對另外一個世界中善的渴望,我們努力回到那個世界,回到善的感知。在回到善的努力中,美和身體對美的感應(yīng)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蘇格拉底在《斐得羅篇》中指出,

      視覺對我們而言是身體最敏銳的感官,但視覺看不到智慧。如果智慧進入我們的視野并提供一個明確的相似物,也能夠引發(fā)強烈的愛欲,其它引起愛欲的物體也一樣,但只有美擁有那樣的命運,美是最普遍的,力度最強的(參見Plato 1901:103)。

      道德感不強的人處理愛欲的方式非常愚蠢:以簡單的性發(fā)泄為目的尋求肉體滿足,放縱情欲。為身體外形所迷惑的欲望是膚淺的,因為沒有尊重內(nèi)在的神性美。對于離理想世界更近的人來說,愛欲有更深刻的基礎(chǔ)——即靈魂美和外在美合二為一。

      欲望是整個靈魂的大地震,顛覆了生活的習(xí)慣模式,隨之而來的是向善的趨近??吹矫利惖膼廴水a(chǎn)生敬畏的震顫,然后是神秘的出汗和灼熱,美源源不斷地流入眼睛,滋潤著靈魂羽翼干枯的根部。靈魂羽翼的生長改變著靈魂的內(nèi)在形式:靈魂的情感和靈魂的智性。靈魂沸騰著,搏動著,瘋狂的感覺摧毀了睡眠,靈魂被快樂和痛苦劈成兩半,當(dāng)情人出現(xiàn)在面前時,愛的靈魂如同灌溉水渠一樣將欲望之流導(dǎo)向?qū)Ψ?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欲望,在那一刻,愛的苦痛和折磨得到緩解,收獲人生最甜蜜的快樂果實。(同上:89)

      從柏拉圖的這段話中可以總結(jié)出關(guān)于愛欲的四個論點:第一,愛欲是靈魂尋覓善的必要動力源泉,發(fā)揮關(guān)鍵性的作用。沒有美所引發(fā)的靈魂震動,沒有美的獨特洞見,靈魂就不會尋找善,永遠處在干涸枯萎的狀態(tài)之中。第二,愛欲是洞見的重要來源,愛使人探索所愛之人的內(nèi)在本質(zhì)甚至內(nèi)在的神性,如果沒有靈魂的激烈反應(yīng),這一切根本不會發(fā)生。愛和外在的善是密切相聯(lián)的,情感和智性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性愛表征了善的存在。善激發(fā)的愛欲可以在想象中馳騁,在經(jīng)驗中卻很難實現(xiàn)。但是我們需要身體對美的反應(yīng)獲得感悟,然后用感悟去尋找善。柏拉圖承認盲目的性愛是常見的,然而遲鈍的理性也是普遍的,如果沒有愛欲的指引,理性永遠是呆滯的。第三,愛欲不僅是靈魂尋找善的起點,而且終生伴隨著對善的追求。最高境界中的愛人完全杜絕性行為。柏拉圖認為身體極度的快樂會遮蔽靈魂的視野,愛人們僅用愛撫表達愛意。但是那些有性行為的情侶在來世也會得到上帝的獎賞,愛侶們被上帝福佑的一生都會彼此相伴,在光亮中游歷,長出天使的翅膀。柏拉圖并沒有完全剔除愛欲中的性成分,相愛的人凝視著對方,終生追求著善,愛欲是年青人精神成長中重要的因素。第四,最高境界的愛欲形式中存在兩個方面的認知,彼此相愛的人都具有主體意識,都在朝著善而努力,尊重彼此的獨立,尊重所愛的自由,培養(yǎng)自由獨立的精神,這是慷慨的愛和占有的愛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因此年輕人常被警告不要將愛變成占有和嫉妒。愛侶承認彼此的精神特質(zhì),愛是對神性的感知。

