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麗
摘要: 本文針對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語義解讀不清等問題,從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上闡述了該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并簡要分析了語境、語義的定義及分類,從語境對語義的制約作用出發(fā),對語義解讀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 商務英語教學 語義解讀教學方法
1.緒論
商務英語是商務社會文化中的特有語言現象與現代英語的功能變體。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人力資源市場對復合型、應用型商務翻譯人才的需求也愈發(fā)膨脹,且根據多年來用人單位的調研數據及商務英語專業(yè)的辦學實踐來看,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商務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當前企業(yè)人才聘用及培養(yǎng)的重點。而商務英語專業(yè)課程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卻未符合時代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較多不足:“一言堂”、“填鴨式”等傳統(tǒng)教學模式普遍存在;在教學方法上對商務加英語的模式教學生搬硬套;過于注重教材表面知識,類似于語義解讀等細節(jié)問題處理失當。這些教學模式及方法都致使商務英語教學難以獲取較佳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合格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我選取商務英語教學中的語義解讀引導問題進行研究,對于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2.文獻綜述
2.1語境的定義和分類
“語境”(context),即言語環(huán)境,包括語言因素與非語言因素。諸如時間、空間、情景、話語前提等與詞匯使用存在密切聯系的均屬于語境因素。該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在《意義的意義》一書的補錄中提出的。書中,他將語境區(qū)分為“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或稱之為“語言性語境”與“非語言性語境”。其后,英國倫敦學派的弗斯(Firth)又將context的含義引申至話語的上下板塊,甚至于話語與社會環(huán)境間的關系。我國當代語言學家張志公則從內容方面將語境劃分為現實、廣義的語言環(huán)境。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進一步將語境因素歸納為三個組成部分,包括場境、交際者及方式??傮w而言,盡管學術界關于語境的內涵看法有所異同,但概念闡述并無較大的相悖之處。
就此來說,語境的定義可概述為:語境,即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是由一系列為語言表達特定意義且與言語交際緊密聯系的若干因素構成的。語境可分為三類:話語語境、情景語境及文化語境。
2.2語義的定義
所謂語義(semanteme,semantics),即由聲音與意義構成的語言符號、語言結構的意義平面。語義是由符號表征的,其中符號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二心理實體構成的不可分割的二元體。
3.教學方法
3.1教學采用的方法
3.1.1專業(yè)術語語義解讀引導
術語是應用語言的重要分支,商務英語術語翻譯作為國際商貿交往中的重要交流途徑,自然也對譯者的專業(yè)功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因此,我在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中著重加強了對專業(yè)術語語義的解讀引導。在具體的術語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原則要求,即將“信達雅”標準轉換為“忠實、準確、統(tǒng)一”這三條基本原則。
其一,忠實原則。這不僅是對句式結構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突出“意義不悖于原文”這一基本準則,絕不允許出現所謂“近似性”的字樣,這是對學生商務意識及學術素養(yǎng)的基本規(guī)范。在商務廣告翻譯的拓展學習中,我就向學生強調了這樣一點:信息對等,突出廣告賣點。還應聯系多種已有翻譯規(guī)范具體學習。如現階段國內的商務英語廣告頗有些“四字”情結,款式新穎譯為Up-to-date style,造型美觀Handsome appearance或使用意譯法,即“心理聯想”,交貨及時可譯為Timely delivery guaranteed;適當地借助于修辭手段分析解讀語義也是一種較好的途徑,如修飾絲綢商品的“柔軟迷人,色澤悅目”可譯為Soft enchanting,smiling color。
其二,準確原則。相對于忠實原則對結構一致性的要求,“準確”主要指語義解讀應清晰明了,不存在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尤其是商務英語通常涉及諸多合同、投資等規(guī)范性文件的翻譯,在此類文本的語義解讀中,尤其應注意不能作隨意性的意譯。
其三,統(tǒng)一原則,即在專業(yè)術語的語義解讀上應保持前后一致,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改變。此處,我就對學生舉例說明了新詞匯初引入時不同版本的翻譯所引起的麻煩,如萬維網World Wide Web最初還有國際網、環(huán)球網、世界咨詢網之類版本的翻譯,著名汽車品牌Volve(沃爾沃)也是如此,最初它也有伏爾沃、伏爾伏等稱謂。
總的來說,在專業(yè)術語的語義解讀中,教師應灌輸給學生這樣一種概念,即商務英語學習要準備好各種專業(yè)詞典:實用外貿詞典、漢英商務詞典、漢英商品名稱詞典,做到有備無患,時時刻刻準備更新知識儲備。
3.1.2上下文語義解讀引導
如前文所言,上下文語義解讀就是要聯系詞匯所處的前后板塊,進行語義的綜合考量。語言作為構建意義的處方,其潛在意義的表達需要依靠大量的背景信息和認知活動。在語義解讀的過程中,應聯系具體語境,以其基本語義為出發(fā)點,引申或取舍詞義,從中選取較為恰當的意思表達。我在此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選取大量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供學生學習,增加語感。如下文在貨幣政策報告“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一節(jié)選取的部分片段:trade and foreign GDP growth slowed,higher oil price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some foreign currencies against the dollar.從此句的商務語境來看,句中的appreciation、against顯然不能直接以原義解讀,而應將兩詞作引申含義處理,appreciation(increase in value,即增值、漲價);against(in return for作為……的交換)。
