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虹
(山西大學學術期刊社,山西太原030006)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城隍故事分析
魏曉虹
(山西大學學術期刊社,山西太原030006)
文章分析了《閱微草堂筆記》的城隍故事。城隍是中國古代民間和道教的城池守護神,城隍故事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古老的故事類型,在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18則城隍故事,故事類型比較豐富,表現(xiàn)出城隍神的多種職能。唐宋時期,城隍神除了保護城市的職能之外,人們又把他視為冥官,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司法職能,形成了小說中常見的故事類型,后來作為冥間地方官的城隍神有更多職能?!堕單⒉萏霉P記》中的城隍故事很多是借助夢境和復生敘事的,將夢幻世界、鬼神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呈現(xiàn)出亦真亦幻的藝術效果。城隍故事也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內容。冥官城隍與陽間官吏對比、互補,冥官聰明公正,人世間冤獄叢生,影射清代官場黑暗。在我國鬼神文化信仰中,城隍因掌握人的生死、除暴安良、護國安民等多種職能,擁有廣泛的民眾信仰。紀昀借助民俗事象和民間信仰,利用民間素材和民間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實現(xiàn)勸善懲惡的創(chuàng)作目的。
《閱微草堂筆記》;城隍;民俗
城隍是中國古代民間和道教的城池守護神,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重要內容。城隍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古老的故事類型,它最早出現(xiàn)于《太平廣記》中的“宣州司戶”條。清代城隍故事在小說家筆下廣泛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民間廣泛的城隍信仰。在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18則城隍故事,故事類型比較豐富,表現(xiàn)出城隍神的多種職能,滿足民眾的多種心理需求,反映了城隍崇拜的社會文化心理。
城隍神是我國民俗信仰中的城市保護神,它隨著城市的產生而出現(xiàn),城隍信仰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城隍是古代城池的守護神,最初是城墻和護城河被神化而幻想出來的神靈。在原始農業(yè)時代,古人相信萬物有靈。溝渠和農業(yè)生產密切相關,所以他們認為有一位溝渠神的存在,每年年終都要祭祀農業(yè)神靈,感謝神的恩賜。遠在周代,水庸就列入歲末蠟祭大典之中。城隍神的形成一般認為源于《禮記·郊特牲第十一》天子八臘神中的水庸神?!凹婪慌c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鄭玄注曰:“水庸,溝也?!笨追f達疏曰:“坊以蓄水,亦以障水;庸以受水,亦以泄水。”[1]大約距今四五千年的時候出現(xiàn)了城市,為了保護城內居民的安全,人們便修筑了高大的城墻和又寬又深的護城河,由于護城河與溝渠的形式相同,水庸神便演變?yōu)樽o城之神?!吨芤住肪砣短坟杂小俺菑陀谮颉保?]之語,意思是城墻傾覆于城下的溝中,土又回到原來地方。這是城隍之名的最早記錄。城隍兩字連用最早見于班固的《兩都賦序》:“京師修宮事,浚城隍?!保?]由此可見城隍就是指城墻和護城河。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人民希望為官者以民為本,對于那些造福于民的官吏非常敬重,在他們故去后被視為城隍神供奉,于是城隍由自然神開始人格化。這種轉變始于漢代,漢平帝下詔對百姓有恩澤的已故官吏建立祭祀制度,許多人民擁戴的官吏被尊為城隍神,如漢代蜀郡的文翁。
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城隍廟是在三國時代,孫吳于赤烏二年(239)在安徽蕪湖建城隍祠祭祀城隍。[4]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城隍廟始見于《北齊書》卷二十《慕容儼傳》,北齊王天保六年,慕容儼鎮(zhèn)守郢城:
始入,便為梁大都督侯瑱、任約率水陸軍奄至城下。儼隨方御備,瑱等不能克,又于上流鸚鵡洲上造獲洪竟數(shù)里,以塞船路,人信阻絕,城守孤懸,眾情危懼,儼導以忠義,又悅以安之。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于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須臾,沖風吹起,驚濤涌激,漂斷荻洪,約復以鐵鎖連治,防御彌切。儼還共祈請,風浪夜驚,復以如此者再三,城人大喜,以為神功。[5]
北齊大將慕容儼鎮(zhèn)守郢城時,恰逢敵軍圍攻斷水,慕容儼幾次祈禱城隍,風浪摧毀了梁軍的斷水工程。斷水之患得以解決,當時的人們認為城隍神保護了城市。
魏晉南北朝社會動蕩,人民生活在戰(zhàn)亂之中。城隍神的祭祀就流行于這個苦難的時代。唐代城隍信仰更加廣泛,許多地方守宰都撰寫過祭城隍文。清代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云,李陽冰有《縉云縣城隍記》、張九齡有《祭洪洲城隍神文》、杜牧有《祭城隍祈雨文》等,內容以求雨、禳災、保佑本地風調雨順為主?!短綇V記》卷三○三“宣州司戶”條稱“吳俗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廟”,[6]城隍開始被寫入小說。但《太平廣記》中的城隍故事也只有7則。城隍神在唐末五代時期為道教所信奉,納入道教的神靈體系中。道教認為城隍能剪惡除兇,護國保郡。城隍神逐漸成為道教尊奉的冥界神靈之一。
