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盤生
摘要:近三十多年,我國教育界熱心于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同行們,常常關注如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是如何成長為偉大的教育家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最為關鍵的要點是什么?烏克蘭在當前是如何繼承和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筆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烏克蘭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瓦·德爾卡契女士和基輔市蘇霍姆林斯基實驗中學校長瓦·哈依魯蓮娜(通訊)院士。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蘇霍姆林斯基實驗中學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12)02-0003-06
近三十多年,我國教育界熱心于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同行們,常常關注如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是如何成長為偉大的教育家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最為關鍵的要點是什么?烏克蘭在當前是如何繼承和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
正好,筆者于2011年9月22日至9月30日,全程陪同和接待了來自蘇氏故鄉(xiāng)的兩位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忠實追隨者,她們是著名的烏克蘭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瓦·德爾卡契女士和基輔市蘇霍姆林斯基實驗中學校長瓦·哈依魯蓮娜(通訊)院士。在此過程中,我有機會充分利用時間就有關問題較為詳細地作了訪談。由于筆者與這兩位校長有長時間的交往,且多次安排和接待她們來華訪問和講學,因而訪談氣氛相當融洽,交流比較透徹。
現將訪談內容按題整理,擇要成文。
筆者:為什么蘇霍姆林斯基在同一家庭的四個兄弟姊妹中能脫穎而出,成長為舉世聞名的教育家?
德爾卡契:在烏克蘭這一農民家庭中能孕育出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我看應當是千載難逢!在同樣的歷史條件下,主要是蘇霍姆林斯基個人的素質起著決定性作用。我記得,在我校慶祝蘇霍姆林斯基母親阿克桑娜·阿甫捷耶夫娜百歲壽誕時,她老人家曾深情地回憶說:“瓦西里(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從小就在我們家四個孩子中顯得很突出,他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別強,家中的主要事情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聽他的老師和同學說,學校課堂上教的東西,包括詩歌等,他當堂就能記住,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教同學們背誦呢!瓦西里從小就很有主張,他想做的事一定要做成。他非常愛看書,常常千方百計去借書看,并且想辦法自己買書。譬如,小時候他想有一本舍甫琴科(烏克蘭著名的作家和詩人)的著名詩歌集《科勃扎琴歌手》,家中沒錢買,他就在秋天去田野收集各種野果和種子到集市上出賣,逐步攢下點錢,最后終于買上了。后來還好幾次在晚上給我朗讀呢!瓦西里與父親的關系最好,常常圍著父親問這問那,后來甚至還幫父親干點木匠活……”
哈依魯蓮娜:是啊,蘇霍姆林斯基能成長成偉大的教育家,主要取決于他個人的天賦和品格。同時。與他獨特的經歷也分不開。瓦西里·阿歷克山特羅維奇(蘇氏的名和父稱)親自參加了二戰(zhàn)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為保衛(wèi)祖國,浴血奮戰(zhàn),兩次身負重傷,從死亡邊緣中被挽救過來,真正經歷了血與火和生與死的錘煉。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這樣的事實:他心愛的妻子薇拉在敵后因參加反法西斯游擊戰(zhàn)斗而被捕后,拒絕出賣同志,先是他還沒來得及見面的、在襁褓中的兒子被匪徒們在墻上活活撞死,并拋尸荒野,隨后薇拉被挖去雙眼后殘酷地被吊死……戰(zhàn)爭殺他幼子,戮他愛妻,奪走他父親啊!戰(zhàn)爭毀了成千上萬個家庭,給無數兒童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他在《我把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寫道“若問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回答:熱愛孩子……”我看,他對孩子的愛是那么含義深廣,那么徹心透肺,那么廣博宏大,這是遠遠超出常人的理解了。這是他成為偉大教育家的基點。