3.1.3文化語義解讀引導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為文化的載體,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教師應使學生了解到,語言不僅是符號系統(tǒng)的習得過程,還是民族文化的溝通過程。正如尤金·奈達(Eugene A.Ni-da)所言,“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甚至于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此,在商務英語語義解讀的過程中,應重視跨文化因素學習的重要性,避免因誤解產生歧義。
在商務英語跨文化因素的學習中首要注意的問題是對影響商務英語語義解讀的跨文化因素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學生加以注意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后資料查閱。具體而言,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不同地域對相同事物的認識差異。例如,dragon“龍”是中國人心中象征吉祥的圖騰,而在西方,這個詞在中世紀被視為罪惡的象征,惡魔撒旦(Satan)也被稱為the great dragon。通過教師對詞匯dragon在中西文化中不同聯想的闡釋,學生自然也就理解了為何“亞洲四小龍”譯為“Four Asian Tigers”而非“Four Asian Dragons”。二是顏色認識引發(fā)的文化差異。不同國家所處的區(qū)域位置及其特殊的風俗、歷史文化背景都會帶來不同的文化體驗,顏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如“Blue”藍色在西方國家有憂郁的含義,這就為學生帶來了疑問,Bluebird“藍鳥”為何又能成為知名汽車品牌,這就聯系到了北美藍色鳴鳥的文化含義——“幸福”,這也是品牌推出的文化底蘊。數字也是如此,如“九”的文化取向同“久”,三九集團取義于此,而同樣的“nine”在英語國家就沒有這樣的涵義。
除了跨文化因素的介紹外,我在教學中還對商務英語主要是翻譯方面作了如下要求:其一,在具體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應結合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進行分析。就英語廣告來說,在內容的編排上很明顯地受到了西方直線式思維的影響,顯得一目了然。在具體教學中可實際舉例,如:Give him a diamond,the gift hell never forget.Priced from $500 to $2,000.Mens diamond rings and mens diamond wedding binds in bold and mascu-line designs.A Diamond Is Forever.短短幾句廣告詞就闡明了與商品相關的款式、特點、價格等諸要素。其二,在商務英語語義解讀中如遇到與特定文化相關的文化內容,應注意適當增譯說明部分。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習慣訓練,才能夠從簡單機械的漢語思維轉換中脫離出來,避免中式英語(chinglish)的出現,不至于將如濃茶(strong tea)譯為chick tea,炒雞蛋(scrambled eggs)譯成fried eggs。
4.結語
綜上所述,要在教學中有效地解決商務英語詞匯語義解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差異意識,并利用多種渠道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或加強有效交際,這同樣是推進商務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我認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商務英語語義解讀引導教學在專門語言學習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這一實踐教學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示,即語義解讀不應僅停留于傳統(tǒng)語義學的狹窄視角,而應結合社會環(huán)境對語義的承載和體現,歷時性地把握與分析語義與語境間的關聯性,縱深分析語義解讀的方法或途徑,使得語義變化過程顯得更為明晰,獲取更加充分的解釋。就此,我認為,商務英語的語義解讀教學目標應是熟悉原文、精通疑問,并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語言能力,可結合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實現語義解讀的“移情”。唯有如此,才能夠在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建立專業(yè)特色,培養(yǎng)出一批具備扎實基礎與突出實踐能力的新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裴文.現代英語語境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汪榕培.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6]趙會軍.金融英語翻譯中的社交語境功能[J].中國科技翻譯,2006,(8).
[7]趙彥春,王娟.透過語法化現象看語法機制的自主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5).
[8]高福猛.語義語境和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定[J].長沙鐵道學院報,2008,(3).
[9]鄧震夏.淺論金融英語文本詞匯的英漢理解與翻譯[J].嘉應學院學報,2006,(10).
[10]張武保,學科創(chuàng)新與商務英語的復合型特點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2).
[11]劉志芳,叢琳.商務英語語言研究與文化參與[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5).
[12]于虹音.商務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J].國際商務研究,2006,(3).
[13]王宇.言語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