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當(dāng)看到你今天的博文時,我被孩子寫的紙條震驚了:
“我祝王老師早點死。
祝王老師天天生氣。
祝王老師的兒子早點死?!?/p>
不可否認(rèn),孩子的話具有強(qiáng)大的殺傷力。作為教師,看到自己“坦誠”的后果如此不堪,從感性的角度理解,我想除了傷心,就是悲哀!但是傷心、悲哀之余,我們能夠做、需要做,也必須做的,只有理智的思考和科學(xué)的研究。
我承認(rèn)你是用一顆真誠的愛心來對待孩子的,但是引人深思的是:孩子為什么會如此憤恨?面對你的真誠交流,孩子為什么依然會謊話連篇?你連續(xù)的兩封情真意切的信為什么沒有換來孩子的悔意,相反卻演繹成了怨恨呢?為什么……
一連串的反問,讓我們思維的觸角得以舒展。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我覺得這個孩子的心對你是封閉的,而且是非一日之寒的“冰心”。矛盾沖突的升級背后,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絕不能做簡單的單項歸責(zé)。
事情的起因是你抓到了孩子在紙條上寫了一些所謂意識流的東西。其實,孩子看看課外書,寫一些所謂意識流的只言片語,這并不是壞事,只要寫了就是在思考,就是用心靈在對話,你為何不把它當(dāng)成優(yōu)點,成為你欣賞她的一個充足的理由呢?作為教師,有時不必“明察秋毫”,適當(dāng)?shù)摹昂俊币彩且环N智慧啊。
你說這個女孩子在班級里很沉默,很少看到她發(fā)表見解,很少有深刻的印象留存在你的腦海里。很顯然,你平時是忽略她的,或者說,你根本不了解她,不了解她心里所想??上攵谶@樣一個被忽略了很久的孩子心里,教師的語言和說教會是多么蒼白無力!哪怕是我們聲情并茂、坦誠以待,在她看來都有可能是虛假的做戲。所以,對于你的看似智慧的心靈溝通,我認(rèn)為都是無效的——“我向她敘說了我的傷心,說出了我對她管教是因為希望她好,是愛她,我還分析了她恨我的原因,希望她能理解我,向我袒露心聲”。
其次,你對于賀卡一事的處理,讓本已僵化的師生關(guān)系“雪上加霜”。你看到孩子在寫小紙條,孩子回答說是在給你做賀卡,可你呢,字字句句都表現(xiàn)了對孩子的不信任,尤其是那五個擲地有聲的理由讓孩子的心靈無處躲藏——“在你的談話中,有一刻我那么感動——你說上課時寫的紙條是寫給我的賀卡,但靜下心來,我又有諸多疑惑:賀卡會用那么不規(guī)則薄薄的紙來寫嗎?既然是寫給我的,為什么不讓我看呢?這個時間段不是做賀卡的時間。你從來未給我做過賀卡,此時為什么會做給我?你當(dāng)時為什么要換成其他的卡片糊弄我?”
試想,一個對你已經(jīng)有很深成見的孩子,如果你直接戳穿她,她會輕易妥協(xié)嗎?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讓你們的心離得越來越遠(yuǎn)。你為何不“把感動進(jìn)行到底”,把她的辯解當(dāng)成是真的,然后感激她對你的情誼?即便暫時不能溫暖她的心,最起碼不會再結(jié)一層冰啊。
與你交談后,又知曉你竟然在無人的時候翻了孩子的書包和她寫的東西。要知道這樣的行為背后是多么嚴(yán)重的傷害。如果讓孩子知道你的行為,你們的心結(jié)就很難打開了。
盡管你與家長進(jìn)行了溝通,但從孩子第二天的表現(xiàn)中,你沒有捕捉到任何信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收獲一縷陽光還需要驅(qū)逐更多的陰霾……
我理解你的苦衷,每天面對七八十人的群體。要想細(xì)心關(guān)注到每個人,跟蹤每個人的成長并非易事。我愿意與你繼續(xù)關(guān)注這個孩子的成長,也許我們并不專業(yè),但我們可以用現(xiàn)有的智慧進(jìn)行研究——淡化這件事,默默關(guān)注她,了解她平日的言行,甚至對待同學(xué)、好友的態(tài)度;從她身邊的朋友入手,試著了解她,理解她,信任她;和她的父母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多發(fā)現(xiàn)她的優(yōu)點,及時地鼓勵她,記住一定要真誠,恰到好處,不要讓她感覺你是在故意“討好她”;針對班級孩子看課外書的共性問題,召開主題班會,討論看課外書的利與弊,適時引導(dǎo)孩子選擇好看課外書的內(nèi)容與時機(jī)。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它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智慧。有時要知道坦誠的心未必能獲得理解和信任。只有智慧的碰撞才能讓人敞開心扉,收獲意外的精彩。
祝你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陳興杰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