筆者: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地方描寫了他祖母瑪麗婭的影響,請你們再介紹一些蘇霍姆林斯基父母親和兄弟姊妹的情況以及他們對他成長的影響。
德爾卡契:蘇霍姆林斯基的母親個兒瘦小,但動作很靈活,是典型的善良、勤勞又十分聰明的烏克蘭農村婦女。她出生于19世紀末,自然是個文盲,但她熟知烏克蘭的民間故事和民俗傳統(tǒng),篤信東正教,虔誠地恪守教義,這樣,家庭中自然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氛圍。蘇霍姆林斯基的父親不僅是個種田能手,而且是個出色的木匠,在鄉(xiāng)間頗受人尊敬。他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小水平,但在兒女們上學時卻因有些許文化和有一雙靈巧的雙手而被聘為當地小學的教師(相當于勞動技術課教師)。一個普通農民能走上講臺為孩子們上課,這在當時當地是件十分光榮的事情,自然也是蘇氏一家的驕傲。顯然,這是他們家四個孩子長大后都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的主要原因。
蘇氏長兄名伊凡,從小也很聰明,初中畢業(yè)后就當了教師,教歷史。他初期一度也在帕夫雷什中學工作過,那是在戰(zhàn)前。后來同樣也當過區(qū)教育局領導,因工作出色而獲得過“列寧勛章”。蘇氏家人常講,伊凡為弟妹樹立了好榜樣,可惜他因病英年早逝了。蘇氏弟弟名謝爾蓋,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也在帕夫雷什中學工作,教烏克蘭語言和文學,直至退休,一直住在帕夫雷什鎮(zhèn)上。妹妹名米蘭尼稚,也是烏克蘭語言和文學教師,在鄰近的斯維特拉伏茨克市工作,表現很出色。蘇氏母親后來就一直住在小女兒那里,活到一百零六歲。1976年我到帕夫雷什中學工作后,每年學校舉行紀念蘇氏的重大活動,都是由蘇氏妹妹陪同他們的老母親阿克桑娜來出席的。
哈依魯蓮娜:我也出身于烏克蘭農村。在我看來,戰(zhàn)前像蘇霍姆林斯基家這樣的家庭,可以說是少見的。我的意思主要是指:他們的父母實際上是農民中的精英了。父親能工巧匠的頭腦和智慧,較高的勞動效率和收入,崇尚文化的價值取向,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母親勤儉持家的精打細算,堅持東正教義的虔誠精神,熟知民俗文化的樸實善良,造就了蘇氏家庭中獨一無二的文化氛圍。據他母親講,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氏家中就有好幾十本圖書,這在當時的農村已經是個不小的圖書館了。這確實是少見的!我想,他們的家庭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成長為偉大教育家的搖籃。
筆者:請你們分析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的性格和品質,如果可以,最好以實例說明。
哈依魯蓮娜:面對偉人,要分析他的性格,我們似乎缺少點什么。但偉人也是人,也應當看作普通人,特別是我們幾十年都在研究他,學習他,他似乎已經成了我們大家的父親,真的!我們心底里就是這樣想的。我想,蘇霍姆林斯基的性格可以概括為:善良而嫉惡如仇,溫柔但嚴格剛毅,勤勞節(jié)儉又愿為孩子們慷慨奉獻,有超平常人的高度責任感等等。例如,他領導教學的主要手法是聽課,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聽兩節(jié)課,如遇外出或會議,一定補上。這真不容易啊!而且,他常常是連續(xù)一周都只聽某一位老師的課,以便作出客觀的分析和建議。在聽課時,一旦發(fā)現某位老師有較為明顯的缺陷時,他會立刻舉手要求發(fā)言。隨后,他走上講臺說,我好長時間不與孩子們直接交往了,今天很高興這位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于是,他按教學進度及要求,作出示范性講授、操練或演示。課后,他會立即與這位老師交換
意見,分析教學進程,指出其不足,一定使該老師心服口服,有所得益?,F在,我在實踐中也常常采用這種方式領導我校的教學工作,效果很好。
德爾卡契:蘇霍姆林斯基勤勞負責,每天只給自己4小時的睡眠,其余時間都用來工作、讀書、寫作等,他長年如此!我看,這是他的性格使然,這是一種品質。他生活十分節(jié)儉,初到帕夫雷什中學時一直穿著復員時帶回的軍大衣和軍靴,把工資省下來為學校置文具、教具甚至課桌椅等。后來,他也只有那么一套西裝,為會客而穿,輕易舍不得穿,同時用自己省下的錢為教師購買百科全書作教學參考資料,為學生購買魚缸、熱帶魚類、奇花異草,力圖彌補鄉(xiāng)村學校的不足。他對工作要求嚴格,有件事至今令人肅然起敬。他的弟弟謝爾蓋在有一天上課時,把一個調皮的男孩趕出了教室,不許其聽課。蘇氏知道后,當即決定讓謝爾蓋停職,在家反省,直至兩周后,當謝爾蓋深刻認識其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后,才被允許繼續(xù)來校教學。這件事對大家震動很大。
筆者:可否談談蘇霍姆林斯基敢講真話、堅持真理的品格?