北宋多災,城隍祭祀被列入國家祀典,有專門的學者開始研究城隍信仰,如歐陽修、趙與時等。元朝雖然由外族建立,但是元朝的統(tǒng)治者也懂得利用漢族人民的信仰來統(tǒng)治人民。元朝定都于燕,營建大都城,同時建立都城隍廟,將都城隍封為“佑圣王”,為全國各地城隍之首,提升了城隍的地位,城隍成為國家守護神。
明代城隍信仰達到極盛,是因為朱元璋生于土地廟,所以對社神的上司城隍格外敬重。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和洪武三年(1370)兩次下詔改革城隍制度,嚴格規(guī)定城隍等級,將城隍分為都、府、州、縣四級,參照當?shù)毓偈鹧瞄T規(guī)模修建城隍廟。據(jù)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載,太祖謂宋濂曰:“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不敢妄為?!卑压俜揭庾R滲透到民間信仰中?!霸谝蛔鞘欣铮勤蚶蠣敗峙率侵茸罡叩娜宋镏弧?。[7]25城隍神也列入國家祀典中。城隍的職能不僅是城市的保護神,同時是陰間的監(jiān)察神。
清朝依然非常重視城隍信仰。清朝建立后的第二年,清世祖便特派禮官去祭祀城隍神,后代的皇帝以此作為慣例,而且在皇帝誕辰之日,朝廷也會派專人祭祀。雍正、乾隆曾大興土木重修都城隍廟,并親筆為城隍廟題寫碑文楹匾。從明朝開始,城隍信仰國家化逐漸淡化了百姓對城隍這一民間俗神的親切感。后來由于城隍廟周圍商業(yè)氣息日漸濃厚,官場日漸腐敗,被視為冥官的城隍神引起人們的不滿,并將之等同于封建官吏。在《聊齋志異》中就出現(xiàn)了對城隍神的譏諷,城隍信仰漸趨衰落?!痘蔽麟s志》(三)中紀昀也發(fā)現(xiàn)“如城隍社公之類,必有專祀,今未見處處有專祀也”,[8]309當時城隍的民間信仰已漸趨衰落。
城隍神由自然神演變?yōu)橼ど?,乃至多種職能的神,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以滿足普通民眾在社會生活中普遍認同的心理預期。明清以后,隨著城隍信仰的國家化,城隍神又具有一些官方文化色彩。
(一)城隍神的神格
城隍神源于《禮記·郊特牲第十一》天子八臘神中的水墉神。水墉神是自然神靈,古時農歷十二月天子要親自祭祀八種與農業(yè)有關的神祇,水墉神排位第七,地位并不是很高,是管理田間灌溉之神。城隍原為自然神水墉,后來發(fā)展為城池的保護神及冥神。城隍神唐代被納入道教神系中,地位也不高,上司有三位:玉皇大帝是最高上司、東岳大帝是最直接的上司、閻君是陰間的上司。由于民間信仰體系的不同,明清小說中關于陰間的城隍神格的構想也不同。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城隍的上級是東岳,城隍的下級是社神、城隍判官等。城隍神在神靈體系中神格并不是很高,但作為冥間的地方官,與百姓關系密切,城隍神掌管州縣民眾的生死與性命。民間信仰有很強的功利性,這就是民間城隍信仰興盛的原因之一。
城隍的上級是岳社。《灤陽消夏錄》(二)中有城隍向岳神請示功罪相抵之事。順治初某生救魏忠賢手下的兩太監(jiān)為妾,“污二人,有罪;活二命,亦有功,合相抵?!痹郎裾J為:“二人畏死忍恥,尚可貸。某生活二人,正為欲污二人,但宜科罪,何云功罪相抵也?”[8]33人可欺,鬼神不可欺哉!城隍請示岳神,岳神明察秋毫,認為某生救人的動機不純,功罪不能相抵。岳神比城隍更有權威性。
在地域化的神譜體系中,城隍故事中城隍常為人間府縣級官吏,而城社是城隍的下屬小神,相當于民間里社級小官。城社圓滑世故,常以違法的邪神出現(xiàn),與城隍的公正形成對比。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社神辦事總是不公正,城惶只好請示上級東岳神,才能得到公正的判決?!豆猛犞?一)中有選人張某的妻婢爭寵,妖尼以術魘妻,妻病死。魂為妖尼收瓶中,埋尼庵墻下。墻圮,妻的靈魂破瓶而出,伽藍神訴城隍,但法者皆有邪神為城社,獄不能成,只好達于東岳,東岳是陰間的最高審級,而在邪神城社的干擾下,城隍只好請示東岳神。東岳神認為妻壽未盡,尸已腐朽,故判借婢尸復生。城隍神辦案受到下級社神的干擾,只好請示上級東岳神。
城隍審案,公正無私,對手下的判官也嚴懲不貸。在《姑妄聽之》(二)中:
有賣絲者婦,甚有姿首,忽得奇疾,終日惟昏昏臥,而食則兼數(shù)人。如是兩載余。一日,噭然長號,僵如尸厥,灌治竟夜,稍稍能言,自云魂為城隍判官所攝,逼為妾媵,而別攝一餓鬼附其形。至某日壽盡之期,冥牒拘召,判官又囑鬼役別攝一餓鬼抵,餓鬼亦喜得轉生,愿為之代。迨城隍庭訊,乃察知偽狀,以判官鬼役付獄,遣我歸也。后判官塑像無故自碎,此婦又兩年余乃終。計其復生至再死,與其得疾至復生,日數(shù)恰符。知以枉被掠奪,仍還其應得之壽矣。然則移甲代乙,冥司亦有,所惜者此少城隍一訊耳。[8]419
城隍廟是與地方官府相對應的冥府,地方官府與冥府,共同治理所轄的民眾,陽間官府管不了的事,陰間官府來管理。城隍判官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腐敗官吏在冥間的曲折反映,城隍判官強占民女,逼為妾媵。利用職權,為非作歹,弄虛作假。城隍神秉公辦事,疾惡如仇,不庇護城隍判官的罪惡,主持正義,懲治惡鬼,表現(xiàn)出城隍督鬼的職能和冥官的身份。城隍懲惡揚善的神性與紀昀勸善懲惡的創(chuàng)作目的頗為相合。
《槐西雜志》(一)中,一少年受鬼魅蠱惑,家人向社神告狀,社神卻不敢受理。家人又訴于城隍,結果第二天晚上,城隍祠的泥塑控馬卒隕首。社神明知控馬卒作祟,也不敢處罰他,因為他是上司城隍的控馬卒。城隍神的控馬卒仗勢欺人,為非作歹;社公怕得罪城隍,敷衍塞責。少年的家人牒于城隍,城隍公正無私,懲處惡卒。紀昀對此評論曰:“……然一騶耳,未必城隍之所愛;即城惶之所愛,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牒一陳而伏冥誅,城隍之心昭然也。彼之社公揣摩顧畏,隱忍而不敢言,其視城隍何如也?城隍之視此社公又何如也?”[8]244社公見風使舵、庸俗勢利與城隍的公正無私形成鮮明的對比。紀昀對官之奴仆的憎惡溢于言表,他們“依草附木,怙勢作威”,[8]109他們狐假虎威,天良喪盡,壞事干絕。[9]城隍的控馬卒就是封建官場奴仆的寫照,社神就是對封建官員圓滑世故的影射。
