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上7點,鬧鐘響起,扛著宿醉的倦意起了床,洗澡、抓頭發(fā)、噴香水,還把襯衣一直扣到喉結下方那一顆扣子。如此慎重打扮,不是要去相親,而是當伴郎。
那天結婚的是我高中時期的老同桌。嗯,高中在理科實驗班,女生是稀缺生物,唱起《同桌的你》來,眼前只能浮現(xiàn)出一張張好基友的臉,唱到“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這句時,忍不住反了一下胃,絲毫沒有情愫懵懂的共鳴。
這已經(jīng)是我第五次當伴郎了。江湖上只有傳言,女生當三次伴娘就嫁不出去,可對于男生,始終沒有出臺保護措施,告訴我最多只能當幾次伴郎。偏偏又長了一張伴郎臉,看起來還算能張羅,再加上絲毫和威武雄壯扯不上關系,不至于搶了新郎的風采。更何況,現(xiàn)在的人長得都比較著急,一般男生到了我這個年紀,往那兒一站,哪里分得出來誰結婚誰沒結婚,說他們離了三次婚我都信。于是,像我這樣瞟一眼就還看得出是“小兒子伢”的,簡直是最佳伴郎人選啊。
第一次當伴郎時,其實還挺興奮的,興奮到好像是要去柯達影院領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而且還不用準備領獎詞,心想,只需要打扮帥氣一點,照張超有范兒的合影,就行了吧。
我的興奮應該不難理解,你要知道,在英文中,伴郎就是“best man”,直譯過來是“最好的男人”,而且國外的電影中,如果準新郎告訴某位摯友,說:“我想邀請你當我的伴郎?!蹦菗从岩欢〞d奮地回答說:“真的么?太好了!我一直在等你說這句話,生怕你不邀請我。”更不用提之前大熱的美國電影《伴娘》了,那些個老姐姐,為了爭當?shù)谝话槟?,都拿出了比《甄嬛傳》還《宮心計》的斗法本領。所以一直以來,在我心中,伴郎這個身份,不僅是一場神圣婚禮的參與者,更是對于友情、信任的至高象征。
可偏偏不巧,當我起個大早西裝革履地陪新郎去迎親,見到新郎時傻了眼:人家穿的一身中式唐裝,新娘穿的也是一種類似漢服的東西。當時真想挖個坑把自己埋了,尼瑪啊,這不坑爹嗎,說好的白色婚紗呢?
還好,現(xiàn)在多數(shù)中國人的婚禮都比較混搭,中式的搶親習俗搭配法式的甜蜜濕吻,西方的證婚儀式搭著中式的宴請酒席,這廂剛倒?jié)M了香檳塔,那廂又只見新郎新娘拿著白酒杯和賓客敬酒——當然,白酒杯里裝的還是白開水。連鬧洞房這么喜慶的環(huán)節(jié),都被轉移成為了在飯桌上灌新郎、整新娘,吃香蕉、滾雞蛋這些都成了保留節(jié)目,一個比一個重口味,節(jié)操灑了一地。
當了伴郎才知道,其實就是個體力勞動者,迎親的路上抱著捧花,剛剛抱熱了就得送給新娘,到末了新娘還把我一路辛苦抱來的捧花丟給伴娘。最尷尬的就是有些新娘塊頭偏大了一點,新郎如果抱不動,伴郎還要悄悄伸一只手完成整個托舉的動作——這是個技術活兒,一方面不能托歪了位置怕吃了新娘豆腐,一方面還不能闖入鏡頭,攙和別人終身僅此一次的影像畫面,手和胳膊要出力于無形之間。
電影《宿醉》里的屌絲伴郎團,借著老友結婚的機會,從拉斯維加斯一路狂歡到曼谷,若要寫起伴郎回憶錄來,人家的日記里都是鋼管舞、艷遇、爛醉,可是在中國,新郎要是膽敢在婚禮前夜跟兄弟們出去享受聲色犬馬的單身party,第二天即使買再大的鉆戒,新娘也不會答應嫁吧——哪怕新娘答應了,丈母娘也不會答應。
最可怕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闖過層層關卡去迎新娘了,好不容易從三姑六婆的圍追堵截下,用各種紅包殺出一條血路來到新娘的閨房前,就勢必要拿出一點才藝博取新娘的歡心。每當這個時候,新娘和伴娘團都好像是春晚的導演,什么葷招都想得出,恨不得把婚前婚后受的氣一次性報復完,唱幾首肉麻的歌是在所難免了,只要不分為合唱、獨唱、對唱,還算好應付。閨門打開,往往只見新娘端坐床上,派身后伴娘們用一副容嬤嬤的腔調(diào)說,跳個舞吧。上周當伴郎的時候,那伴娘還挺與時俱進,上來就要新郎和伴郎一起跳《江南style》……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曾經(jīng)當伴郎還跟著跳過《舞娘》呢,親愛的新娘朋友們,你們當真想嫁給一個跳《舞娘》的男人么?
一般來說,新人們到了婚宴環(huán)節(jié)才正式從迷茫中走入緊張的情緒,尤其是新娘,她們最擔心的并不是哪位賓客能不能來,或者大家吃得好不好,而是害怕自己在儀式上太激動哭花了妝,到最后出來的照片不好看。
其實從求婚、訂婚、領證到迎親一路走來,再多百感交集的眼淚也都流差不多了吧,又不是倪萍阿姨,真心不用每一次知道自己要結婚了都哭哭啼啼的。你們是第一次結婚,我可是超級專業(yè)資深的伴郎呢。這時候我會悄悄告訴新娘:今天收到的禮金已經(jīng)超過了N多萬,一會兒上了臺,想想宴席之后回家就能數(shù)錢了,想到錢,就哭不出來了。這招雖損,倒挺實用的,分享給大家。
在美好的清點禮金的環(huán)節(jié)到來之前,伴郎的工作就圓滿結束了,把愛做的事留給新人,自己找個小酒吧喝上兩杯。
其實每次當完伴郎,心里都難免掠過一陣蒼涼,這一整天的祝福、禮花、眼淚、喜悅,都好像與自己有關,又好像與自己無關。但仔細想想,還是和自己有關的。這條“最佳伴郎”的路,還得走上幾年吧,至少以后吹起牛皮來,我可以豪邁地說:“我接過的新娘,比你談過的戀愛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