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康
摘要: 拿破侖的小農主義是其農業(yè)思想的核心,這一思想是當時法國歷史現狀的寫照,是現實主義的產物。它所產生的歷史背景,所包含的主要內容,以及所產生的歷史作用,都尊重當時的現實,服務于當時的現實需要,符合當時的時代邏輯。
關鍵詞: 拿破侖小農主義歷史背景內容評價
長期以來,史學界對拿破侖的農業(yè)思想,特別是拿破侖的小農主義往往是一言以蔽之,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學界往往強調拿破侖的小農主義固定了農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捍衛(wèi)了大革命的這一基本成果。當然,也有個別學者因后來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緩慢而簡單地否認拿破侖的小農主義。很明顯,僅有這些認知是有局限性的。本文試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內容及評價三方面,對拿破侖的小農主義進行稍微全面的論述,以求對拿破侖的公正評價有所貢獻。
一、拿破侖小農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大革命前的法國仍然是一個農業(yè)國,農業(yè)經濟的主體繼續(xù)是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至1789年7月大革命爆發(fā)前夕,在法國的土地占有結構中,除5%的土地為農村公社的公共地外,全國土地的10%左右為天主教會所占有,25%左右為貴族所占有,另有25%左右則為資產階級地主所購得。此外,納賦農(含一般納賦農和從中分化出的富農),共計占有全國土地的35%左右[1]31。由于分散經營的納賦農所占有的土地即永佃田分別只有一小塊,且其多數尚不足以以此維生;而在地主方面,攫取了教會大部分土地的上層僧侶,他們大都居于宮廷[1]15,“無所事事、虛飾浮華和唯我獨尊”[2]778,不思進取,且反對資產階級[1]15,16;貴族們面對其18世紀末“常常入不敷出”[1]12的困境,他們中若“有一個敢作敢為和敢于革新的貴族,就有十至二十個貪圖安穩(wěn)、坐吃地租甚至麻木不仁的貴族”[3]309,“他們談論起土地來,通常也只是意味著雇一個管家,由他把土地租出去,有時租給自耕農,更經常的是租給分成制佃農”[2]774;至于資產階級地主,他們購買土地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提高其社會地位(“在封建社會中土地是社會地位的標志”[1]22),“進入貴族階級”[4]376,他們大都不關心也無興趣改變土地的陳舊經營方式,所以,他們中多數人的土地和大部分貴族及多數地區(qū)教會所占有的土地一樣,依然被分成單獨的小塊,分別出租給小農耕種。這樣一來,到18世紀80年代末,法國農村的多數土地照舊被小農們分散耕用著。小農們繼續(xù)是法國農產品的主要生產者。以法國農業(yè)主產品之一的小麥為例,在小麥產區(qū),據魁奈計算,當時法國約3600萬亞爾邦①的小麥耕地中,歸小農經營的土地就達3000萬亞爾邦,而歸大農場經營的土地僅有600萬亞爾邦[5]15,52,42。
不僅如此,到18世紀80年代末,法國大約2800萬總人口中,農民就占了85%[6],約為2380萬,而小農又占農民的89%[7],達2100多萬。
1789年7月14日法國進入大革命時代后,農民們自然希望通過這場革命,實現自己的小塊私有地夢想。由于在吉倫特派統(tǒng)治時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將農民的永佃田變成了他們的私產;又由于大革命政府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和逃亡貴族的土地用于拍賣,特別是雅各賓派專政時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進一步將這些土地分成小塊出售,并徹底地廢除封建權利,因而,在大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的同時,也建立起自由農民土地所有制,“小自耕農在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滋生繁殖”[8]52,10多萬小農擁有了一小塊屬于自己所有的土地。而那些擁有較多土地和大片土地的地主,大都還是采用租佃制和分成制,將其土地交由農民進行分散的小耕作。如此一來,法國農業(yè)經濟中原本盛行的小農經濟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加強。
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發(fā)動了霧月政變并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zhí)政,由此開始了拿破侖在法國的統(tǒng)治。1804年底,拿破侖又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與拿破侖政權相伴隨,自始至終都必須同國內頻繁進行反革命叛亂的王黨分子和國外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反法聯(lián)軍進行殊死的戰(zhàn)爭較量。這使得拿破侖政權必須組建和維系一支強大的軍隊,從而造成“‘拿破侖觀念登峰造極的一點,就是軍隊占壓倒的優(yōu)勢?!盵9]683而要組建和維系強大的軍隊,就必須有充足的和有堅強戰(zhàn)斗力的兵源。顯然,在當時法國經濟和人口方面小農經濟和小農都占主體的條件下,只有爭取小農的支持,并把他們在大革命中獲得的土地利益與戰(zhàn)爭的勝利相聯(lián)系,才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因此,確認小農們在大革命時期取得的土地利益便成為爭取小農們支持軍隊的先決條件。