(二)城隍神的管轄范圍
陰間司法的管轄如人間一樣,城隍也有地域管轄范圍。唐以后城隍的管轄范圍已超越了城市,成為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農村在內的一定區(qū)域的守護神和冥間地方官。城隍神在宋代被正式列為祀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祭祀的神靈。城隍神管轄的范圍,由該政府衙門所在的城邑,擴展到該政府管轄的整個區(qū)域。明朝朱元璋按都城、府城、州城、縣城分封城隍,各級城隍的管轄范圍與各級衙門的管轄范圍相當?!稙搓栂匿洝?五)中紀昀之父姚安公有一個叫楊義的伙夫,隨姚安公從云南到平彝,夢到兩個鬼拿拘票來捉他。楊說:“我已經(jīng)回到平彝,應歸直隸城隍管轄,云南城隍怎么能越境捉人?”和鬼爭吵了一夜。第二天,他走到云南會館的勝境牌坊下,忽然墜馬身亡。云南城隍終于把他捉到陰間。[8]100民間認為城隍神作為冥間的地方官,只能管理本地事務。
(三)城隍神的信仰
城隍神盡管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不高,但民間對城隍神有廣泛的信仰,要尊神敬神,如果對城隍神不恭不敬,就會受到鬼神的懲罰?!稙搓栂匿洝?二)中
幽明異路,人所能治者,鬼神不必更治之,示不瀆也;幽明一理,人所不及治者,鬼神或亦代治之,示不測也。戈太仆仙舟言:有奴子嘗醉寢城隍神案上,神拘去笞二十,兩股青痕斑斑。太仆目見之。[8]36
奴子醉臥城隍神案,這種瀆神的行為,招致神的懲罰。紀昀強調太仆親眼目睹奴子兩股青痕斑斑,以強調其真實性??梢姵勤蛏裨谌藗冃哪恐惺巧袷サ?。如果冒犯了城隍神,就會受懲罰,表現(xiàn)出百姓對城隍神的尊崇。
唐宋時期,由于城市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城隍信仰也更加普及。當時城隍神除了保護城市的職能之外,又被視為冥官,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司法職能,形成了小說中常見的故事類型。
(一)城隍誤召佛教的地山獄觀念傳入中國后,城隍被納入冥神系統(tǒng)。多數(shù)游歷冥界故事中的冥王已轉變?yōu)槌勤?。作為冥官的城隍,掌管生死,勾人性命,但也有出差錯的時候,誤召性命時經(jīng)常引起當事人與城隍神的爭論,表現(xiàn)出普通民眾對司法公正的追求。這類故事是“因城隍誤招,后發(fā)現(xiàn)陽壽未盡,又遣返回陽,是死而復生故事的一種常見模式。”[10]
《灤陽消夏錄》(二)中獻縣書生韓某,性情剛正,舉止合乎禮教,一鄉(xiāng)推重。韓某病重,鬼卒說城隍召喚,見到城隍,城隍檢冊說召錯了,令鬼卒把韓某送回人間。韓某責怪城隍馬虎,城隍笑曰:“謂汝倔強,今果然。夫天行不能無歲差,況鬼神乎?誤而即覺,是謂聰明;覺而不回護,是謂正直,汝何足以知之。念汝言行無玷,姑貸汝。后勿如是躁妄也?!保?]30這種誤召型的故事早在《太平廣記》中就能見到,《太平廣記》卷一二四引《報應錄》,唐洪州司馬王簡易重病垂死,夢一鬼卒執(zhí)牒追命,王進城隍廟申辯自己尚不當死,城隍查閱生死簿,發(fā)現(xiàn)果然召錯了,便把他放回人間。與城隍的辯論表現(xiàn)出剛正之人對公正的追求和對權威的挑戰(zhàn)。
《灤陽消夏錄》(五)中還有因書寫潦草引起的爭議。膳夫楊義,因鬼差牌票上寫的是楊羲,楊堅持不是自己,認為是城隍神誤召,鬼差只好換牌票再次來拘。城隍神容許人們與之爭議,表現(xiàn)出陰間司法相對民主公正的一面,這是古人對司法公正的幻想。
(二)訴城隍
對于人間司法難以解決的糾紛,古人往往訴訟于陰間司法,這種訴訟是通過投牒訴城隍。在《如是我聞》(二)中甲遭到乙的敲詐,訴訟于城隍:
甲與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撫軍,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從。久而貲財皆為所乾沒,始悟其奸,稍稍譙責之。乙挾甲陰事,遽反噬。甲不勝憤,乃投牒訴城隍。夜夢城隍語之曰:“乙險惡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甲曰:“為其事事如我意也?!鄙襦叭辉?“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反喜之,不公之紿而紿誰耶?渠惡貫將盈,終必食報,若公則自貽伊戚,可無庸訴也?!贝思子H告姚安公者。事在雍正末年,甲滇人,乙越人也。[8]180
民間視城隍為陰間司法的法官。甲對乙提起訴訟,城隍拒審。甲受到乙的挾持,是咎由自取,因為甲喜歡事事如我意的陰險之人,那就自食其果了。官與仆之間相互挾持與敲詐之事,城隍拒審。甲有陰事,乙借此勒索,官仆皆有罪。
(三)祈夢斷獄
城隍神作為地方冥官,人們相信他能洞察一切。當官府辦案遇到困難時,希望城隍在冥冥中予以暗示。祈夢的那天晚上,帶上被子到城隍廟,擺上供品,點香默念,求城隍指點迷津,然后睡在香案前,等待城隍的托夢暗示?!稙搓栂匿洝?四)中有這樣的祈夢斷獄之事:
曩有縣令,遇殺人獄不能決,蔓延日眾。乃祈夢城隍祠。夢神引一鬼,首戴磁盎,盎中種竹十余竿,青翠可愛。覺而檢案中有姓祝者,祝竹音同,意必是也。窮治亦無跡;又檢案中有名節(jié)者,私念曰:“竹有節(jié),必是也?!备F治亦無跡。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計無復之,乃以疑獄上,請別緝殺人者,卒亦不得。[8]67
為官者不學無術,以這種荒謬之法斷案,愚昧荒唐。紀昀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夫疑獄,虛心研鞫,或可得真情。禱神祈夢之說,不過懾伏愚民,紿之吐實耳。若以夢寐之恍惚,加以射覆之揣測,據(jù)為信讞,鮮不謬矣。古來祈夢斷獄之事,余謂皆事后之附會也?!保?]67紀昀對不合理的民俗事象則大力抨擊。根據(jù)祈夢、算卦、卜命的方式來定案,在封建社會確有其事,持有神論的老百姓相信這種辦法。
