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注學生的品德與心理問題

      2012-04-29 23:12:33馬黎華
      考試周刊 2012年9期
      關鍵詞:品德德育班主任

      馬黎華

      摘要: 學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各方面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本文分析了學生品德形成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及影響因素,幫助班主任轉(zhuǎn)換工作思路,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立場、觀點重新審視教育工作,形成有效應對心理問題發(fā)生機制的全新的德育工作觀。

      關鍵詞: 大學生品德問題心理根源班主任工作心理關注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知識的爆炸性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tài)度也越來越復雜,“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在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更有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對選擇專業(yè)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和未來對職業(yè)的選擇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得當,無疑就會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種種壓力,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引發(fā)心理危機。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進身心健康,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就成為各類高校共同關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院學生存在著眾多應該引起重視的品德缺陷問題,如心中無德、唯我獨尊、意志薄弱、行為不檢、品行較差、屢教不改、不良習慣很多、好習慣很難養(yǎng)成等。部分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簡單地把這種種現(xiàn)象歸結為政治思想教育范疇的問題。其實,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也許很多,但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也是形成學生品德問題和品德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學生品德問題的心理根源

      品德是個體將社會道德內(nèi)化為道德意識,并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機制,其所遵循的軌跡大體上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積極互動中,主體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和影響,通過主體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一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與其心理狀態(tài)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從對眾多學生不良品德形成原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不良品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自身的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只是外部條件,內(nèi)在的心理因素才是品德變化的主觀依據(jù)。那么,目前我院學生品德培養(yǎng)的環(huán)境和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問題是什么樣的呢?

      (一)易引發(fā)心理問題的社會環(huán)境

      首先,我院學生多是在中考、高考中被淘汰的落后生,學習上長期的失敗與挫折使他們自信心喪失,個人素質(zhì)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學生本身既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又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其次,我院地處城市中心,校園周邊都是鬧市區(qū),學生與社會各方面的接觸較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也較多,社會上眾多不良文化、不良現(xiàn)象、不良思潮對學生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再次,網(wǎng)絡的普及,在給教育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摻雜著負面的效應。網(wǎng)上信息量大,魚龍混雜,不免有不良的垃圾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導向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使得學生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時,也難以避免地接觸到不少消極、錯誤的東西,容易導致學生價值觀念的偏移和道德法律觀念的淡化。

      最后,學生正值青春期,隨著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心理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比較多、欲望比較強烈的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容易產(chǎn)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從而在行為上帶著偏激、盲目的色彩,甚至以極端方式發(fā)泄,采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立的行為方式等,這些都給學生思想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易引發(fā)心理問題的家庭環(huán)境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接受什么樣的教養(yǎng),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具有直接影響。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家庭的環(huán)境因素、家庭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家長的教育方法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進而影響著學生品德的健康發(fā)展。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與家長的親疏關系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很多家長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意識和有效手段;有些家長對學生放任自流,把孩子的任性當堅強,說謊當聰明,打架當勇敢;有些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疏于管教,這使得學生殘缺了應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偏離正常軌道的學生,大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有著程度不一的不良習慣和惡劣行為。事實表明,我校不少“問題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里,或家庭關系不和諧。

      (三)易引發(fā)心理問題的學校環(huán)境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因此,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是伴隨著學校學習生活而產(chǎn)生的。學校教育中預期的品德不可能是學生與生俱來的,更不可能是教育者單向灌輸?shù)慕Y果。學校對學生較高的德育要求與學生知行水平之間的差距,教師的傳統(tǒng)引導方式與學生自覺踐行能力之間的差距,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此外,學生之間在校日常生活中的相互接觸與摩擦、集體生活的約束性與個人行為習慣的散漫性之間的矛盾與碰撞、新環(huán)境下人際關系的建立與協(xié)調(diào)等問題,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焦慮壓抑、厭學逆反、我行我素等不良心理。

