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風牛馬不相及的題目,兀自先笑了。從三月到五月的南陽盆地,好久沒有下雨,連最耐旱的玉米、芝麻等秋作物也無力抗爭,卷起葉心,耷拉著萎蔫或枯焦的莖葉,虛弱待救。土地在干涸,農(nóng)人在干謁。多需要一場遲來的夏雨,澆滅這地火心火。雨,萬物所盼,人心所向。
天如人意,昨天的午后,一陣烏云壓城,人們還沒顧上躲離,一陣電閃雷鳴,霎時,暴雨傾盆,雨水如注。下水道、污水道的井蓋被掀翻,黑浪涌起,只一會兒工夫,大半個城一片汪洋。我站在八樓的走廊上,巡視著大雨中的街道,有車輛灌水熄火的,有自行車、電動車浸泡水中的,有翻折了花傘被水沖得趔趄蹣跚行走的,有毫無遮擋在大雨中落湯雞一樣任大雨淋澆的;此時正是中考的第一天,更是苦了趕考路上的學生們、送考陪考的父母們,為了不誤時間,他們毫不猶豫地卷起了褲管,有的甚至脫去了長褲,任雪白的肌膚在泛著糞便、地溝油、殘羹冷炙的污水中穿行。疾馳的車輛,不時卷起污濁的水花,整條街,不,整個城市都彌漫在一片臭氣熏天中。豪雨,甘霖一般的豪雨,在急遽的傾瀉下變成了渴望中的詛咒、憤懣、怒罵。黑煞星的老天爺,咋就這樣捉弄蒼生呢?幾個月不下(雨),一下就這樣暴戾。美麗的雨花,一轉身成了人們心中的惡之花。
正像世間萬事萬象都有些悖論,由動到靜,由靜到動,有不變到變。正如好事變壞事,壞事變好事。
想那煌煌大清,鐵騎雄風,橫掃中原華夏,可事到尾端,一小群“洋毛子”破門而入,就連那個金蓮碎步的“老佛爺”也大逃荒野,氣虛喘喘。這使我想到了她的一個臣子,一生飽讀史書、在朝野腐敗到極點還能夠使清朝在風雨飄搖中支撐那么多年而不倒的曾國藩曾說,一場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一是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二是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三是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曾國藩死后二十年,大清王朝終于灰飛煙滅,一語成讖。
我上班要穿城而過,有幾條街道要走。有時怕城內擁堵,就沿城邊的濱河路驅車,只是一味地趕路,沿岸的濕地碧水、佳木繁花好像是熟悉而陌生的過客,沒有在心里激起半點漣漪,更沒有想到要在某個黃昏、某個夕陽西下的時刻立岸倚欄與河水對話,任純凈蕩滌內心的塵埃。我只是在別人的描繪中看到了這條絢爛多姿的河流。一輪明月,夾岸桃花,千古人文,萬般情韻。不同的作者從不同的視角解讀著白河,空靈邈遠的意境,悠久淳厚的人文,精致秀美的景色,讓詩詞家們浮想聯(lián)翩,佳句迭出。那大唐詩人李太白“走馬紅陽城,放鷹白河灣”何等豪邁;那光武大帝小出身時牽馬賣糧走過浮橋水湄,心中默數(shù)著久有的心愿:“娶妻當娶陰麗華”;哪家女子放歌蕩浣洗于石磯岸邊,初夏的荷花,晚秋的蘆笛,為誰梳妝,又為誰歌唱;嚴子陵細雨中的釣臺,迷幻在多少煙雨中而成為千古懷想;被慣常和審美疲勞遮蓋下的清雅、婉約的白河,像苧蘿村的西施一樣在浣紗溪邊向世人亮出了她驚艷的華美和酣暢。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而我的一襲白河,何時讓我忘記塵世間的紛爭和煩憂。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只要這千年月光、萬年沉靜,而在這沉寂之上安放一顆男人大地一樣不躁的心。
莊子說:真快樂啊,魚們!惠施說:你又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之快樂……隔窗掃描行進的河水,忽然想起了莊子與惠施的這段對話。莊子是大智者,喧囂的塵世中早已悟透了人生,所以能在困頓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用快樂陶冶自己,也用快樂感染別人。
其實,一切的功名利祿都如眼前的河水,終歸要遠流而去。就是那些龐大的帝國、王朝,也無一幸免。