哈依魯蓮娜:對,我以為蘇霍姆林斯基的品格還可以表述為憑良心辦事,不畏權勢,敢講真話。他非常鄙視那些吹牛拍馬、投機鉆營的風氣和人物,他不怕非議,不畏權威,敢于揭露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盛行等時弊,直言不諱,公開提倡人道主義教育,反對非人道的教育實踐和理論。他雖然在臨終前身陷圍剿,屢遭誹謗,但仍然堅持真理,毫不低頭!現在揭秘的很多文獻都證實:蘇霍姆林斯基與其說是病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那些教條主義權威們及追隨者口誅筆伐整死的。他是被氣死的啊!真的,他完全可以再工作數十年哪!這很悲哀,令人傷心!他用生命捍衛(wèi)了人道主義教育學,捍衛(wèi)自己的教育思想的純潔性,決不向謬誤低頭,這種品格可以稱得上“偉大”了。
德爾卡契:現在,讀過解密的文件,我們知道了當時的蘇共中央和蘇聯教育科學院領導們,已經把蘇霍姆林斯基列為“異己”,把他的人道主義教育思想視為異端邪說,并有計劃地對他組織圍剿了,這很殘酷!每當我凝視蘇霍姆林斯基的肖像,哪一次都會感受到他目光的深邃和睿智,感受其堅毅和執(zhí)著,勇敢和自信。
筆者:你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最為重要的要點是什么?
哈依魯蓮娜:如果從“思想”角度看問題,我以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人道主義教育思想。他在各種場合都大聲疾呼:“教育的目的是人?!薄敖逃龑W就是人學!”“應該從一開始就尊重孩子,把他們當人,并在工作中真正地熱愛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大寫的人!”要知道,在整個蘇聯時期,第一個舉起人道主義教育大旗的,就是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蘇聯正盛行教條主義,當局禁錮思想自由,學校教育中違反人道主義的東西已比比皆是。面對現實,蘇霍姆林斯基憂心如焚,焦急萬分。他認為,必須提倡每個教師獨立思考,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從培養(yǎng)公民和促進人的發(fā)展出發(fā),改革陳舊的教育教學方式,努力避免使學校淪為工廠——把青少年模壓成只會執(zhí)行指令的螺絲釘的工廠。他的理想就是:學校應當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唯有這樣,孩子們從人道尊嚴的基點出發(fā),才能逐步成長為崇尚真善美,鄙視假丑惡,善于獨立思考的,全面而和諧發(fā)展的人——真正“大寫的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重溫他的教誨,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關于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論述之理論基礎,就是他的人道主義教育思想。他常常寫道:“為了孩子的幸?!?,“為了每個人的幸?!钡鹊龋@說明什么?這充分體現了他“以人為目的”的人道主義教育觀念啊!
德爾卡契:是的,人道主義教育思想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不當區(qū)教育局長而來帕夫雷什當校長,就是為了給二戰(zhàn)中飽受苦難的孩子們腳踏實地做點事,切切實實挽回慘無人道的法西斯戰(zhàn)爭給兒童們帶來的巨大損失,這應當看作痛失愛子的他在戰(zhàn)后作出的關鍵抉擇。具體在學校教育實踐中,他所倡導的每一項教育教學措施,無不滲透著他所關注的人道主義情懷,其集中表現就是“熱愛孩子”,“把心靈都獻給孩子們”,“全身心地為孩子們的發(fā)展服務”等等。他在此同時告誡大家:要警惕孩子有時利用成人的寵愛。他提倡科學地研究每一個孩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改變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力求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道德——情感氛圍”,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做到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熱愛教師,以至熱愛生活。他堅決反對學校中的傳統(tǒng)措施:把學生關在課堂里,要求劃一,死啃書本,動輒懲罰等等,他認為這些都是非人道的。他力挺“藍天下的學?!?,“以大自然為課堂”,引導孩子從事一定的體力勞動,重視從幼兒起就發(fā)展思維,通過童話故事和各類“節(jié)日”活動展開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他提倡“四崇拜”——崇拜祖國、崇拜母親、崇拜母語、崇拜書籍。這一切都可以理解為——基于人的基本需要出發(fā)的人道主義考慮,
哈依魯蓮娜:我想補充一點,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有一點十分重要,需要我們研究和效法,這就是他從事教育研究的方法論。他珍視前人的研究成果,虛心閱讀,但不照搬。他堅信教育理論來源于實踐,應當被實踐檢驗和修正:對于理論的評價和修正,在第一線的教師和校長最有發(fā)言權。他堅決反對崇尚書本、照搬理論的教條主義傾向,主張教師在實踐中獨立思考和鉆研,“從痛苦中提煉出自己的思想”。正因為他持有正確的方法論,他才能無私無畏地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堅持帕夫雷什的教育實驗,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先行者,撰寫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育百科全書”來。
筆者:你們能否比較一下蘇霍姆林斯基與馬卡連科這兩位教育家?
