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有句名言:學校應當領導家庭。這是由學校的特點和優(yōu)勢決定的,幼兒教育亦然。而今,家園共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效果有目共睹。而面對目前家園共育的諸多問題,我園近幾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家園共育問題的提出
我園幼兒的家庭情況、家庭成員素質(zhì)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家長送幼兒入園的目的也就各有不同。這些都導致家長與幼兒園在教育要求上的許多分歧,給家園共育設置了障礙,增加了幼兒園工作的難度。
二、問題的歸因
我園在深入了解情況后,找到了形成分歧的原因所在,主要是:家長、幼兒園與孩子的關系不同;雙方對孩子觀察的時空條件不同;家園之間缺乏及時全面的溝通等。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幼兒園的主導、引領作用發(fā)揮不夠,家園共育形式大于內(nèi)容。
三、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育如今迅猛發(fā)展,理論研究愈加成熟,教師隊伍日趨專業(yè)化。因此,解決家園合作的問題是有章可循的。
1.幼兒園發(fā)揮主導、引領作用是家園共育的前提。從我做起,強化專業(yè)能力,發(fā)揮主導作用,在理念和管理上進行改革,把滿足幼兒需要、社會需要、家長需要確定為幼兒園的工作目標,主動尋求家長的合作與支持,這是家園和諧共育的前提。
2.利用多種形式的教育資源是家園共育的保證。家園共育的長期發(fā)展是通過幼兒園創(chuàng)設的主體環(huán)境和多種活動實現(xiàn)的,如開辦宣教園地、幼教雜志、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方法,以期共同提高。
3.教育目標一致是家園共育的必然結(jié)果。隨著價值觀的轉(zhuǎn)變,家長越來越注重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這與幼兒園達成了共識,是教育的必然結(jié)果。
四、家園共育的策略與技巧
在工作實踐中概括幼兒園家教工作的策略和技巧如下:
1.參與性策略。家庭教育資源潛力巨大,幼兒園要積極調(diào)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加大合作力度。如開展家長志愿者課堂,讓家長給幼兒進行課外知識介紹,并協(xié)助教師進行游戲等。在活動中,家長的理念和實踐水平都會不斷提升。在幼兒園各項管理中,也可以給家長留有位置,如建立園級和班級家委會、安全巡邏小組、營養(yǎng)觀察小組、游戲?qū)W習小組等,采用多種方式爭取家教工作的主動權,調(diào)動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另外,幼兒園在引領家長時,要善于把握不同個性的家長,而后區(qū)別對待,巧妙地處理問題。
2.情感化策略。人是具有社會性的,情感溝通融洽,是事情順利進行的前提。我園首推入園選班制,讓家長通過老師帶班的公開展示活動進行評教,然后確定孩子選哪個班。這贏得了家長的贊譽,縮短了幼兒入園的不適應期。對于新入園的幼兒,我園開展了“孩子進園你放心”的活動,全程實地錄制每個小班幼兒的一日生活,每晚接孩子時向家長播放,讓家長看教師是如何照顧與幫助孩子的。這樣滿足了家長的心理需要,取得了家長的信任,為家園共育開通了良好通道。
五、家園共育的方法和途徑
1.通過家園親子游戲,活用一個“趣”字。如小型運動會、家長與幼兒共班上課、一同游戲等,提供親子、家園相互交融、感情交流的機會。
2.通過家園聯(lián)誼活動,展現(xiàn)一個“美”字?;顒涌梢宰尲议L了解幼兒教育的各方面要求和幼兒園的學習環(huán)境。在每年的“六一”“元旦”“國慶”時,幼兒園都要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才藝,讓家長們樂在其中。
3.通過家長學校,突出一個“愛”字。愛孩子是幼兒教育的核心。我園通過問卷調(diào)查、開門評園、家長座談會等活動,消除家長的認識誤區(qū),與家長達成共識;利用多種形式的宣教方法,與家長交流經(jīng)驗,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使家長了解幼教工作的不易,增強家園雙方的理解與信任,增強辦園透明度。
4.加強整體意識,發(fā)揮家園的教育合力作用。幼兒園要注重從細節(jié)入手,服務家長,爭取家長的支持與信任,讓家長自愿自覺地支持幼兒園的工作,從而彰顯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總之,通過家園共育,可以有效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更新其教育理念,形成家園一致的步調(diào)。家長對幼兒園有更多的關注,幼兒園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