清代的祈夢斷獄故事很常見,《聊齋志異》中的《老龍舡戶》也是此類故事:朱徽蔭撫粵東,遇多起無頭案,死者都是外地客商。朱籌思廢寢,也無所得。祈夢城隍,夢城隍言:“鬢邊垂雪,天際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門?!保?1]解讀字謎,罪犯為老龍津渡口的舡戶。夢中城隍通過字謎、詩詞、諧音或某種行為和物品暗示給地方官,幫助地方官破案?!蹲硬徽Z》中的《豆腐架箸》[12]就是以物暗示。四川富家子觀賽會被殺。刺史葉公祈夢城隍,夢城隍置酒宴,幾上豆腐一碗,架竹箸于上。破案后方知案犯姓符。清代小說的祈夢斷獄故事不斷重復,表現(xiàn)出一種民間信仰。城隍的間接暗示是文人刻意追求離奇曲折情節(jié)的表現(xiàn)方法。
城隍受地方官的崇奉,視為“佐治”之神。地方官上任之前,先到城隍廟上香。每月朔、望也須到城隍廟上香。一方面表示對城隍的尊重,另一方面希望城隍神庇佑眾生,協(xié)助地方官處理地方事務。遇到疑案時,就會祈求城隍神的幫助?!冻蹩膛陌阁@奇》卷十四《酒謀財于郊肆惡鬼對案楊化借尸》中,即墨縣的海邊發(fā)現(xiàn)了一具無名死尸,李知縣一面責令下屬尋訪緝兇,一面齋戒后到城隍廟虔誠祈禱,務期報應,以顯靈佑。
雖然祈夢斷獄是子虛烏有之事,但卻反映出古代官員對城隍的迷信心理。城隍通過夢與陽間官吏溝通,面對疑案,陽間官吏山窮水盡,城隍夢中啟示使案件峰回路轉。這是古代公案小說中常見的敘事模式。但紀昀對此深表懷疑。紀昀博聞廣識,視聽高遠,對一些荒誕不經(jīng)的迷信活動自然產生懷疑。
(四)燒告王
城隍與地方官互為陰陽官員共同管轄一方。涉及陰陽兩界的司法活動,如亡靈托活著的親人或官方訴冤,就是把冤情寫成狀子,到城隍祠塑像前訴說并焚燒狀子,這樣城隍神就會調查此事。
《姑妄聽之》(一)中載錄:乾隆戊午,運河水淺,糧艘銜尾不能進,共演劇賽神。運官皆在,方演《荊釵記》投江一出,忽扮錢玉蓮者長跪哀號,淚隨聲下,口喃喃訴不止,語作閩音,啁哳無一字可辨,知為鬼附,詰問其故。鬼又不能解人語,或投以紙筆,搖首似道不識字,惟指天畫地,叩額痛哭而已。掖于岸上,尚嗚咽跳擲,至人散乃已。久而稍蘇,自云突見一女子,手攜其頭自水出,駭極失魂,昏然如醉,以后事皆不知也。此必水底羈魂向運官鳴冤,出現(xiàn)了鬼魂附體的場面,然形影不睹,諸位運官不解鬼語,遣善泅者求尸,亦無跡。又無新失女子者,莫可究詰,乃連銜具牒,焚于城隍祠。越四五日,有水手無故自剄死,殺人兇手,遭到神譴。[8]379-380陽間官吏無能為力時,就燒牒于城隍祠,城隍神就會幫助調查。城隍神終于將兇手繩之以法。古人認為,城隍神和地方官共同治理一方,人們想象人間官吏無能,使多少冤魂含恨九泉;冥間城隍全知全能,為冤者申冤,使案件產生突破。城隍以陰間官員的身份,與陽間官員互補,共建一個公正的法庭,懲處惡人。一個公正全能的城隍神與昏庸無能的人間官吏形成對比,這是對人間黑暗官場冤獄叢生的諷刺。城隍全知全能斷天下難斷之案,也是民間對官吏能力的一種要求。
城隍總是公正的嗎?《灤陽續(xù)錄》(六)中也有一個燒告王的故事:某人攜家眷游歷兩廣,妻不幸得病死在那里,只好把靈柩寄存在山寺里,卻遭到惡鬼的奸污。亡妻托夢要丈夫寫訟詞到城隍廟里燒化。一天夜里夢到亡妻說:“如果告贏了,按照陰司的法律,佛寺守護神因督察管理方面失誤而獲罪,連山神、土地神也會因放縱惡鬼受到牽連,因此城隍猶豫不決,不敢審理這個案子。你再寫張訟詞,告到太乙真人那里,城隍就公正審理了?!彼桶赐銎匏f的做了。幾天后妻子又托夢說:“昨天城隍把我叫去說惡鬼住在這里,是我侵擾了惡鬼,惡鬼的奴仆來來往往,免不了嫌疑。城隍已處治了惡鬼的奴仆,讓我不要告了,免得落個失去貞節(jié)的名聲。自古以來,有事不如沒事,大事不如化作小事,趕快叫丈夫把靈柩搬出去,這個案子不就結了嗎?”丈夫問:“城隍不肯審理,就告到天師那里,難道還不審理?”亡妻說:“天師雖不管陰司的事,但他可以寫奏章告訴上帝,其他神仙是不能阻止的。但城隍并非不管,他是從中調解,讓原告和被告和解。”最后叮囑,讓丈夫把靈柩挪出寺院。[8]581可見城隍也是官官相護,不愿得罪下屬,勸受污之婦委曲消弭。紀昀以陰間的故事表現(xiàn)官官相護、息事寧人的官場。清代官場腐敗嚴重,帶有末世化的色彩,加之文禁森嚴,人們便用城隍神影射腐敗的封建官吏,官官相護,養(yǎng)癰不治,息事寧人。此類故事在其他小說中大量出現(xiàn),導致了民間城隍信仰的衰落。
(五)解決人鬼糾紛
古人認為,城隍神是地方冥官,掌控著各種鬼怪。如果出現(xiàn)了人鬼糾紛的怪異之事,陽間官吏無法解決,經(jīng)??砍勤騺斫鉀Q。《灤陽消夏錄》(六)中某人與鬼產生了糾紛:
嘗過城隍祠前叢冢間,失足踏破一棺。夜夢城隍拘去,云有人訴我毀其室。心知是破棺事,與之辯曰:“汝室自不合當路,非我侵汝?!惫碛洲q曰:“路自上我屋,非我屋故當路也?!背勤蛭⑿︻櫸以?“人人行此路,不能責汝;人人踏之不破,何汝踏破?亦不能竟釋汝,當償之以冥鏹?!奔榷?“鬼不能自葺棺,汝覆以片板,筑土其上可也?!贝稳杖缟窠蹋苑仝ょj,有旋風卷其灰去。一夜復過其地,聞有人呼我坐,心知為曩鬼,疾馳歸。其鬼大笑,音磔磔如梟鳥。迄今思之,尚毛發(fā)悚然也。[8]111
古人設想人鬼糾紛由城隍來解決,城隍不但對人很公正,而且也要維護鬼的利益,為陰間的鬼主持公道,掌管鬼的訴訟事務。
(六)城隍審案
城隍信仰吸收了佛教的地獄審判、勸善懲惡的觀念,變成了冥官掌管司法。城隍是陰間司法的執(zhí)行者,城隍審案的故事很常見,城隍審案也需要證人作證?!稙搓栂匿洝?四)中就有這樣的故事:
浙江有士人,夜夢至一官府,云都城隍廟也。有冥吏語之曰:“今某公控其友負心,牽君為證。君試思嘗有是事不?”士人追憶之,良是。俄聞都城隍升坐,冥吏白某控某負心事,證人已至,請勘斷。都城隍舉案示士人,士人以實對。都城隍曰:“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勢孤則攀附以求援,力敵則排擠以互噬,翻云覆雨,倏忽萬端。本為小人之交,豈能責以君子之道。操戈入室,理所必然。根勘已明,可驅之去?!鳖櫴咳嗽?“得無謂負心者有佚罰耶?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之相償也;花既結子,子又開花,因果之相生也。彼負心者,又有負心人躡其后,不待鬼神之料理矣。”士人霍然而醒,后閱數(shù)載,竟如神之所言。[8]78
