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萍
摘要: 作者在給學生上心理輔導課時發(fā)現很多學生的表現非常淡漠,經交流得知,他們喜歡一味地埋怨,這是老師以前對他們的態(tài)度造成的。為了改變這種單一的認知并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本文試著從讓學生參與游戲體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關鍵詞: 團體輔導游戲主動性心理輔導課
在給學生上心理輔導課時,我發(fā)現很多學生的態(tài)度非常淡漠,他們不喜歡參與課堂,在與一些學生交流后,我得知他們說過去的老師從來都不青睞他們,所以久而久之,他們也懶得參與了。的確,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關愛,這樣的老師就是有責任的,可除了老師的因素外,學生自己有沒有責任呢?為此我試著讓他們參與游戲體驗,從而能在游戲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并試著從自身角度積極地做出努力。
一、針對問題,挑選游戲
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學生的積極主動可以有效地增強課堂效果,為此我精心挑選出《你說我畫》這個心理游戲。
這個游戲需準備兩張樣圖,樣圖是互相連接的幾何圖形,兩張樣圖的構成基本圖形一致,但位置關系有所區(qū)別,每人發(fā)一張16開白紙和筆。第一輪先請一名自愿者上臺擔任“傳達者”,其余人員都作為“傾聽者”,“傳達者”看樣圖一兩分鐘后背對全體“傾聽者”下達畫圖指令。“傾聽者”們根據“傳達者”的指令畫出樣圖上的圖形,但是不許提問。第二輪再請一位自愿者上臺,可以是同一人,看著樣圖二,面對“傾聽者”們傳達畫圖指令,其中允許“傾聽者”不斷提問,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圖形。在每次畫好后根據“傾聽者”的圖,“傳達者”和“傾聽者”談自己的感受,并比較兩輪過程與結果的差異,從中分析出造成不同結果的多種因素,從而找到改進的主要原因。
在我講好游戲的過程與要求后,同學們都異常興奮,一致認為畫圖還不簡單,看到他們的喜悅我很高興,這至少說明了他們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因為興趣是成功的基礎。
二、參與游戲,親身體驗
游戲的要求解說完后我選擇了班長作為“傳達者”,但是當“傳達者”將樣圖一的指令一個個發(fā)出后,卻發(fā)現極少有人畫出與樣圖一完全相同的圖形。
班長帶著疑惑的眼神說:“我講得很清楚啊,你們怎么畫成這個樣啦!”同學們說:“我們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可是又不允許我們問!”我對他們的交流做出分析,這種一方只發(fā)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收信息的方式叫單向溝通模式。在單向溝通中接收者沒有反饋意見的機會,不利于建立雙方的感情。接著我就問學生:“剛剛這個現象是不是就像有時候我們老師在上課,但是你們卻無人在聽,或者有人在聽可能不能聽懂還是個未知呢?”同學們紛紛說是?!澳敲慈绾尾拍苋〉昧己玫恼n堂效果呢”?這時有同學發(fā)言說一定得不懂就問、積極參與、及時反饋等,在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后,我們決定開展第二輪游戲。
三、升華游戲,解決問題
第二輪游戲依然由班長擔任“傳達者”,班長認真細致地講解第二個圖形后同學們在不明白的地方進行了積極提問,他們通過理解、表述、質疑、回應進行著有效的雙向溝通和合作,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互動明顯。班長將信息發(fā)送完后看到同學們的作品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但是細看后發(fā)現有個別同學的作品與樣圖相差甚遠,這時候我就問這些作品有差距的學生:“你們能想象到差距的原因嗎?”學生答:“我們沒像他們那樣積極提問?”“那你們有不懂的嗎?”“有?!蔽矣謫枺骸澳悄銈冇X得責任在誰呢?”學生答:“知道了,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是我們自己不懂又不問。”隨后我做出了總結,其實我們生活中隨時都有新的問題產生,如果總是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天天累加最終會壓得我們難過,從而導致我們懼怕它。
最后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老師的看法是怎么形成的,自己到底有沒有責任,經過討論,學生紛紛指出老師的看法都與自己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先從自身改變開始。
四、誠心感悟,重新開始
當同學們都通過親身體驗悟出了道理后,我給他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同學們,我們現在都知道了過去我們的不足是哪些原因造成的,那知道了原因之后下一步該怎么辦呢?”“知道,知道。”同學們一改以往的狀態(tài)都搶著回答。有的說:“我上課一定要好好聽講,不懂的一定要及時提問?!庇械恼f:“我一定要及時給老師以反饋信息,這樣老師一定會關注我?!庇械恼f:“過去錯的已經錯了,人生隨時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就從現在開始讓老師你喜歡我!”這位同學剛講完,四周掌聲響起,我知道他們是在為自己的進步喝彩。又一次輔導課上完了,師生間的感情更進了,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看著他們開心地與我揮手再見,我期待著對他們而言這一天真的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的確,從那以后,幾乎每節(jié)課都在師生良好地互動中進行,學生獲得知識開心了,老師看到學生的進步也開心了,真心地希望學生能把這種積極主動地精神狀態(tài)帶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五、體驗成果,持之以恒
讓學生參與游戲中親身體驗而獲得的感悟比他人的勸說更有說服力,這樣能有效地促進他們主動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通過團體游戲,他們明白師生需要互動,學習需要主動。當然一個習慣的改變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貴在持之以恒,所以我要求學生將這種行為的主動性帶到其他課程的學習及生活中,共同制訂出階段性計劃,互相監(jiān)督,及時評比進步之星,以便讓這個好習慣一直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邊玉芳.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