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
《決定》下發(fā)后,加速了各地文交所內部整理并尋求“自救” 。
數家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文交所)已經或正籌備“轉板”香港作為重要求生渠道,也有文交所將“轉板香港”作為應對投資者索賠的可行方案之一。
盡管在香港本地文交所交易的部分投資者稱“香港金融創(chuàng)新更發(fā)達,監(jiān)管更靈活”,但是“轉板香港”遭到內地文交所投資者的抵制,部分投資者已經發(fā)起維權行動。專家和法律業(yè)界人士認為,“轉板”的實際操作層面難度較大,且需要關注政策和法律層面的約束。
“轉板”香港
據文交所資訊網負責人陳瑞毅透露,目前不少內地文交所正在考慮“轉板”至香港。
北京漢唐藝術品交易所執(zhí)行董事鄭惠文表示,漢唐的轉型方案之一就是考慮“轉板”到香港市場。據了解,海峽文交所已與香港文交所簽訂正式合作協(xié)議,將充分發(fā)揮前者在市場推廣、客戶開發(fā)、系統(tǒng)運維等方面的經驗與優(yōu)勢。南京文交所方面也宣稱,與香港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就戰(zhàn)略合作等相關的問題,開展了交流與洽談并達成共識。
業(yè)內人士預計,文交所“轉板香港”如果獲得成功,轉出內地的資金將難以估量。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內地多家文交所只是明確公開和香港文交所的“合作”,能否走下去、怎么走,不到最后一步都不能說明是“轉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業(yè)內人士透露,《決定》一經下發(fā),香港“一夜之間”成立30余家文交所,且都采用或計劃采用類證券化模式,但沒有任何一家正式掛牌交易。該人士認為:“選擇去香港的文交所,目的就是為了規(guī)避政府監(jiān)管。目前‘轉板或者合作方式未公開,但根據內地文交所目前的狀況,估計還是‘左手換右手。已經募集的資產包需要出口,而香港無疑是較理想的出口,至于是資金轉移還是標的轉移,暫難判斷?!?/p>
操作難度較大
“轉板”香港市場,遭到漢唐投資者們的“堅決抵抗”。多位投資者表示,“轉板”香港,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法律層面,對投資者而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投資者認為,文交所“轉板”香港,內地投資人權益的最大變化是原協(xié)議主體發(fā)生改變,比如補充協(xié)議不利于投資人。如果投資者的原份額轉到香港,就屬于文交所單方面違約。
投資者對于內地文交所轉板香港“誓死不從”,但也有不少在香港本地文交所進行交易的投資者稱“香港金融創(chuàng)新更發(fā)達,監(jiān)管更靈活”,香港文交所信息披露機制完善、運作流程透明。投資者周寧(化名)是香港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最早的開戶者之一。周寧稱自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投資收益率達到50%。“市場環(huán)境不好,目前我的賬戶里只剩下盈利在繼續(xù)投資,但絕對不會像內地文交所那樣‘血本無歸。而且,香港的文交所提出衍生品分紅的概念,也算是長期投資?!?/p>
根據香港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交易規(guī)則,其交易申報方式為限價申報,最小申報數量為100份份額,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0.01港元,所有交易申報當日有效,隔日無效;其在漲跌幅限制方面的規(guī)定是,非上市首日的份額日漲跌幅限制為20%,上市首日以及份額收盤價低于0.1港幣的,份額日價格漲跌幅限制比例為50%。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認為,內地文交所“轉板”香港的操作難度較大。一方面,“轉板”涉及到前期沒有解套的內地投資者的資金和權益;另一方面,轉板也需考慮文交所在香港的發(fā)展前景,內地的文交所能否在香港“站穩(wěn)”還值得商榷。
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認為,“轉板香港”需要具體、完整、合法的方案,包括藝術品如何在香港發(fā)行以及上市、在國內交易所開戶的投資者如何在香港繼續(xù)投資、在國內交易所已經份額化發(fā)行的藝術品是否符合香港文交所的發(fā)行要求等。此外,“所謂‘轉板香港,內地的交易所如何處理,投資者能否到香港進行規(guī)范的份額化藝術品投資?此外,還涉及到巨額資金出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