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培
“磁化”是前提。所謂“磁化”,就是增加教學的吸引力。筆者認為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實效,第一要緊的是要把學生的心“磁化”過來,使學生樂學。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便形成合力,產生“磁化”效應,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共鳴。
1.把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筆者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謎語一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2.多采用小型競賽
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正在走路,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fā)其個性傾向性,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感化”是目的。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向師性和向生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客觀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只要把全部的愛心獻給他們,對他們給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時刻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就能把問題學生轉變過來。
(河北高陽師范學校071500)
【點評】:雖然課程標準對于不同年齡學段的學生規(guī)劃出不同的水平要求,教材編寫者也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等編寫出形象、生動、活潑的教材,但簡單的執(zhí)行往往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所展現(xiàn)的“磁化”“感化”觀點是需要老師不斷的在實踐中堅持才可以取得效果的,所要提醒的是堅持以這樣的方式而要不斷地變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