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文解字》“誤釋字”考釋四則

      2012-04-11 08:46:40
      關(guān)鍵詞:許慎卜辭古文字

      李 娜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說文解字》①《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和作者許慎的知識水平。今天的社會生活、思想文化較之當時可謂天壤之隔,加之歷代學者的不斷研究和百年來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新發(fā)現(xiàn)以及古文字學的發(fā)展,今天研讀《說文》,我們必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妥當”甚至“錯誤”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所稱的“誤釋字”。文中為行文方便,簡稱為:《說文解字》簡稱《說文》,大徐本,中華書局,標點為筆者所加?!都坠俏暮霞泛喎Q《合》,《懷特氏等所載甲骨文集》簡稱《懷》,《英國所藏甲骨集》簡稱《英》,《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是文字學史上一部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重要著作:文中的小篆字形和很多來自于戰(zhàn)國時期六國文字的古文籀文,為古文字學家考釋兩周金文和殷墟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線索;“書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形、古音、古義材料,為后世字書或直接吸收,或間接轉(zhuǎn)用”[1]677。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看到,漢字一直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其中有因為形近而訛變者,也有文字本身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的制約而發(fā)生變化的情況,許慎看到的多是當時的文字,雖然也有限地參考見于山川鼎彝的古文,終不能如今日將甲文至小篆作一個歷時的排列整理,這些都會限制許慎對文字本義的分析以及字形的說解。百年來大批先秦古文字材料的新發(fā)現(xiàn)以及古文字學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說文》提供了重要保證。本文根據(jù)古文字字形以及用例情況認為《說文》中的“中”“告”“德”“皮”四字應(yīng)該加以補正,并對此四字作了重新解析。

      1.“中”

      學者以“立中”與“無風”相連而認為其為測風向的工具,錄卜辭如下:

      ○丙子其立中,無風?八月。允無風,易日。(《合》7639)

      ○癸酉卜,賓貞:翌丙子其……立中,允無風。(《合》7370)

      ○囗子其立中,無風?(《合》7371)

      ○甲戌卜:立中,易日?乙亥允易日。(《懷》1611)

      ○……丙子立中……?無風,易日。(《英》680)

      這些卜辭是在貞問某天立中,有沒有風或者會不會變天,不能因為其在一條卜辭中就認為立中是為了測風,“立中”和“無風”“易日”之間不構(gòu)成必然關(guān)系。比如“貞:馬弜先,其遘雨”(《合》27950),我們不能翻譯為:馬不做先鋒,是為了遇到雨。

      胡先生指出“立中”卜辭常與征伐卜辭共版,我例舉如下:

      ○貞:立中?○貞:勿立中?

      ○貞:勿征土方?(《合》6449)

      這兩組卜辭是圍繞征伐土方一事貞問是否要立中。

      ○貞:勿征土方?○貞:……中?(《合》6448)

      我認為立中的“中”跟“○丁酉貞:王作三師,右中左”(《合》33006)中的中師有密切關(guān)系。卜辭中有卜問三師的卜辭:

      ○中不雉眾?王占曰:吉?!鹱蟛伙舯姡客跽荚唬杭?。(《合》35347)

      ○丙申卜,貞:肇馬左右中人三百?六月。(《合》5825)

      于省吾認為“右中左是橫列的,以中為主,左右為輔”[5]202,故在遇到戰(zhàn)事的時候則卜問是否立中。因為中為三師之重者,所以我推測“中”很有可能就是三軍的代稱,換句話說此時“中”已經(jīng)表示軍隊,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卜辭中看不到立左、立右的貞問。

      我認為立中的“立”和立史的“立”意義相同。卜辭常見立史的貞問,如:

      ○甲子卜,亙貞:立史?二告。(《合》5510正)

      立史就是任命史官,立“有建立之意”[6]111,立中就是建立軍隊?!皣笫拢陟肱c戎”(《左傳·成公十三年》),建師又是軍事中的大事,因此在立中的時候是要舉行祭祀儀式的,如:

      那么,“中”的本義到底是什么呢?從商金文、《屯》3764合書的字形以及“中”字在卜辭中的用例來看,我認為它的本義應(yīng)該是國家軍隊的建軍旗幟,與行軍所用旗幟不同,在卜辭中可能已經(jīng)引申指軍隊。從甲文字形來看,其上之斿或九或六或四或二,斿數(shù)不定,可見當時尚無定制,多為偶數(shù)可能是為了追求字形上的對稱。周金文則固定為四斿(偶作六斿,如《盂鼎》;二斿,如《中山王鼎》),《考工記·辀人》所載:“龍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旐四斿,以象營室也。”當是后來的定制,與甲文的“中”可能還不是一回事。“中”雖然異于我們常見的“”旗形,但同屬一大類,故甲文“中”字亦偶作(《合》5807)。

      概括而言,“中”本是商朝建軍專用的旗幟,故可代稱指軍隊,因為商朝制度是建立三軍,以左中右稱之,這表明商人已經(jīng)有了位置及空間的抽象概念,再引申而有“中央”的意思,在字形上加“口”為區(qū)別符號。因中為重,故“中”成為了三軍的代稱,卜辭中的“立中”,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建立軍隊。

      如果以上對甲骨文“中”分析不誤的話,就為我們理解清華簡《保訓》中的“中”字提供了一種參考。王輝推測“簡文‘中’字()也可能是‘帀(師)’字之訛誤”,理由是:戰(zhàn)國楚文字“帀”字作“”“”“”,“中”作“”“”“”,二字輪廓接近,極易相混。[7]473我認為“中”不看成是“帀(師)”的訛體,按照“中”的引申義來解釋仍然是可通的,即“軍隊”。再者二字的區(qū)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帀(師)”是在直筆上加飾筆點,或變?yōu)橐粰M,而“中”則都是橢圓的圈形。簡文的“中”字很可能是忠于事實的,并不是訛體?!墩f文》據(jù)訛變字形為說,析形不確,同時以引申義為本義。

