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桐生
大量閱讀,多讀多寫,是中文專業(yè)大學生的成才之道。但是在近二十年來,中文專業(yè)大學生課后閱讀卻極為貧乏,學生只滿足于課堂上所學的一點知識,背熟了教材與講義,考試合格,便萬事大吉。許多中文畢業(yè)生回顧大學生活,都坦陳自己“這四年玩過去了”,“本科階段沒有讀什么書”。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大學生應該在教師引導之下,學會自己獨立閱讀,自己獨立思考,自己獨立研究,最終獨立成才。如今大學與中學這一區(qū)別已被抹平了,大學教育中學化,已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上普遍存在浮躁情形,學生就業(yè)重人事關(guān)系不重實際水平,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潮泛起,是中文大學生課后閱讀嚴重缺乏的外部原因。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認識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教師引導不到位,學生自覺性不夠,則是中文大學生課后閱讀缺乏的內(nèi)部原因。要解決浮躁、就業(yè)難、讀書無用這些外部社會問題,僅靠一所學校、一個或一批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問題要通過社會力量才能得到解決,我們應該多多呼吁,以期引起有關(guān)部門的關(guān)注。作為高校教師,我們不能坐等社會環(huán)境完全改善之后,才抓學生的課后閱讀,那樣會導致一個時代知識的空疏。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在學校內(nèi)部多做工作,通過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大學生課后閱讀的管理和引導。
首先,大學教務(wù)處應該提高對于大學生課后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樹立“課后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的觀念,將大學生課后閱讀納入管理的視野。以前,教務(wù)處管理的視野僅限于課堂以內(nèi),各項教學管理制度都是課堂教學制度,學生下課以后,就不在教務(wù)處所管的范圍。其實,課堂教學所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要靠學生自己自學,課后閱讀可能比課堂教學更為重要。教務(wù)處對學生課后閱讀的管理,不能滿足于一般號召,而要通過一些措施、制度來實現(xiàn)。例如,教務(wù)處可以設(shè)立“課后閱讀輔導課”,可以舉辦文學名著和學術(shù)名著知識競賽,甚至可以像漢語知識水平測試一樣,設(shè)立課后閱讀知識水平測試。教務(wù)處對學生課后閱讀的管理,要突破此前僅僅要求學生做作業(yè)、做實驗的做法,將課后閱讀提升到與作業(yè)、實驗同等重要的高度。
其次,文學院應該將學生課后閱讀納入學生培養(yǎng)方案。文學院領(lǐng)導應該認識到,課堂教學只是學生培養(yǎng)的一部分,學生培養(yǎng)還有另外一個重要部分——課后閱讀。文學院應該制定學生課后閱讀的詳細計劃,確定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一名中文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至少閱讀一百種左右文學名著和學術(shù)名著。學院應該組織各個學科的教師,制定一份能夠代表大學中文本科水平的科學嚴謹?shù)膶W生閱讀書目,在學生入學之際,就將這個閱讀書目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僅有布置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有一套落實、督促與檢查的跟進措施。
第三,中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將要求學生課后閱讀納入教學計劃之內(nèi)。教師每講授一門課程,都要開列與之相關(guān)的參考書目。課堂上所講授的只是部分知識,更多的知識要靠學生課后閱讀,像文學名著,學生一定要讀原文,不能滿足于教師的內(nèi)容簡介。對于文化學術(shù)名著,學生也應該親自閱讀,不能只聽教師介紹觀點。在講授課程每一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也應該開列與本章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參考文獻,告訴學生如何拓展知識視野。這些參考文獻不能亂開,而應該是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名著。例如,我們在課堂上講授《詩經(jīng)》,可能至多只能講授10篇左右,剩下的《詩經(jīng)》作品怎么辦呢?這就要求學生課后自己閱讀,一般來說,大學中文系學生應該閱讀100篇左右的《詩經(jīng)》作品。教師要告訴學生,擴大《詩經(jīng)》閱讀應該讀什么版本,應該讀什么參考文獻。在學期中間和期末,授課教(下轉(zhuǎn)第31頁)(上接第28頁)師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課后閱讀情況進行檢測,可以組織輕松活潑的各種讀書報告會,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發(fā)表讀后感,可以圍繞某一作品召開研討會。目前在各高校都流行學生給教師打分的評學制度,學生打的分數(shù)是教師晉升、考核的重要依據(jù)。不少教師怕被學生打低分,因此不敢管學生,不敢對學生從嚴要求,刻意地迎合學生。在這種心態(tài)支配下,教師想的不是如何培養(yǎng)合格人才,而是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滿意。教師應該突破這種分數(shù)至上的心態(tài),大膽抓教學,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
第四,專職輔導員和專業(yè)導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每周上幾節(jié)課,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有時候,教師與學生的課后漫談,所起的積極作用要比課堂教學大得多,這就是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如今的大學里,上課鈴響,教師進課堂;下課鈴響,教師夾起皮包回家。學生在課后幾乎沒有機會接觸教師。這種教師與學生分離的情形不利于學生成長。專職輔導員不僅要管學生的行政事務(wù),而且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走正確的成才之路。目前不少高校配有專業(yè)導師,他們更應該肩負起引導學生好好讀書的重任。
第五,應該引導學生自覺閱讀,提高學生課后閱讀的自覺性。以上所講的教務(wù)處、文學院、授課教師、專職輔導員和專業(yè)導師的管理和引導,都還只是外力作用。這些外力最終要化為學生課后閱讀的自覺性。只有學生有了內(nèi)動力,課后閱讀才不是苦差事,而是一件樂在其中的人生美事。只有學生自覺,他們才會見縫插針,擠出時間閱讀。
第六,學生課后閱讀應該與寫作相結(jié)合。學生只讀不寫是不夠的,還應該將讀與寫結(jié)合起來??鬃釉缇驼f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寫作,實際上就是一個思考過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讀書中的朦朧感受清晰化,提升到理性認識的水平。學生可以寫讀書筆記,可以寫小型論文,也可以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四年下來,學生一邊讀一邊寫,就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業(yè)水平。
我們面臨的大學生都是90后青年,他們富于熱情,充滿活力,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缺少人生閱歷,不知甘暖辛苦,缺少自制力和自覺性。如果一個學?;蛞粋€班級散漫成風,那么要讓他們主動讀書,確實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校的教師多做艱苦細致的工作,推他們一把,促使他們走上成才之路。