寫出《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這首以“騷體”為樣,僅以56字傳為絕唱的于右任先生在《亡國三惡因》中寫道:“民窮財盡,社會破產(chǎn),國家破產(chǎn)。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贫髫?,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第一,說的是老百姓貧窮,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么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大眾手里流動,國家與民眾爭利。財產(chǎn)歸權貴私有。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于吃喝嫖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害不能除”。所以于右任說“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中的“化”、“使”兩個動詞很生動地說明了官員普遍貪腐、社會道德敗壞的原因。第三,貧富不均,兩極分化,財產(chǎn)聚于權貴之家,才會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現(xiàn)象。更有霄小內奸,挑動撥弄,出賣國家利益,搞金錢外交,用通商拉攏外國政要助紂為虐,最后愚民毀國,遭歷史無情唾罵。
看河中輕舟,隨碧波蕩漾,何其悠哉。其實,春華秋實,風花雪月,一切如那“滾滾長江東逝水”,“都付笑談中”。勿以物喜,勿以己悲,寵辱不驚,觀云卷云舒,看花開花落,才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河流。
用心守著心儀的地方
我居住的小區(qū)東側新修了一條路叫健康路,這個名字與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內涵似不相稱,但與毗鄰的濱河濕地公園和體育場館功能有些吻合,很真實。這條路的綠化檔次很高,名貴樹種居多,尤以銀杏為主,桂花樹、香樟、梧桐相輔佐。路還沒有完全開通,行人稀少,車輛幾無。在這秋日的下午,顯得那么美,那么靜!馬路兩邊的道牙上,三五人席地而坐,看天看地看人。年輕人玩著手機,年長者聚在一起閑聊著。趁這周末,路的一側是文聯(lián),一個培育作家的地方。但時下的中國,這里多便是作家們工作的地方。就像一本刊物,為了生存要承包出去,讓一些廣告商或商人操縱著,不管藝術不藝術,只要賺錢就行。
還比如藝術考級什么的,也成了一些家長炫耀自己孩子的資本。我身旁的一棵樹下就坐著三個女學生或文藝青年,一個擺弄著吉他,一個試拉著小提琴,一個身邊放著一把二胡。我看看天,更多的是看一地的落葉。
的確是滿地落葉金子般鋪滿樹下。心形的落葉,厚重到觸目驚心。灑落在草坪和花帶上,油畫一般。路的最南端是遠古的白河,滿岸秋色,一河風月。她是南陽人的母親河,一浪一浪地滋養(yǎng)著蕓蕓眾生和無數(shù)的名人;我的眼前,是前幾年修的體育館,天藍的玻璃幕墻反射著秋陽的光芒。整個建筑四個柱子朝天,造型極像一個翻倒的板凳,既不時尚也不古樸。不知道當初的設計者和決策者是怎么想的——像板凳一樣穩(wěn)坐官位,還是四柱擎天,期望著有更好的晉升。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應該是實用的,更應該是美的。讓子孫后代瞻望它,注目它,敬畏他祖先的智慧和眼光。像愛麗舍宮、白金漢宮、盧浮宮,甚至白宮。文聯(lián)的北邊不遠,便是南陽莘莘學子們向往的地方,培養(yǎng)清華北大學子的搖籃之地——南陽一中。名校牌子熠熠生輝,高大的報時鐘高嵌云端。繁茂的樹木,漂亮的宿舍樓,都映襯著這里是一個適宜讀書的地方。
想到讀書,就想到了一篇文章里介紹好老師是這樣上課的:授課不在教室,而在望江樓竹叢中的茶鋪里。學生按指定分組去品茗,由先生招待吃茶。不是先生出題考學生,而是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學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如學生的題目出得好,先生總是大笑不已,然后點燃葉子煙猛吸幾口,開始詳加評論。學生細細聆聽,溪水潺潺流過,竹葉微風含羞。望江樓邊,講解之聲,溫潤如水。先生有真性情,他給予學生的是不拘一格,隨心所欲。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生命的浸染、熏陶。這位老師是經(jīng)史雙絕、通佛頌道的蒙文通先生。還有陳寅恪先生,曠世絕代的一位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一生倡導為人治學當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雙目幾近失明仍堅守不已,不為權勢折腰,不為偽真理折腰,不為顛倒黑白的世界折腰。用一介知識分子的錚錚傲骨,大寫出師道尊嚴的最后挽歌。