從上述內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經過大革命,原本就在法國國民經濟及農業(yè)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的小農經濟進一步得到鞏固,小農依然是法國最為龐大的從業(yè)民眾;統(tǒng)治法國的拿破侖政權需要以維護小農的土地利益來換取小農們對強大軍隊的支持,進而戰(zhàn)勝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進攻,這便是拿破侖小農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
二、拿破侖小農主義的主要內容
拿破侖小農主義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其施政的農業(yè)政策中,但更集中地體現在1804年3月21日頒行的《法國民法典》即《拿破侖法典》中。概括地講,拿破侖小農主義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方面。
1.確認和保障農民們的小塊土地所有權及其土地收益的所有權。
《拿破侖法典》規(guī)定:“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任何人不得被強制出讓其所有權;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補償時,不在此限……物之所有權,不問其為動產或不動產,得擴張至該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產生或附加之物。此種權利為添附權”;“土地產生的天然果實或人工果實”,“依添附權歸屬于原物所有人”(10)。這些規(guī)定,在肯定資本主義私有財產所有權的同時,也肯定了小農在大革命時期獲得的小塊私有地。
2.維護小農土地所有者對土地充分使用的權利。
《拿破侖法典》第552條規(guī)定:土地所有人“得在地上從事其認為適當的種植或建筑”,并可以“在地下從事其認為適當的建筑或發(fā)掘,并獲取掘獲的產物”[11]。此外,該“法典”還注意調整各方所有權之間的關系,要求各方所有權之間相互尊重;且對小塊土地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做了有利于雙方的調整。這些規(guī)定規(guī)范了包括自由小農在內的所有土地主使用土地的方式。
3.確認和維護小土地租佃經營式的小農經濟。
《拿破侖法典》第1134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盵11]換言之,當事人之間的契約,除非該契約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否則,對于當事人就等于法律。《拿破侖法典》承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所表示的一致意見等于法律的效力,以便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彼此間的權利和義務。該“法典”第三編規(guī)定,依法訂立的契約要出于個人的意見;訂立的內容、方式及訂立雙方的選擇,純屬當事人的自由,其他個人和國家官吏無權干涉。這些規(guī)定,在確立契約自由或自治原則的同時,也承認了另一種小農經濟形式,即無地和少地農民從地主那里租種小塊土地的經濟方式。
4.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為了保障市場尤其是軍隊的供給,拿破侖政府改傳統(tǒng)的休耕制為輪耕制,擴大耕地面積;推廣新的優(yōu)良品種,大力培育新作物,鼓勵先進的農業(yè)生產;對在耕種土地和飼養(yǎng)等方面十分擅長或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給予獎勵;同時,政府又頒布一系列法令,提高谷物的價格,保護農業(yè)生產者的利益。重視農業(yè)生產,成為拿破侖政權施政的一個重要方面。
5.以小農為軍隊建設的基本力量。
從1799年到1815年,拿破侖在武力粉碎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同時,率領法國軍隊同英、奧、普、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lián)盟,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爭,先后打敗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聯(lián)盟。其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投入的兵力之多,其結局所造成的影響之深,在近代戰(zhàn)爭史上都是罕見的。正因為如此,拿破侖時代,法軍不僅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軍隊,在數量上也是極為龐大的部隊。僅在1811年,義務兵役制就讓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法國適齡青年(20歲~24歲)應征入伍。來自小農家庭的年輕男子成為拿破侖軍隊的絕對主體。
簡言之,拿破侖的小農主義就是捍衛(wèi)小農經濟的權益,推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使小農成為軍隊建設的支柱。
三、對拿破侖小農主義的評價
小農主義是拿破侖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其產生的背景和主要內容,便能清楚地認識拿破侖的小農主義思想。
1.拿破侖的小農主義是當時法國經濟現實與軍事需要的產物。
由于小農經濟在整個法國經濟和農業(yè)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是全法國最為龐大的從業(yè)民眾,因此拿破侖的農業(yè)政策必須尊重小農和小農經濟。正如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一文中所指出的:“違反小農的意志,任何持久的變革在法國都是不可能的?!盵12]497經過法國大革命,部分農民有了自己的一小塊私有地,農民的自由土地所有制已經是既成事實。但由于大革命并沒有足夠地解決所有農民生活所需的土地量,也沒有讓全體農民都成為小土地所有者,因此,無地和少地農民繼續(xù)租種地主出租的小塊土地。作為大革命主要成果的捍衛(wèi)者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維護者的拿破侖必然且必須承認和維護這兩種不同的小農經濟。與此同時,建設強大的軍隊又需要以小農為支柱,這就更需要拿破侖對小農權益的認可。所以,拿破侖小農主義的內容,是當時法國歷史條件的產物。這又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9]585
