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教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首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師必須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音樂教學中,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同學們在享受音樂美的愉悅和陶冶過程中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產(chǎn)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 音樂教學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語文課或者思想品德課的事,而且可以體現(xiàn)在音樂課堂上。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的偉大感情,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對于一個偉大民族不僅是政治標準,而且是道德規(guī)范。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在我結(jié)合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淡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以音樂陶冶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美感教育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是,通過音樂的美來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絕非是空洞的政治說教,應改變過去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課的錯誤觀念,因此,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要與音樂藝術一起來進行,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教唱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時,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歌曲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給學生講述聶耳、冼星海等著名音樂家的愛國故事,使學生明白人民音樂家的愛國精神和他們的作品一樣永世長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忱。在進行樂曲分析時,著重講解樂曲是怎樣反映作者的心聲的。在演唱實踐時,特別注意要求學生把歌曲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來,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深對歌曲的主題“愛國主義”的深刻理解和認識。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教會學生很好地表現(xiàn)歌曲,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讓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音樂教學之中。
舉個例子:在教唱《國歌》的時候,為使學生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的愛國感情,我問學生:“為什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學生回答說:“‘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淪亡。凡是有血性的中國人都已經(jīng)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所以,作者喊出的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應該說,學生通過歌詞及他們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已經(jīng)理解了當時中國人民那種憤怒的、為國擔憂的、期望抗戰(zhàn)的強烈感情,但是,如果想把這種感情變成學生內(nèi)在的、深沉的感情,僅此是不夠的,還需要他們通過表達感情來加深體驗。也就是說,要通過他們的歌聲來實現(xiàn)。
在這方面,適用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一些革命歷史歌曲外,還有很多近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的歌曲、大量好的民歌及供學生演奏者欣賞用的器樂曲。這些優(yōu)秀的教材為我們提供了音樂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審美教育,同時進行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訓練的基本條件。有的歌曲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用列寧的話說;“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币虼耍魳方處煈浞指鶕?jù)和利用這些歌曲中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寓于音樂的美感教育之中。
愛國主義思想體現(xiàn)于音樂教學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說教,又不是有組織有約束的灌輸。音樂進行教育的形式卻是具體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并能達到靈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悅、美感的享受。因此,要體現(xiàn)寓愛國主義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于音樂藝術的美感之中,使學生既能動之以情又能曉之以理,從而達到感情的愉悅,得到理智的滿足。
例如:讓同學們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國優(yōu)秀的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傳統(tǒng)樂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瑰室,這首樂曲在國內(nèi)外樂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這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會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月光透過層層白云,映入江面,遠處漁舟在江面蕩漾?;ㄓ霸趦砂遁p輕地搖曳,那優(yōu)美、深沉的旋律描繪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師生動地描述,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極快地進入到“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的靜謐、清澈的月夜意境中,使學生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的文化歷史、民族音樂的偉大。中華民族不愧為是歷史文明古國,并且在同學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中華的種子,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從以上簡單羅列的事例中,不難看出,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而且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
三、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加深愛國主義的內(nèi)心感受。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要多樣化,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例如:(1)在校園里舉行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識問答、小品表演、革命詩歌朗誦、抒情散文、講故事或舉行愛國主義歌曲卡拉OK個人獨唱比賽,等等;(2)結(jié)合鄉(xiāng)土風情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3)結(jié)合我們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和方式十分豐富,只要我們認真細致地挖掘、探索和實踐,就可以加以利用。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主要不是說教而是感染,不是光靠講理而是重熏陶,不是靠灌輸而是靠潛移默化,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把愛國主義精神、奉獻精神、開拓精神無私地貫注于平凡的工作崗位之中,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鄧文千主編.蘇教版初中音樂教學參考資料.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孫繼南主編.中外名曲欣賞.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3]尹紅主編.音樂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九年制義務教育音樂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