時光荏苒,先生大師早已音容不在,但遙想那些能夠聆聽這樣課的學生,是多么令人神往。在那樣的課堂里,充滿了鮮活的生命氣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心靈相互交溝通、撞擊,會達到怎樣的一種生命融合與升華。
其實,人文遠遠勝過風景。人品、人格、精神、品質……精神層面的東西,總是物質所不能企及的,比如骨氣、氣節(jié)、孤潔,比如堅守。
這讓我想到了固守南陽本土的三位作家:老喬(喬典運)、周同賓、二月河。老喬偏居伏牛山腹地的一隅,改革開放后,平了反,提了級,升了官,卻哪兒都不去,連省城的誘惑也不顧,一生扎根于山鄉(xiāng),接連寫出《村魂》、《滿票》、《冷驚》、《鄉(xiāng)醉》、《問天》等深具影響力的驚世之作;老喬因西峽而得濟,西峽因老喬而揚名,活活地應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周同賓大半生歷盡坎坷,幾乎歷經(jīng)了新中國各種政治磨難卻癡情不改,立志為農(nóng)民立言,做一位農(nóng)民的忠實歌者,寫出了《皇天后土》——99個農(nóng)民的故事而震驚文壇,被授予首屆“魯迅文學獎”。之后他的《鄉(xiāng)關回望》、《古典的原野》更是被文學界盛譽為描寫“中原農(nóng)耕文明的活化石”。他也曾被省城邀請去,甚至還在那里生活了一段,但他還是回到了斗他、作踐他、讓他死讓他活的老家,如今已過70高齡了,還精神矍鑠,真誠真言地為農(nóng)民鼓與呼,為底層大眾鼓與呼;二月河,一個山西來的南陽人,以長篇歷史小說“落霞三部曲”聞名于世,一層層光環(huán)罩著他,他都不屑,只應了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這頭銜,但大部分時間仍散居在南陽他那爬墻虎遮門、小菜園蔥郁芳香的幽院中。他動情地說,我生在昔陽,長在洛陽,將死在南陽,“三陽”是我的來去,但我對南陽情有獨鐘。
一個人,一個名人,一輩子能蝸居一地,確是不凡。他們都尋找到了和自己的屬性最相近的地方。以一種神秘卻又自然的氣息貼近自己,至高至深。
堅守不一定崇高,但堅守是一種成熟和信念。和孤傲自賞、洞明清醒一樣,都需要資本和定力。
太陽在橘黃的微光中將要隱去,三三兩兩的人們也陸續(xù)走向了家。一曲《二泉映月》凄婉俠腸地響了起來,接著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提琴曲,夕陽余暉下,都是那樣新鮮和充滿活力,青春逼人,曼妙動聽,落葉也翩翩舞動起來。我無限陶醉。
現(xiàn)代都市,大多已被時尚糟蹋得面目全非,幸好還有這樣一條待開通的路像我老家的小河山崗,值得留戀。寧靜鄉(xiāng)下和美麗田園的失去,意味著農(nóng)耕文明的消退,但絕不會消失,我堅信。不少人說,我懷念過去純粹是一種不合時宜的矯情,我這里要借著天地接壤的太陽說:我不是!待我熟悉了一點城市,我一定要回到農(nóng)村并干干凈凈地死在那里!
城市是虛假的外表,骯臟的內心,而農(nóng)村是樸實的外表,干凈的內心。
生活是肉體的出行,真正的出行是陪著自己的心走過心儀的地方。
我的鄉(xiāng)村是我最動情最心儀的地方。
以正義為界
敲下這個題目,我的心更堵手更顫,因為我的兄長劉正義,此時正躺在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室里。
他是在一天清晨準備起床的時候猛然犯病的。左大腦出現(xiàn)栓塞,失語幻語而不能自控,握筆寫字的右手右胳膊不聽使喚。
我是在上班路上接到他愛人的電話:“水兵,出事了,劉正義不能動了?!睆纳┳涌謶旨贝俚脑捳Z中,我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我說,嫂子,別慌,慢慢說。接著是我匆匆趕往醫(yī)院。病房在五樓,氣虛喘喘的我看到躺在潔白病床上的正義兄已是神智模糊,嗚嗚啦啦地在“胡說八道”著,各種連線和導管布滿他身體的有口和無口處??粗瘽M淚水的眼睛和急切而又無奈的表情,準備寬慰調侃的玩笑話也不由自主地打住了,但淚水卻不由自主地溢滿了眼眶。
