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聞評論者思想力芻議

      2012-04-29 02:03:48計科憲
      今傳媒 2012年12期
      關(guān)鍵詞:新聞評論

      計科憲

      摘要:新聞評論作為“報刊的‘眼睛”和“報刊自己的‘喉舌”,其作用的發(fā)揮有賴于新聞評論者“思想的力量”,具體包括思維力、選擇力和判斷力。新聞評論者通過自己的選擇、闡釋、判斷,增加了新聞事實的認知價值,提供了一種有附加值的新判斷。

      關(guān)鍵詞:新聞評論;新聞附加值;批判的價值次序

      中圖分類號:D609.9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2)12-0153-02

      一、引 言

      在數(shù)字技術(shù)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日新月異的時代大潮中,隨著博客、手機報等新興媒體的興起,新聞傳播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面貌,那就是“人人都是記錄者”、“人人都有麥克風(fēng)”[1]。這種狀況,造成了事實傳播的即時化和碎片化——人們在充分享受信息自由的同時,又一腳踏入了信息的泥沼。

      以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為例。就在瑞典文學(xué)院宣布這一消息的幾乎同時,它即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傳遍全球,在各種“自媒體”中迅速蔓延開來。另一方面,消息傳播的碎片化又使得大多數(shù)缺乏信息整合能力的人陷入海量同質(zhì)化信息的泡沫泥沼中不辨東西,弄不清這樣的事件——莫言獲獎“究竟有何意義”。

      類似這樣對“意義”的追問和回答,有賴于新聞評論者的“思想的力量”。

      二、邏輯思維的能力

      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新聞評論者思想力的核心。對新聞評論來說,“見解是第一位的。[2]”有的評論文章寫得很長,但通觀全篇,卻什么也沒有說;而有的評論盡管很短,讀之卻滿眼生輝,令人拍案叫好。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種差別,原因就在于評論者的思維能力差異:能力高者意豐,言簡或繁皆能達其意;能力低者,或言之無物,或條理紊亂,令人不知所云。

      評論需要經(jīng)營:謀篇、布局、節(jié)奏、語言,但第一位的還是觀點、見解。觀點新穎、見解深邃,即使修辭略嫌簡陋、筆法略嫌稚嫩,有時甚至不必過多留意修辭,仍是可觀之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聞評論者正是憑借其思維能力在紛紜復(fù)雜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在習(xí)焉不察的思維范式中發(fā)現(xiàn)新思想的線索,在細微之處諦聽時代的心音,在歷史進程中作出富有遠見的預(yù)測。深刻的觀點和獨到的見解可以使人打開一個新的境界,視野為之一變、是非為之一新,達到思想認識上質(zhì)的飛躍。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新聞附加值”的概念,意即新聞評論中要包含獨家的信息、獨到的判斷或獨特的價值認知,要能使讀者獲得他所不知道或忽略的信息和知識[3]。

      這種“附加”,超越了新聞已預(yù)設(shè)的判斷和已包含的信息,是評論者用獨到的分析告訴讀者從新聞中看不出的結(jié)論和讀不出的信息。這樣的“附加值”正是人們在讀了新聞之后還要來讀評論的理由。

      有一種習(xí)慣性的說法,即給某條新聞“配一個評論”。一個“配”字反映了一種對新聞和評論關(guān)系的認識:評論是個配角,是為新聞顯得更豐滿而存在,是新聞產(chǎn)品“買一送一”。

      事實上,評論絕不是新聞的附庸。它也是“新”的,也屬于新聞的范疇,它的“新”不是表現(xiàn)在提供事實信息上,而是觀點信息、價值判斷以及基于理性分析而對未來發(fā)展趨勢作出的事實判斷。它引導(dǎo)人們超越新聞中包含的事實信息,看到新聞背后更多的問題,提供一種有附加值的新判斷,用觀點完成新聞無法完成的任務(wù),提起某個議程,從而推進新聞發(fā)展的進程。

      在這一點上,郭光東的《國旗為誰而降》是個恰當(dāng)?shù)睦覽4]。1998年9~10月間,郭光東在給學(xué)生講授憲法中關(guān)于國旗、國徽、國歌有關(guān)條文“對于嚴(yán)重自然災(zāi)害造成重大傷亡時,也可以下半旗志哀”的規(guī)定時,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最大的新聞事件——“九八抗洪救災(zāi)”。他認為,國旗應(yīng)該為那些在洪災(zāi)中罹難的普通民眾而降。后來,《中國青年報》“冰點時評”刊發(fā)了他的評論,并將題目由《被遺忘的法條》改為《國旗為誰而降》,使文章更有氣勢,傳播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成為一篇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評論文章。

