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迅猛,社會對掌握一定英語的技術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長。因而,也對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著英語基礎水平比較差的現象,這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教師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對策
英語在學生學習生涯中越來越重要,并且是決定著學生未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掌握好英語,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技能。中職教育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技術型人才,為此要直接面向具體工作實用技能。
但是,由于高中段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們對中職的偏見,目前的職中教育陷入困境,形成一個瓶頸,生源情況和學生素質堪憂。特別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連基本的英語基礎也欠缺,給教學進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筆者一直認為,中職學生是充滿朝氣,活潑向上的群體,他們的動手能力要強于高中學生。只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中職英語教學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當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學校教育與企業(yè)生產相結合,是我國當前職業(yè)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一大特色。在中職學校的教育中,很多學校英語學習的課時一般為兩年。這種英語課程課時少之又少,根本無法讓學生學到較為系統(tǒng)的英語知識。也有一部分學校,開設了一年的基礎英語之后,開設專業(yè)英語課,或者是開設所謂的“實用英語”。但是,英語教材并沒有從專業(yè)和目標崗位的角度去體現教材的實用性內容,教學效果依然讓人擔憂。
(1)教學目標模糊,沒有明確性。中職教育以培養(yǎng)普通專業(yè)型人才為主,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在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上逐步形成了特色,專業(yè)課程的設置逐步趨于規(guī)范。但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要達到一種什么樣的水平,課程如何更好地安排,至今仍然比較模糊。有的學校照搬大學??朴媱?,有的沿用中專教學計劃,都缺乏系統(tǒng)性,嚴重制約著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教學計劃的完成。
(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也有很多是本科畢業(yè)或者是英語專業(yè)出身。但由于各種原因,例如社會對中職學生的偏見,教育體系的相對不重視,導致一部分英語教師很少對學生嚴加看管。而且教師人數不夠,一個英語教師教很多班級,教育教學質量必然受到影響。
(3)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相對落后。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弊端便是側重于有關專業(yè)技術的需要,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而輕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在課堂教學上一直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他們被動接受,不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一味地依賴于教材和老師。
二、中職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實事求是地講,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有的是出于無奈。因此,本身必然存在著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這可能是初中階段學習上受到的刺激、或者是家庭因素造成的。這便導致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自信,或者是干脆自暴自棄。如果教師再不給他們理解與幫助,必然會形成比較惡劣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2)英語基礎較差。在教學中我發(fā)現,有些學生掌握的初中部分的英語單詞寥寥無幾,語法更是一竅不通。并且,他們還對英語存在著偏見,認為沒有必要學習英語,這給老師組織教學帶來困難。 如果教師面對此時的情況,依然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視學生的心理因素,重教法輕學法,重提問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無論是教師花費多大的力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依然不高。并且還會讓他們更加失去學習興趣,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英語教師應該盡快地適應形勢,調整自己的思路,盡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三、提升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踏入中職校園大門的第一天開始,學校就應該幫助他們從以前不被人重視的角色中走出來,拋棄自卑感,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讓他們意識到在職中他們并不差,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英語課上,教師更要善于鼓勵,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可以從最簡單的詞開始,讓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端正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學好。
(2)引入ESP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第一,學習者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第二,滿足特定的學習者,讓他們的學習能與未來從事的職業(yè)相關。ESP將英語語言分析與學習者需求分析結合起來,讓學生用什么就學什么,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這也正是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強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訓練。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行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重對學生的口語訓練。由于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較差,存在著不敢開口說英語的現象,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讓他們大膽進行口語對話。例如,可以讓學生模擬以后就業(yè),設計一張自己將來的名片,并運用上面的基本信息(Name、job、position、address、telephone number、e-mail)互相對話進行了解。這不僅會讓課堂變得有趣,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
(4)認真鉆研教材,轉變教學方式。新課程改革下的職高英語新教材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將傳統(tǒng)的單一的“授受式”教學方法轉變?yōu)橐浴叭蝿招汀苯虒W途徑為主,這樣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對語言文化的感知。
參考文獻:
[1]楊柳枝.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激發(fā)和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職業(yè)技術,2010(12).
[2]李崢.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4).
(邳州市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