小說中想象出陰間司法和涉及陰陽兩界的司法活動。城隍神是冥界的地方司法主宰。士人夢見冥吏調查案件,請他為證人。夢醒后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夢中的事情得到了印證。夢中對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的世態(tài)人情進行預示。夢可以超越人世和冥間,涉及陰陽兩界的案件,經(jīng)常用夢來溝通和敘述。
民間相信城隍辦案之事,《槐西雜志》(二)中有一賣線者親耳聽到城隍辦案之事以神其說:
翰林院供事茹某(忘其名,似是茹鋌。)言:曩訪友至邯鄲,值主人未歸,暫寓城隍祠,適有賣瓜者息擔橫臥神座前。一賣線叟寓祠內,語之曰:“爾勿若是,神有靈也。”賣瓜者曰:“神豈在此破屋內?”叟曰:“在也,吾常夜起納涼,聞殿中有人聲,躡足潛聽,則有狐陳訴于神前,大意謂鄰家狐媚一少年,將死未絕之頃,尚欲取其精,其家憤甚,伏獵者以銃矢攻之。狐駭,現(xiàn)形奔,眾噪隨其后。狐不投己穴,而投里許外一鄰穴。眾布網(wǎng)穴外,熏以火,闔穴皆殪,而此狐反乘隙遁,故訟其嫁禍。城隍曰:‘彼殺人而汝受禍,訟之宜也。然汝子孫亦有媚人者乎?’良久,應曰:‘亦有?!嘣鴼⑷撕?’又良久,應曰:‘或亦有。’‘殺幾人乎?’狐不應,城隍怒,命批其頰,乃應曰:‘實數(shù)十人。’城隍曰:‘殺數(shù)十命,償以數(shù)十命,適相當矣。此怨魄所憑,假手此狐也,爾何訟焉?’命檢籍示之,狐乃泣去。爾安得謂神不在乎?”乃知禍不虛生,雖無妄之災,亦必有所以致之;但就事論事者,不能一一知其故耳。[8]297-298
賣線叟言之鑿鑿,敘述了城隍辦案的過程,看似嫁禍于人,實則殺人受禍,城隍檢籍,妖狐罪過記錄在案,雖由另一妖狐引起事端,但禍不虛生,妖狐媚人殺人,最終都要受到城隍的懲處。
(七)司法探討
城隍作為陰間法官,在執(zhí)法過程中也有困惑,也會進行冥法討論?!度缡俏衣劇?二)中縣吏李懋華,嘗以事詣張家口,于居庸關外夜失道,暫憩山畔神祠,俄燈光晃耀,遙見車騎將至祠門,意是神靈,伏匿廡下。見數(shù)貴官并入祠,坐左側似是城隍,中四五座則不識何神。數(shù)吏抱簿陳案上,一一檢視,竊聽其語,則勘驗一郡善惡也。并討論關于孝與淫之冥法問題:
一神曰:“某婦事親無失禮,然文至而情不至。某婦亦能得舅姑歡,然退與其夫有怨言?!币簧裨?“風俗日渝,神道亦與人為善,陰律孝婦延一紀,此二婦減半可也?!眱L曰:“善?!倍硪簧裼衷?“某婦至孝而至淫,何以處之?”一神曰:“陽律犯淫罪止杖,而不孝則當誅,是不孝之罪重于淫也。不孝之罪重,則能孝者福亦重,輕罪不可削重福,宜舍淫而論其孝。”一神曰:“服勞奉養(yǎng),孝之小者;虧行辱親,不孝之大者。小孝難贖大不孝,宜舍孝而科其淫?!币簧裨?“孝,大德也,非他惡所能掩;淫,大罰也,非他善所能贖。宜罪福各受其報?!眰茸唧勒壅堅?“罪福相抵可乎?”神掉首曰:“以淫而削孝之福,是使人疑孝無福也;以孝而免淫之罪,是使人疑淫無罪也。相抵恐不可。”一神隔坐言曰:“以孝之故,雖至淫而不加罪,不使人愈知孝乎?以淫之故,雖至孝而不獲福,不使人愈戒淫乎?相抵是?!币簧癯了剂季迷?“此事出入頗重大,請命于天曹可矣?!闭Z訖俱起,各命駕而散。李故老吏,嫻案牘,陰記其語,反復思之不能決。不知天曹作何判斷也。[8]160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對于至淫至孝之婦,陰間法律該如何處理?城隍與其他神進行法律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只好“請命于天曹”。
(八)監(jiān)督官吏
城隍神是與地方官相對應的冥世地方官,二者共治一方百姓,由此產生了相互監(jiān)督的職能。城隍神對地方官有監(jiān)督職能,在各地方志及筆記小說中記載甚多?!堕單⒉萏霉P記》中也有這樣的故事:
獻縣吏王某,工刀筆,善巧取人財。然每有所積,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有城隍廟道童,夜行廊廡間,聞二吏持簿對算。其一曰:“渠今歲所蓄較多,當何法以銷之?”方沉思間,其一曰:“一翠云足矣,無煩迂折也。”是廟往往遇鬼,道童習見,亦不怖,但不知翠云為誰,亦不知為誰銷算。俄有小妓翠云至,王某大嬖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惡瘡,醫(yī)藥備至,比癒,則已蕩然矣。人計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數(shù)者,約三四萬金,后發(fā)狂疾暴卒,竟無棺以殮。[8]8
在城隍廟里二吏持簿對算,縣吏非法所得全部被妓女所耗,并染惡疾喪命。貪官污吏的錢財被女色所耗也是古今腐敗之通病,貪污好色而喪命是城隍對縣吏的懲處?!俺勤蛏袼哂械倪@種‘督官’功能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吏治’作用,對貪官污吏具有一定的震懾力。而希望當官者清廉一直是民間百姓的理想,因此這在無形之中強化了百姓對城隍的信仰?!保?]58
清代封建社會進入晚期,封建統(tǒng)治極為腐敗,社會弊端叢生,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政治意識日益覺醒,人民有感于官吏的腐敗而無能為力,便想象出冥官城隍能懲治貪官惡吏?!度缡俏衣劇?四)中城隍神懲處惡吏:
孫景溪先生,諱爾周。令吳橋時,幕客葉某一夕方飲酒,偃仆于地,歷二時而蘇。次日閉戶書黃紙疏,赴城隍廟拜毀,莫喻其故。越六日,又偃仆如前,良久復起,則請遷居于署外。自言八年前,在山東館陶幕,有士人告惡少調其婦,本擬請主人專懲惡少,不必婦對質,而同事謝某,欲窺婦姿色,恿慫傳訊,致婦投繯,惡少亦抵法。今惡少控于冥府,謂婦不死,則渠無死法;而婦死由內幕之傳訊。館陶城隍神移牒來拘,昨具疏申辯,謂婦本應對質;且造意者為謝某。頃又移牒,謂:“傳訊之意在窺其色,非理其冤;念雖起于謝,筆實操于葉。謝已攝至,葉不容寬?!庇啾夭幻庖?。越夕而殞。[8]219
惡吏好色,欲窺美婦姿色,傳訊美婦對質,導致美婦自盡。城隍懲惡,相關人全部嚴懲,城隍具有整飭吏制的職能。
