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一、建構(gòu)合作學習環(huán)境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出示問題,并提出明確的要求:“將一張1元的人民幣兌換成角幣,可以怎么換?在小組內(nèi)試著換一換,或者與別的小組進行兌換,記錄下兌換的方法?!庇捎趯⑦@個問題的解決放在了小組之內(nèi),所以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學生的參與熱情被完全激發(fā)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在短短幾分鐘的合作過程中,所有小組都出現(xiàn)了多種兌換方法。在這樣的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留足合作時間
合作學習前要留有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只有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并帶著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在學生認識了圓的周長之后,就產(chǎn)生了想知道圓的周長究竟怎樣求的心理需求,這時進行合作學習更顯得有必要。即便這樣,教師也不要立刻就宣布“開始合作學習”,一定要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后依據(jù)自己的想法動手操作,再交流意見,這樣學生合作學習才有明確的目標。否則,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于討論,由于學生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就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同化,養(yǎng)成有問題不去積極思考,而是等待觀望、依賴別人的習慣。
三、提高小組合作效率
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引領(lǐng)作用,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引領(lǐng)作用,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可以在新知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不失時機地點撥,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