哈依魯蓮娜:坦率地講,這是個很難回答的題目,因為這兩個大教育家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
從相同的角度看,蘇霍姆林斯基與馬卡連科同樣是誕生于蘇聯時期的偉大的教育家,他們都把一生貢獻給教育事業(yè),并都是在教育崗位上逝世的,他們的事跡和教育遺產也都舉世聞名。
馬卡連科教育生涯的頂峰,正是蘇聯建國初期,他面對的是一批流離失所的特殊兒童,必須實行統(tǒng)一的紀律,工作常常帶有軍事化的色彩,他強調學校集體的教育功能,這就是著名的“平行影響原則”。馬卡連科為人也很有個性,最為明顯之處是直到去世時他還沒有加入蘇聯共產黨,為什么?他認為周圍很多共產黨員言行不一,不足以效法。
而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非常尊重馬卡連科,一直以他為導師和榜樣。他們之間的不同在于:蘇霍姆林斯基撰寫的教育著作數量要多很多,而且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他更加關注個別化教育,更加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另外,他重視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從一定程度講,蘇氏思想更適用于現在。這是我個人的粗見。
德爾卡契:蘇霍姆林斯基一直稱自己是馬卡連科的學生,但是,學生卻敢于對老師提出批評。
他在1967年撰寫了長篇文章《不要原地跑步》,后更名為《前進》,在文中他具體指出了馬卡連科教育思想中的若干不足。據我的記憶,他指出了“平行影響原則”的局限性,批評學校紀律“是斗爭的紀律”之說,反對“集體是教育的目的”這一論述等等。當然,他文章的著重點是:在心底里懷著對馬卡連科真誠敬愛之情時,反對把其名字變成偶像。不可把其教誨看作教條,決不能為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肆虐而推波助瀾。
哈依魯蓮娜:蘇霍姆林斯基比馬卡連科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指出了馬卡連科盲目搬用馬克思“關于集體的論述”的偏差,認為馬克思論述的是社會,這種社會是建立在社會所有制基礎上的關系,而不是學校中的集體。他反對忽視學生集體的特點,反對把集體建設和個性發(fā)展對立起來的傾向。
筆者:那么,烏克蘭的同行們是否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呢?
哈依魯蓮娜:是的,是有人持這種看法。他們認為,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論述“共產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的地方太多了,這足一種“教育烏托邦”啊。在我看來,這只能說是一種歷史局限性,我們不能苛求前人完全超越當時的歷史條件。我想著重指出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所有提及“共產主義教育”的時候,一定同時強調教育孩子分辨真善美與假丑惡,強調關注兒童的“心靈”、“精神”和“內心世界”等,強調關注兒童的情感體驗;在論及集體和集體教育時經常提醒人們:“應當重視集體的精神生活,尤其是智力的、創(chuàng)造的精神生活……”,并反復慢調“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人”。這正是他的聰明之處啊!