明清時期,城隍與司法、道德的關系密切,其主要職能是維護封建司法及倫理道德。統(tǒng)治階級借助民間信仰來維護封建倫理綱常,紀昀作為封建官僚是封建倫理綱常的積極倡導者和維護者,他寫的城隍故事表現(xiàn)了城隍的多種司法及道德職能。
四城隍神的其他職能
作為冥間的地方官城隍神有多方面的職能。明代的《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jīng)》將城隍的職責概括為:“代天理物,剪惡除兇,護國安邦,普降甘澤,判定生死,賜人福壽。又稱其手下有十八判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壽報應等事。”[13]人們結合自己的愿望,將城隍神的職能最大限度地利益化和現(xiàn)實化?!堕單⒉萏霉P記》中表現(xiàn)出城隍的多種職責。
(一)冥籍管理之神
城隍神主管陰司冥籍,管理陰間的亡魂。“中國古代大多數(shù)地方只為那些死在異地他鄉(xiāng)的人到城隍廟領取路票,因為沒有路票,他們的亡魂就回不了原籍?!保?]97城隍神處理陰間事務,管理孤魂野鬼。《灤陽續(xù)錄》(五)中客死他鄉(xiāng)的侍衛(wèi)現(xiàn)形,請求亡魂歸鄉(xiāng):
田侯松巖言:今歲六月,有扈從侍衛(wèi)和升,卒于灤陽。馬蘭鎮(zhèn)總兵愛公星阿,與和親舊,為經(jīng)理棺衾,送其骨歸葬。一夕如廁,缺月微明,見一人如立煙霧中,問之不言,叱之不動,愛公故能視鬼,凝神諦審,乃和之魂也。因拱而祝曰:“昔斂君時,物多不備,我力綿薄,君所深知,今形見,豈有所責耶?”不言不動如故。又祝曰:“聞歿于塞外者,不焚路引,其鬼不得入關,曩偶忘此,君毋乃為此來耶?”魂即稽首至地,倏然而隱。愛公為具牒于城隍,后不復見。[8]570
古人認為:“亡魂只有手持本境城隍所發(fā)的通行證——路票,才能順利通行;否則要受到種種折磨,甚至因過不了關卡而成為游魂?!保?]97歿于塞外者,不焚路引,其魂不得入關,愛公為侍衛(wèi)具牒于城隍,領得路票,亡魂回到原籍,才能得到安寧。
道教參照佛教的陰間地山獄之說,設定城隍為管理陰間亡魂的神靈。據(jù)五代杜光庭的《道門定制》卷二所言,城隍領治亡魂,道士給死人建醮超度,要向城隍廟求取“城隍牒”,城隍牒即冥界的通行證,擁有城隍牒才能讓亡靈接受道士的超度。
(二)鎮(zhèn)妖消災之神
妖怪屬于神靈世界,人類對妖怪毫無辦法。城隍神是冥間的地方官,經(jīng)常充當為民除妖的角色。有時城隍力所不及,只好請更高一級的神靈?!稙搓栂匿洝?一)中有除妖之事:
葉旅亭御史宅,忽有狐怪白晝對語,迫葉讓所居,擾攘戲侮,至杯盤自舞,幾榻自行。葉告張真人,真人以委法官。先書一符,甫張而裂。次牒都城隍,亦無驗。法官曰:“是必天狐,非拜章不可?!蹦私ǖ缊銎呷?。至三日狐猶詬詈,至四日乃婉詞請和。葉不欲與為難,亦祈不竟其事。真人曰:“章已拜,不可追矣?!敝疗呷蘸雎劯穸放?,門窗破墮,薄暮尚未已。法官又檄他神相助,乃就擒,以罌貯之,埋廣渠門外。
余嘗問真人驅役鬼神之故,曰:“我亦不知所以然,但依法施行耳。大抵鬼神皆受役于印,而符箓則掌于法官。真人如官長,法官如胥吏;真人非法官不能為符箓,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箓亦不靈。中間有驗有不驗,則如各官司文移章奏,或準或駁,不能一一必行耳?!贝搜灶H近理,又問:“設空宅深山,猝遇精魅,君尚能制伏否?”曰:“譬大吏經(jīng)行,劫盜自然避匿。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征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贝搜砸囝H篤實。然則一切神奇之說,皆附會也。[8]9
城隍具有護城保民的職能,人們遇到妖怪作祟時,請道士建道場作法,就要發(fā)文書知照城隍,俗稱“城隍牒”,祈求城隍消除災禍,保護生命安全。古代驅妖先請道士,道士不靈再請法官,法官不力作牒請城隍,城隍無驗,法官建道場七日,天神下臨,捉拿狐怪。
《如是我聞》(三)也有請城隍除妖之事:
濟寧一童子,為狐所昵,夜必同衾枕,至年二十余,猶無虛夕?;蚪讨繇殻毶蚤L,輒睡中為狐剃去,更為傅脂粉。屢以符箓驅遣,皆不能制。后正乙真人舟過濟寧,投詞乞劾治,真人牒于城隍,狐乃詣真人自訴,不睹其形,然旁人皆聞其語。自言過去生中為女子,此童為僧。夜過寺門,被劫閉窟室中,隱忍受辱者十七載,郁郁而終。訴于地下主者,判是僧地獄受罪畢,仍來生償債。會我以他罪墮狐身,竄伏山林百余年,未能相遇。今煉形成道,適逢僧后身為此童,因得相報,十七年滿,自當去,不煩驅遣也。真人竟無如之何。后不知期滿果去否。然據(jù)其所言,足知人有所負,雖隔數(shù)世猶償也。[8]194
遇到妖狐作祟,先以符驅遣未成,后請正乙真人牒于城隍。狐申辯為報前世之冤,正乙真人就不再干涉了。
道教發(fā)現(xiàn)城隍神在民間的地位顯赫,就把城隍納入道教神靈系統(tǒng),視為剪除元兇、護國安邦之神,所以城隍故事中有一些道教法術。
(三)護佑善者之神
百善孝為先,孝婦會得到城隍的同情,護佑善者,表現(xiàn)出城隍信仰對社會道德的影響。《姑妄聽之》(三)中載錄:
竹汀又言:有夜宿城隍廟廊者,聞殿中鬼語曰:“奉牒拘某婦,某婦戀其病姑,不肯死,念念固結,神不離舍,不能攝取,奈何?”城隍曰:“愚忠愚孝,多不計成敗,與命數(shù)爭,徒自苦者,固不少;精誠之至,鬼神所不能奪者,挽回一二,間亦有之。與強魂捍拒,其事迥殊,此宜申岳帝取進止,毋遽以厲鬼往也。”語訖,遂寂。后不知究竟能攝否。然足知人定勝天,確有是理矣。[8]434
某婦戀其病姑,不肯死,城隍認為精誠之至,鬼神所不能奪其命,不讓厲鬼強拘,要請示岳帝??梢?,城隍神對善者的護佑。“婦戀病姑,其情可感,孝婦‘精誠所至’乃至要驚動‘岳帝方可定奪其陽壽生死?!适滤x予孝婦精神人格力量之大,幾乎都得益于城隍鬼神的現(xiàn)身說法所帶來的可信度?!保?4]借此表達城隍護佑善者。
(四)掌管壽命之神