      評論要避免成為新聞的配角和附庸,必須要有超越新聞的獨立價值。這也正是寫評論的“門檻”:要提出有附加值的觀點,評論者必須“知道得比讀者更多”[3]。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得更多”從而讓讀者讀了評論后“醍醐灌頂”、“深受啟發(fā)”呢?這要靠長期的積累。正所謂:“云厚者,降雨必猛;弓強者,射箭必遠?!痹u論者思維能力的提升,一要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理論建設(shè),二要按照貼近性的要求以極大的熱心和耐心觀察和了解時代的變化,三要養(yǎng)成好學(xué)深思的習(xí)慣,以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砥礪思想。新聞評論者新穎、深刻和獨到的見解正是長時間思想勞動的果實。

      三、確定選題的能力

      確定選題的能力即選擇能力是新聞評論者思想力的關(guān)鍵。新聞評論者要從紛繁的新聞中挑選出可以評論、值得評論的題目來。那種持“凡事皆可評論”想法的人只能使自己的“評論”落入被讀者無視、選擇性失明的結(jié)局。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選作評論的話題,否則就真的使評論“成了一種腦殘文體,而且塑造著一種腦殘邏輯——讀者面前堆滿了文字,卻依然找不到任何思想的出路。[5]”

      評論選題的標(biāo)準(zhǔn)是“準(zhǔn)”,即評論的選題要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并為社會大眾所關(guān)注。如果不看準(zhǔn)各種問題的時代特征,選題就難以奏效——以尚未出現(xiàn)的問題作論題,便難免使人有“無病呻吟”之感;用已經(jīng)過時的問題作論題,則難免給人“明日黃花”之感。

      對題材、話題的選擇,也就是選題的過程。一個研究經(jīng)濟的人,會對社會中發(fā)生的經(jīng)濟事件有著特別的敏感,能從別人看來很一般的經(jīng)濟事件中看出特別的意味;同樣,一個對教育問題有深入研究者對教育話題會有特別的關(guān)注。因此,他們在這個話題上知道得比一般讀者更多、看得比一般人更深刻,寫這些話題時就能在評論中提供更高的附加值。

      選了題目,然后就是角度了。即從什么角度切入最能引起輿論關(guān)注?從什么角度更能提出新的觀點?從什么角度能更深刻地揭示出問題,讓讀者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有研究者將之概括為:宜“小”不宜“大”,宜“明”不宜“暗”,宜“實”不宜“虛”,宜“活”不宜“板”[6]。一是切口宜“小”不宜“大”。切口也就是評論的“由頭”、議題據(jù)以展開、議論由此生發(fā)的“點”。有的評論的標(biāo)題大得嚇人,如:政治體制改革之我見、論依法治國、談破解城鄉(xiāng)二元格局等,雖則立意高遠、文字激揚,卻難免流于浮泛、空洞。二是觀點宜“明”不宜“暗”,“明”是見解深刻、清晰明確,讓人對作者的觀點了然于胸、耳目一新;相反則是態(tài)度曖昧、遮遮掩掩、觀點模糊,讓人不知所云。三是內(nèi)容宜“實”不宜“虛”,要簡練有力,不要拖泥帶水;要實實在在,不要枝枝蔓蔓。好的言論內(nèi)容是厚重有力的,要融入理性,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據(jù)事說理,事理結(jié)合;否則,言論就會失去根基,也不會給讀者留下什么印象。四是文風(fēng)宜“活”不宜“板”,活是“活潑”、“活泛”,評論要讓讀者讀得下,記得住,叫出好,必須注意文字的鍛造,表述深刻而又不失生動有趣。那種“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的文字是誰也不愛看的。

      四、價值判斷的能力

      話題和角度的選擇,一個重要的依據(jù)是“批判的價值次序”[3]。這是曹林在《時評寫作十講》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并被認為是“反映了當(dāng)代新聞評論進入了一個‘反思的層次,即深入地思考評論自身的問題”[7]。

      按照曹林自己的解釋,“批判的價值次序”指的是,一個新聞事件上可能有許多值得批判之處——遠的/近的、弱的/強的、直接的/間接的、明顯的/隱含的,這樣的排序就是批判的價值判斷。

