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美
( 泰安市中心醫(yī)院分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對肝臟應用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臨床上直接穿刺肝臟對肝臟占位性病變進行治療已經(jīng)較普遍的開展。近年來,經(jīng)門靜脈途徑給藥治療肝臟疾病的報道和研究也逐漸增多,但大多采用手術或X線介入的方法[1-3]。本院于2007年9月開展了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門靜脈穿刺長期留置導管的方法治療肝臟疾病,現(xiàn)報告如下。
1.1病例選擇 2007年9月~2010年12月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65例肝臟疾病患者(包括原發(fā)性肝癌 27 例,轉移性肝癌30例,慢性肝炎重度8例),男43例,女22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4.2±18.4)歲。
1.2治療儀器 選用GElogiq 7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3~6 MHz寬頻探頭。穿刺針為18 G×200 mm PTC針或16 G×200 mm PTC針,引導鋼絲500 mm×21 G,導管采用200 mm×18 G或300 mm×18 G中心靜脈導管。
1.3置管方法 根據(jù)病情選擇肝臟左右葉進行穿刺,肝右葉病變者選門靜脈右前支,肝左葉者采用矢狀部。先用彩超探測肝臟整個門靜脈系統(tǒng),確定門靜脈主干及分支為入肝血流,測量門靜脈流速,確定穿刺的門靜脈支。碘伏消毒皮膚,鋪無菌洞巾,彩超探頭套無菌保護套,上穿刺引導器。2%利多卡因行皮膚和肝包膜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術,應用18G PTC針沿穿刺引導器經(jīng)肝臟穿刺門靜脈(常規(guī)選擇右前支),抽有血后,置入導絲達門靜脈主干。撤出PTC針,沿導絲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彩超觀察導管位置。導管內注入肝素納溶液(100 U/ml) 5 ml,上肝素冒,皮膚保護膜固定導管,以備治療。術后腹帶包扎腹部以減低腹式呼吸幅度。對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經(jīng)穿刺針導入導管技術,首先將導絲插入18G導管內并注入肝素2 ml,16G PTC針沿穿刺引導器經(jīng)肝穿刺門靜脈左(或右)支,回抽有靜脈血后,沿穿刺針導入18 G導管;撤出PTC針,導管外端安裝接頭;導管內注入肝素納溶液5 ml后,同上操作。
1.4治療方法 本組27例原發(fā)性肝癌和30例轉移性肝癌患者采用門靜脈化療, 8例慢性肝炎重度采用門靜脈內滴注乙酸半胱氨酸注射液(NAC)治療。
2.1穿刺及置管成功率 在65例穿刺中,穿刺門靜脈矢狀部26例,一次成功率為100%;穿刺右前支39例,一次成功率為94.8%(37/39),2例第二次穿刺成功。采用Seldinger技術置管51例,一次成功率96.1%(49/51),2例因肝臟質地較韌而穿刺失敗,后采用經(jīng)穿刺針導入技術置管成功;采用經(jīng)穿刺針導入技術14例,一次成功率100%。
2.2保留導管時間 在開展此工作的初期,在8例患者采用長度為200 mm導管穿刺,術后未加用腹帶,留置時間為7~14 d,平均(9.2±2.7)d。另57例改用長度為300 mm導管,術后加用腹帶固定的方法,留置時間為23~40 d,平均(34.7±8.5)d。
2.3并發(fā)癥 本組患者自穿刺置管至拔管,無1例發(fā)生腹腔內出血、血胸或氣胸,無門靜脈血栓形成,無膽道和動脈損傷、膽漏及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個別患者置管后感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的肝區(qū)疼痛,未做特別處理,3~5天后緩解。
肝臟具有雙重血液供應,肝動脈其血流量約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30%,門靜脈是肝的機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壓力較低,其血液富含來自消化道的營養(yǎng)物質。門脈直接局部給藥的優(yōu)點在于,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門脈血管床,門脈局部藥物濃度高,可直接作用于肝細胞,并可以較低的劑量獲得良好的效果,減輕藥物的全身副作用[1]。目前已應用于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肝炎等疾病[2-5]。門靜脈置管給藥的優(yōu)點是不必反復穿刺肝臟,即可反復進行治療,可更好的達到治療目的。既往門靜脈置管,多經(jīng)網(wǎng)膜靜脈途徑或X線下穿刺[6-7],前者需要開腹手術,對患者損傷大,病情重的患者無法接受手術,而后者穿刺時比較盲目,且患者和醫(yī)務人員要受到X線的照射損害,臨床上應用受到限制。我院近年來開展彩超引導下門靜脈穿刺和置管技術,總結其優(yōu)點在于:①彩超可以清晰觀察門靜脈走行、寬度、血流情況,有無解剖變異及其周圍組織器官解剖位置。②彩超實時引導下可清晰顯示穿刺針的走行情況,可以直觀地看到穿刺針刺入門靜脈內,使穿刺一次成功率有了明顯提高。③穿刺過程中可完全避免進針入路中的重要器官、大血管、膽管及腫瘤,可有效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④可實時監(jiān)視置入導絲、導管的走向,可有效避免導管置入對側門靜脈分支內。尤其是經(jīng)門靜脈左支時,因其與門靜脈主干幾乎成直角,很容易誤入門靜脈右支內。⑤置管完畢后,可用超聲觀察門靜脈內導管情況,從而確定導管位置,避免了經(jīng)X線檢查所受的放射損傷。⑥該方法可適用于肝臟轉移癌、原發(fā)性肝癌、病毒性肝炎等。
