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在《旅游衛(wèi)視》主播的“2010聯(lián)想青年公益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舞臺上,杜雙慶從全國一萬八千余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最終奪得了該項公益真人秀比賽的全國十強(金獎),并獲得主辦方提供的十萬元獎金,以此他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公益之旅”。
得獎后,杜雙慶用自己獲得的十萬元獎金,招募了甘肅高校近300名大學生志愿者開始了他的“夕陽公益”。他說,“隨著城市節(jié)奏的加快,更多的城市家庭無暇貼心地關懷老人;大量的農(nóng)民工進城,更多的農(nóng)村家庭空巢老人更是難有可靠的依靠。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青年群體挺身而去,面對這個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我們能幫助的人或許九牛一毛,但是這是一次集結號,一個開端,相信會有更多的青年人聽到我們的心聲而被召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僅是傳統(tǒng)美德和愛心奉獻,更是青年人應該用肩膀來扛的社會責任?!?/p>
杜雙慶和他的團隊自2010年11月至今,其“夕陽關懷”的足跡已經(jīng)走過18個省的71個市縣,在祖國的116個村莊關懷了1024名農(nóng)村空巢老人,團隊累計服務時長達到122100個小時。
我自謀路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杜雙慶其實是位殘疾人。他被稱為“獨臂公益人”,是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yè)2008級本科生。他出生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尖山鄉(xiāng)核桃坪村一個貧苦的家庭,9歲的時候因為意外導致右臂臂叢神經(jīng)壞死,成了一個殘疾學生。飛來橫禍讓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更加一貧如洗。2008年,在杜雙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蘭州大學時,上大學的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當時又恰逢“5·12”汶川大地震,災難讓這個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這樣的困難,杜雙慶沒有退卻,而是選擇了自立自強。他寬心地為父母打氣,“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有辦法考上大學,就肯定有辦法讀完大學。離開了家鄉(xiāng),沒有了你們的照顧,我會自己照顧自己;家里經(jīng)濟不寬裕,我就自己供自己。”而后,杜雙慶就帶著家里僅有600多元錢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象牙塔。雖然學校批準了他的助學貸款申請,但生活費是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杜雙慶同學無疑是屬于那種早熟的學生,如何才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困境呢?思考之后,他在日記本里寫下了這樣幾個字——“家中無一物,我就自謀路”,為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從此杜雙慶開始了他的兼職生涯。
大學里,他做過的兼職數(shù)不勝數(shù)。普通的兼職如家教、校園代理、推銷員;還擺過地攤,送過面包等,他自立自強、艱難付出,最終總算有了回報。從大一第二學期開始,他就沒有問家里要過一分錢。相反,還經(jīng)常把省出來的錢拿一部分補貼家用和供妹妹讀書。
杜雙慶說:“因為我只有一只胳膊,所以做很多兼職都不方便,剛開始做家教的時候,很多小孩的家長就怕自己左手寫字會誤導孩子,都不敢聘用我,但是還好,我堅持下來了,用我的付出和責任心贏得了信任,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困難,更收獲了面對困難和未來的自信與感動!”
不僅如此,各種各樣的兼職,并沒有影響杜雙慶的學習成績,相反更加讓他學會了時間方面的自我管理,夜深人靜處,正是讀書時。他不僅學好自己的專業(yè)課知識,還旁聽了十余門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他自立自強的學習精神和艱苦鉆研的學習拼勁兒,使得他榮獲了“蘭州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一等獎學金”、“蘭州大學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等。由于杜雙慶自立自強的不屈精神,面對困難的不畏勇氣,自信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2011年其被團中央授予“2010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
受助?助人!
有報道說:“杜雙慶雖然舉不起自己的右臂,卻用自己的心舉起了一個又一個公益項目。”這句評價很多人都覺得恰到好處。杜雙慶在別人眼中本來是一個應該受到社會關愛的弱勢大學生,他自己反而從一個別人眼中也該得到社會幫助的“受助者”轉身成為了一個助人者。除了“夕陽公益”外,杜雙慶在環(huán)境、社區(qū)、三農(nóng)、助老、農(nóng)民工子女等公益領域里,也給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帶來了溫暖的關懷,他先后獲得國家或社會類公益獎項14項,成了一名蘭大師生眼中的“小雷鋒”。
杜雙慶說:“我都可以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更多比我身體好的人,肯定能做得更好!”“做公益,永遠帶著一顆尊重和關懷的心,而不是憐憫!只要愿意貢獻出來和生命等值的時間,實現(xiàn)生命與生命的互動,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公益人,公益需要牽手,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這樣的愛心才會更有力量!”。
畢業(yè)季臨近,很多大學生都在愁著找工作,杜雙慶并不愁,因為其參加的一些社會活動和公益項目,加之電視節(jié)目和媒體報刊的宣傳報道,很多招聘單位都愿意為杜雙慶同學伸出“就業(yè)援助之手”,然而沒有人會想到,杜雙慶一一友好而感恩地回絕,因為他有他自己的夢想,他說自己熱衷于創(chuàng)業(yè),特別是希望自己能夠走上公益創(chuàng)業(yè)之路。
2011年是杜雙慶的“創(chuàng)業(yè)豐收年”,他不僅將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運營得很好,同時也為學校和團隊抱回一堆“創(chuàng)業(yè)獎項”。這一年,他先后獲得“吉利杯”全國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二等獎,2011全國大學生技術創(chuàng)業(yè)大賽二等獎,2011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勵志創(chuàng)業(yè)大賽亞軍“最具投資潛力項目獎”等。目前他合伙的公司和自己運營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進展良好。杜雙慶希望自己能夠創(chuàng)業(yè)成功,這樣他就會有能力去做更多有益于團隊和社會的事情。當他聽說團中央啟動了“優(yōu)秀大學生西部基層建功計劃”的消息時喜出望外,激動不已。因為團中央啟動的這個計劃正好契合自己一直想要公益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去西部基層鍛煉學習,去西部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自己來自于西部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基層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希望能夠扎根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基層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大學所學和青春歲月,去西部基層服務,為人民去建功。
杜雙慶說,貧困的家庭,不是自己抱怨的資本;幼年的痼疾,也不是自己退縮的說辭;在志愿服務中鍛煉方能夠無悔青春,到祖國最需要的西部基層才最能證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