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鋒
《出師表》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它的作者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他在《出師表》里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闭б豢?,不明所以的人們還以為他在責罵自己呢。其實,諸葛亮并不“卑鄙”,因為,此“卑鄙”非彼“卑鄙”。
現(xiàn)代漢語將“卑鄙”釋為“卑劣齷齪”之意,指的是道德品行惡劣,而在《出師表》中,“卑鄙”則是“低微鄙俗”之意,指的是身份地位低下。諸葛亮在此說自己地位低微,決非“妄自菲薄”,而是一種自謙的婉言。
這是語文中古今詞義有別的一個典型示例。在《出師表》一文中還有好幾個類似的詞語。
“痛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一詞的今義是“極端仇恨”,為偏正結(jié)構(gòu),而《出師表》中的“痛恨”卻是“痛心遺憾”之意,為并列結(jié)構(gòu)。劉備因為桓、靈二帝“親小人,遠賢臣”,以致天下“傾頹”,他因此為之痛心,為之遺憾。
“感激”——“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爆F(xiàn)代漢語將“感激”釋為“對別人的好意或幫助懷著謝意”,而《出師表》中的“感激”卻是“感動激發(fā)”之意。劉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怎不叫諸葛亮“感動激發(fā)”而“奔走效力”呢?
“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現(xiàn)代漢語將“布衣”釋為“棉布衣服”之意,而《出師表》中的“布衣”則指代“平民”(古時平民只能穿布衣,以示其地位低下)。
“謹慎”——“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爆F(xiàn)代漢語中的“謹慎”著重于“小心慎重”這一義項,而《出師表》中的“謹慎”則兼有“認真”和“慎重”的雙重含義?!爸T葛一生惟謹慎”,如果僅僅只是小心在意,也就不能稱其為“諸葛”了。
像這種古今詞義“分家”的實例,在中學(xué)語文教材的文言文中并不少見。如《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率妻子黽人來此絕境”(絕境,與世隔絕之地),“無論魏晉”(無論,更不用說);再如《曹劌論戰(zhàn)》中的“犧牲玉帛”(犧牲,牛、羊、豬等祭祀用品),“大小之獄”(獄,案子)等。學(xué)習(xí)文言文時,尤須對這些古今詞義各異的規(guī)則細加分辨,切忌望文生義,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