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輝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趣味性的學習空間、突破地域界限的互動接觸,已成為21世紀新一代學生的學習模式。網(wǎng)絡教學可謂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開放性和互動性更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其中,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互動教學正是廣泛應用的典范,它不僅能夠拓展教學空間和教學時間,而且在師生之間充分實現(xiàn)了教學信息的及時交流。
互動教學(Blended Learning)是指綜合運用不同的學習理論、不同的技術和手段以及不同的應用方式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它有機整合了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 to Face)和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并將兩者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
這種整合在形式上是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其更深層次上則包含了基于不同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和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不同學習環(huán)境的混合,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以及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的混合等。因此,支持在線學習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必不可少。
網(wǎng)絡教學平臺也叫做虛擬學習環(huán)境或者課程管理系統(tǒng),它是一種基于Internet或者Intranet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支持或管理教和學各方面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F(xiàn)有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往往由于使用技術門檻過高、建置成本花費巨大等原因,使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差強人意。而由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amn as開發(fā)的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互動教學,在設計之初就以低建置成本和高度可用為目標。它不僅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易學易用,而且還以開放源碼的方式進行發(fā)布,吸引了很多程序設計師和教育學者不斷對其進行改善和提高,從而使互動教學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優(yōu)秀網(wǎng)絡教學平臺之一。
強大的互動教學網(wǎng)絡平臺
互動教學是Modular Object-0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縮寫,即模塊化的面向對象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除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強大的功能和易學易用的特性,也是互動教學平臺的顯著特點。模塊化的程序設計使得互動教學的修改和擴充十分靈活,而良好的通用性、開放源代碼等特性,更是促進了互動教學平臺的廣泛使用。
互動教學平臺提供了覆蓋管理員、教師和學生需要的各種功能。
管理員功能:管理員又可分為站點管理員和課程管理員。站點管理員主要負責修改系統(tǒng)配置,維護課程用戶信息,設置站點首頁,安裝和維護功能模塊等。課程管理員主要負責創(chuàng)建新課程,設置課程信息和任命教師。
教師功能:教師又分為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在指定教師時,如果不賦予教師編輯權限,該教師就是輔導教師。主講教師可以編輯課程的資源和組織教學活動。輔導教師具有管理成績、查看日志、查看學生活動報告、進入教師討論區(qū)等權限,其任務主要是解答學生的問題,進行一些日常教學管理,督促學生學習,并不參與課程設計。
學生功能:學生可以在線閱讀材料和參加學習活動,并將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對課程學習的感悟記錄在自己的Blog上。
與此同時,互動教學平臺還提供了各種課程活動模塊,供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搭建教學互動環(huán)境?;咏虒W提供的課程活動模塊主要如下——
作業(yè)模塊(Assignment):通過作業(yè)模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則可以將工作成果(任何形式的文件)上傳到服務器上。典型的作業(yè)包括論文頂目和報告等。
選項模塊(Choice):選項模塊可以讓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并給出多種不同答案供學生選擇。該模塊可以用于引導學生對某一話題進行思考,調查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等。
討論區(qū)模塊(Forum):討論區(qū)模塊是最重要的課程活動模塊,教師和學生在此模塊下進行交流和討論。有不同類型和格式的討論區(qū)可供選擇,可以對張貼的內容進行評分作為評價依據(jù)。訂閱討論區(qū)后,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張貼內容。
日志模塊(Journal):日志模塊主要用于進行反思活動。在此模塊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寫作。學生所寫的內容只有本人和教師可以看到,教師可以給予反饋。
資源模塊(Resource):資源模塊給教師提供了呈現(xiàn)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源的途徑??梢酝ㄟ^這個模塊呈現(xiàn)教師上傳的文件、網(wǎng)頁內容和網(wǎng)址鏈接等。
測驗模塊(Quiz):測驗模塊允許教師設計、編制測驗,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和簡答題。題目分類存儲于題庫中,可以在課程中反復使用,也可供其他課程使用。該模塊包含評分工具,每次作答都是自動打分,教師可以選擇是否給予反饋信息和顯示正確答案。
調查模塊(Survey):調查模塊提供了一些預設的調查問卷用來了解學生的意見、態(tài)度等。問卷通常包括COLLES和ATTLS兩種。它們既可以在課前作為診斷摸底工具,也可以在課程結束時作為評價工具。
聊天室模塊(Chat):聊天室模塊可以實現(xiàn)平順實時的文字溝通。聊天窗口可以顯示大頭照,支持URLs、表情圖示、嵌入式的HTML、圖形等。
工作坊模塊(Workshop):工作坊模塊允許學生之間對作業(yè)進行評價,而且教師可以管理并加以評分。工作坊還支持范圍相當廣泛的評價量表。
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互動教學
