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飛 郭真真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已經(jīng)普遍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也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強、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興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的主張,這對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 陶行知信息技術課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強、富有創(chuàng)造性且具有明顯時代發(fā)展特點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程更應當充分體現(xiàn)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我從事信息技術課程研究多年,通過學習和借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深刻體會到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下面我就如何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教育思想體系指導下開展、實施信息技術教學實踐談談看法和體會。
一、教學內容,以“生活化”為中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毙畔⒓夹g作為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其教學內容需要生活化,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鮮活的知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能單一地依照教科書“按部就班”組織教學,應把學生對課堂的感受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與信息技術相匹配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信息技術,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學習信息技術、掌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促進學生進一步認識信息技術對日常學習的影響。
生活是學生的終生課堂,源于生活的知識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進而理解和學習。從學生生活需要入手,讓信息技術為生活服務,使學生產(chǎn)生親近感,可以誘發(fā)學生的知識潛能,使學生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合作學習,以“小先生”為中心
“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在他的《怎樣做小先生——小先生指導法》、《普及教育續(xù)篇》等專集中,均有大量篇幅論及“小先生制”。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理解的是學生也可以做老師,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知識的交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小先生制”,可以有效開發(fā)蘊藏在班級差異化里的巨大能量,使課堂時間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實現(xiàn)向課堂要效率的目標。
由于班級每位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小先生”為依托,擴大課堂空間,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取得較好的實踐效果。作為“小先生”的學生,為了做好對同學的輔導,自身必然加倍努力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點和技能。而且,學生的“教”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過程,通過“教”的實踐,能不斷拓展自身所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對于被輔導的學生,通過“學”的實踐,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同時,由于“小先生”是具有相同地位的同學,他們之間的學習活動是直接交往,是處于耐心、寬容、和諧的氣氛之中的。作為被輔導的學生往往能很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也能暢所欲言、積極思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任務驅動,以“做中學”為中心
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比魏谓逃顒佣际恰敖虒W做合一”的統(tǒng)一過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在做中學”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叭蝿镇寗印钡慕虒W法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程當中體現(xiàn)“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善于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四、練習實踐,以“促創(chuàng)新”為中心
“教學做合一”的核心是“做”,陶行知先生曾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提倡“行動的教育”、“手腦并用”。陶行知先生說:“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弊⒅貙嵺`是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真諦,我們要從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在課程教學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加強學生動手練習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信息技術有別于其他學科,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多操作性,針對每個問題,都可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解決。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嘗試,通過練習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在《創(chuàng)新的教育》中說:“有行動而發(fā)生思想,由思想產(chǎn)生新價值,這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實踐是一種行動,行動中發(fā)生思想,產(chǎn)生新的思維活動,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就必須抓住練習實踐這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上機操作的實踐中增長才干,產(chǎn)生新的價值。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育思想,是一份寶貴的教育財富,我們應該發(fā)揚他的教育精神,認真學習和借鑒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在教育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集[M].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2]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708.
[3]談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67.
[4]怎樣知道小先生.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659.
[5]怎樣做小先生.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291,237.
[6]閻廣芬.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意義[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