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純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音樂作為一門基本課程,是屬于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通過教授隱喻課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反映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夠讓學生去認識和感受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職學生有獨特的個性特點,他們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zhì),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追求,但是,自信心稍有不足,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也期望得到支持和鼓勵。高職的音樂課程,能夠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同時也十分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其在提升學生素質(zhì)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并不是要培養(yǎng)藝術方面的專門人才,不是精英教育,而是要普及的、平等的,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藝術的熏陶,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職教育階段,學生的情感是最為豐富的,音樂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的成長和人格的完善有著極其重要的最用。
(1)音樂教育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音樂對人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能夠放松人的心情,愉悅?cè)说男那?,人在輕松愉悅的情況下,對記憶力的改善有著良好的效果。
(2)音樂能夠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音樂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然后要學生通過音樂進行聯(lián)想。學生通過對視覺形象和相關事務的聯(lián)想,能夠有效地提高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音樂是一門很有節(jié)奏感的學科,在音樂課程中,學生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抑揚頓挫和高低起伏,這一點在打擊樂和搖滾樂中是最為明顯的。教師在教授音樂課程時,要特別注意教會學生從心靈和身體中去感受和體驗節(jié)奏,從而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意識。
(4)音樂教育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在社會中,音樂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溝通手段。音樂教育以其獨特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與社會進行溝通。在高職音樂教育中,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如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增強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對學生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有著很強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音樂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職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也并不像有些人認為的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而是一門在素質(zhì)教育課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課程。
(1)明確定位?,F(xiàn)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向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音樂課程也是如此。這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明確自身定位,只是盲目地、非理性地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過于追求“專、精、深”,這些都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實際情況脫離,教學效果可想而之,這樣,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無法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zhì)。因此,只有明確自身定位,根據(jù)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音樂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2)多元化課程。很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音樂教學,同時對音樂課程也不了解,開設的音樂課程的內(nèi)容和形式十分單一,有相當一部分音樂課程就是唱歌課。這樣的課程并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人才,高職院校應該要根據(jù)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出發(f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開設多元化的音樂教學課程。只有這樣,才能在讓學生在提高自身音樂技能和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3)豐富教學方法。目前,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大多數(shù)都是簡單的音樂欣賞課,而且就算是音樂欣賞課程,也一般只是傳授音樂方面的知識,過分強調(diào)目標,不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潛能,沒有去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沒有教授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審美方法。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缺乏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也滿足不了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只有豐富教學方法,在讓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真正熱愛音樂,懂得音樂,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選擇或者編寫合適的教材。目前,高職院校并沒有統(tǒng)一的音樂教材,這給高職音樂教育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讓高職音樂教師無所適從,不知道從何教起。因此,我們必須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選擇或者編寫高職音樂教材,同時,要在高職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高職音樂教材。在選擇或編寫音樂教材時,要特別注意其審美追求。一個美的音樂作品,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也會讓學生的思想內(nèi)涵得到提升,讓學生在心靈震撼的同時,得以陶冶情操,升華精神品質(zhì)。
(1)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社會。調(diào)查顯示,絕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歡流行音樂,喜歡嚴肅音樂的人少之又少。高職學生正處在情感最為豐富的年齡段,他們對人生和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流行歌曲以平易近人的曲調(diào)旋律和抒情的歌詞,博得了年輕人的喜愛。再加上現(xiàn)代影像技術的發(fā)展,電腦、電視、手機等媒介對流行歌曲加以傳播,讓年輕人都會接觸并且喜愛上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以其富有青春活力的姿態(tài),展示了人們的生活。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能夠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能夠幫助學生走出迷茫和困境,讓學生對他人和社會產(chǎn)生更加健康的心理預期,從而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
(2)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按┥吓W腥ビ问?,陽光打在臉上,單車是我的翅膀,看世界怎么樣…….愛情是我的課堂,它是什么樣,別勸我去告別幻想,雖然我一天天成長,歲月可以改變模樣,改變不了心底的狂想,rock and roll,我要自由自在歌唱,forever young,不要誰左右我思想,rock and roll,我要無拘無束生長,forever young,選擇自己路的方向”。這樣一首歌,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學生中渴望愛情、渴望成長的愿望。有些優(yōu)秀的歌曲真實的體現(xiàn)了青少年們的心路歷程和情感故事,這些歌曲都能夠引起他們心中強烈的共鳴。這些歌曲體現(xiàn)了他們成長的煩惱,生活中和情感中所遇到的困難,這樣的歌曲可以對他們內(nèi)心的沖突起到安撫和緩解的作用,也可以滿足他們在自尊、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xiàn)方面的強烈的情感需求。
(3)幫助學生發(fā)展自己。音樂具有深入心靈的強大力量,如果有合適的教育,心靈會因此得到美化,如果沒有,心靈可能會因此丑化。教師在高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有選擇性的向?qū)W生介紹或者組織學生演唱積極向上的歌曲,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個性。這樣的歌曲有很多種,勵志方面的歌曲有:《我相信》、《相信自己》、《最初的夢想》等,講述友情方面的歌曲有:《友誼地久天長》、《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天高地厚》等,講述親情方面的歌曲有:《爸爸媽媽》、《念親恩》等,講述愛情方面的歌曲也可以向?qū)W生介紹一些有中國風的歌曲,比如:《菊花臺》、《江南》、《西廂》等。在課堂教學中,內(nèi)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只有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像中國風的歌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同時,可以以引導學生自己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同時,在完成創(chuàng)作之后,學生可以體驗成功的快樂,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對消除他們高考以來積郁的自卑感和挫折感有著重要作用。
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爐,音樂能夠改善人的性情,拖出人性本質(zhì)里的善良,對愛與被愛的向往,對社會的理解以及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感覺。音樂是人類的靈魂,它能夠讓人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己,導向人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在高職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素質(zhì)教育從思想、觀點、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面都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它不但能夠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
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zhì)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課程。高職教育中應該要重視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中貫徹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要明確定位,開設多元化的教學課程,豐富教學方法,選擇或編寫合適的教材,從而解決目前高職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要用音樂去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和發(fā)展自己。
[1]胡曉瑩,李化樹.音樂素質(zhì)教育中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2):34-36.
[2]熬崢.論藝術院校音樂素質(zhì)教育中的大提琴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12):183—185.
[3]魏聰雯.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音樂教育—探析高師音樂素質(zhì)教育的方向[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1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