2.拿破侖的小農主義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的一個主要成果,充分維護了自由小土地農民的既得權益。
自由農民小土地所有制是法國大革命的一個基本成果?!赌闷苼龇ǖ洹反_認和保障了農民們的小塊土地所有權及其土地收益的所有權,確認了小農土地所有者對土地的充分使用權利。這不僅捍衛(wèi)了大革命的基本果實,而且保證了小農們“能夠自由無阻地利用他們剛得到的法國土地并滿足其強烈的私有欲”[9]679,其結果自然是對農民土地所有權的進一步鞏固。
3.拿破侖的小農主義為法軍屢次戰(zhàn)勝國內外敵對勢力贏得了強大的力量來源。
《拿破侖法典》對自由農民小土地所有權益的承認和保護,使他們對拿破侖政權廣泛擁護和支持。小農成為拿破侖政權的力量來源。同時,國內特別是國外反革命勢力的反撲,又使得拿破侖順理成章地將自由小農的小塊私有地的利益與戰(zhàn)爭的勝利相聯(lián)系,因而自由小農們踴躍參軍參戰(zhàn)。恩格斯在《1852年神圣同盟對法戰(zhàn)爭的可能性與展望》一文中指出,拿破侖的不朽功績就在于他發(fā)現了在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上唯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如此一來,在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小農成為拿破侖軍隊的基本力量,出現了“軍隊是小農的光榮,軍隊把小農造就為英雄,他們保護新得的財產免受外敵侵犯……軍服是他們(指擁有小塊私有地的自由小農——引者注)的大禮服,戰(zhàn)爭是他們的詩篇,在想象中擴大和完整起來的小塊土地是他們的祖國,而愛國主義是財產觀念的理想形態(tài)[9]683”,這就奠定了拿破侖軍隊強盛、并擊敗國內外敵人進攻的強大力量基礎。
4.拿破侖小農主義也是對地主繼續(xù)其傳統(tǒng)的小土地經營模式的承認。
大革命前,法國的多數地主將其土地分成單獨的小塊,分別出租給小農耕種。大革命后,這樣的局面并未得到改觀?!赌闷苼龇ǖ洹反_認和維護小土地租佃經營的小農經濟,自然是對地主們繼續(xù)其傳統(tǒng)的土地經營模式的認可。
5.拿破侖小農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法國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拿破侖法典》對自由農民小土地所有權益的承認,保護了他們因獲得私有地而產生的生產熱情;加之拿破侖政府采取了鼓勵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舉措,因而法國的農業(yè)生產在拿破侖時代獲得了一些進步與提高。據統(tǒng)計,從1790年到1872年,法國糧食總產量增長了30%,這其中當然有著拿破侖小農主義的貢獻。
總之,拿破侖的小農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法國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當時的法國經濟與軍事狀況,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點。正因為如此,它的出現才具有時代的合理性。
注釋:
①亞爾邦(Arpent):法國舊的面積單位,約等于現在的30—51亞爾(are),或相當于20~50公畝。
參考文獻:
[1]阿爾貝·索布爾.法國大革命史[M].馬勝利,高毅,王庭榮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2]A.古德溫.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第8卷[M].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組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費爾南·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2卷[M].顧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3.
[4]雷吉娜·佩爾努.法國資產階級史:上冊[M].康新文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5]魁奈經濟著作選集[G].吳斐丹,張草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6]雅克·戈德肖.近十多年來法國大革命史研究與出版概況[J].世界史研究動態(tài),1985(10):7,8.
[7]張慶海.大革命前后法國農業(yè)近代化的本質特征[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107.
[8]費爾南·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3卷[M].施康強,顧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3.
[9]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G]//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1678670,28832539.aspx.
[11]http://www.docin.com/p-47962839.html.
[12]恩格斯.法德農民問題[G]//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