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婕
山東除了自然風光,還匯集了人文、藝術、美食等豐富的資源,流傳于山東各個地區(qū)的美食小吃,也都具有歷史悠久的特色,游名勝古跡的同時品味道鮮美的地方小吃,實在是讓人稱贊的旅游行程。本篇將介紹魯西南的單縣羊肉湯、魯中的周村大燒餅和魯南的糝,從山東的特色小吃開始,來體驗舌尖上的山東。
魯西南地區(qū)歷史最為悠久、最具代表的傳統(tǒng)著名小吃,非單縣的羊肉湯莫屬。單縣羊肉湯的歷史要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舜的老師單卷(亦寫作善卷、亶卷)所生活的部落就位于單縣一帶,青山羊就是該地區(qū)的特產(chǎn)之一。由于當時的人們過著半耕半漁半牧的生活,青山羊自然就成為了當?shù)厝酥饕氖澄飦碓础.數(shù)貎?yōu)質(zhì)的水質(zhì)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青山羊的天然好品質(zhì),聰明的人們逐漸將青山羊的食用方法從燒烤變成了吃肉喝湯,再加上幾千年來人們對羊肉湯口感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成就了單縣羊肉湯流傳至今且名聲大噪的輝煌。
單縣羊肉湯正式掛牌開店經(jīng)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羊肉湯呈奶白色,鮮潔爽口,且不腥不膻、不粘不膩,羊肉羊雜口口鮮甜,濃郁醇香不在話下。隨著制作工藝越來越完善,羊肉湯的品種根據(jù)用料取材不同也有了很豐富的變化,有口條湯、肚絲湯、眼窩湯、奶渣湯、腰花湯、肺葉湯、馬蜂窩湯、天花湯、三孔橋湯、肥瘦湯等等多種,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紅,品目繁多且口感各具特色。
單縣羊肉湯之所以色香味俱全,成為中華名吃,除了得益于優(yōu)質(zhì)天然的單縣青山羊和當?shù)氐乃|(zhì),制作工藝也頗為獨特,在用肉、燒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講究。用肉自然是選用單縣的青山羊,而且是位于單縣東南大沙河兩岸的" 捶羯”、"蒙羊”的青山羊肉。先將清水加入大鍋中,待水沸騰后,把清洗干凈且剔凈雜質(zhì)的羊肉放入鍋中,用大火燒開,撇去血沫后,放入大蔥、生姜及十余種佐料。佐料除了常見的調(diào)料外還與中藥材精心搭配,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按特定比例適量下鍋,去腥解膻卻不露藥味,讓羊肉的鮮美盡情展現(xiàn)。接著用大火熬制40分鐘,旺火熬制是單縣羊肉湯的另一特色,持續(xù)的沸騰狀態(tài)可使羊油快速融化,與水相互撞擊,這樣才能達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狀。吃的時候,取湯鍋中的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澆上乳白色的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菜、辣椒油即可。
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歷來是冬季用來進補的重要食品,尤其適合體虛胃寒者。
魯中淄博有著眾多的人文古跡和天然景區(qū),傳統(tǒng)名吃也吃種類繁多,到淄博旅游,一定要買周村燒餅當作伴手禮,不然會被親朋好友抱怨白走一趟淄博,錯過人間美味。話說周村燒餅的歷史相當悠久,而周村燒餅并非是周村地區(qū)人們對來自周村地區(qū)特有燒餅的叫法,地道的周村人,一般稱其為“周村大酥燒餅”。
周村大酥燒餅并不是傳統(tǒng)的圓圓的有厚度的那種,而是薄薄脆脆、綴滿芝麻的薄餅,特別講究“薄、香、酥、脆”,拿在手里稍不留神,指尖的力氣就會把薄如蛋殼的酥餅捏碎一角。