      灌溉、沸騰、刺痛交織的豐富體驗,用情人之美灌溉靈魂的無上快樂,柏拉圖精彩描述了挑戰(zhàn)世俗的愛欲萌動。當(dāng)視覺捕捉到優(yōu)美的形象時,對美的渴望神秘地激發(fā)靈魂中愛的洞見,“戀愛使人的精神之翼真正生長”(泰勒1996:348)。柏拉圖關(guān)于愛欲的主要論點在默多克的哲學(xué)著作《火與日》中有集中體現(xiàn),在《形而上學(xué)》中她多次論述了這個問題,而在小說《黑王子》中,它們構(gòu)成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行動的基礎(chǔ)。

      2. 世界的迷霧

      但丁穿越了懲戒好色者的火焰和貞潔天使凈化靈魂的火焰,他高唱:“幸福??!心靈純凈的人!”但丁去除了額頭上罪惡的最后印記,立于天堂之上,天堂在舉行盛典,預(yù)言者高唱《圣經(jīng)》里的所羅門之歌:“從黎巴嫩和我同行,我的新娘?!备璩挥屑で?和但丁一樣,激情中凈化了欲望的成分。這時在花團錦簇的雙輪戰(zhàn)車中出現(xiàn)了一位女士,面紗是基督信仰的白色,披風(fēng)是希望的綠色,長袍是基督之愛的紅色,但丁和貝阿特麗不是第一次相遇。

      “昔日相見,數(shù)載已逝/在她面前,我靈魂震顫、充滿敬畏/她周身放射著力量/凡夫俗子感到永恒的愛”,但丁的靈魂像《斐得羅篇》里的情人一樣被愛情震動。貝阿特麗長袍下的火焰象征凈化肉體欲望的基督之愛,貝阿特麗深情地呼喚但丁,但丁的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詩里,“但丁,不要哭泣,……看著我,我是貝阿特麗,這里所有的人都住在福址之中”(Dante 2004:30)。此時的但丁已經(jīng)凈化了靈魂的罪惡,古老的火焰消退了性的熱度,當(dāng)貝阿特麗含情脈脈地凝視但丁時,但丁的全部個性被她發(fā)現(xiàn)并賞識,在凈化欲望之前,人看不到對方的個性,因此但丁對他的讀者說,這個世界是盲視的,“兄弟啊,世界是盲目的,你的確是從那里來的”(但丁1961:154)。世界上林林總總的誘惑——名聲、榮譽、金錢、情欲——為人的視覺制造迷霧,使其不能真實地觀照他人,同樣他人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煉獄》中被凈化的罪惡是錯誤戀愛的不同形式,靈魂過度沉溺于自我,在主體和真正值得愛的人之間制造了障礙。在驕傲的情感中,人只看到自己的立場,這樣就看不到所愛之人的需求;在嫉妒的情感中,人只看到別人的所有,同樣忽視了他們是誰,他們需要什么;在憤怒之中,因為對別人充滿憎惡,所以看不到別人的經(jīng)歷和需求;慵懶和貪食的人專注于自己的舒適和滿足,對別人的需求不理不睬。同樣,欲望被視為畸形的戀愛,縱欲的人只關(guān)注身體的快樂和興奮,看不到愛人獨特的天性,也不能回應(yīng)愛人真正的需求。一個被視為快樂容器的人會遮蔽他人的本性。讀過但丁作品的讀者會憶起鮑羅和弗蘭西斯卡的愛情,盡管二人永浴愛河,卻看不到彼此的特性,他們都不把對方視為主體和中心。從但丁《神曲·煉獄篇》也可總結(jié)出四個論點,和《斐得羅篇》中的觀點有矛盾之處:首先,對美的身體反應(yīng)將頭腦束縛于錯誤的戀愛對象,削弱了對善的追求。其次,欲望像其他罪孽一樣,在愛人周圍制造自我中心的迷霧,阻礙了對真實和善的認知。再者,即使性愛作為人生活的一個階段不能避免,愛必須首先凈化肉體的欲望,才能達到真實、達到善,然后抵達最高形式的愛和仁慈。最后,性愛不能尊重戀愛對象的主體性和特質(zhì),將其視為被動的享樂對象。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些愛欲具有《斐得羅篇》的特征,另外一些具有《神曲》的特征。柏拉圖指出某些愛欲的認知是膚淺的,不能夠達到真和善。但丁明確地表明即使在人類最高形式的愛欲中,其中的性成分也是認知的障礙和謬見的根源。真正的認知在凈化靈魂之火熊熊燃燒之后顯現(xiàn)。如果人從開始就沒有欲望,就會更出色地扮演觀察者和愛人的角色。和當(dāng)代許多倫理學(xué)家相比,默多克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我用溫馨的迷霧包裹自己的方式,迷霧使人不能達到他人的真實。如果保羅·薩特認為他人是地獄,默多克的地獄則包裹在舒適溫暖的自我之中,無法通達別人,也無法達到善,只有天堂般的真正的無私洞見,天堂的道德努力可以使我們掙脫自我,認知他人。無論在默多克的哲學(xué)作品中,還是在她的小說中,愛中的欲望都是但丁認為的罪過,是自我中心、自我欺騙和自我沉浸的根源,是橫亙在我們和愛人之間的障礙。默多克接受柏拉圖在《斐得羅篇》中講述的人類重獲翅膀的故事,贊同柏拉圖賦予美的特殊角色,認為對美的身體反應(yīng)在認知動力和洞察力方面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默多克不能接受的是承認性愛在追求真理過程中的作用。

