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華
美國當?shù)貢r間5月18日晚21:40分,《爛柯山》演出結(jié)束,當紐約華萊士禮堂里響起雷鳴般掌聲時,陳莉醉了,有點迷糊了,忘了這是在異國他鄉(xiāng),忘了自己身處異域文化里。觀眾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陳莉和袁國良不得不再次出來謝幕,答謝觀眾的熱情。
11年前,也是這個特殊的5月18日,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首屆“人類口頭與非物質(zhì)遺產(chǎn)”榜首,陳莉說,當時自己還沒有什么特殊感覺,只知道昆曲獲得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認可;而到了2012年,自己越來越了解昆曲這門藝術(shù),而《爛柯山》在紐約的熱演更讓自己明白了更多。
其實對于《爛柯山》赴美演出,而且是安排兩場演出,陳莉之前多少還是有點擔(dān)心的。《爛柯山》是一出很“素”的老生正旦戲,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華美的詞藻,沒有華貴的唱腔,沒有豪華的大制作,講的是家庭婚姻生活,是一種家長里短的俗世生活。它無法和《牡丹亭》、《長生殿》這些在國外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昆曲名劇相比,也無法和其他行當?shù)拇硇詣∧肯啾?,它沒有小生閨門旦戲的唯美,沒有武戲的力度,沒有花臉戲的張力,沒有小丑戲的幽默和諧趣,老外能接受嗎?會喜歡嗎?
一切的擔(dān)憂都只是庸人自擾。5月18日晚在紐約的演出,觀眾以老外為主,陳莉原來以為他們看不懂,沒想到老外們很會看戲。演出過程中,臺上的兩名演員反倒是被臺下的觀眾感動了,因為在整個觀劇過程中,觀眾在每一個該有效果的點,都會有反應(yīng)出來給到臺上的演員,這也使陳莉和袁國良演得愈發(fā)起勁。5月19日晚的演出觀眾則以華人為多,其中還有不少是行內(nèi)人。行前,陳莉覺得演給老外看,壓力挺大;要在“自己人”面前演,壓力更大。每個“自己人”都是挑刺專家。如果說第一天陳莉和搭檔們還是小心謹慎地演,但正是外國觀眾的認可和接受,使他們打消了此前的顧慮,所以到了第二天,他們完全放開了演,更為大膽,更加自信。
后來陳莉了解到,美國觀眾之所以喜歡這出戲,是因其有現(xiàn)實意義,夫妻問題在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逃不掉的話題,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中,已經(jīng)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劇中兩個人物的命運和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了。況且這次演出邀請方——亞洲協(xié)會前期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應(yīng)該有的宣傳,他們甚至把提前傳過去的英文字幕又翻譯了一遍,以便更符合美國人的用語習(xí)慣。消除了觀劇語言障礙,《爛柯山》得以更加深入老外的內(nèi)心。
這一次赴美,也記載了陳莉演員生涯若干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出國演出,第一次現(xiàn)場震驚于外國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和接受,第一次在臺上謝了兩次幕。尤其是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觀眾的熱情,觀眾對演員的尊重,這給陳莉帶來了難以抑制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陳莉覺得自己跟《爛柯山》十分有緣,學(xué)戲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它,自己也特別地投入,不停地鉆研、練習(xí),甚至有時在生活中也把自己當成了崔氏。記得有一次,一位同事跟陳莉說,你怎么肆無忌憚地笑得跟崔氏一樣?陳莉才意識到自己不是故意,而是早已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化成了崔氏。每次演戲前,陳莉都會早早地裝扮好,然后盡快地讓自己安靜下來,醞釀好角色基調(diào),提前進入崔氏的情緒里,她希望觀眾看到自己舞臺上邁出的第一腳或者聽到的第一聲里,就能認可自己對崔氏的塑造。現(xiàn)在由于面臨著參賽的壓力,她每天都會到團里來練功,甚至每天都會把戲再默一遍,陳莉說自己對《爛柯山》的熟悉度就是——把錯的都能念成對的了。
大家開玩笑跟陳莉說,今年是她的“崔氏年”,除了《爛柯山》里的崔氏,還有《邯鄲夢》里的崔氏。的確,崔氏演了那么多次,如何避免審美疲勞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雖然自己是從未厭倦過,但觀眾看多了就會覺得膩歪,怎么辦?陳莉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突破自己。為此,從戰(zhàn)略上她總是把每次演出當成第一次來演,當成一次挑戰(zhàn)賽,并且制定一些小的修改計劃,設(shè)定某個單項技巧的提高目標,調(diào)整心態(tài),既要有壓力,又要很輕松地應(yīng)對,做到常演彌新。在戰(zhàn)術(shù)上,她則反復(fù)看老師的演出錄像,自己的演出錄像,虛心征求大家的意見,她說,有時他們的只言片語也會讓自己頓然開悟,學(xué)會傾聽也是讓自己藝術(shù)進步的好方法。
說起搭檔袁國良,陳莉總是感嘆自己很幸運,自閨門旦轉(zhuǎn)型到正旦,就碰到了這么好的搭檔。從最初的《鳴鳳記·寫本》中的楊夫人開始,兩人合作了《爛柯山》、《琵琶記·描容別墳》、《龍鳳衫》、《邯鄲夢》等等,在臺上有時是鄰里,有時是父女,但更多的時候是夫妻,當然這也緣于老生行當和正旦行當?shù)奶厥庑?,兩個行當?shù)慕患容^多。陳莉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和袁國良之間的藝術(shù)觀是那么地相似,性格又很相投,比如妨礙表演的地方,大家都會開誠布公地提出來,共同商量怎么樣調(diào)整,因為大家的藝術(shù)追求一致,都是為了讓演出更好看,觀眾更喜歡。真的是“臺上夫妻、臺下兄弟”!多年的合作,兩個人之間也變得十分默契,不用更多的言語,大家就能明白彼此。有時排練的當口,如果對方把詞兒忘了,他們都能幫忙提示,可見他倆對彼此之間戲的熟悉度,陳莉解釋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xí)慣,就是不僅要把自己的戲記住,還要很熟悉對手的戲。
陳莉說,今天她的《爛柯山》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肯定,她特別感謝主教老師梁谷音,正是梁老師毫無保留、手把手地傳承教學(xué),她才能一步步得到提高。梁老師之于陳莉像父母,又像朋友,不僅教她演戲,也教她做人的道理,梁老師說要演好戲必須得先做好人,否則就無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人物,這些日常點滴的語錄都被陳莉收進了腦海里,老師給的不僅是一個戲,也是人生重要的哲理性的財富。并且在學(xué)戲、演戲的過程中,梁老師始終把陳莉當作成年演員來對待,很尊重陳莉的想法和意見,這也讓陳莉很感動。
陳莉笑談,自己今年好像是跟《爛柯山》鉚上了。今年2月26日在逸夫舞臺演過一次周末公益場,4月30日也是在逸夫舞臺,梁谷音老師由于感冒嗓子失潤,陳莉臨時頂上,和計鎮(zhèn)華老師在沒有排練的情況下合作把《爛柯山》除《吵家》外的后面幾出戲演完了。然后又是赴美演出,又是在人民大舞臺進行第五屆中國昆劇藝術(shù)節(jié)的備戰(zhàn)預(yù)演,接著就是7月5日在蘇州公共文化中心劇院正式參加昆劇節(jié)的比賽。陳莉說,很幸福,今年能駐守在“爛柯山”下,不重復(fù)地演繹這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古典悲劇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