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我校開展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超越了傳統(tǒng)單一學科的界限,將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整合,有機地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創(chuàng)新潛能,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教師應該帶著一顆童心去挖掘教材資源,將學生身邊可感可知、喜聞樂見的素材,引入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依托單元主題,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
在我校使用的語文教材中,第一冊安排了主題為“家”的兩篇小兒歌,我在備課中抓住這個“愛”的主題,開展了一次“愛心,伴我行”的主題實踐活動,孩子們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搜集和主題有關的故事、名言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利用精彩兩分鐘以及班會時間進行展示交流,在語品課上,孩子們用心地制作愛心卡,并用歪歪扭扭的漢字寫著對爸爸、媽媽、老師的祝?!杂尚纳瑥膶W生質樸而真摯的語言中,我感受到學生在活動中汲取了課本上所缺乏的知識,他們對愛的感受更深了,雖然他們是剛剛入學一個月的孩子。就在我們主題活動的同時,正趕上學校的秋收節(jié),每個孩子都得到了一顆小紅棗,我原以為孩子們會一口把棗子吃掉,萬萬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像說好了似的,誰都沒有吃,中午放學的時候孩子們手里都攥著這顆小小的紅棗。第二天我收到了很多家長發(fā)來的短信,所表達的主題就是:幸福是什么?就是全家分享一顆小紅棗!
我想:語文綜合性學習是開放型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和溝通,力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同時學會感恩。
■創(chuàng)設學科整合,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一直以來,困擾語文教學的就是寫作,要讓孩子們從抄、背、套的作文應考模式中解放出來談何容易。2011年我任教一年級,一個想法躍入我的腦海,能不能在低年級實驗一次“我手寫我心”活動?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這學期的目標定為:學科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具體和哪個學科整合呢?課下,我和孩子們聊起了這個話題,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美術學科。人類的繪畫技能幾乎是與語言能力同時發(fā)展起來的,所以這兩個學科整合一定是相輔相成的。于是,我讓孩子們寫出美術課畫什么內容,然后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指導,不管他們寫成什么樣子,我都會給予他們鼓勵的評語,并在第二天語文課上分享我們這份特殊的快樂,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了這種形式,每天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評語和課堂上的分享。孩子們從詞寫成了句,從沒有標點慢慢地會使用逗號和句號了,從我讀不懂到我讀出了他們的真誠,一個學期下來,一部分孩子可以用文字跟我溝通他們的開心與憂傷了。在師生心與心的交流中,浮躁的孩子安靜了下來,心里不快樂的孩子高興了起來,不理解爸爸媽媽的孩子會說愛了,離老師遠的孩子與我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更可喜的是孩子們喜歡上了文字表達,他們開始用稚嫩的筆觸記錄下學校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想: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要想讓孩子愛上寫作,老師要引領他們觀察生活,并不斷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