      2.“告”

      “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兑住吩唬嘿着V?。(《說文·告部》)

      “告”字何以從“壴”(鼓之初文)省呢?甲骨卜辭中“告”字有用為祭祀者,這為我們理解“告”字從“壴”省提供了線索。甲骨刻辭中有壴(鼓)祭,如:

      ○辛亥卜,出貞:其鼓彡告于唐一牛?九月。(《合》22749)

      ○庚子貞:其告壴于大乙六牛,唯龜祝?(《合》32418)

      上舉三條卜辭中,歷組稱為大乙,賓組和出組稱為唐,唐就是大乙,乃商的開國之君,壴(鼓)祭多是祭唐,由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壴(鼓)祭“必是一種隆重的典禮”。[9]183“告”在甲文中也是一種祭禮,它與鼓用于祭祀在用途上是相聯(lián)系的①“告”與“壴”在卜辭中多連言,除了上舉三例之外,還有《屯》441、《合》22746以及《合》32418同版的另一條卜辭。,再者告祭或取鼓聲洪亮,能夠上傳于天帝,這可以與戰(zhàn)爭中以鼓主之相比較。告祭字從壴省與“豊”從“壴”道理是一樣的。“告”字在甲文中亦有“報告”義,后又引申為告訴,并且成為常用義,“告”字便加“示”表示“告”之本義②“祰”字的產(chǎn)生也有可能是漢字形聲化的結(jié)果。在古文字中沒有見到“祰”字,《集韻》指出“禞”同祰,“禞”字最早見于戰(zhàn)國。,即《說文·示部》:“祰,告祭也。從示告聲”。

      戰(zhàn)國時期,“?!迸c“告”所從仍有明顯區(qū)別。楚系如望山簡 M1“?!弊肿?,“告”字作;包山簡“?!弊肿?,“告”字作,“浩”所從“告”與單體“告”字同,其上部與牛均有別,作。秦系與楚系不同,睡虎地秦簡“?!弊肿鳎ā度諘芬曳N),“告”字作(《日書》甲種)、(《秦律雜抄》),“?!弊峙c“告”所從已經(jīng)混同,《說文》小篆繼承的就是這種形體。許慎誤以為“告”字從牛,又據(jù)訛體參以常用義而強作解釋。

      3.“德”

      “德”:升也。從彳,悳聲。(《說文·彳部》)

      這和下列一類卜辭比較:

      兩相對比,我認為“徝”與“伐”的意義是一樣的,徝伐乃同義詞連用,在這里假借用來表示征伐義。從聲音上講,登屬于端紐蒸部,征屬于章紐耕部,聲同為舌音,韻稍隔,但從登聲的“證”(證)有與“正”通假之例,可見其韻相隔不遠。商承祚認為“徝”當為征伐之徝之專用字[4]2251,從上面的分析,看作是一種假借更合理一些。

      以上分析可以總結(jié)為:徝假借為登,登訓為升,在文獻中常見,因此“徝”有“升”義。德又是以徝為聲符的,故又假借為登,或者說是“升”義轉(zhuǎn)嫁到“德”字上。許慎不知,析形有誤,同時誤以假借義為本義。

      4.“皮”

      由于受到《說文》的影響,學者或認為“皮”為“革之 半 字 也”[12]12b,或 以 為 像 以 手 剝 去 獸 皮 之形[13]??梢哉f至今為止,學者的意見是基本一致的。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1]楊寶忠.疑難字考釋與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唐蘭.殷虛文字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胡厚宣.記香港大會堂美術(shù)博物館所藏一片牛胛骨卜辭[J].中原文物,1986(1):46.

      [4]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5]于省吾.釋中宗祖丁和中宗祖乙[C]//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

      [6]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王輝.也說清華楚簡《保訓》的“中”字[C]//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0(28).

      [8]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9]林沄.豊、豐辨[C]//.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12).

      [10]黃巽齋.釋“告”[C]//.文字學論叢,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

      [11]劉釗.新甲骨文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2]王國維.史籀篇疏證[C]//.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

      [13]林義光.文源:卷六[M].1920年寫印本影印.

      猜你喜歡
      許慎卜辭古文字
      釋古文字中的“杪”及相關(guān)字
      殷墟卜辭所見宗法釋例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0
      殷墟非王卜辭的再整理與研究
      三峽論壇(2020年2期)2020-10-20 05:04:56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簡帛(2019年2期)2019-11-03 09:12:36
      再談卜辭中的“/又史”及相關(guān)問題
      殷都學刊(2019年2期)2019-09-19 00:48:06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許慎文化園簡介
      許慎德
      中華詩詞(2016年10期)2017-02-22 17:00:39
      從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陽冰對《說文》的說解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1
      對外漢語教學角度的許慎文化研究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8
      温州市| 石棉县| 青河县| 原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湘潭市| 宁武县| 福海县| 青海省| 定西市| 西峡县| 镇雄县| 会同县| 浦城县| 玛多县| 巴马| 丰都县| 合水县| 铁力市| 汝城县| 松桃| 合江县| 沙雅县| 玛纳斯县| 如皋市| 垦利县| 林周县| 河曲县| 垣曲县| 石河子市| 应城市| 温州市| 和硕县| 吉木萨尔县| 富民县| 宁南县| 江北区| 贡觉县| 大同县| 温宿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