民間信仰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在神靈體系中,城隍神的神格雖然不高,但卻掌管著一州一縣民眾的生死大權,與普通民眾的關系最為密切,這是城隍興盛的重要原因。城隍神掌管冥界事務,人們相信冥官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陽界人的善惡被他記錄在案,陽界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可以隨時讓你死,也可以讓你長壽?!稙搓栂匿洝?四)中城隍神為人延壽:
農夫陳四,夏夜在團焦守瓜田,遙見老柳樹下隱隱有數(shù)人影,疑盜瓜者,假寐聽之。中一人曰:“不知陳四已睡未?”又一人曰:“陳四不過數(shù)日,即來從我輩游,何畏之有?昨上直土神祠,見城隍牒矣?!庇忠蝗嗽?“君不知耶?陳四延壽矣?!北妴?“何故?”曰:“某家失錢二千文,其婢鞭棰數(shù)百,未承。婢之父亦憤曰:‘生女如是,不如無。倘果盜,吾必縊殺之。’婢曰:‘是不承死,承亦死也。’呼天泣。陳四之母憐之,陰典衣得錢二千,捧還主人曰:‘老婦昏憒,一時見利,取此錢,意謂主人積錢多,未必遽算出,不料累此婢,心實惶愧。錢尚未用,謹冒死自首,免結來世冤。老婦亦無顏居此,請從此辭?!疽虻妹?。土神嘉其不辭自污以救人,達城隍。城隍達東岳。東岳檢籍,此婦當老而喪子,凍餓死。以是功德,判陳四借來生之壽于今生,俾養(yǎng)其母。爾昨下直,未知也。”陳四方竊憤母以盜錢見逐,至是乃釋然。后九年母死,葬事畢,無疾而逝。[8]70
東漢以后出現(xiàn)了“泰山治鬼”的說法,有了陰間之王——泰山府君。東岳是城隍的上司,土神被陳四母為救婢女不辭自污的善行所感動,匯報城隍,城隍請示上司泰山府君,給陳四延壽,以奉養(yǎng)老母。城隍神雖然掌管著人的生死,但遇事也經(jīng)常請示東岳。
(五)預知科舉之神
科舉考試是讀書人的大事,按因果報應的方式構思,祿名也載于城隍的神籍。城隍還管人的祿籍功名。文人認為城隍神能預知科舉考試?!痘蔽麟s志》(四)中讀書人通過鬼友打聽科舉考試的結果:
同年鄒道峰言:有韓生者,丁卯夏讀書山中,窗外為懸崖,崖下為澗,澗絕陡,兩岸雖近,然可望而不可至也。月明之夕,每見對岸有人影,雖知為鬼,度其不能越,亦不甚怖。久而見慣,試呼與語,亦響應,自言是墮澗鬼,在此待替。戲以余酒,憑窗灑澗內,鬼下就飲,亦極感謝。自此遂為談友,誦肄之暇,頗消岑寂。一日試問:“人言鬼前知。吾今歲應舉,汝知我得失否?”鬼曰:“神不檢籍,亦不能前知,何況于鬼?鬼但能以陽氣之盛衰,知人年運;以神光之明晦,知人邪正耳。若夫祿命,則冥官執(zhí)役之鬼,或旁窺竊聽而知之;城市之鬼,或輾轉相傳而聞之,山野之鬼勿能也。城市之中,亦必捷巧之鬼乃聞之,鈍鬼亦勿能也。譬君靜坐此山,即官府之事不得知,況朝廷之機密乎?”一夕聞隔澗呼曰:“與君送喜。頃城隍巡山,與社公相語,似言今科解元是君也?!鄙喔`自賀。及榜發(fā),解元乃韓作霖,鬼但聞其姓同。其生太息曰:“鄉(xiāng)中人傳官里事,果若斯乎!”[8]361
山野之鬼愚鈍,聽到城隍與社公談論今科解元,聞其姓同便誤傳消息,使韓生空喜一場。城隍神預知科舉之事有一定的宿命論色彩,《夷堅乙志》卷二十有“城隍門客”一條:建康士人陳堯道死后在夢中告同舍郭九德說他死后為城隍門客,掌牒記。郭問來年登科之事,數(shù)日后陳告郭來春必及第。正因為城隍與人的功名利祿相關,所以讀書人才有廣泛的城隍信仰。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城隍故事很多都是借助夢境和死而復生來敘事的。將夢幻世界、鬼神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呈現(xiàn)出亦真亦幻的藝術效果,夢是溝通人與鬼神的主要通道。城隍誤召的故事常借助死而復生的方式來表現(xiàn),被誤招者“游走于人間和冥府,講述地和冥府的情況”,[10]把見到城隍的情況敘述出來。城隍故事也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內容。冥官城隍與陽間官吏對比、互補,冥官聰明公正,人世間冤獄叢生,影射清代官場黑暗。紀昀極為看重城隍的冥官身份,城隍神能制約官吏,教化百姓,勸善懲惡,整飭社會秩序,對城隍的職能表現(xiàn)得比較豐富。在我國鬼神文化信仰中,城隍因具有執(zhí)掌人的生死大權、除暴安良、護國安民之社會職能,擁有廣泛的民眾信仰。紀昀借助民俗事象和民間信仰,利用民間素材和民間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實現(xiàn)其勸善懲惡的創(chuàng)作目的,“這些故事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雖然語頗荒誕,似出寓言,然神道設教,使人知畏,足見作者警世之苦心?!保?5]
[1][清]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2:696.
[2][明]來知德.易經(jīng)集注[M].上海:上海書店,1988:35.
[3]文選: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97:22.
[4][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五[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5][唐]李百藥.北齊書: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2:280-281.
[6][宋]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400.
[7]鄭土有,劉巧林.護城興市——城隍信仰的人類學考察[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8]孫致中,吳恩揚,王沛霖,等.紀曉嵐文集:第二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9]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權力鏡像[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16-22.