彩超引導經(jīng)皮門靜脈穿刺置管成敗的關鍵問題是,正確判斷肝臟質地而選擇的穿刺置管技術,如肝臟大小、形態(tài)、未伴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可采用Seldinger技術較易成功。如為原發(fā)性肝癌或重度肝炎患者,肝臟質地普遍較韌或硬,導管很難沿導絲進入門靜脈,則必須采用經(jīng)穿刺針導入技術,本組病例采用Seldinger技術51例,經(jīng)穿刺針導入技術14例,一次成功率96.9%(63/65),二次成功率3.1%(2/65),總成功率100%。
門靜脈置管的另一注意問題是導管保留天數(shù),只有導管保留足夠的天數(shù)才能達到治療目的,我們在開展工作早期導管保留天數(shù)很短,分析原因為:采用的中心靜脈導管較短并且質地較軟,容易隨呼吸運動脫出。為此改用加長中心靜脈導管(300 mm)并且腹部加用腹帶以減輕腹式呼吸,改進后導管保留天數(shù)明顯增加,平均(44.7±13.5)d,與前期有顯著性差異(P<0.01)。另外需注意:置管后要定期復查B超,檢查導管的位置,防止導管移位和脫落。導管須定期用肝素液沖洗,防止導管堵塞或門靜脈血栓形成,達到維持長期使用的目的。對有下列情況的患者應為該技術的禁忌證:門靜脈高壓,凝血功能異常,明顯黃疸、腹水;肝臟腫瘤過大或多發(fā)腫瘤影響到需要穿刺的門靜脈;心功能不全等[8]。
門靜脈給藥治療肝臟疾病是一種新方法,關于治療各種疾病的確切療效,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中。目前總結64例彩超引導下肝臟門靜脈穿刺置管情況,發(fā)現(xiàn)該技術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低、損傷小、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推廣等優(yōu)點。
[1] 熊建群,李應華,葉小光.門靜脈置管注射中西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觀察[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6(11):508-509.
[2] 吳漢平,馮敢生,梁惠民,等.門脈局部注入DDPH治療大鼠肝硬化門脈高壓的實驗研究[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32(3):166-168.
[3] 黃榮柏,黃效廷,胡錫琮.經(jīng)門靜脈灌注丹參對肝硬變患者門靜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廣西醫(yī)學,2005,27(1):304-306.
[4] Berraondo P, Ochoa L, Crettaz J. IFN-alpha gene therapy for woodchuck hepatitis with adeno-associated virus: differences in dur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antiviral activity using intraportal or intramuscular routes[J]. Mol Ther,2005,12(1):68-76.
[5] Kobari M, Egawa S, Shibuya K. Effect of intraportal adoptive immunotherapy on liver metastases after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J]. Br J Surg,2000,87(1):43-48.
[6] Su W, Kitagawa T, Ito T, et al. Antitumor effect to IL-12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portal vein on murine liver metastasis[J].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2,9(4):503-510.
[7] 潘志忠,萬德森,盧震海,等.結直腸癌輔助門靜脈持續(xù)灌注化療與腸腔化療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15):786-789.
[8] 溫增慶,楊甲梅,吳孟超,等.門靜脈穿刺置管的臨床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1,10(2):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