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不盡的譚鑫培

      2012-04-29 00:44:03沈鴻鑫
      上海藝術(shù)評論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譚鑫培京劇

      沈鴻鑫

      京劇從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起,經(jīng)歷了幾個歷史階段,一是京劇的孕育期;二是京劇的形成期;三是京劇的成熟期;四是京劇的鼎盛期;五是京劇的新的發(fā)展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孕育期的率先帶領(lǐng)三慶班進京的高朗亭;以程長庚為代表的“老三杰”是京劇形成時期的杰出代表,他們通過徽漢合流,西皮、二黃的京化,逐步融匯、嬗變,形成了具有新的劇目、新的音樂、新的表演、新的舞臺樣式的京??;譚鑫培是京劇成熟時期的杰出代表;梅蘭芳、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周信芳等,乃是京劇鼎盛時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作用,他們之間是不可替代的。文化主要依靠積累和積淀,正是經(jīng)過一代一代的藝術(shù)家的艱苦卓絕的藝術(shù)勞動,實踐,創(chuàng)造,積累,才有了后來京劇的輝煌。我們看出土文物、考古發(fā)掘,地層的橫斷面很清楚,一層一層的,最下面是舊石器時代的古物,往上是新石器時代的,再往上是夏商、周秦、漢等等。如此一層一層積累、疊加,沒有下面的一層,就沒有上面的一層。文藝史、京劇史亦然如此,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杰出代表人物,正是通過一代一代不斷地繼承、創(chuàng)造、積累,青出于藍,或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實現(xiàn)其發(fā)展;而決不是靠這一代人打倒前一代人、前一代人再打倒更前一代人來實現(xiàn)的。每個時代的杰出人物,都汲取了前代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在前人成就的基礎(chǔ)上提升、前進的,同時他們又有自己特殊的創(chuàng)造、貢獻和作用。我們就是要研究他們是如何傳承和發(fā)展的,以及他們各自的成就和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

      譚鑫培,原名金福,學名鑫培,生于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原籍湖北江夏(武昌)。其父譚志道在著名的三慶班唱老旦兼紅生,與京劇鼻祖程長庚是同時代人。譚志道因聲狹音亢如叫天子(云雀),時人稱他為“譚叫天”,因此譚鑫培曾取藝名“小叫天”。

      譚鑫培幼年隨父學藝,十一歲入北京金奎科班,習武生和靠把老生。十五歲出科,隨后進了廣和成班。譚鑫培因為演不上角色,便去京郊、天津參加鄉(xiāng)村“粥班”,演野臺戲。在那里演出機會多,什么戲都敢演,在生活和技藝上都得到很多磨練。之后曾回京加入過永勝奎班,但因倒嗓,演出也不順利。二十三歲時再次回到北京,進了三慶班,嗓音漸漸好轉(zhuǎn)。他得到程長庚的賞識,并先后拜程長庚、余三勝為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專攻文武須生戲,如《戰(zhàn)太平》、《定軍山》、《戰(zhàn)長沙》等,一唱而紅。

      1880年1月(光緒五年)程長庚辭世,后譚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與孫菊仙輪流唱大軸。從此由主要唱武生戲而轉(zhuǎn)為文武兼唱,即使武戲也注重武戲文唱,如在《挑滑車》中運用念白、身段、眼神、表情刻畫高寵的神態(tài)和性格,博得觀眾的贊賞。

      1890年(光緒十六年),譚鑫培被選為內(nèi)廷供奉,深得慈禧的稱賞,每于宮中演堂會戲,必有老譚,并封賞優(yōu)渥。1905年譚鑫培率先上銀幕,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名聲更振。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汪桂芬病故后,譚鑫培獨踞京華劇壇,被譽為“伶界大王”。1912年,老譚擔任北京戲曲藝人行會組織正樂育化會會長,在同行中德高望重。狄葆賢的《庚子圍城感事詩》寫道:“太平歌舞尋常事,處處風飄五色旗。國自興亡誰管得,滿城爭說叫天兒?!绷簡⒊灿性娫疲骸八暮R蝗俗T鑫培,聲名廿紀轟如雷。”由此可見其聲譽之隆,影響之大。

      任何藝術(shù)都有一個逐漸豐富、完善的過程,京劇形成之初,也不免顯得比較粗糙、單調(diào)、直白,譚鑫培在京劇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他通過藝術(shù)實踐,不僅穩(wěn)定了京劇的基本格局,而且使京劇的唱、念、做、打藝術(shù)本體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使之規(guī)范化、體系化,確定了京劇藝術(shù)發(fā)展的導向,那就是向典雅、精美、大氣的方向推進了一大步。