按照現(xiàn)今普遍的說法,周村大酥燒餅的發(fā)展自有一番歷史可追溯?!昂灐笔窃醋?800多年前的漢代的一種面食,據(jù)史料記載,明朝中葉,周村商賈云集,多種小吃應時而生,把胡餅上貼烘烤的“胡餅爐”在那時傳入周村,當?shù)氐闹骑瀻煾蹈鶕?jù)焦餅“薄、香、脆”的特點,制出可口的大酥燒餅,也就是現(xiàn)在大酥燒餅的雛形。發(fā)展至近代,周村地區(qū)高塘鎮(zhèn)的一位名叫郭云龍的師傅在烤制當初厚厚的大酥燒餅時,偶然發(fā)現(xiàn)面皮上鼓起來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來香而不膩,于是他大膽嘗試新品,深受大家的喜愛,便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薄、香、酥、脆”的周村大酥燒餅。
周村大酥燒餅分咸、甜兩種口味,要經(jīng)過配方、延展成型、著麻、貼餅、烘烤等多道工序制成,而配方、成型和烘烤則是制作的關鍵,特別是烘烤的火候,非經(jīng)驗老道的高手,很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所謂“三分案子七分火”、“火中求財”都是考驗制餅師傅的多年功夫。先將面粉放入盆中,加精鹽或白糖與水和成軟面,芝麻淘洗干凈后晾干;和好的面團制成圓形面坯,逐個蘸水在瓷墩上壓扁,再搟成圓形薄餅片,面餅的一面抹水并朝下粘滿芝麻;把粘好芝麻的餅坯平貼在爐壁上,用鋸末火或木炭火烤烘至成熟,用鐵鏟子鏟下,同時用長勺頭按住取出即可。由于烤制時把水分烘到最低,所以耐久藏,不宜變味,是當?shù)厝送獬鰰r的標準干糧,也是游客的最佳伴手禮。
周村大酥燒餅由小麥粉和芝麻為主料制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淀粉、粗纖維等營養(yǎng)成分,粗纖維,能清除體內(nèi)垃圾,有排毒養(yǎng)顏的功效,還能降血脂,健脾養(yǎng)胃,老少皆宜,尤其對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來說,是一種健康食品。
糝(shēn,方言又念sá),為“肉粥”、“肉糊”的意思,是發(fā)源于山東臨沂的名小吃,也是現(xiàn)在當?shù)匕傩盏钠匠T绮?。糝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糝”的記載,春秋時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載:“孔子窮于陳蔡,藜羹不糝”?!抖Y記·內(nèi)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糝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食品,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帶到臨沂,明朝時期定為“糝”,幾經(jīng)改良形成獨具一格的臨沂名小吃。
從原材料上分,糝有牛肉糝、羊肉糝和雞肉糝三種,做法相同,以羊肉糝最為普遍,以雞肉糝口感最佳;從配方上來講,則分為臨沂地區(qū)的“黑糝”和棗莊、濟寧地區(qū)的“白糝”。“黑糝”在熬制的時候放大量的黑胡椒,并添加粉碎的大骨頭同煮,湯色偏黑、偏濃,口感鮮香辣厚,回味無窮。“白糝”則在制作時放白胡椒,湯色微黃,質(zhì)地較“黑糝”稀。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當?shù)厝顺4钆溆蜅l、燒餅等食用,著實是早餐的美好享受。
糝的制作并不復雜,以雞肉糝為例,鍋中加清水與老母雞一同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后下入大麥仁、蔥、姜及佐料等,小火煮2小時;雞肉撈出撕成細絲,雞骨架同麥仁再小火數(shù)個小時制成雞湯去渣;在雞湯中下入醬油、鹽等調(diào)料,用稀面水勾成薄芡,再次開鍋后撒入胡椒粉即可;做好的雞湯倒入放有雞絲的碗中,澆入適量醋和香油便可食用。
糝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受到眾人所喜愛,除此之外,糝還有祛風除寒、開胃、利尿、止嘔等效能,營養(yǎng)豐富,適宜各類人群食用。
上面所述的這三道小吃,只是山東美食的冰山一角,還有令梁山好漢心動的水滸宴,帝王也垂涎的孔府菜,八仙過海的八仙宴等等極具歷史內(nèi)涵的美食名吃。在山東,幾乎每個地區(qū)都有數(shù)得上的、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名吃,看似平凡的小吃之中藏著玄妙,簡單中蘊含著精美,如果您有時間,請一定來體驗山東這個充滿魅力的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