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南華
內(nèi)容摘要:年、月、日、時,是人類生活、生產(chǎn),生存最重要的時間概念。五、六千年以前科學推算的歷法和鐘表還沒有產(chǎn)生以前,我國先民依靠對日月星辰運行規(guī)律的觀測來確定年月日時等時間概念。北斗七星則是一部擺在天空的歷書和時鐘。憑著對北斗柄指向變化的觀測,人們便可以精確得知春夏秋冬四季及其月、日和一日的具體時間。
關(guān)鍵詞:北斗 觀象授時 歷書 鐘表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8705(2012)03-50-52
滿天繁星,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北斗,北斗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它由斗身(魁)四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和斗柄(杓)三星(玉衡、開陽、搖光)組成,屬恒顯區(qū),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地球運轉(zhuǎn)軸北端所指的天體上空。地球的運轉(zhuǎn)軸和極是不動的,所以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總是出現(xiàn)于北部天空不同的方位??雌饋硭趪@著北極星轉(zhuǎn)動,并同為眾星所拱。在北緯四十度以北(如北京)地區(qū),全年不論哪天夜晚,都可以看到它圍繞著北極星在天空打圈子,永遠不會沉下地平線。在我國南方如長江流域廣大地區(qū),北斗星沉下地平線的時間也不長。因此幾千年來,北斗星一直是人們極為熟悉的星座。在真正科學歷法還沒有創(chuàng)制的“觀象授時”年代,古人為了準確地掌握農(nóng)事季節(jié),進行有效的生產(chǎn)勞動和活動,“觀象”十分精湛,他們所觀的“象”,第一是天象,即日月星辰;其次是物候,即動植物的生長和活動規(guī)律。早在六千四百年以前,我們的祖先通過長期的天象觀測,不僅有了二十八宿的整套觀念,懂得了用二十八宿的方位和拒度來定月份和季節(jié),而且對北斗星這一散象的運行規(guī)律及其重要意義也有十分透徹的認識。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6300年前的仰韶文化45號墓葬,墓主人頭南腳北仰臥,左側(cè)擺放著一條用蚌殼組成的蒼龍;右側(cè)擺放著一只用蚌殼組成的白虎;腳端擺放著用兩根人脛骨和蚌殼組成的北斗。其斗柄指向龍頭,斗魁恰與白虎的腦部相對應。這顯然是當年的一幅二月春分圖象(見拙著《中華文明七千年初探》149-16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史記·天官書》云:“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建四肘,均五行,移節(jié)度,定諸紀,皆系于斗?!本褪菍η叭碎L期觀測北斗這一散象的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jié)。具體的說,仰觀北斗,可以幫助人們辨別方向,定季節(jié),知時刻。在古人的心目中,北斗就是一部展示在天空的歷書和鐘表。
一、辨方向
我們從天璇通過天樞劃一條直線,并延長到五倍多一點的地方,就可以碰到一顆亮度和它差不多的恒星,這就是北極星。北極星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地軸北端所指天體上的一點,它的方向是正北方,其位置一年四季都不變動,當你面朝北極星站著,前面是北;背后是南;右面是東;左面是西(如圖一)。在指北針還沒有發(fā)明和普及以前,人們夜行、航海、旅游、獵獸、捕魚……無一不依靠北斗星來明方向,指迷途。
二、定節(jié)令
在通過推算時令季節(jié)而制定的歷法誕生之前,人們是靠“觀象授時”來掌握農(nóng)事季節(jié)的?!稌?jīng)·堯典》云:“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早在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不僅會用星宿的方位來定月份和季節(jié),如“二至二分”,而且還會根據(jù)北斗柄在初昏時候的指向來定月份和季節(jié)。如我國“觀象授時”的較早紀錄三四千年前《大戴禮》中的《(夏)小正》對此就有明確記載:十一月冬至“斗柄懸在下”(指正北方);五月夏至“斗柄正在上”(指正南方)。此后的古書《鹖冠子》“環(huán)流”篇記載的就更具體了:“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保ㄈ鐖D二)。