      二、強化班主任工作中心理關注的一般性思考

      心理關注首先要求班主任跳出傳統(tǒng)德育的狹小天地,轉(zhuǎn)換工作思路,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立場、觀點重新審視教育工作,形成有效應對心理問題發(fā)生機制的全新的德育工作觀。具體說來,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提高師德修養(yǎng)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為人師表的風范,本身就是一種最貼近學生的教育范本。班主任要時時事事嚴于律己,思想作風端正,外表端莊得體,言行一致,舉止大方,在各個方面為學生充當表率和榜樣,使學生通過觀察班主任的言行舉止而習得自己的行為,從而將班主任示范給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轉(zhuǎn)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zhì)。這種榜樣的力量會隨著班主任與學生的反復接觸,發(fā)揮其他德育方法所無法取得的效果。

      其次,師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只有對學生付出真情實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學生才有可能接近班主任、信任班主任,品德教育才有可能收到實效;而對于學生來講,同樣的教育目標和德育內(nèi)容,它是來自與之情感相通的師長還是來自與之毫無感情的說教者,其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對前者的教育,學生會表現(xiàn)出關注、認可、贊賞、接受等積極態(tài)度。在對不良品德學生的矯正過程中,以情感促認識,以情感動人心,可以引起其內(nèi)心震動,增強其告別過去,重塑新我的動力,激發(fā)其積極上進的動機。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就是要對學生先下工夫投入感情。這種投入不能是虛張聲勢,而必須是潤物無聲的,要使學生不知不覺間在感情上接納班主任。

      (二)實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把學生看成發(fā)展的主體,在關懷人、尊重人的前提下進行教育和引導,使校園、教室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實施人性化教育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從物化走向人化。從物化走向人化,就是首先要承認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有精神追求的人,也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精神的關懷者,注重關懷學生的精神生活、關注學生的精神發(fā)展、關心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自然生成。表現(xiàn)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力,認可學生的個體差異,摒棄那些違反人性、千人一面、一刀切的做法。例如,我們可以將預期的德育目標作為一種遠景規(guī)劃,將其化整為零,分解成學生可以爭取到的近期目標,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最終實現(xiàn)德育的目的。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可以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態(tài)上,通過改變學生的心態(tài)達到育人目的,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手段,使學生的心態(tài)產(chǎn)生預期的變化,完成我們所期待的學生的自我塑造過程。

      其次,從灌輸走向?qū)υ?。由灌輸走向?qū)υ?,是指學生從被動接受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的過程。道德教育中的對話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自我的對話等。班主任的職能不僅僅是宣傳德育知識,更多的是利用班會、團會和其他一些校內(nèi)外活動,巧妙地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體驗師生之間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氛圍,感受班主任給予他們的尊重、寬容和肯定,并因此受到激勵、鼓舞,自覺自愿地接受班主任的指導、忠告和建議,從而達到教育目的。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學生自己認知、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自己抉擇、自己踐行。這種自主性德育不否定教育者的引導,而是要求班主任在尊重、理解、愛護學生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學識、言行、境界、風范啟發(fā)、引導、幫助他們,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強制他們接受。

      最后,從限制走向解放。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班主任要關注社會生活中與學生相關的訊息,及時傳達給學生,引發(fā)學生內(nèi)省。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活動,讓他們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吸收知識,感悟時代精神,并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生活中培養(yǎng)個人能力,提高個人素質(zhì),形成規(guī)范的品格。

      總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只有對學生心理有準確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預期的效果,才能引導其積極發(fā)展,才能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系。

      參考文獻:

      [1]上官鳳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陳云愷.人性教育:人文教育的“課程方法”.高等教育研究.

      [3]羅桂進.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素質(zhì)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班主任.

      猜你喜歡
      品德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井岡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zhuǎn)向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yǎng)成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中學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品德
      讀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景泰县| 博爱县| 高邑县| 句容市| 紫云| 双城市| 巴南区| 沾化县| 宜良县| 恩平市| 治县。| 财经| 青铜峡市| 高唐县| 河北省| 麦盖提县| 浮山县| 通辽市| 鱼台县| 张家界市| 临泉县| 九江县| 海兴县| 休宁县| 肥西县| 汝城县| 漳州市| 连江县| 宕昌县| 漾濞| 鄂州市| 曲沃县| 南涧| 迁西县| 文昌市| 盐边县| 依兰县| 六枝特区| 云梦县| 同德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