      3. 焦慮和瘋狂

      就布萊德利和朱麗安的愛情而言,《黑王子》里許多跡象似乎表明布萊德利是但丁式的罪人,他的愛是自我中心的霧障。盡管愛欲最初使他對周圍的人充滿關(guān)愛和慷慨,但慷慨施愛的快樂很快就被焦慮的痛苦,被嫉妒和占有所取代。特別是當(dāng)兩個人到達鄉(xiāng)間別墅時,布萊德利感到無名的焦慮。他本來打算一個人度假。為了取悅朱利安,必須隱瞞妹妹普里斯西拉自殺的消息,還必須設(shè)法使自己從內(nèi)疚感中解放出來。由于墜入愛河導(dǎo)致的疏忽,布萊德利對妹妹的死負有部分的責(zé)任。布萊德利沒有認真地對待朱利安的感情。當(dāng)她知道和一個剛收到妹妹死亡消息的人相愛時,會不會感到震驚和崩潰呢?愛欲的焦慮和虛榮使他看不到愛人真正的心理狀態(tài)。布萊德利也沒意識到在年齡上撒謊對朱利安的影響。當(dāng)朱利安從父親那兒知道布萊德利的真實年齡時,頓時愛意全消。小說結(jié)尾的四段敘述都在指責(zé)布萊德利自私自利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對克里斯安而言,布萊德利是一個缺乏幽默感的清教徒,對朱利安的迷戀難掩對自己的一片真情。對于心理學(xué)家馬洛·弗蘭西斯,布萊德利的故事印證了弗洛伊德理論。由于在童年時期對母親產(chǎn)生的愛恨交織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對母親熱切的依戀,一方面因母親不忠而感到憎惡,布萊德利因害怕女性而成為同性戀。當(dāng)朱利安裝扮成哈姆雷特時,布萊德利感到異常激動,這個細節(jié)似乎證明了布萊德利被童年妄念所控制。拉歇爾自認為布萊德利愛的是自己,他對朱利安的感情是典型的愛情夢幻。朱利安在和布萊德利交往前剛和十幾歲的男友分手,在兩段情感間游移不定。欲望能夠揭示真理嗎?愛和占有相關(guān),是證明自我的手段,欲望遮蔽了真理,腐蝕了藝術(shù),布萊德利的作品不能夠真實地描述愛的真相。