      一是,確立了京劇剛?cè)嵯酀?、聲情并茂的美學取向。他第一個創(chuàng)立以個人風格為標志、以個人姓氏命名的京劇流派——譚派。譚派的唱腔吸收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王九齡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加以變化發(fā)展而成。他一改以往直腔直調(diào)、高音大嗓的唱法,創(chuàng)造了花腔、巧腔,追求聲情并茂,在遒勁中見柔美。他的嗓音雖不十分飽滿,但甜潤沙亮,運用裕如,有“云遮月”之稱。他所創(chuàng)新腔曲折婉轉(zhuǎn),回蕩抑揚,富于韻味。他演《賣馬》,一句“店主東……”穿云裂石,聲哀厲而彌長,唱得聲淚俱下。在唱念方面,注意聲韻的規(guī)范化,確立了以湖廣音為主、葉以中州音韻的京劇聲韻體系。

      二是確立了京劇以塑造人物形象為重要目標的藝術(shù)規(guī)范。他不僅唱功好,做功尤其講究,演戲注重從劇情和人物性格出發(fā),使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為演戲演人服務,真正做到了演與唱結(jié)合、戲與技結(jié)合,因此“裝誰像誰”。他演《盜宗卷》,把陳平、張蒼兩個大臣互相推諉、對耍滑頭以及陰險奸刁的性格刻畫得惟妙惟肖。觀眾對老譚的身懷絕技更是欽佩和贊賞,他演《連營寨》中的劉備,火燒連營時,運用了“吊毛”、“硬搶背”、“單腿蹉步”等撲跌動作來表現(xiàn)其幾番撲火的情狀。他演《問樵鬧府》中的范仲禹,當尋不到妻子、孩子,情急而瘋,一抬左腿,一只鞋子飛到半空,然后不偏不倚落在頭上,接鞋,“吊毛”,做“老頭入被窩”動作。這一系列動作做得出神入化,又切合人物。他演《碰碑》,當楊繼業(yè)看到李陵碑,念“卸甲又丟盔”時,身子微微一抖卸去鎧甲,用頭一甩甩去了頭盔,動作干凈利索,把楊繼業(yè)此時此刻的心情刻畫得絲絲入扣。

      三是,樹立了繼承與革新的楷模。譚鑫培是程長庚的弟子,他23歲回到北京,凡程長庚的戲全都仔細觀摩,對程的杰作《文昭關(guān)》更是反復琢磨,全能背誦、出演。他又常為程配戲,如在《青石山》中,程演關(guān)公,他演馬童,對程的眼神、唱腔均能爛熟于胸。他深得程長庚的賞識、提攜和教誨。他初入三慶班,大多唱《駱馬湖》之類的武戲,程長庚對他說:“你的口太大,難看得很,反而把你動聽的唱淹沒了,你不如唱《戰(zhàn)長沙》、《定軍山》、《陽平關(guān)》、《戰(zhàn)太平》一類的戲,有髯口把嘴遮住,一定能特別受人歡迎?!焙髞?,譚鑫培出演《定軍山》之類的戲,果然喝彩聲一天比一天多了。后來程長庚對譚鑫培的大膽改革確實不甚理解,小有微詞,曾呼為“怪物”,然而這并不影響程長庚對他的賞識和器重,程把他視為真正的弟子,盡以衣缽相傳,他與朋友說到譚鑫培時,說:“此子非尋常人。”他還把自己所乘的車贈與譚鑫培。程長庚對譚鑫培說:“我死后子必獨步?!弊T鑫培有點狐疑,說:“弟子安能獨步,不還有孫菊仙在前耶?”程長庚說:“非若子之聲甘能醉人也,子其勉之,三十年后吾言驗矣!”譚鑫培還師從余三勝,并吸收張二奎的長處,他吸收余三勝的唱法,借鑒奎派的演唱風格,吐字行腔蒼勁有力、纏綿婉轉(zhuǎn)。他集眾家之長,形成了獨特風格,高唱低回,巧于用氣,吐字發(fā)音清晰,平仄分明,達到了聲情并茂的境界。譚鑫培既尊重傳統(tǒng),又不拘陳法,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劇,在劇詞和表演藝術(shù)上多有加工改革之處,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戲;演《定軍山》的黃忠,不戴帥盔而戴扎巾,都是為了掩其所短而發(fā)揮其所長。他早年演武生,武功根底堅實純熟,身手矯健穩(wěn)練,所以無論演靠把戲、箭衣戲或褶子戲,都能做到身段靈活灑脫,干凈洗練,在很多戲里還表現(xiàn)了獨特的技巧,如《四郎探母》的“吊毛”、《戰(zhàn)太平》的“虎跳”(一說“撥浪鼓”)、《八大錘》的“斷臂”、《李陵碑》的卸甲丟盔等,都有獨到的功力;全本《瓊林宴》的身段繁重,他演來卻游刃有余,顯示了他的腰腿功夫;《當锏賣馬》中的耍锏、《翠屏山》的舞刀等也都有獨到之處。