德爾卡契:對啊!在當時,有哪個人曾經站起來批判過“烏托邦”啊!面對猖獗的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還就是他站了起來呼喚人道的教育學呢!現在我凡重讀他的著作,就越深刻地感覺出他反對教條主義的機智和高明。例如在論及思想品道教育時,他強調的是教育孩子“首先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從堅守道德底線出發(fā),逐步提高水平。就是說蘇霍姆林斯基在我校提出的德育目標是按培養(yǎng)“公民人格”設計的,而不是從什么遙不可及的“圣人人格”出發(fā)的,因而是切實的,可行的。
哈依魯蓮娜:蘇霍姆林斯基夫人安娜·伊凡諾芙娜生前不止一次同我講到這樣一件事:“瓦西里,阿歷克山德羅維奇曾經做錯過一件事:那就是按當局領導授意以學校名義寫了一封信,要求政府取消緊鄰學校的教堂,停止其活動,原因是教堂的鐘聲和活動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育秩序。這封信起了很壞的作用啊!”蘇氏丈人對此事一直感到遺憾和愧疚,因為它難以彌補啊!
德爾卡契:我看蘇霍姆林斯基作為共產黨員寫此信也是迫不得已的。他女兒奧麗加說過“父親從小就受到祖母虔誠地參與東正教活動及相關氛圍的影響,他并不反對信教。與其說父親是個無神論者,不如說他是個唯物主義者”。
筆者:蘇聯解體和烏克蘭獨立對你們繼承和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產生過哪些影響?
哈依魯蓮娜:1991年蘇聯解體,這是一個大悲劇!同時烏克蘭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全體烏克蘭人民都歡欣鼓舞!從此,我們終于可以把蘇霍姆林斯基稱為我們?yōu)蹩颂m偉大的教育家了。但是由于社會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太大了,太快了,自由、民主壓倒了一切,一切都被重新評價。此時,我國有少數教育工作者面對西方形形式式的教育思潮和信息的巨大沖擊也頭暈目眩,對自己優(yōu)秀的教育遺產和傳統(tǒng)持懷疑態(tài)度,包括對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否正確和適用也動搖起來。在這時,我們這批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崇拜者頭腦清醒,堅定不移。我們重組了蘇聯時期的“全烏克蘭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會”,并以此為大本營,從1993年起,開始舉辦“蘇霍姆林斯基與現代化對話”為總題目的全國性研討會,每年一次,每次一個專題,借此進一步統(tǒng)一了思想,團結并大大擴展了研究隊伍。我們越來越多的同仁堅持這樣的觀點:烏克蘭獨立以來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教育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找出答案。
德爾卡契:確實,這期間有一段時間的折騰。在大變動過程中人們需要反思、比較與鑒別。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我們了解到,你們中國教育工作者是那么熱心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那么積極地加以繼承和發(fā)揚,我們感到十分驚訝,也十分感動,當然,對我們也是巨大的支持和鞭策,我們真誠地感謝你們!現在,我國教育界已經渡過了解放思想的陣痛,統(tǒng)一了認識:蘇霍姆林斯基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教育家,他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他的思想離我們最近,對我國的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最具有指導意義。
筆者: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的驕傲,他的思想成果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F在,請你們談談目前烏克蘭教育界是怎樣繼承和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
哈依魯蓮娜:在當前,我國教育界的認識早巳統(tǒng)一,關注的重心首先是方法論問題。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嚴格遵循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訓:反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力求從教育實際出發(fā),堅持人道主義教育思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教育問題。其次,我們從三個層面著手,這就是:烏克蘭教育科學院層面、高等院校層面和廣大中小學層面。首先烏克蘭教育科學院擔當了統(tǒng)領全局的角色,在阿·薩甫琴科院士(原副院長)和蘇氏女兒奧·蘇霍姆林斯卡婭院士的率領下,常設機構在院內的“全烏克蘭蘇霍姆林斯基研究會”受到積極支持,以研究會主辦的全烏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討會每年都納入院年度工作計劃,在教育科研選題和立項、博士論文選題和指導等方面都把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從而為設立研究基地和實驗點,培養(yǎng)骨干隊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其次是烏克蘭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師范院校,凡設有教育專業(yè)或涉及教育史內容的高校,都把蘇霍姆林斯基及其教育思想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有不少綜合性大學對此十分重視,它們是國立基輔大學、尼古拉耶夫大學、哈爾科夫大學等。
德爾卡契:對此重視的高等師范院校有:波爾塔瓦師大、基洛夫格勒師大、赫爾松師大、敖德薩師大、哈爾科夫師大、烏曼師院、克列緬立克師院等。特別使我們感動的是,上述高校一批名教授經常來我校參觀、研討,還經常往我校派遣學生實習,組織學生來校參觀,有的甚至為我校畢業(yè)生升學提供一定的優(yōu)惠待遇,這對我們是多么有力的支持!第三個層面是廣大的城市和農村中小學。農村學校以我校為參照,城市中小學則以基輔市蘇霍姆林斯基實驗學校為榜樣。因為我校在農村小鎮(zhèn),我國的城市人口居多,如何在城市學校學習和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哈依魯蓮娜女士創(chuàng)造了樣板,大家有法可效了。此外,我國還培養(yǎng)出了在學前教育階段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典型,成績顯著,令人高興。
筆者:現在你們在踐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過程中有哪些創(chuàng)新?
