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付威
筆者經(jīng)過幾年來試驗示范與研究,通過大面積推廣示范,系統(tǒng)總結(jié)出周麥24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現(xiàn)作以簡要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品種特性
周麥24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豫審麥2009002 品種來源:周麥16/陜優(yōu)225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6d,比對照周麥18早熟一天。幼苗半直立,苗勢壯,抗寒性較好;分蘗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節(jié)較晚,兩極分化慢;株高84cm,株型緊湊,旗葉寬大直立,莖稈彈性強,抗倒性較好;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長方型穗,短芒、大穗,均勻,結(jié)實性好,籽粒半角質(zhì),飽滿。平均畝穗數(shù)39.5萬,穗粒數(shù)36.1粒,千粒重42.8g。以其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等優(yōu)點在我縣廣泛種植。
二、適期精量足墑播種
按照玉米晚收和小麥晚播的“兩晚技術(shù)”及精量播種的要求,一般在10月10—20日播種,播量在每畝8-12kg,播種前應(yīng)澆足水,嚴禁趁墑或借墑播種,以保全苗。
三、加強冬前管理,確保壯苗越冬
1.適時化學除草
小麥越冬前及時進行化學除草,可根據(jù)不同類型的雜草,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選用對路除草劑進行防治。針對單子葉雜草如:野燕麥、看麥娘等可選用“驃馬”“異丙隆”等藥劑,針對雙子葉雜草可選用“巨星”“笨璜隆”等。冬前沒化學除草的地塊,開春要及時進行,但拔節(jié)后的田塊要謹慎進行,以免產(chǎn)生后茬藥害。
2.促弱控旺,確保壯苗越冬
對于墑差、出苗差的地塊,要盡早澆水,對底肥不足的麥田,應(yīng)在冬前分蘗期結(jié)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8-10kg,對秸稈還田等土壤懸空不實、土壤缺墑的田塊必須冬灌,對播期過早、冬前達到7葉、過旺的麥田,每畝用多效唑20-25g對水30kg噴施,并嚴禁牲畜啃青。
四、抓好春季管理,促進小麥分化
1.根據(jù)苗情、分類管理
對地力一般、群體小、苗弱的麥田,于2月中下旬-3月上旬及時澆水施肥,對地力較高、群體偏大、根系弱的旺苗要控,對播種早、播量大、冬害嚴重的麥田應(yīng)提早追肥澆水、中耕增溫,春季追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銨45-50kg。
2.結(jié)合防治紋枯病、全蝕病
合理化控防倒伏。對紋枯病、全蝕病發(fā)生的地塊,在2月下旬小麥返青后每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50-100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g對水50-100kg,對準小麥莖基部噴施防治,也可在防病時加入磷酸二氫鉀、天豐素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逆性。對群體過大且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3月上旬每畝用多效唑20-25g對水30kg葉面噴施,可有效縮短小麥基部節(jié)間,加速穗的兩極分化預防后期倒伏,注意做到不重噴、漏噴。
3.預防晚霜凍害
晚霜凍害一般發(fā)生在4月上中旬,對小麥生長危害極大,拔節(jié)后一般氣溫降到0℃以下、持續(xù)4h以上小麥就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凍害,輕則葉片受凍后脫水枯干、重則幼穗被大量凍死,嚴重影響分蘗成穗率,受凍小麥一般減產(chǎn)20%-30%、嚴重時減產(chǎn)50%以上,預防和減輕凍害的最好方法是凍前澆水。
五、加強科學管理 實施“一噴三防”防治病蟲害
1.澆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麥孕穗期對水分敏感,是需水臨界期,各類麥田均應(yīng)澆好孕穗水,一般在4月中旬澆孕穗水,結(jié)合澆水每畝施尿素3-5kg,也可在揚花后用1%-2%尿素溶液加入磷酸二氫鉀、天豐素30-40g葉面噴施,對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灌漿、增加粒重具有一定效果。
2.小麥生長中后期實施好“一噴三防”
“一噴三防”是一次用藥混合噴灑,達到防病、防蟲、防干熱風的目的,具有省時省力的特點,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以后,要重點做好銹病、白粉病、赤霉病、葉枯病、吸漿蟲、穗蚜等病蟲害的監(jiān)測與防治工作,
3.病蟲害的防治
小麥病害: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可在發(fā)病初期每畝選用12.5%烯唑醇WP35g-50g、15%粉銹寧WP50g-80g,三唑酮等殺菌劑兌水50kg-60kg噴霧防治。小麥赤霉病可在揚花期畝用40%多菌靈150mL或70%甲基托布津WP75g-100g兌水50kg-60kg,施藥時重點對準穗部進行均勻噴霧防治;對小麥蚜蟲等害蟲可用50%抗蚜威WP4000倍液、10%吡蟲啉1000倍液、50%辛硫磷2000倍液或菌酯類的農(nóng)藥進行噴霧防治;防治吸漿蟲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畝20mL或樂斯本50%辛硫磷進行防治效果較好。在綜合防治中,進行復配農(nóng)藥,可在當?shù)刂脖2块T指導下進行,以免降低藥效及對作物產(chǎn)生藥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六、適時收獲,做到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