      默多克在《形而上學(xué)》中就真理和欲望的認知能力問題發(fā)表了這樣的觀點:“愛是精神的果實,精神的充盈滿溢”(Murdoch 1992:23)。柏拉圖的愛情觀的確給我們很大的啟迪。墜入愛河對許多人來說是最強烈的體驗,愛不僅能夠產(chǎn)生宗教般的確定感,還能消解自私的心態(tài),使人學(xué)會觀察、珍視、尊重非我的存在。但另一方面愛也會產(chǎn)生焦慮,因為愛把思維中心從自己轉(zhuǎn)移到他人。為了主宰他人,愛情關(guān)系能夠產(chǎn)生極端的自私和以占有為目的的暴力行為。因此,默多克有很多關(guān)于愛情的教誨,如意識到什么時候該放棄,如何放棄,何時以分手的方式表達愛,慷慨大度地讓愛人離開。默多克認識到愛欲既有產(chǎn)生暴力和極度自私心理的可能性,也能使人掙脫自我的桎梏,在愛人強大魅力的感召下,走向自我,趨向真實。無獨有偶,在另一部作品《神圣的和褻瀆的愛機器》中,作家直接用自己的聲音表達了類似的思想:“愛是一種光彩奪目的崇高價值,甚至享受這個字眼也是對愛的褻瀆,它是我們頂禮膜拜的東西,愛所到之處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使全世界黯然失色”(Murdoch 1984:35)。

      在這里默多克把愛欲描繪成洞見和真相的源泉。布萊德利經(jīng)歷了愛的體驗,也許并不是四個續(xù)篇中描述的自我欺騙的可憐蟲。但丁式的罪人不是布萊德利,而是四個續(xù)篇的作者。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對世界的認知荒唐可笑??死锼苟】犊蠓?、精力充沛、令人敬佩,但本質(zhì)上自負而且功利,完全缺乏生活的精神層面。也許因為在美國生活了太長時間,對藝術(shù)價值的不解遮蔽了視線,可笑地認為布萊德利愛上的是她。弗蘭西通過普遍理論的透鏡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過于簡單化,不能夠理解個體的復(fù)雜處境。拉切爾把整個生活的賭注壓在一系列謊言之上,默多克作品中最接近罪惡的就是拉切爾這樣的人物。在欺騙和自欺中,別人的現(xiàn)實處境對他們根本不存在。布萊德利說,“罪惡有時候不是斜著眼的有意識的卑劣陰謀,而是故意疏忽的產(chǎn)物”(Murdoch 1975:45)。在四個敘述人當(dāng)中,朱利安是最不幸的。在母親、父親、情人的爭戰(zhàn)中筋疲力盡,遠離人群,退縮到禁欲的藝術(shù)當(dāng)中。反觀布萊德利,他的愛情經(jīng)歷實際上印證了《斐得羅篇》中的愛情觀。多年以來,世界的中心是他自己。但作為藝術(shù)家,他靈感枯竭,對成功的暢銷書作家阿諾德·巴芬充滿嫉妒。當(dāng)朱利安走進他的生活時,激情打通了視野,通過藝術(shù)看到了真實。焦慮和嫉妒遮蔽了布萊德利的視野,愛情讓他睜開眼睛,看清了小說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個體的焦慮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焦慮是人類這種動物所特有的,它是一種貪婪,一種恐懼,一種嫉妒,一種憎惡,我喜歡隱居,當(dāng)焦慮減弱時,才能夠反思靈魂的自由和過去的束縛……但是這一丁點的黑暗不能看作缺陷,它用一種暴力將現(xiàn)在的時刻升華為心蕩神弛,焦慮與愛是對手,愛情是戰(zhàn)勝焦慮的強大力量”(Murdoch 1975:155)。布萊德利擺脫了自我中心的迷霧,愛情使他為了朱利安,隱瞞了她母親謀殺她父親的事實,以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勇氣承擔(dān)了罪名,接受了判決和刑期,在獄中創(chuàng)作。愛使他成為真正的藝術(shù)家。

      4. 愛欲和藝術(shù)