通常來講,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方式主要有兩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這兩種教學設計方式有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只關心個體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習活動的社會文化屬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西方發(fā)達國家開始利用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作為教學設計全新的理論框架?;顒永碚摰幕舅枷胧牵喝祟惢顒邮侨伺c形成社會和物理環(huán)境的事物以及社會和物理環(huán)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間的雙向交互的過程,即人的心理發(fā)展與人的外部活動是辯證統(tǒng)一的。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其核心理念強調教學皆可活動化。具體來說,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和組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設計模式。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創(chuàng)造,并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己摸索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jīng)驗,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jù)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理,并結合互動教學的內涵,基于互動教學平臺的教學設計可以分為——確定總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設計學習活動和活動評價。
設定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指南,又是教學評價的依據(jù)。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的教學原理為指導,在教學大綱框架下綜合分析課程的知識結構、各知識點的類型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定。
分析學習者、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學習的。所以,要取得教學設計的成功,必須重視對學習者的分析。對學習者的分析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分析對學習者學習學科內容產(chǎn)生影響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點,包括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工作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濟、文化、社會背景等一般特征;分析學習者對所要學習的學科內容已有哪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內容的認識與態(tài)度,即常說的要在教學前確定學習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學起點;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風格。
對學習內容和知識點的分析要以教學目標為根據(jù),把教學內容組織成教學單元,并確定每部分教學單元的具體教學方式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還是通過互動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在設計和實施互動教學策略時,教學單元的順序不一定要遵循教材原有的章節(jié)內容順序,內容結構與順序可以調整,各單元的教學目標也需要隨之改變。
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離不開豐富的學習資源,資源的種類和展現(xiàn)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只有充分了解和分析所掌握的學習資源(學校條件、教師條件、學生條件以及媒體資源等),才能在混合式教學中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設計學習活動和活動評價:學習活動是指學習者以及與之相關的學習群體(包括學習伙伴和教師等)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而進行的操作總和。學習活動設計是互動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具體包括課堂講授、閱讀、討論交流、協(xié)作學習、問題解決、資料收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反思等。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分析知識點及其教學目標,并了解各種學習活動類型的特點,為每個知識點的學習設計出合適的課堂或在線學習活動,并進行相關的資源準備、媒體選擇評價方法設計。無論是通過課堂學習,還是通過網(wǎng)上學習,對于不同的知識類型,在進行活動設計時都要考慮到評價的設計。評價設計應以知識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媒體、學習活動為根據(jù),采用某種合適的評價方法來檢測學生是否達到了起初設定的教學目標。
依據(jù)互動教學的教學設計,具體開展互動教學的步驟如下:教師依據(jù)教學設計在互動教學平臺上創(chuàng)建與課堂教學相對應的網(wǎng)絡課程,全體學生在網(wǎng)上完成注冊,成為互動教學平臺的用戶。教學開始后,教師在課堂上系統(tǒng)講解學科知識,提出學習目標,布置學習任務。同時,在互動教學平臺上為當前的教學階段添加相關的資源和任務(作業(yè)、討論區(qū)、問卷調查、測驗、互動評價、程序教學)。學生按照任務要求在課下通過探究式、協(xié)作式、自主式等學習模式開展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將作品上傳互動教學平臺。在此期問,教師要通過互動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幫助以及評價,及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進行總結,集中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一階段的教學完成后,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解決在學習開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重新開始下一階段的教學。在整個課程結束以后進行總結性評價,根據(jù)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對基于互動教學平臺的混合學習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經(jīng)驗,改進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開展教學的互動教學,已成為教育工作者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互動教學平臺先進的教學理念、強大的功能和開源發(fā)布等特征,為學校開展互動教學提供了廣闊前景。相信隨著互動教學理論不斷成熟和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不斷完善,互動教學必將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