哈依魯蓮娜:創(chuàng)新或發(fā)展談不上,只可以說,我們正努力往前走。時代在前進啊,我們的教育
必須根據新時代的要求,根據當代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我校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被批準以蘇霍姆林斯基命名。我們要求每位老師認真踐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別是要以人道主義的眼光,按蘇霍姆林斯基指引的方向,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我認為:現在的孩子是什么樣,就要按原樣接受他;教師不要忘記自己的孩提時代及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樂;孩子們來學校既然是為了學習,那他們就有權利犯錯誤,教師的作用就是使他們少犯錯誤和改正錯誤。我校采取的具體措施有:1.調整作息時間,適應孩子的生理節(jié)奏,每節(jié)課由45分鐘改為30分鐘,各科連上2至4節(jié),課與課間小休息10分鐘,大休息20分鐘。2.小學階段(1-4年級)取消分數,代之以口頭鼓勵和建議。3.經常組織學生走出教室上課,把教學搞得豐富多彩,引人入勝。4.制訂學?!暗赖陆逃n程大綱”,先試行,2007年獲教育科技部批準。
德爾卡契:我校重點關注的是根據當前農村教育面臨的問題來踐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隨著政治經濟改革的發(fā)展,我們所處的農村同樣面臨諸多問題:家長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家庭中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逐漸流失;家庭結構的穩(wěn)定性趨差,單親家庭增加;西方文化中不良成分沖擊較大。對此,我們堅持蘇霍姆林斯基開創(chuàng)的“家長學?!?,學前階段每月兩次活動,其余學生家長每月一次活動,我們定期與家長們一起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效果甚好。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我們仍嚴格貫徹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誨,根據各個班級及其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zhí)行。我個人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他的論著確實是教育百科全書,因而今天能真正與時代同行,貫徹其思想,做到做好,就不錯了。
筆者:你們多次來華講學考察,近幾年幾乎每年都來,對我們的教育現狀了解甚多,請講講對我國同行有什么建議?
德爾卡契:中國同行對我們多年來的有力支持和促進,使我們非常感動,我們由衷感謝!你們國家經濟建設的迅猛發(fā)展和政府對教育的關注和投入,令我們十分羨慕。我們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與我們一起,繼承和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新問題,作出新貢獻。
哈依魯蓮娜:這次我們來中國,參觀了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看到了一批青年教師有組織地學習和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去了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在參加其百年校慶活動中接觸了來自各地的中國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再次感受到了他們對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熱情;后來,我們又到了澳門,出席了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及澳門數學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宣傳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活動;特別是讀到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家》雜志出版的“蘇霍姆林斯基研究???。這一切遠遠超出了我們的估計,使我們有點自愧不如。如果講建議,就是建議你們發(fā)揚光大,多給我們傳授經驗,并歡迎你們常到我們那兒去,多與我們交流。
德爾卡契:我建議你們繼續(xù)讓青年教師靜下心來讀幾本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尤其是《帕夫雷什中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青年校長的談話》、《我把心靈獻給孩子》等等。讓繁忙的老師,特別是青年人,坐得下來,能讀讀書,思考點嚴肅的問題,在當前是很不容易的事。我想,愛讀書的老師,才經得住貧寒和孤寂,守得住寧靜和理想,才能“把心靈獻給孩子”,對不對啊?
哈依魯蓮娜:希望我們一起,在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時,學習他的為人,學習他的人格榜樣,像他那樣大智大勇。摒棄形式主義,反對教條主義,這樣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fā),學以致用,才能理解和實行教育的人道主義,以“充實人的心靈”,培養(yǎng)“真正的人”。才能在教育改革中不斷前進,真正與時代同行,做到“把心靈獻給當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