西漢劉安的《淮南子·時則訓》記載的則更為周詳:“孟春之月,招搖(即斗柄)指寅,昏參中,旦尾中,其位東方……仲春之月,招搖指卯,昏弧中,旦建星中,其位東方……季春之月,招搖之辰,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其位東方……”;“孟夏之月,招搖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仲夏之月,招搖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季夏之月,招搖指未,昏心中,旦奎中,其位南方……”;“孟秋之月,招搖指申,昏斗中,旦畢中,其位西方……仲秋之月,招搖指酉,昏牽牛中,旦觜觹中,其位西方……季秋之月,招搖指戌,昏虛中,旦柳中,其位西方……”:“孟冬之月,招搖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仲冬之月,招搖指子,昏壁中,旦軫中,其位北方……季冬之月,招搖指丑,昏婁中,旦氐中,其位北方……” 。
古人憑斗建定月和季的方法,可以圍繞北斗星畫一個圈圈,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將圓圈分為十二等分,仿照鐘表的形式(見圖三)來加以說明;下為子(正北);右下斜為丑、寅;正右為卯;右上斜為辰、巳;上為午(正南);左上為未、申;正左為酉;左下斜為戌、亥。初昏時候,觀測斗柄所指,便能定出月份和春夏秋冬及二十四節(jié)氣:如斗柄指子(即“斗柄懸在下”,正北方),是冬至,十一月;斗柄指丑(東北方,偏北),是大寒,十二月;斗柄指寅(東北方,偏東),是雨水,正月;斗柄指卯(正東方),是春分,二月;斗柄指辰(東南方,偏東),是谷雨,三月;斗柄指巳(東南方,偏南),是小滿,四月;斗柄指午(即“斗柄正在上”,正南方),是夏至,五月……余此類推。你看北斗多么象一部擺在天上供人們隨時閱讀的歷書。
三、計時刻
在古代還沒有發(fā)明計時儀表(如刻漏和鐘表)以前,人們不僅根據(jù)北斗柄所指的方位確定月份和季節(jié),而且還可以用它來計算時間。例如《宋史 樂志》中,就有“斗轉(zhuǎn)參橫將旦”的說法。地球每自轉(zhuǎn)一圈為一晝夜,即二十四個小時。倘把一晝夜一圈平分為二十四個等分,那么在春分或秋分這二日,從初昏到天亮剛好是十二個小時。這也就是地球自轉(zhuǎn)半圈(一百八十度)所需要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斗柄一夜(從初昏到天亮)在天空所指的方向變換,畫出一個“時間表”。春天初昏時候(晚上六七點鐘),斗柄指右(東方,斗柄指正右是六點,但這時因日光未盡,北斗尚未顯現(xiàn))……現(xiàn)在斗柄轉(zhuǎn)而指左(西方)了,很明顯這時已近早上六點,快天亮了(早上六點斗柄指正左,這時太陽已出現(xiàn)於東方的地平線,天開始亮了)。倘若這時斗柄指正上(午即天頂,南方),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現(xiàn)在的時間是深夜十二點(如圖四)。
在人類生活的歷史長河中,北斗星的作用和貢獻是不能低估的,這里介紹的只是一部分。然而,即使是這一部分,也足以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和興趣了,怪不得我們的祖先要把斗身四星——魁,奉為主管文學的尊師“文曲星”,而加以供祀。
北斗柄指向示意表
Big Dipper,the almanac and clock in ancient' s minds
Jiang Nan-hua
(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Guiyang,Guizhou 550004)
Abstract:Year,month,day and hour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ime concept in the life,production and survival of mankind.Before the emerging of calendars and clocks five or six thousands years ago,our ancestors determined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e sun,the moon and the stars.the Big Dippre was the calendar and clock in the sky,from which,people would know the accurate time of the year based on the direction pointed to by the handle of Big Dippre.
Keywords:the Big Dipper;watching and giving time;calendar;clock
責任編輯 張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