他是在一天兩場酒的迷醉中被病魔報復的。喝酒,是他的最愛。他曾經(jīng)不知一次地說,男人不喝酒,誰喝酒?男人喝酒不醉,誰醉?想必是為自己的貪杯解脫,還渾說什么:男人一天醉一次屬正常,一周醉一次是風度,一月醉一次是風雅,一生不醉一次的男人不叫男人等等。作為酒的國度,無酒不成禮儀,但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一旦超規(guī)越度,可能就會成為另一種結果或另一種方向。南陽是酒的故鄉(xiāng),“以白河為酒,迎著浪花喝一口”的豪放曾使多少文人騷客向往,就連一向恃才傲物放浪無羈的大唐詩仙也心向往之,在南陽留下飲酒賦詩的不少詩篇。當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二月河也留下有關喝酒的美談。“文學風流屬南陽”、“南陽作家群”也有些驚動。身為作協(xié)秘書長和《躬耕》主編的劉正義,文朋詩友的聚會應酬肯定不少?!袄畎锥肪圃姲倨?,沉醉中江中撈月的浪漫,他也絕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義氣、豪放、熱情?還是逞能、好喝?都有之,但這決不是正義兄的全部。有一點可以肯定,他這幾年的喝酒已成了病態(tài)。他血壓高,睡不好覺,靠吃安眠藥助睡;喜歡喝酒,但經(jīng)常三兩二兩就鼻涕縱橫,腿軟腳滑,站立不穩(wěn)。
他的酒喝得酣暢,他的酒故事也多。
中秋八月天,喝酒好時日。月明夜涼,蟲鳴唧唧,酒后的正義兄搖搖晃晃進了文聯(lián)大院,又搖搖晃晃跌進了荷花池。由于腿軟沒勁,不知在水中折騰了多久,等夫人散步回來才發(fā)現(xiàn),忙喊同事一起去扶他,他仍是大大咧咧地:“沒事,沒事,球事沒有?!钡诙欤蠹艺f他是想打探一下今年的藕長的好不好?還是月光下的紅鯉魚正向他搖頭擺尾示好呢。酒駕違法還沒實施前,他的車經(jīng)常掛彩,連免費為他修車的本家小叔也調侃他說:“正義,你的車,保險公司準賠。車都要跟你這樣,保險公司必定關門?!币淮吻宄?,我剛起床還沒有洗漱,他打來電話問昨晚上車門在哪兒掛個窟窿?我說我也醉了,兩個酒暈子哈哈一笑。有次去洗車,洗車的人說你那個老師真逗,上午車修后剛來洗過,下午撞個凹坑說洗洗再去修。
正義兄還給我講了一個朋友醉酒的故事。說一朋友開著公車去喝酒,半夜酒后遇見另一個酒后的同事,兩人一起回家屬院,同事聽他走路吱吱有響聲,問咋了,他說沒事。問他車子呢,他說沒事。走到大門口的燈下一看,同事滿身的冰碴子。朋友知道他開車出事了,又問他車子呢,他說保險得很。第二天兩人去出事地點,咋都找不見車子。朋友靈機一動,從剎車滑下的泥巴痕跡下敲開冰面,用棍子在水下攪動,才發(fā)現(xiàn)車子在水下。原來同事開車落水后從水中鉆出回家,天太冷,衣服上結了一層冰。講后他笑著說:“咋樣,咱比人家,還小巫見大巫吧?”
他在小說中寫道:我是騎著父母養(yǎng)的一頭豬去上大學的。如今,他開著自己掙得的車,每周回家看望父母,在這一點上,正義是純潔而孝順的。他每月為父親剃頭洗腳,洗衣做飯,那灶臺中的飯多么香,那炊煙中的情多么純,那瓜棚下的笑多么真!但現(xiàn)在,正義兄仍睡在不讓外人探訪的重癥監(jiān)護室中。他還能酒后可笑而可愛嗎?他還能酒后大大咧咧天地都在心中嗎?他還能驅車周周回家去看望有點老年癡呆的親爹親娘嗎?
生命如此堅強,生命又如此脆弱。假若萬一,留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后遺癥誰來長期照顧,自痛更會痛及親人;更假若萬一,白發(fā)人送了黑發(fā)人,與生命何忍?而與親情友情,又情何以堪?那些個酒后撒手人寰的一個個悲愴的故事,那些個英年早逝的由酒帶來的一個個悲傷話題,難道還不足以驚世駭人嗎?
文聯(lián)、作協(xié)的作家、師長、朋友們來看正義,隔門不能相見,只有一聲聲嘆息,一聲聲祝福。晚上聚餐,但“遍插茱萸少一人”??粗烂嫔系木疲艺f,我要寫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以正義為界”。
“以正義為臨界,以正義為訓戒”,快樂生活,健康飲酒,珍惜敬畏生命。然而這只是一極,而合適的另一極是“度”。酒本是好東西,有品味有情趣地飲酒與身心都有好處。既要盡情盡興,更要節(jié)制有度。每個人的性情不同,能用情的時間不長,真正懂得如何用情的時間就更短。今日的酒,其實是為明日的寂寞而造,嗜飲新釀和醉在當場的“高陽酒徒”,或許盡可取笑他們是酒暈子,但你未必不是在取笑嘲弄自己。你若從沒性情過,也從沒醉過,清湯寡味的活著何有張揚生命的酣暢淋漓;生命應和酒一樣色香味醇內涵豐富。若虛偽圓滑戴著假面具生活,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較之坦蕩露底而醉態(tài)可愛的酒徒,那絕對是更大的悲哀。
人生難得幾回醉!正義兄,你酒醉偏鋒,傷了自己,但也亮出了醉態(tài)可掬的真誠和風度。好人一生平安,我們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