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讓妃子們能夠“雨露均沾”,他就坐上一駕羊車,圍著妃子們的寢宮走,羊走到哪個地方不走了,就到最近的妃子那里去。妃子們逐漸看出一些門道:羊喜歡吃竹葉,還喜歡吃咸的。于是,有心計的妃子就在自己住的門口插上竹子,還把鹽水灑在地上,為的就是留住羊的腳步,讓皇帝“臨幸”自己。這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羊車選侍。
不僅羊要吃鹽,其他動物也要吃鹽,它們會主動去尋找鹽。比如,牛和羊會經常舔食陰暗墻腳邊的硝鹽;草原上,馬和駱駝會自動去尋找鹽堿地。之所以會這樣,按達爾文進化論的闡釋,今天所有的陸地動物都來自于海洋。因此,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動物體內都含有鹽分。動物的血液、汗液和其他體液中,氯化鈉的濃度幾乎和海水一樣。
“零鹽生活”不堪設想
正像白毛女因為缺鹽而一頭白發(fā)、雙目幾乎失明一樣,人類生活是離不開鹽的,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因為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fā)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jié)人體內水分均衡的分布,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欲;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堿度,維持機體內酸堿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huán)。
缺鹽會導致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癥狀。研究發(fā)現,身體中鹽的含量較低甚至會引發(fā)癌癥的萌芽,因為鹽的攝入量不足,酸就會在部分細胞中聚積,細胞中的酸度含量過高,就會損害DNA的結構。
這就是為什么輸液時會用生理鹽水。生理鹽水是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之所以被冠上“生理鹽水”的名稱,是因為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濃度與人體內的濃度是一致的,它的滲透壓值和正常人的血漿、組織液大致一樣,所以可以用作補液以及其他醫(yī)療用途。
“多鹽生活”后患無窮
雖說食鹽對動物、人體相當重要,但是,研究表明,多鹽也會給動物、人體帶來害處。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早在5年前便做過一次實驗,在作為對照的兩組實驗白鼠中,一組攝入低量食鹽,另一組攝入過量食鹽。經過15周的觀察,發(fā)現后者在實驗中全部死亡,而前者竟然全部存活了下來。經生理剖析,才知老鼠的死因皆由食鹽過量引起動脈損害造成血管變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切斷了血液供應而使腦細胞壞死所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警吿說,吃鹽過多會造成血壓升高,這是誘發(fā)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因素。
警惕食物中的“隱性食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將每天的食鹽量控制在6克內。這里要提醒大家,除了控制食鹽的用量,還要注意食物中的“隱性食鹽”。
美國一項最新的報告稱,要想控制食鹽,并不是扔掉鹽瓶,而是警惕那些加工食品。因為研究已經發(fā)現,造成多鹽的“元兇”并非只是那些人們經常批判的“垃圾食品”,而且包括面包、三明治等天天都要吃的“常規(guī)”食物。面包、午餐肉、比薩、三明治、奶酪等10種美國人餐桌上的常見食物是鹽分的主要來源,占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的44%。像面包等食物,盡管含鹽量并不高,但如果一日三餐都吃面包,鹽分攝入量就顯著提高。對中國人而言,腌菜、咸菜是很多人愛吃的食物,其中的含鹽量相當高,應盡量少吃。
因此,人們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加工食品。在超市購買食品時,應仔細閱讀食品標簽,選擇那些含鹽量低的食品。
編輯/李衍 jtyyliy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