      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樣,“明顯”與“隱含”反映了不同因素的存在方式和認識的難易程度,卻并不直接與其價值的高低相關(guān)。換句話說,“明顯的”并不一定比“隱含的”更有批判的價值,反之也一樣。

      雖然如此,“批判的價值次序”還是每個新聞評論者應(yīng)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一個社會對于事物的一般價值排序,應(yīng)當(dāng)是差不多的。這個前提是符合價值的社會性的。即人們通過社會交往和交流,接受了大致相同的價值。

      現(xiàn)實中是存在顛倒批判次序的案例的。比如,江蘇常州城管局的網(wǎng)站被黑客替換上侮辱的字眼和照片。這是一個價值次序非常清楚的案例,最應(yīng)該被批判的是黑客。然后才是其他間接、隱含、微弱相關(guān)的問題??稍诂F(xiàn)實中最多的批判卻是:人家為什么會黑你城管的網(wǎng)站而不黑其他網(wǎng)站?說明城管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城管的執(zhí)法制造了許多對立,城管應(yīng)該反思不招公眾待見。顯然,這樣的批判邏輯是顛倒的,價值次序也是紊亂的。其他還有在“富二代”“官二代”等新聞事件中,往往充斥著類似毫不尊重批判之價值次序的謬論。在這樣的非理性的狂歡中,更需要清醒、冷靜、理性、深刻的評論者依靠客觀、公允的價值次序作出引導(dǎo)。也只有在這些時候,才更能見出新聞評論的獨特價值。

      同時,評論者還要警惕那種喜歡拔高的“升華癖”和過度闡釋。一事當(dāng)前,總想著要對這件事賦予一些意義和光環(huán),“體現(xiàn)了……”,“彰顯出……”,“意味著……”,“象征著……”之類,仿佛升華得越高越能顯示出事情的重要、越能顯示出自己的水平。升華得符合事實和貼近本原還好,拔得過高,升華得過火,離事物本真、樸素的含義越來越遠,將不屬于事物本身而純粹是評論者個人立場的觀念生硬地套到事件上,就容易鬧笑話了。

      還有一種對評論的誤解應(yīng)予注意,似乎評論比拼的就是闡釋能力,誰能作出更新的、更高的、更宏大的、別人沒有想到的闡釋,誰的評論就更勝一籌,“就事論事”好像是淺薄、平庸的表現(xiàn)。恰恰相反,在一窩蜂的追求深刻者中,貼近事實本原的“就事論事”反倒是一種稀缺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 劉云山.大眾明白才是真[N].人民日報,2012-07-05.

      [2] 米博華.言論寫作雜談[OL].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wǎng),2010-08-30.

      [3] 曹林.時評寫作十講[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1.

      [4] 郭光東.國旗為誰而降[N].中國青年報,1998-12-02.

      [5] 葉匡政.時評正在成為一種腦殘文體[N].南方周末,2008-11-20.

      [6] 王仙明.報紙言論寫作的宜與不宜[J].青年記者,2010(2).

      [7] 馬少華.“批判的價值次序”與評論的選題問題[J].新聞與寫作,2011(2).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的研究性質(zhì)芻議
      新聞前哨(2017年1期)2017-02-18 16:10:53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新聞評論教學(xué)改革探索
      今傳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37:07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評論的發(fā)展策略
      行動導(dǎo)向教學(xué)法在“新聞評論”中的教學(xué)模式探索
      對新聞評論的語言研究
      活力(2016年8期)2016-11-12 17:14:39
      新聞評論中的“神話”
      新聞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17:50
      廣播新聞評論之我見
      活力(2016年13期)2016-11-03 18:16:37
      論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評論的發(fā)展
      今傳媒(2016年7期)2016-09-07 00:02:17
      媒介融合背景下網(wǎng)絡(luò)新聞評論的特點
      新聞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47:57
      《遼沈晚報》優(yōu)秀源于創(chuàng)新
      商(2016年8期)2016-04-08 10:55:31
      惠州市| 洪泽县| 福州市| 友谊县| 河间市| 石台县| 松江区| 象山县| 盐池县| 周宁县| 呼伦贝尔市| 五原县| 陇南市| 武宣县| 宁安市| 张家口市| 彝良县| 赣榆县| 鄂尔多斯市| 化德县| 观塘区| 莱阳市| 略阳县| 萍乡市| 临湘市| 日土县| 容城县| 东海县| 铜川市| 时尚| 彰武县| 泰顺县| 大埔县| 无锡市| 清涧县| 枣庄市| 福鼎市| 襄城县| 高要市| 凤翔县|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