      作為伶界大王,譚鑫培有好幾個第一個,首先,他是第一個創(chuàng)立以個人風格為標志的京劇流派,而且是一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派。他之后的四大須生、后四大須生的余(叔巖)派、言(菊朋)派、高(慶奎)派、馬(連良)派、楊(寶森)派、奚(嘯伯)派,無一不出自譚派,因此京劇界有“無腔不學譚”的說法。從譚鑫培的父親譚志道算起,譚門有七代人衣缽相承,共事梨園,在京劇藝術(shù)園地里執(zhí)著地守望、耕耘,這在戲曲史上可稱罕見的奇跡和難得的佳話。

      二,他是中國登上銀幕的第一人,1905年,一個叫任景豐的沈陽人,在北京琉璃廠開設(shè)了一家豐泰照相館,此人曾去日本留學,學過照相術(shù),并想嘗試攝制中國影片。他首先選中的就是京劇名伶譚鑫培。他約老譚拍攝他主演的《定軍山》,利用日光,在豐泰照相館中院的露天廣場上拍攝了《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三個片段中的精湛表演,化了三天時間拍成,這是一部短片,共三本,攝影師是豐泰照相館的照相技師劉仲倫。這是中國的第一部影片,拍好后,在北京大柵欄大觀園和東安市場吉祥戲院先后放映,“有萬人空巷來觀之勢”。

      三,他是最早灌制唱片的京劇名伶,1908年法國人樂浜生在上海創(chuàng)立東方百代唱片公司。他為了在中國贏得市場,請寧波籍商人張長福擔任買辦。張長福依靠京劇名票王雨田、喬藎臣幫助,奔走京城,為伶界大王譚鑫培錄制唱片,共計七張半(15面):1909年灌錄了《洪羊洞》、《賣馬》一張半,由李奎林司鼓,梅雨田操琴;1912年又灌錄了《戰(zhàn)太平》、《慶頂珠》、《托兆碰碑》、《捉放曹》、《桑園寄子》、《烏盆計》、《四郎探母》六張,由何斌奎司鼓,譚嘉瑞操琴,就是著名的七張半唱片。據(jù)羅亮生先生說,當年譚鑫培還不知灌唱片可以索要酬金,當作是人家替他照相一樣好玩,第一次讓老譚灌錄《洪洋洞》、《秦瓊賣馬》一張半唱片,百代公司只送給老譚價值50兩銀子的兩只“大土”(鴉片)作為片酬,譚鑫培還以為禮物太重了呢。這七張半唱片已成為伶界大王留給后人的絕版遺響。

      譚鑫培是京劇史上承前啟后、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新三鼎甲”之首。他綜合程、余、張“老三鼎甲”的表演精華,把京劇表演藝術(shù)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他所創(chuàng)的譚派在京劇界從學者極眾,具有極其深廣的影響,還親手培育了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三位京劇巨匠,為京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正如梅蘭芳所說:“譚鑫培是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的總代表?!?/p>

      譚鑫培在京劇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他通過藝術(shù)實踐,不僅穩(wěn)定了京劇的基本格局,而且使京劇的唱、念、做、打藝術(shù)本體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使之規(guī)范化、體系化,確定了京劇藝術(shù)發(fā)展的導向,那就是向典雅、精美、大氣的方向推進了一大步。

      猜你喜歡
      譚鑫培京劇
      譚鑫培的“妙招”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譚鑫培的“妙招”
      關(guān)于京劇穿越歷史傳唱不息的思考
      譚鑫培的“妙招”
      譚鑫培的“妙招”
      思維與智慧(2020年1期)2020-01-08 06:53:50
      譚鑫培帶頭起哄
      譚鑫培帶頭起哄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乌审旗| 托克逊县| 武清区| 周至县| 临洮县| 安化县| 女性| 滦平县| 洛川县| 楚雄市| 新安县| 钦州市| 绥化市| 丹寨县| 苍梧县| 犍为县| 彰化市| 阿拉善左旗| 陵水| 宁乡县| 和平区| 绥中县| 云安县| 瑞安市| 平湖市| 平凉市| 内江市| 潼南县| 安泽县| 宁海县| 界首市| 阿克陶县| 靖西县| 富裕县| 博乐市| 迁安市| 察隅县| 尉犁县| 隆安县| 四会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