      綜上所述,《黑王子》中的愛欲圖景更接近柏拉圖。比柏拉圖更深刻的是小說分析了擺脫個人中心主義的根源,愛欲使布萊德利突破了自我的桎梏,尋覓世界的善和真實,并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shù)?!八囆g(shù)來自于靈魂深處,那里有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這種力量就沒有沒有藝術(shù),也沒有科學(xué),也沒有人,因為沒有愛欲,人只是一個幽靈”(Murdoch 1997:487)?!逗谕踝印返闹匾黝}之一是藝術(shù)和生活的關(guān)系問題。布萊德利起初是一個靈感枯竭的失敗作家,愛欲打開了靈感之門,郵政塔樓一幕引發(fā)的是有關(guān)藝術(shù)與生活的關(guān)系問題:小說中有沒有揭示朱利安的本真面目?是誰的洞見揭示了她的真相?是作為情人的布萊德利?還是作為藝術(shù)家的布萊德利?一個不會成為謳歌愛情的藝術(shù)家的情人能不能看清愛人的本真?賦予作品生命的洞見屬于藝術(shù)家,不屬于情人,或者屬于在孤獨的藝術(shù)生涯中保留愛之印痕的情人。朱利安這個現(xiàn)實中的女人在作品中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小說里有沒有對一個女人真正的認知?或者現(xiàn)實不過是創(chuàng)作的原始素材而已?換一種說法,藝術(shù)家的洞見是對他人真正的愛,還是利用他人達到創(chuàng)作的目的?

      小說給出的答案是藝術(shù)家通過藝術(shù)作品揭示了朱利安的真相,布萊德利講述的故事是那樣豐富、多樣、深邃,和四個后記中的粗糙敘述形成鮮明對比。藝術(shù)家布萊德利使我們反復(fù)思考情人布萊德利的幻覺、焦慮和錯誤。愛欲讓布萊德利睜開雙眼,但愛情真正有價值的果實是我們面前的藝術(shù)品和藝術(shù)觀念?!靶≌f由于朱利安而存在,朱利安必須成為小說,這是朱利安的異化,但偶然間也成就了她的不朽,這是我給她的禮物和我最終對她的占有”(Murdoch 1975:256)。藝術(shù)作品或作為藝術(shù)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能夠認知他人的真相,這是默多克道德的本質(zhì)。布萊德利直到身陷囹圄,與人類社會隔離。在孤獨中創(chuàng)作自己的小說時才達到這一高度。愛的洞見在本質(zhì)上既不穩(wěn)定也不持久。只有通過藝術(shù)生活,我們才能成功地擁有我們愛過的一切,只有那時,我們的頭腦才能以具體性和準確性擁抱過去的經(jīng)歷。普魯斯特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嫉妒和焦慮我們永遠無法達到藝術(shù)品對真實的洞見。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愛人在愛情激發(fā)的藝術(shù)品中處于什么地位呢?普魯斯特認為“藝術(shù)品必須建立在一系列經(jīng)驗之上,從幾種不同的戀愛經(jīng)驗中,我們提煉出愛的一般形式”(Proust 1982:78)。作家為了獲得本質(zhì)和真實,為了獲得普遍性,需要觀看很多教堂才能描繪一個教堂。為了描述某一情感,需要在觀察很多個體的基礎(chǔ)上進行綜合。對個體的背叛是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藝術(shù)家不是為了這種愛或那種愛感到愉悅。而是對具體經(jīng)驗中提煉的愛的普遍形式感到愉悅,藝術(shù)家被事物的本質(zhì)所滋養(yǎng),在本質(zhì)中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和愉悅?!霸趷矍榈挠洃浿?藝術(shù)家只不過把愛人看作擺幾個造型的模特罷了”(同上)。換言之,普魯斯特的觀點是藝術(shù)家從未充分地認知他人的具體特性或他人的主體性,具體性湮沒在對愛的本質(zhì)形式的探求中。普魯斯特認為沒有人看到具體性。藝術(shù)家熱衷于一般形式,普通人蒙昧而愚鈍,無一例外。和他人具體性或主體性的接觸只發(fā)生在閱讀文學(xué)作品時,藝術(shù)家在文本里成功地捕捉他或她的主體性。藝術(shù)的透鏡是我們達到他人思維真實的唯一途徑。默多克在很多方面比普魯斯特更加肯定愛情。她沒有建議藝術(shù)家忽略具體的愛人尋求一般形式。在《形而上學(xué)》中,默多克強調(diào)藝術(shù)能夠揭示人類整體身份的真相,即一個真實生命的所有怪誕和偶然性。藝術(shù)視野被藝術(shù)的功利目的所局限,布萊德利最終在朱利安不可捉摸的真實面前妥協(xié)了,