[10]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復生故事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79-83.
[11]聊齋志異[M].插圖足本.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 491.
[12]袁枚.子不語全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19.
[13]小雪,賀煒.中國民俗[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2:162.
[14]項裕榮,齊鋼.試論《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婆媳倫理小說[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74-80.
[15]魏曉虹.淺談《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雷神[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2):80-85.
An Analysis of the Town God Stories in 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
WEI Xiao-h(huán)o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own god stories in 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Town god is the tutelary god of the town in ancient Chinese folklore and Taoism.Town god stories is an age-old genr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In 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there are 18 town god stories,which are of various types,showing the multiple function of the town god.In the period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aside from his role to protect city,the town god was regarded as hell official,from which a series of judicial functions were derived,forming the common story types in the novels.As the local official of the nether world,the town god has many functions.The town god stories in 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 were narrated in dreamland surroundings.Relating the illusory world and the ghosts and gods world with the real world,the town god stories presented both the real and the imaginary artistic effects.They also reflected some social contents.Contrasted and supplemented with the officials in this world,the official in nether world,the town god,is more intelligent and fairer,while in this world,unjust charges were common occurrence,which insinuated the darkness of the official circles in Qing Dynasty.In Chinese ghost culture belief,the town god won the widespread belief from populace because he wielded the power to decide a person’s life and death,to remove the bullies to bring peace to the law-abiding,and to protect the country.Drawing on the belief of the folk,the folk materials and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 of folk literature,JI Jun displayed the creation purpose of encouraging good and punishing evil.
The 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town god;folk
I207.41;K892
A
1000-5935(2012)04-0018-08
(責任編輯郭慶華)
2012-01-18
魏曉虹(1964-),女,山西繁峙人,文學博士,山西大學學術期刊社副編審,山西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和編輯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