      我不希望最終在我幽獨的幸福中,忘記了作品中人物的真實存在……朱利安,我愛的女孩,你永遠逃離了我的懷抱。藝術(shù)不能將你同化,思想不能將你解讀,我不了解你的生活……你笑,你哭,你讀書,你做飯,你打哈欠,你躺在別人懷里,我不會否定這一切,在我卑微、艱難的生活現(xiàn)實中,我愛著你,愛情依然存在,朱利安,愛沒有減弱,盡管愛變成了清晰忠實的記憶?;貞浗o我?guī)砹诵┰S痛苦,在夜晚的某個時刻,當(dāng)我想到你在什么地方生活著,我流淚了。(Murdoch 1975:167)

      布萊德利在孤獨的淚水中默默地懷念他的愛人。他愛的不是作品中的藝術(shù)形象,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充滿喜怒哀樂的有血有肉的人,這表明了默多克對藝術(shù)家超越藝術(shù)功利、契達真愛境界的向往和希冀。

      Alighieri, Dante. 1961.ThePugatorio[M]. New York: American Library.

      Murdoch, Iris. 1975.TheBlackPrince[M]. London: Penguin.

      Murdoch, Iris. 1984.TheSacredandProfaneLoveMachine[M]. New York: Penguin.

      Murdoch, Iris. 1992.MetaphysicsasAGuidetoMorals[M]. New York: Penguin.

      Murdoch, Iris. 1997.ArtandEros:ADialogueaboutArts[M]. Allen Lane: Penguin.

      Plato. 1901.OperaVol. 2 (John Burnet ed.) [M]. Oxford: Clarendon.

      Proust, Marcel. 1982.RemembranceofThingsPast[M]. New York: Vintage.

      Steiner, George. 1997.ExistentialistsandMystic:WritingsonPhilosophyandLiterature[M]. Allen Lane: Penguin.

      A.E.泰勒.1996.柏拉圖:生平及著作(謝隨知等譯)[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安寧、袁廣濤.2011.超越性別?——以《黑王子》為例淺析艾麗絲·默多克的女性意識[J].當(dāng)代外語研究(10):47-52.

      但丁.2004.神曲·煉獄篇(田德望譯)[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何偉文.2009.善、愛欲和藝術(shù)——論默多克作品對“道德”主題的探討[J].外國文學(xué)評論(3):41-54.

      何偉文.2011.超越經(jīng)驗世界的藝術(shù)和道德深意——解讀《沙堡》[J].當(dāng)代外語研究(4):49-55.

      猜你喜歡
      愛欲朱利安但丁
      現(xiàn)代生活的愛欲現(xiàn)象學(xué)
      ——讀《圖像與愛欲:馬奈的繪畫》
      年老的畫家
      故事會(2021年18期)2021-09-16 02:42:27
      小屁孩日記
      小屁孩日記19
      空相
      詩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一只珍貴的蛋
      幼兒園(2017年11期)2017-07-25 21:18:57
      只有一條毛毛蟲
      幼兒園(2017年7期)2017-06-05 20:07:49
      陪著你
      幼兒園(2017年3期)2017-04-15 19:43:16
      蘇格拉底如何與青年交友
      江漢論壇(2016年10期)2016-12-09 04:37:46
      他們這樣上學(xué)
      自贡市| 太湖县| 三穗县| 神木县| 莎车县| 克东县| 兴和县| 汉中市| 长沙县| 宁都县| 游戏| 梅河口市| 昌都县| 曲阜市| 秦皇岛市| 兴仁县| 砚山县| 阜宁县| 嘉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岫岩| 安庆市| 仪陇县| 庆元县| 聂荣县| 惠州市| 钟山县| 宜兰市| 合水县| 开原市| 永城市| 呈贡县| 灵丘县| 安化县| 白朗县| 丰都县| 天峨县| 乳源| 阜康市| 民勤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